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末法时期如何修学佛法与弘护佛法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福”头一条: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”这一条怎么学法?学《十善业道经》,能够依照《十善业道经》认真去修行、去落实,这一条才能够具足,你才真正懂得孝亲尊师的道理,孝亲尊师的行法。你不修十善业道,你怎么会懂?

  第二福是讲出家人,“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”。这个范围非常非常广大,包括三千威仪、八万细行。我们凡夫做不到,凡夫的烦恼习气太重太重了。所以我要求是最低的《沙弥律仪》,十条戒、二十四门威仪。如果能做到,佛很有面子,我们作佛的弟子,大家看到了会很赞叹,佛的弟子很好,有威仪,形象好、招牌好,让别人看到之后,他会对佛生起恭敬心。如果我们戒律威仪都没有,走到外面不像样子,人家一看生毁谤心、生轻慢心,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面子。你要晓得社会大众瞧不起我,就是瞧不起佛陀、瞧不起佛教。如果我们造这个业,自己应该晓得,果报在阿鼻地狱。这是什么罪?破坏佛教形象。你穿上这个衣服,你就是代表佛教形象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出家人是代表佛教,代表诸佛菩萨。一看诸佛菩萨是这个样子的,本来还有意思想来研究研究;看这个样子,算了,不值得。你要让人生起这个念头,你不堕阿鼻地狱,谁堕阿鼻地狱?

  我们要知道,人生在世寿命很短促,古人讲的话不错: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,寿命很短促。我这一代,我们初出家初受戒的同学、同戒、同参,这些朋友三分之二都不在了,有些四十、五十走了,有些五十、六十走了,活到七十岁以上的,大约三分之一,可能还不到,真的人命无常。在这样短促的时间里,真正聪明人修功积德,我们这一生才没有空过。果然肯依教奉行,我们是佛门、是佛菩萨一个好的代表、好的形象,纵然不求往生,来生也少不了人天福报,这肯定的,你的前途是光明的。

  印光大师一生不劝人出家,不为人作剃度师,一生不传戒,你想想为什么?这一出家、一受戒,你是三宝的代表,怕你代表不了你会堕阿鼻地狱。劝你出家,劝你受戒,就是劝你堕阿鼻地狱。不忍心!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。

  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李老居士从来不赞成别人出家,绝不劝人受戒,也不劝人吃素。他只劝人学佛,只劝人去求受三皈。我觉得他这一些思想行为是受印光大师的影响,他是印老的学生,很有道理。我们取得这个身分,在社会上战战兢兢,时时刻刻反省检点,改过自新。李老师常说,要为佛争光,要给佛贴金。我们做得很好,社会大众对我们赞叹,就是对佛脸上贴金,佛有光彩。如果我们的形象做得不好,让别人毁谤,让别人侮辱。李老师讲,你所做的是在佛脸上涂粪。干哪一行就要像哪一行,这一行一定要认识清楚,是佛陀教育的事业。

  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,每一天跟大家上课(讲经说法就是上课),一天八个小时,四十九年没休息,这是做出来给我们看,真正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得大自在。没有忧虑、没有牵挂、没有烦恼,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对于世出世间没有一切疑虑,他做出来给我们看。“为人演说”,上课是说,不说的时候他在表演,我们有没有看出门道?有没有真正体会得?学就从这些地方学。所以我们把水平降到最低,学《沙弥律仪》,在家、出家统统可以学习,这是凡圣的标准。

  第三福里面讲的:“发菩提心”,菩提心就是我们所说的“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;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”。“深信因果”,善因一定有善报,恶因必定有恶报;而且告诉你,善恶不能抵消,这是因果的真理。不要以为过去作恶多端,现在我努力修善就可以抵消了,没这回事情!不会抵消的,统统要受报。没有受报是他没有遇到缘,遇到缘一定果报就现前,因加上缘就变成果报。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有善因、也有恶因,六道凡夫阿赖耶识里头恶因多、善因少。我们生活环境里面也是恶缘多、善缘少,你说可怕不可怕?恶因遇到恶缘,三途果报就现前。善因遇到善缘,人天、四圣、佛菩萨的果报,这是诸法实相。我们要问:“现在自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,有没有能力辨别善恶?有没有能力断恶修善?”这是大事,这不是小事。后面两句是“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”。“劝进行者”是帮助别人,教化众生。我将这四句落实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效法大长者子、婆罗门女、光目女,你看看人家怎么发心、怎么修行、怎样帮助已经堕落在三途里面的家亲眷属,如何把这个心扩大,救度一切苦难众生。

  这样说起来,“净业三福”落实在这三部经上,这三部经是我们修学大乘的基础、根本,我们不能不认真在这打根基。如果还是敷衍自己,欺诳众生,这个罪业就重了,比一般人不知道要重多少倍!所以我看到有一些出家人还俗,我看到很欢喜,他做得很对。为什么?如其不能给佛教挣一个好的面子,不如还俗,我不破坏佛法形象,还俗一样修行,作在家居士。

  在家居士能不能成就?能,能成佛。世尊当年在世是两尊佛住世,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出家佛,维摩居士示现的是在家佛,他们地位是平等的。你看看佛身边的十大弟子,他们见释迦牟尼佛顶礼三拜、右绕三匝,我们在经上看到的,见到维摩居士也是顶礼三拜、右绕三匝,没有两样。我们今天出家人看到有修有行的居士,总觉得他比我矮一等,我比他高一等,这个罪就不轻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不能在这个地方分,要看他的德行,看他的修养。他的德行比我高,他的学养功夫比我深,我应当以他为老师,做他的学生。出家人可以做在家人的学生吗?可以,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就开这个例子。维摩居士讲经,释迦牟尼佛大弟子当中多少人到那边去听经,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不对,不但没有制止,还劝导学生到那边去学习、去请教。

  只要是佛,佛所现的形相不一定,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样的身相,他所现的身相全是佛身;不能说维摩居士那个身不是佛身,你就搞错了。佛现童男童女身,那个童男童女是真佛,不是假佛;佛现国王大臣身,那个国王跟大臣是真佛,也不是假佛。什么样的身形都可以现,会学的人跟不会学的人完全不一样。

  什么人会学?《华严经》上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一个学生的模范。善财童子心目当中,学生只有自己一个,除自己之外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是佛,所以他一生成佛。丝毫不敢轻慢,他的想法、看法、作法都是真的,为什么?我们读《华严》明白了,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十法界依正庄严,“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”,心就是佛,佛就是心。释迦牟尼佛唯心所现,阿弥陀佛唯心所现,观音势至、文殊普贤唯心所现,苍蝇、蚊虫、蚂蚁唯心所现,你说是一还是二?佛讲相上有二,性中是一。如果你能够见性不着相,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。这是善财学习的境界,全是佛,普贤菩萨讲的“礼敬诸佛”。我们谁能做得到?善财做到了。

  善财是大乘修行的代表,你做到了,你就是善财;他做到了,他是善财;谁做到了,谁就叫善财童子。这个人决定一生圆成佛道,没有什么无量劫、阿僧只劫,他一生成佛。所以学生只有自己一个。一切境界里面,有示现正面的,有示现反面的,都是诸佛如来慈悲示现。示现正面的用意在哪里?用意在教导我们修善,离一切染爱的执着;示现反面的,逆境恶缘,示现这个是教给我们断恶,看到这个不好的我要断,我要断恶,对于这个境界里头一切人事物,不生一毫嗔恚的心,不生一毫轻慢的心。你看都是成就自己的德行,问题都在你自己会不会。你要是会,你才晓得诸佛菩萨照顾我无微不至,一切时一切处从来没有离开过我。不会的人就麻烦了,顺境起了贪爱,逆境起了嗔恚,你是烦恼跟外面境界相应。会的人,菩提跟外面境界相应,那怎么会一样?

  蕅益大师在《灵峰宗论》里对昙生方丈的几句话讲得好:“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。”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里头没有好坏,好坏是自己心变现出来的。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引发你内心的烦恼习气,坏了!凡夫不会学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把自己阿赖耶识含藏无量劫的习气引发出来,所以你造作罪业。真正修行人是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把自己生生世世所修积的善根引发出来,这不一样。问题真的是在你会不会。我们如果能在一切境缘当中,引发善根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

  千万要记住,顺境生起贪爱的心,你就完了,贪爱是贪烦恼;小小不顺心的时候,嗔恚生起来了,你六根接触外境生贪嗔痴。什么是生善根?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生的是什么?生的是“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”,你生善根,你能够生七最胜。七最胜是讲你的用心,布施、持戒是讲你的形象。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想想,天天要想、要做反省的功夫,我们六根接触境界起什么念头?没有念头堕在无明里头,有念则堕在妄想里,这怎么能成就?

  培养善根第一要紧,然后认真努力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印光大师教得好:“敦伦尽分”,这四个字讲绝了。伦是类别,我们是属于哪一类?自己一定要清楚。伦是伦理,在家庭里面你是属于哪一种身分,自己要清楚,你要把你本分应尽的义务要做得圆圆满满。在家里你要是作父亲的地位,你要把父亲的本分做好;你是儿女的身分,你要把作儿女的事情做好。这是“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”。你开一个店,你当老板,你把老板的本分做好;你作员工,你把员工本分做好。这是“敦伦尽分”。在我们寺院道场里面,当住持的是模范好住持,这个世间所有寺庙住持,我们住持第一,他做得最好;当家是所有寺院当家中第一。住持、当家是属于伦,把他本分事情做好是尽分,这是“敦伦尽分”。我们是清众,把清众的工作做好,都是第一,没有第二。

  我在澳洲雪梨参观一个电视台,他们总经理告诉我,…

《末法时期如何修学佛法与弘护佛法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