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末法時期如何修學佛法與弘護佛法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福”頭一條:“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”這一條怎麼學法?學《十善業道經》,能夠依照《十善業道經》認真去修行、去落實,這一條才能夠具足,你才真正懂得孝親尊師的道理,孝親尊師的行法。你不修十善業道,你怎麼會懂?

  第二福是講出家人,“受持叁皈,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”。這個範圍非常非常廣大,包括叁千威儀、八萬細行。我們凡夫做不到,凡夫的煩惱習氣太重太重了。所以我要求是最低的《沙彌律儀》,十條戒、二十四門威儀。如果能做到,佛很有面子,我們作佛的弟子,大家看到了會很贊歎,佛的弟子很好,有威儀,形象好、招牌好,讓別人看到之後,他會對佛生起恭敬心。如果我們戒律威儀都沒有,走到外面不像樣子,人家一看生毀謗心、生輕慢心,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面子。你要曉得社會大衆瞧不起我,就是瞧不起佛陀、瞧不起佛教。如果我們造這個業,自己應該曉得,果報在阿鼻地獄。這是什麼罪?破壞佛教形象。你穿上這個衣服,你就是代表佛教形象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出家人是代表佛教,代表諸佛菩薩。一看諸佛菩薩是這個樣子的,本來還有意思想來研究研究;看這個樣子,算了,不值得。你要讓人生起這個念頭,你不墮阿鼻地獄,誰墮阿鼻地獄?

  我們要知道,人生在世壽命很短促,古人講的話不錯:“人生七十古來稀”,壽命很短促。我這一代,我們初出家初受戒的同學、同戒、同參,這些朋友叁分之二都不在了,有些四十、五十走了,有些五十、六十走了,活到七十歲以上的,大約叁分之一,可能還不到,真的人命無常。在這樣短促的時間裏,真正聰明人修功積德,我們這一生才沒有空過。果然肯依教奉行,我們是佛門、是佛菩薩一個好的代表、好的形象,縱然不求往生,來生也少不了人天福報,這肯定的,你的前途是光明的。

  印光大師一生不勸人出家,不爲人作剃度師,一生不傳戒,你想想爲什麼?這一出家、一受戒,你是叁寶的代表,怕你代表不了你會墮阿鼻地獄。勸你出家,勸你受戒,就是勸你墮阿鼻地獄。不忍心!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。

  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李老居士從來不贊成別人出家,絕不勸人受戒,也不勸人吃素。他只勸人學佛,只勸人去求受叁皈。我覺得他這一些思想行爲是受印光大師的影響,他是印老的學生,很有道理。我們取得這個身分,在社會上戰戰兢兢,時時刻刻反省檢點,改過自新。李老師常說,要爲佛爭光,要給佛貼金。我們做得很好,社會大衆對我們贊歎,就是對佛臉上貼金,佛有光彩。如果我們的形象做得不好,讓別人毀謗,讓別人侮辱。李老師講,你所做的是在佛臉上塗糞。幹哪一行就要像哪一行,這一行一定要認識清楚,是佛陀教育的事業。

  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,每一天跟大家上課(講經說法就是上課),一天八個小時,四十九年沒休息,這是做出來給我們看,真正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得大自在。沒有憂慮、沒有牽挂、沒有煩惱,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對于世出世間沒有一切疑慮,他做出來給我們看。“爲人演說”,上課是說,不說的時候他在表演,我們有沒有看出門道?有沒有真正體會得?學就從這些地方學。所以我們把水平降到最低,學《沙彌律儀》,在家、出家統統可以學習,這是凡聖的標准。

  第叁福裏面講的:“發菩提心”,菩提心就是我們所說的“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;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”。“深信因果”,善因一定有善報,惡因必定有惡報;而且告訴你,善惡不能抵消,這是因果的真理。不要以爲過去作惡多端,現在我努力修善就可以抵消了,沒這回事情!不會抵消的,統統要受報。沒有受報是他沒有遇到緣,遇到緣一定果報就現前,因加上緣就變成果報。我們阿賴耶識裏頭有善因、也有惡因,六道凡夫阿賴耶識裏頭惡因多、善因少。我們生活環境裏面也是惡緣多、善緣少,你說可怕不可怕?惡因遇到惡緣,叁途果報就現前。善因遇到善緣,人天、四聖、佛菩薩的果報,這是諸法實相。我們要問:“現在自己生活在這個環境裏面,有沒有能力辨別善惡?有沒有能力斷惡修善?”這是大事,這不是小事。後面兩句是“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”。“勸進行者”是幫助別人,教化衆生。我將這四句落實在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效法大長者子、婆羅門女、光目女,你看看人家怎麼發心、怎麼修行、怎樣幫助已經墮落在叁途裏面的家親眷屬,如何把這個心擴大,救度一切苦難衆生。

  這樣說起來,“淨業叁福”落實在這叁部經上,這叁部經是我們修學大乘的基礎、根本,我們不能不認真在這打根基。如果還是敷衍自己,欺诳衆生,這個罪業就重了,比一般人不知道要重多少倍!所以我看到有一些出家人還俗,我看到很歡喜,他做得很對。爲什麼?如其不能給佛教掙一個好的面子,不如還俗,我不破壞佛法形象,還俗一樣修行,作在家居士。

  在家居士能不能成就?能,能成佛。世尊當年在世是兩尊佛住世,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出家佛,維摩居士示現的是在家佛,他們地位是平等的。你看看佛身邊的十大弟子,他們見釋迦牟尼佛頂禮叁拜、右繞叁匝,我們在經上看到的,見到維摩居士也是頂禮叁拜、右繞叁匝,沒有兩樣。我們今天出家人看到有修有行的居士,總覺得他比我矮一等,我比他高一等,這個罪就不輕。佛法是師道,師道不能在這個地方分,要看他的德行,看他的修養。他的德行比我高,他的學養功夫比我深,我應當以他爲老師,做他的學生。出家人可以做在家人的學生嗎?可以,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就開這個例子。維摩居士講經,釋迦牟尼佛大弟子當中多少人到那邊去聽經,釋迦牟尼佛沒有說不對,不但沒有製止,還勸導學生到那邊去學習、去請教。

  只要是佛,佛所現的形相不一定,應以什麼身得度,就現什麼樣的身相,他所現的身相全是佛身;不能說維摩居士那個身不是佛身,你就搞錯了。佛現童男童女身,那個童男童女是真佛,不是假佛;佛現國王大臣身,那個國王跟大臣是真佛,也不是假佛。什麼樣的身形都可以現,會學的人跟不會學的人完全不一樣。

  什麼人會學?《華嚴經》上善財童子給我們做了一個學生的模範。善財童子心目當中,學生只有自己一個,除自己之外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是佛,所以他一生成佛。絲毫不敢輕慢,他的想法、看法、作法都是真的,爲什麼?我們讀《華嚴》明白了,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十法界依正莊嚴,“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”,心就是佛,佛就是心。釋迦牟尼佛唯心所現,阿彌陀佛唯心所現,觀音勢至、文殊普賢唯心所現,蒼蠅、蚊蟲、螞蟻唯心所現,你說是一還是二?佛講相上有二,性中是一。如果你能夠見性不著相,“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”。這是善財學習的境界,全是佛,普賢菩薩講的“禮敬諸佛”。我們誰能做得到?善財做到了。

  善財是大乘修行的代表,你做到了,你就是善財;他做到了,他是善財;誰做到了,誰就叫善財童子。這個人決定一生圓成佛道,沒有什麼無量劫、阿僧只劫,他一生成佛。所以學生只有自己一個。一切境界裏面,有示現正面的,有示現反面的,都是諸佛如來慈悲示現。示現正面的用意在哪裏?用意在教導我們修善,離一切染愛的執著;示現反面的,逆境惡緣,示現這個是教給我們斷惡,看到這個不好的我要斷,我要斷惡,對于這個境界裏頭一切人事物,不生一毫嗔恚的心,不生一毫輕慢的心。你看都是成就自己的德行,問題都在你自己會不會。你要是會,你才曉得諸佛菩薩照顧我無微不至,一切時一切處從來沒有離開過我。不會的人就麻煩了,順境起了貪愛,逆境起了嗔恚,你是煩惱跟外面境界相應。會的人,菩提跟外面境界相應,那怎麼會一樣?

  蕅益大師在《靈峰宗論》裏對昙生方丈的幾句話講得好:“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于心。”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物質環境跟人事環境裏頭沒有好壞,好壞是自己心變現出來的。六根接觸外面境界,引發你內心的煩惱習氣,壞了!凡夫不會學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把自己阿賴耶識含藏無量劫的習氣引發出來,所以你造作罪業。真正修行人是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把自己生生世世所修積的善根引發出來,這不一樣。問題真的是在你會不會。我們如果能在一切境緣當中,引發善根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

  千萬要記住,順境生起貪愛的心,你就完了,貪愛是貪煩惱;小小不順心的時候,嗔恚生起來了,你六根接觸外境生貪嗔癡。什麼是生善根?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生的是什麼?生的是“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般若”,你生善根,你能夠生七最勝。七最勝是講你的用心,布施、持戒是講你的形象。所以我們自己要常常想想,天天要想、要做反省的功夫,我們六根接觸境界起什麼念頭?沒有念頭墮在無明裏頭,有念則墮在妄想裏,這怎麼能成就?

  培養善根第一要緊,然後認真努力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。印光大師教得好:“敦倫盡分”,這四個字講絕了。倫是類別,我們是屬于哪一類?自己一定要清楚。倫是倫理,在家庭裏面你是屬于哪一種身分,自己要清楚,你要把你本分應盡的義務要做得圓圓滿滿。在家裏你要是作父親的地位,你要把父親的本分做好;你是兒女的身分,你要把作兒女的事情做好。這是“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”。你開一個店,你當老板,你把老板的本分做好;你作員工,你把員工本分做好。這是“敦倫盡分”。在我們寺院道場裏面,當住持的是模範好住持,這個世間所有寺廟住持,我們住持第一,他做得最好;當家是所有寺院當家中第一。住持、當家是屬于倫,把他本分事情做好是盡分,這是“敦倫盡分”。我們是清衆,把清衆的工作做好,都是第一,沒有第二。

  我在澳洲雪梨參觀一個電視臺,他們總經理告訴我,…

《末法時期如何修學佛法與弘護佛法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