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貪生怕死 努力斷惡修善
淨空法師講述 (臺北華藏講堂 2001.9.25)
最近電視報紙裏面報導,世界的災難很多。有許多同修問,在這個災難期間當中,我們應該要怎麼做?實在說,在二、叁十年前,我們在美國看到很多西方的預言,都說到一九九九年、兩千年時是世界末日。這些話,在回教《古蘭經》裏有,基督教《聖經》裏也有,都講到世界末日。這些預言我們也不能把它看得很重,但是可以作爲一般的參考,重要的還是我們對于這個社會變化的觀察。
一九九九年可以說是平安的度過了,兩千年也過去了。可是在這兩年當中,確確實實全世界所有宗教徒都很緊張,全世界的宗教徒都認真的祈禱和平,時間很接近,這個感應不可思議。這個力量,我們學佛的人懂得,非常之大,可以把災難延遲。這兩年沒事,大家就認爲這些是假的,于是又胡作妄爲、胡思亂想。如果一直保持高度的警覺,真正是能修忏悔,改過自新,這個災難是可以化解,大災難可以化成小災難,小災難就化成沒有災難,也可以推遲幾十年,這都是很可能的。但是兩年沒有事情,大家都把它忘掉,這個心情完全松懈,對于古老預言經典裏面所說的,都抱懷疑的態度。這個態度很不好。一直到現在,好像看到災難要爆發、要現前了,現在恐怖也無濟于事。
我們學佛的人怎樣面對現實?我教許多同修,我們不要怕死。真正修道的人,沒有怕死的;不貪生,不怕死,努力斷惡修善。死不怕,不管在什麼時候死,不管在什麼處所死,也不管怎麼樣的死法。問題是死了以後你到哪裏去?我們要把這個問題,當作我們這一生修學第一個大問題。我死了以後有好地方去,這是好事,不是壞事。所以即使災難降臨的時候,不驚不怖,不驚慌,沒有恐怖,平常心看待,我們的心是定的。這樣走,你走得很安詳,走得很愉快,決定不墮叁惡道。如果驚慌恐怖,就肯定到叁惡道去。
今天我們學佛是很重要的教育,佛祖教給我們的要把它放在心上。世間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,要放下;一些冤親債主決定不能用怨恨心對待他,吃虧的是自己,不是別人。別人對我誤會,對我毀謗,對我陷害,都不放在心上,這是消自己的業障。對待冤家,依舊是真誠心、清淨心、慈悲心,培自己的福報。務必修到自己心地純淨,行爲純善。純善純淨,我們去西方淨土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。所以我常常勉勵同修們,要把我們學佛的障礙放下。學佛最大的障礙,“自私自利”、“名聞利養”、貪圖“五欲六塵”享受、“貪嗔癡慢”,你能把這十六個字真的放下,你想往生西方世界,你隨時可以去,你確實得到自在。
住在這個世間一天,我們要學佛菩薩舍己爲人,不辭辛勞,幫助別人覺悟。一切布施裏面,功德第一殊勝的是“法布施”。法布施何以殊勝?能令他覺悟,能令他回頭,這個功德大。所以《金剛經》裏面講:“大千世界七寶布施,都比不上法布施。”《金剛經》說得更清楚,抵不過四句偈。“爲人說四句偈”,這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四句偈,五言的句子二十個字,七言的句子二十八個字。不是給人家念這一首偈子,是要把這首偈講清楚、講明白,讓聽的人真的懂得了、體會了,這叫“爲人說四句偈”。由此可知,我們爲別人講四句偈,這四句偈自己一定通達明了。自己不能通達明了,你怎麼能講清楚、講明白,讓別人聽了會覺悟。
佛法的修學,是修戒定慧,我們的修學重心要放在這裏,“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”,開慧才能解決問題。如果我們學經、研教、講經,不是以戒定慧爲基礎,還是解決不了問題;換句話說,脫離不了六道輪回。只有真正落實到戒定慧,這個生死大事解決了。小乘經上常這樣講:“所作已辦,不受後有。”這是我們學佛近程的目標。沒有達到這個目標,我們佛學得沒有成績。
我也常講,我們每天回向淨土多少遍,回向偈上有兩句話非常重要∣“上報四重恩,下濟叁途苦”。我們要知恩才會報恩,世間人爲什麼忘恩負義?他們不知道恩,沒有人教他。知恩才會報恩,佛在經上講得很多,可惜講經的人太少,能把經義講清楚、講明白的人更少,所以培養講經弘法的人才重要。雖然重要,這種人才很不容易培養。講經的一些技巧不難,講經的那個心難,那個心要是佛心、菩薩心才行,凡夫心決定不能把佛的意思講得出來。你的心、願跟佛相違背,你怎麼能了解佛的意思?開經偈上講:“願解如來真實義”,談何容易!
我們最大的困難,就是因爲自己有障礙,佛家講“業障”。讀經、聽經不會開悟,修行不能證果,就是業障太多。業障的根,在佛法屬于“我執”,執著這個身是我,起心動念“我的利益”,這就完了。諸佛菩薩、聲聞、羅漢跟我們不一樣,起心動念“衆生的利益”,沒有想到自己的利益。
我們在新加坡叁年,確實做了一些事情,在修學上也有相當的成績。這一次我離開新加坡到澳洲去,主要的原因,我們悟字輩的這一些年輕的出家人,離開臺灣到新加坡之後,這叁年都拿不到永久居留。在那個地方少數人拿的工作簽證,還有一些學生簽證,期限僅一年。每一年要去換一次,如果不給你,新加坡就不能住。所以這叁年當中,大家心情不安。
其次,新加坡的土地、房屋價格太高了,寸土寸金,我們在那邊生活相當不容易,這才不得已移往澳洲。我們深蒙澳洲政府的護持,從聯邦政府(就是我們講的中央政府),一直到州政府、地方政府,對我們都非常好。澳洲政府給我一個永久居留的簽證,這個簽證是駐在香港的領事親自給我的,告訴我:“亞洲人拿這個簽證,你是第一個人。”這是說明澳洲政府對我的禮遇,我非常感激。我在外國,外國對我的關系,澳洲是最好的,美國雖然給我“榮譽公民”,那是有名無實。澳洲這是實質的,我在澳洲任何活動沒有限製,享受澳洲公民的權利,還不要盡義務,這是太優待了。拿到這個簽證之後,我們才在澳洲買土地、買房子。我們建議建“淨宗學院”,澳洲政府批准了。我們推展佛陀的教育,從新加坡遷徙到澳洲,是這樣一個原因。
澳洲的土地、房子便宜,在生活環境來說確實是世界第一。從前韓館長到澳洲去,一下飛機就覺得這是人間天堂,她很感慨的說:“很可惜,我在美國投資!”澳洲的土地面積跟美國一樣大,跟中國大陸也是一樣大,人口只有一千九百萬人,所以土地不值錢。我們的道場住在圖文巴這個小城。這個小城只有八萬人,距離布裏斯本一百二十六公裏,開車大概一個半小時。我住鄉下,距離這個小城十二公裏,開車還要十五分鍾。
鄉村土地就更便宜。我在鄉村買了小房子,兩層樓方方正正磚造的建築,我們一看很舒服,很像中國人的建築。樓上有六個房間,樓下有叁個廳,現在男衆都住在鄉下。我們的院子很大,合臺灣土地面積單位來算有十二甲,院子裏可以開汽車。我們現在學習都在那邊,土地太大了。
我們打了兩口深井,一百多公尺大小,水質非常好,水源非常豐富。在院子裏要大量種樹、種菜,我也交待他們種玉米、種蕃薯,這些東西可以作主食。我請附近的農民來看,他說土壤很肥、很好,什麼都可以種,我聽了很歡喜。也請他們幫助我們,把菜園開發起來,做自動的噴水,估價大概兩千多塊錢,不是很貴。他們做好之後,我們慢慢學著照顧。所以,基本上將來我們的學院,在蔬菜方面,可以不必去辦。
我們的道場是天主教的教堂,我們把它買下來。這個教堂非常的興旺,面積不太大,要以臺灣的算法,差不多一甲地,那在他們是不大的,但是它在市區裏面。這個天主教的教堂曆史已經很久了,信徒慢慢多了,容納不下。他們就把舊教堂整棟的房子移到後院去,在前面又蓋一棟新的,所以就變成兩棟教堂。現在信徒又多了,還是容納不下,所以必須要找一個地方去建個大教堂,把這個賣給我們。它不是衰落的,是非常興旺的一個道場。
我們花了一點錢把它整修,現在煥然一新。我們過去在達拉斯所存放的一些圖書,全部都運過去,現在擺起來很好看、很壯觀。我們這些同修們住得心安,這是自己的道場,不是別人的。
最近修建的工程完工了,還有叁棟房子必須要拆建。叁棟裏有一棟拆掉之後,我就不想建了,當作停車場。一個單位面積有一萬呎,合我們臺灣大概叁百多坪,這叁百多坪作停車場。另外一棟拆掉,我們建一間餐廳。餐廳建好之後,我們想免費供應當地低收入的群衆,他們生活很苦的,到我們這兒吃飯,免費招待他們,這是我們對地方上的照顧。
那邊生活程度很低,一棟房子現在的價錢大概是澳幣十萬塊錢,合我們臺灣大概一百七十萬元。房子大概是五、六十坪,土地面積大概是叁百多坪,前後都有很大的院子。現在我們到那兒去住了,就有很多人都想移民到那個小城。在布裏斯本的房價就跟我們那邊差一倍,我們那邊十萬,布裏斯本就要二十萬。
我們修學采取嚴格的方式,每天八個小時學經教,八個小時念佛。我們要不認真幹,對不起自己,稍爲松懈,人就會胡思亂想,希望用這個方法,把我們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打掉,成就戒定慧叁學。我對同學的要求,兩年當中完成。真正做到了,這個基礎打下去之後,然後用一、兩年的時間學一部經,那就容易了。經學了,自己一定能通達,經典的教訓都能落實,有能力自行教他,我們的佛學院就開始招生。
最近我也去看幾塊土地,大概合我們臺灣來講都將近一百甲,准備將來發展爲學院,發展成佛教大學。今天我們在外國取得土地不難,要兩、叁百甲的土地不難,建學校也不難;難在沒有師資,沒有老師,急需要培養我們自己家的人都能教。我們總不能辦個學校到外面找老師,那就麻煩大了。外面請來的老師是能教,宗旨跟我們不一樣,所以必須要培養自己家裏人作老師。四衆同修都歡迎,出家、在家居士都歡迎,只要…
《不貪生怕死 努力斷惡修善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