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要隨喜,應當要學習的,要效法菩薩舍己爲人。
我們今天六根的作用,都是爲衆生而施舍的,我們每一天讀經要用眼睛讀經,爲誰呢?爲一切衆生,舍我們的眼力布施衆生,這怎麼說呢?如果不是爲衆生講經,開導衆生,利益衆生,我讀這個經幹什麼啊?我不要讀啊!我一天到晚念一句阿彌陀佛,我決定往生,我看這個經幹什麼?用我的舌根每一天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勸勉大衆,這個也是以舌根布施給衆生,六根的身分是這樣地布施衆生。諸位要記住不是說衆生要眼睛,眼睛割給他;衆生要我舌頭,舌頭割給他,不是這個意思。用我們自己的身分努力從事于幫助一切衆生的工作,這個就是舍,舍眼、舍舌、舍你的頭腦,你要思維要去做,雙手要去做,舍你手;你腳要走,舍你足,一切身分統統布施掉了;無條件地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這個難,的確是很難,難行能行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如果我一切造作是爲利益、爲報酬、爲自己,那就不是布施供養了;布施供養是沒有想到對自己的報酬,沒有。那麼如果衆生不供養,不供養舍盡了就沒有了;如果衆生有供養,有供養就舍不盡,永無中止地修布施,修隨喜,這個叫行菩薩道,菩薩念念爲一切衆生。那麼像我剛才所說的,我們把衆生暫時把他放在一邊不理會他了,我們老實一心念佛,先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再倒駕慈航再來,行不行呢?行,不是不行,的確行。可是這個裏頭有一樁事必須要明白,在沒有緣的時候可以,我想幫助別人,他不接受,那只好暫時舍棄,自己一心念佛求生淨土。如果有這個緣分那就不應該,我願意幫助人,有許多人樂意接受,這個時候你必須要犧牲,要行菩薩道。這個事情是外面緣成熟與不成熟來決定,而不是自己決定的。
像印光大師住世的時候,他老人家一生沒有法緣,印光大師講經沒有人聽,我想可能是他是山西人,山西口音太重,在南方講經沒有人能聽得懂,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。可是他講經沒有人聽,他用另外一個方法,他用文字,他的文字也很巧妙,都是給人寫信,所以他不是對大衆的,他對某一個人的。那一個人向他請教,提出些問題,他一定很詳細地在文字上說明,所以以後得力于在家的弟子把這些信件收集起來,都公開了,在報紙雜志上公布了,這才讓一切大衆普遍都得到利益。你看他的東西全部都是書信,文鈔裏頭都是書信,到以後大家知道,對他景仰尊重了,所以以後有些序文請他來寫,他也很樂意,所以一生以文字來弘法,像這些地方我們都要明白,都要隨喜;講不行,沒有人來聽,用文字,那麼現在還有錄音錄影都可以利用。不能對多數人,對一個人對兩個人也行,菩薩總是盡到了弘法利生的行願;這個路走不通,走另外一條路,條條路都走不通,趕緊念佛求生西方再乘願再來。
但是要曉得還得要與衆生結緣,這點很重要,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。爲什麼有的人法緣那麼好呢?緣結得多;有的人沒有法緣,他是緣結得少。那麼今日之下我們仔細一觀察,妖魔鬼怪對衆生結得緣多;學佛的人都很老實,只曉得念經拜佛,與一切衆生很少結緣,所以今天佛法佛緣不盛,魔緣特盛,特別地強盛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學佛的同修一定要與衆生結法緣,要廣結法緣而後才能普度衆生,那麼這是隨喜菩薩的善業。
“如是虛空界盡,衆生界盡,衆生業盡,衆生煩惱盡,我此隨喜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。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”那麼這個是跟前面意思一樣的,谛閑法師有一行半的注解,諸位自己看就曉得了。再看下面一段,第六請轉法錀,那麼往下這個願層層殊勝,前面只講到隨喜,生歡喜心去效法,還沒想到要請法,請轉法錀也是菩薩事業裏面幾乎是最重要的一個項目,爲什麼呢?法至尊至貴,如果沒有人啓請,佛不說法。世間教學也是如此,孔老夫子在世的時候,學生不問,老師不講的,所以學生要啓請,老師才說法,佛法也是如此;你看每一部經裏面都有啓請的人,那個啓請的人就是請轉法錀。一切衆生不知道佛法的殊勝,他不會啓請,必須要依賴那些已經覺悟的菩薩們發心來請法,大衆才有聞法的機緣。
所以請轉法錀,這個啓請的人跟講經的功德沒有兩樣,是相等的;我們請佛來講經,佛講經功德很大,啓請人的功德跟佛講經一樣大。爲什麼?沒有他啓請就沒有這個法會出現,所以這一點諸位一定要明了。有些人是我自己不會講經,沒有學過,講經功德雖然大,可惜我這一生沒有這種機緣。實際上他錯了,你自己不會講,你可以請人家來講。諸位曉得我們中國除了孔聖人之外,還有一個聖人,武訓,那是中國的一個聖人,他沒念過書,他要飯的,他一生辦了叁十多所學校;要飯的,在外面要的錢,攢的錢,去借人家一個地方,拿這個錢去供養老師,請老師在這裏開學校教學,老師不答應,他跪在那裏磕頭不起來,至誠心感動。一所一所學校成立教化多少的學生,而且那個老師是一流的高手,爲什麼?被他至誠感動的。那個功德是他一個人的,你看今天他請的那麼多老師誰曉得,沒有人知道,人家只知道武訓,只知道他,聖人啊!所以自己不能教,請高手來教。
正如一個學校,校長是主持教育的,校長可以不教學,可以不上課的,請教員啊!所有教員教學的功德統統是校長的。學校辦成功了,國家獎勵校長第一,不會說那個教員;辦的不好,責任也是校長的,教員是執行而已,是幫助他執行。因此一個寺院所在之處,住持就是校長,他的責任是教化一方,這一方人法身慧命都寄托在他身上,他要沒有盡到這個職責,一做住持就做到阿鼻地獄去了。我做主持,我沒有做壞事情,我也沒有犯戒,我也沒有動一個惡心,我爲什麼要墮地獄?你必定墮地獄,你責任沒有盡到;如果你是個清衆,你沒有責任。譬如說這個學校,校長很好,沒有做壞事,也沒有貪汙。但是沒有上課,沒有請老師,你說這個校長要不要處分?他人非常好,樣樣都好,但是他做了校長做了叁年,學校停課叁年,他自己人再好也不行,他也要受處罰,他沒有盡到教化的責任。所以住持不好當,住持真難當,你要是沒有盡到責任非墮地獄不可,這個是我們要懂得的,凡是一個機構都是主管人責任非常之大,搞不好就要墮落,這個是很危險的一樁事情。
現在在家居士也建道場,你們如果建道場,做一個道場的負責人,你要注意這樁事情,不能夠弘揚正法,不能夠成就一切衆生的法身慧命,你自己就要背很大的因果。所以現在有很多人不知道利害,想盡方法去爭住持,其實就是爭阿鼻地獄,想盡方法要爭取阿鼻地獄,這糟糕不糟糕!我們看經文,“複次善男子,言請轉法錀者。”那麼在這一段大師有很長的一段注解,“此即勸請願也”,就是勸請之願,勸請之願能夠消除我們自己多生多劫謗法的障。這個謗法一定有的,因爲在以前沒有接觸佛法,誹謗佛法在所不免;這一生沒有,生生世世難保沒有,一定要把這個障礙消除,“起慈善根”,生起大慈大悲的善根。謗法這個機會的確很多,往往我們謗法,自己還不知道自己在謗法,這個是最可怕的。
爲什麼會有這個情形呢?法與非法,我們沒有法子辨別,正法與邪法我們也沒有辦法辨別。一個不謹慎、不留意,往往是毀壞正法,而且自己天天在做毀壞正法的事情,自己不曉得,這個是真糟糕。我舉一個例子說,我在此地講經爲了是真正幫助諸位同修,不願意同修們墮在阿鼻地獄,何況我在國內講經,現在時間是愈來愈少了,我跟諸位講真話,我們從什麼地方謗法呢?我們跟出家衆團體寺院不合作就是謗法。一個寺院是一個弘法利生的道場,如果說我們在這個寺院裏面不能幫助住持弘法利生;或者看這個住持做得不如法,你應當要勸告,要谏正,他要不聽,不聽你離開要到別的正法道場去。不聽了,我自己去買個房子,去住個公寓去,我一個人修行,你這個叫謗法。
那麼你要是住公寓一個人修行可不可以?可以,一定要還俗,你做在家佛弟子沒有關系,你一個人進修。佛門還俗不是恥辱,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弟子當中出了家還俗,還俗再出家,出家再還俗,都可以,這個絕不謗法。如果是脫離僧團一個人去住一個公寓,這個就是滅佛法、誹謗佛法,爲什麼呢?叫一般人看了把佛法形象完全破壞了,哎呀!那個出家人他住公寓,受社會的指責,他不只指責你一個人,他指責你整個佛法;他不是指責你某某人,他講是出家人,整個佛法都受他關連了。凡是這些行爲,這種造作,統統是阿鼻地獄的業因;他念佛念得再好,一天念十萬聲佛號,西方極樂世界也去不了,爲什麼呢?你滅了佛法。你進一乘了,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阿彌陀佛說你自己固然不錯,但是你把佛法消滅了,你沒有資格到此地來。
一定要注意呀!幾個人能夠見得到?許多以爲自己做得很正,別人都不對,正跟六祖講的恰恰相反,只見別人過,不見自己過;六祖說若真修道人,不見他人過,他是見的什麼?只見別人過,不知道自己過。糟糕啊!真是糟了。所以仔細去反省想一想,那一個不造無間地獄的罪業。所以十大願王我跟諸位這樣講下來之後,如果時間不夠的話,講不完,我只跟諸位講這十條,後面偈頌就不講了。你們仔細去反省反省那一條不犯,那一條你做到了,條條都違背了還能往生嗎?應當認真去反省,要改過自新,痛切忏悔,我們還有救,不是沒有救,有救;造的是五逆十惡的罪業都有救,你要回頭得快。不要在此地聽說我有救了,不要緊,再多做幾年罪業沒有關系,到我臨命終時我再來忏悔,我還有救,那你就沒救了。
爲什麼呢?你今天已經聽到我這麼說了,你明知故犯就沒有救。你一生造罪業,一生沒有聞到正法,臨命終時聞到正法時回頭,認真忏悔,有救;現在聞到正法時說不要緊,我在臨命終時候再忏悔,沒救,你明知故犯,你應該從今天回頭,你才會真正有救。我們下課。
《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十七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