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政府到臺灣來之後,沒有住廟,我們政府給了他一棟房子在青田街八號,那是個日本式的房子,前後都有花園,環境很幽雅。
那麼以後就是每一個星期天到章嘉大師那裏去,他給我也是講兩個小時,教了我叁年,一直到他圓寂。我的佛學根底,章嘉大師給我打的,我的老師就是一個老師,不是這裏聽聽,那裏聽聽,這裏看看,那裏看看,我沒有搞過這個,都是一個人教的。章嘉大師圓寂之後,又隔了一年,我是朱鏡宙居士,最近過世的,九十七歲,他跟李老師同年,介紹我認識臺中李炳南老師。以後我離了職務之後,專心學佛,我在臺中跟李老師十年。所以我還沾到一點師承的邊緣,不容易啊!真正難得!接受善知識的指導。跟李老師的期間當中,經不能隨便聽,不能隨便看。到臺中去以後,他告訴我,你既然要來學了,就是我的學生,只准聽我一個人講經,除我一個人之外,任何一個人講經都不准聽。
老師很專猘;他辦的慈光圖書館,我在慈光圖書館開幕之前去的,就替他做管理員,那邊有大藏經那麼多,沒有經過他同意,任何經不准看。有道理啊!爲什麼呢?他要負責指導的,他要曉得你腦子裏有些什麼東西,那些是正的,那些是邪的,他要了解他才能知道。如果你不聽話,亂聽亂看,他無從知道起,那沒有法子教。所以你所讀的東西他要知道,你所讀的過程他要曉得,他要了解,他這個老師要對學生負絕對的責任。所以一個學生成功失敗,關鍵在老師;諸位你們今天學佛沒有老師,沒有人指導你,遇到老師也不敢指導你,你來找我,我不敢指導你。爲什麼呢?
你腦子裏太雜了,一塌糊塗,我理都理不清楚,怎麼能指導呢?沒有法子的呀!我那個時候認識方老師的時候,那個時候剛對哲學有興趣,但是是一張白紙。如果方先生問過我看過些什麼書,我告訴他,那時候只看過一部哲學概論,其余的沒接觸到過。那麼對中國東西,我讀過老子、莊子,讀過幾篇,儒家東西接觸過一些,有興趣。如果你要是搞得太雜了,聽很多人講也聽得太多了,他頂多叫我學校旁聽去就可以了,不會每個星期花兩個鍾點在家裏教我,不可能的事情啊!所以到後來他老人家過世的時候,我去參加追悼會,秦孝儀才報告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,我們才曉得他是我們老總統的老師。如果過去我們知道,我們不敢去找他,還敢給他寫信,不敢,我就不曉得,瞎碰碰上的,不知道他的身分;只曉得他脾氣很大,上課的時候,拍桌子罵校長、罵教育部長,原來有那麼硬的後臺在後面。不曉得,不知道。所以能夠得到老師的愛護、教導,沒有別的,就是誠敬,就是聽話,沒有別的。
他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就怎麼做法,依照他走的路,依照他的模型;所以老師對學生負這個責任,學生要不聽老師的話,他自己要去博學多聞,老師是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所以在師承這個裏面來說,老師是非常非常地專猘,在過去儒家與佛門,諸位要是看看高僧傳,看看這些語錄,你能夠看到,非常地專猘、跋扈、不講理。那個不講理是什麼呢?鍛煉你的忍辱,鍛煉你的耐心,明明你有理,老師硬說你沒有理,這個是考你有沒有耐心。如果你沒有耐心,不能忍辱,決定不能成就,不可能成就的;一切法得成于忍,這個關鍵非常重要。所以古人對最看重的那個學生,將來要傳法給他的,總想種種方法去折磨他、侮辱他,看他能不能受得了,禅林寶訓裏面就有許多這個例子。
老師對這個學生,學生是蠻好的,看到就不順眼,好像看到就生氣,又是打又是罵。好心學生端一盆水供養你,叫你洗腳,洗完之後把這個水往他頭上一倒,簡直就欺負人嘛!都是考驗。把學生趕出去,不要他,趕出去;趕出,不走,老師講經的時候,他在窗子外面聽,老師曉不曉得?曉得,故意裝不知道。講了叁年了。傳法了,住持退休,傳法了,找一個繼承人,找誰呢?就把那個趕走的找來了。就是他。大家恍然大悟,原來種種折磨是看中了的人。如果沒有看中,覺得這個人不是個法器,他對待他就非常之好,就客待他,歡歡喜喜的;看中的時候,他是個法器,將來能成就,是一個了不起的人,那必須要用種種方法來鍛煉他。所以凡是經不起折磨的,都不是法器,這個諸位一定要記住;你要遇到真善知識,沒有真善知識不折磨人的,他要不折磨你,他沒有看中你。
你看李老師,李老師學生很多,他如果對那個人每一次見面都很客客氣氣,也不罵你,也不說你的,他不要你的,你不能成就。他要看中你,覺得你是可造之材,見到你就有氣的樣子,小小的過失就罵你、打你,李老師打人的;看中你,對你就一點都不客氣,爲什麼呢?要成就你。沒有看中你,對你客客氣氣,不給你做冤仇嘛!何必呢!反正你又不能成就,就用不著用這些方法來鍛煉你。這個是儒家跟佛法,鍛煉人才幾乎都是同樣的手段、同樣的方法,這也就是叫你修行。那麼說到這個地方,行門只能取一門,唯有一門深入才能成功。古人有所謂一經通,一切經通,怕的是你一樣不通,所以學東西要精于一樣。
佛法跟世間法不相同,世間法你專攻一樣,不能旁通第二樣;佛法不然。佛法通一樣,它能夠旁通一切。所以佛法重要的就是要深入,真是甚深信解,要做到這四個字,一定要一門深入。我在李老師會下的時候,專門學佛經,就學講經,他老人家教學過程當中,是只准學一部。他學生很多,學經是隨你自己選,他不替你選的;但是你所選的經要得他的同意,你所選的,也許選得太深了,不合你的程度,或者是不合這個時代,他不教,他叫你重選。如果選個叁次,都選得不合適,他就給你選,他的原則是叫你自己選。一樣東西學成了,才可以學第二樣,決定不可以同時學兩樣東西,這個他決定不教的。爲什麼?要叫你專心,全心全力在一部經上。
他教的方法非常地嚴謹。所以我到臺中去的時候,因緣也很巧,正好他開班教講經,他開了個小班,那個班沒有名字,就是臺中佛教蓮社,叫經學班,專門研究講經的,經學班。我們有二十多個同學,教學的方法是采取中國過去私塾教學,就是個別教學。上課呢,同學們二十多個人統統要來上課,一個都不准缺席,也不准請假,上課時候一定要到。教學的時候個別教,一個一個教,但他一次就教一個人。在那個時候我們學的時候是兩人一組,譬如學普賢行願品有兩個同學;兩個同學,一個講國語,一個講臺語,好像是講經旁邊有翻譯,其實兩個人學一部經。
那麼教的這兩個人就坐在第一個位子上,跟老師面對面。旁邊位子我們別的同學旁聽。他這兩個人教完了,這一個經教完了,換另外一部經,再換兩個人,換座位;接受老師教的,跟老師面對面座。教了就要上臺講,不上臺講經,不准參加這個班,李老師就是一個條件。而且教的時候,不是說這一部經教完了,你才上臺,不是的;就是我今天給你教的這一個鍾點了,教完了,你這個鍾點就上臺去講,現炒現賣呀!下面呢,下面還沒有學,底下一段還沒有學到。這個教法學生一個星期要上臺講一次,學生統統是在講臺上訓練成功的,他老人家教不是在講臺下面,講臺上面訓練成功的。
教了之後,今天教給你了,過個兩天在小班裏面講一次,等于複講,講給老師聽,講給同學聽。講完之後,第一個就是我們聽經這些同學,一個個對他有批評,批評都很認真。講怎麼樣?講得好。不行,好在那裏?一條一條地說出來。講得不好,那些不好也要一條一條地說出來,很嚴格地批評。批評怎麼樣?他修正,他要改正,那麼最後老師講評。經過這一堂之後,那麼他把他的講稿重新再修正,修正之後以後,還要講一次,講一次再修正一次,第叁次就上臺。所以我們一個星期要上叁次課,叁次課時間很有力,一個鍾點的東西。
那麼上臺去講,聽衆大概也有一百多人,所以那個時候,女生在臺中蓮社,男生在靈山寺,男生是星期天,女生是星期六,對外講經,我們這樣訓煉出來的。時間只有兩年,訓煉了二十多個人,個個成就了,講經不難啊!我那個時候在班上是很年輕的,我才叁十幾歲,我們班上年歲最大的人六十歲,林看治居士,現在還在,現在他大概有八十多歲了。那個時候我們在一塊學的時候,他年齡最大,他六十歲,他的孫子都做國民學校的老師了,他還在我們班上學講經。程度呢?百分之八十小學畢業、初中程度,所以我那個程度,我這個高中念過一年的,在那裏還是程度高的。有什麼難嘛!難的是你們自己心裏頭畏難。哎呀!難,這個不行,我不行。那你當然不行,你注定了不行,是不是?你也拍拍胸脯,這個不難啊!我也可以做到。
原來我也是覺得很難,所以李老師要我到班上去看一看;我一看之後,一堂課還沒有下,我的信心生起來了。爲什麼?我一看這些人年齡比我大,看程度還不如我,領悟力量沒有我強,那行,沒有問題,我可以幹。一入那個班才上半堂課,我的信心就生起來了,所以這樣子臺中一住就住了十年了,所以諸位一定要努力,要依教修行。佛的教,不但是教你修行,要叫你弘法利生。佛法確確實實如方東美先生所說的,哲學裏面最高的哲學,人生最高的享受,我們自己得到了,一定要介紹給別人,普遍地去介紹,這叫流通佛法,我們才能對得起佛菩薩。不要怕難,難是你心理上的陰影,一定要把它突破。
第二是利益衆生供養,那麼這一條就是說要救護一切衆生。尤其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雖然科技一天一天在發達,其實在人性迷失的確是一天一天在加重,這是一個普遍的事實。所以我們在現前這個社會裏,遇到許許多多受過高等教育的,他非常迷信,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?迷失了自性,對于自己完全沒有信心,沒有信心,他就去依靠鬼神。鬼神也是把握了他的弱點,處處在捉弄人,說得不好聽就處處在欺負人。人被鬼欺,這是沒道理的呀!在六道裏面,人比鬼高,人怎麼能被鬼欺負呢?現在真的是妖魔鬼怪充斥在人間,我們要有慧眼去辦別,不要上人當,不要被人欺騙。救度衆生,先要救度自己,先救自己,這個很重要。
要想救度自己,正如同虛雲老和尚所說的,第一個你要相信因果,這個是世出世間善法的基礎,你一定要相信因果。真正相信因果報應的人,他不做壞事,他曉得惡有惡報,善有善報,才真正能夠改過遷善。第二要建立自信心,這個很重要,能相信自己,這是非常非常地可貴,信佛跟信仰宗教不同的地方就在這裏。因爲佛教,它教你信自己,這是第一個條件;宗教是叫你信神,信他,那是第一個條件,這個不一樣的。即是淨土法門來講,我們淨土法門叁要素,叁個條件,信願行;信裏面第一個要信自己,你不相信自己,你不能往生,所以第一個信並不是信阿彌陀佛,第一個相信自己。第二才信佛,因爲你相信自己,佛菩薩能力才幫得上你忙,你對你自己沒有自信心,佛菩薩都對你無可奈何,幫不上忙,所以它跟宗教不一樣。
那麼其次就是要決定行門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經典在這麼許許多多當中,你也只能取一樣,作爲理論的依據,我們修學理論的依據。行門裏面,八萬四千行門也只能取一種,我們依它來修行,要講求專一,專一沒有不成就的。今日之下,剛才說了,善知識可遇不可求,找不到。真正善知識非常謙虛,絕對不會自己作自我宣傳的,絕對沒有,沒有這種善知識的,善知識都很謙虛,你也不容易找到他,你找到他,他也不一定會教你,這個事相當之難。今人找不到怎麼辦呢?找古人,古人可以找啊!爲古大德的私淑弟子,這在曆史上成就的很多;第一個是孟子,孟子是孔老夫子的私淑弟子,孔老夫子已經不在世了,他依孔老夫子做老師。老師不在世了,怎麼依他做老師呢?孔老夫子的著作在世,依照他這些著作,依教奉行,完全學孔子,他學得很像,他變成第二個孔子,所以稱之爲亞聖。
學古人,這是決定靠得住的,決定是真正的善知識,你沒有找錯人,這一點很要緊。類似孟子這個情形很多,譬如司馬遷,諸位曉得作史記的這個人,司馬遷就是學左丘明的,左丘明的私淑弟子。那左丘明也不在世了,他學左傳,他也學成功了。唐朝的韓愈學司馬遷,就學史記,一生專攻史記,他成爲唐宋八大家之一,大文豪;都是以古人爲師,這是值得我們在今天特別提出來,要效法的。在佛門裏面也有許多例子,像蕅益大師,蕅益大師全集在臺灣出版,你們能看到的。蕅益大師是學蓮池大師,那個時候蓮池也過世了,也不在了,但是蓮池的著作在。蓮池大師著作現在我們也有流通,精裝本四冊,他就是依這個做爲自己的老師,依蓮池大師全集來修行,專門學蓮池,他也學得很像,他也成爲一代祖師。
所以在現在這個時代,我們學古人,這樣才能夠成功。你們同學也許會問我,我學誰呢?我也學古人,我雖然有幾個老師領導我入了門,我學的就是蓮池大師。但是還有兩個助教,一個就是這個本子的四十華嚴,還有一個是印光大師文鈔,他這兩個作幫助;以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演義爲主修,用四十華嚴,印光大師文鈔來補充,所以我學的東西非常地單純。但是你要我講經,你在大藏經裏面隨便抽出一部經來,我一樣給你講,我講得頭頭是道。問題就是你通與不通,一樣通了,一切都通,佛法是一個原理,一個原則,一經通,一切經通,一定要專,不專就沒有成就。這是說到如說修行、利益衆生,我在此地把我自己修學經驗提出來供養給你們,這是供養嘛!我在此地法供養,供養給你們。下課。
《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十一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