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七卷
淨空法師講述
請掀開經本,說到禮敬諸佛。在曆史上來說,我們中國這個民族有許許多多地方這個優點,這是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民族所沒有的,譬如第一個文字,這個是中國人的特色。中國自商周以後,語跟文就走兩條路,語文、文言,走兩條路。言語,因爲中國地方幅員大,在古代春秋戰國的時候中原地區,所謂說八百諸侯,就是八百個小國家。大國百裏,百裏侯,方圓一百裏,那就是一個大國了;小國二十裏、叁十裏。所以在那個時候,像景美這個區就是大國了,是個大國不是個小國。
因此語言、文字,都不統一;所以你看古文,尤其看篆字,你們今天拿篆字字典一翻,一個字好多種的寫法,爲什麼這麼多種寫法呢?那就是每個地區寫法不一樣,這個國家這種寫法,那是那個寫法;念的音也不相同,那麼音不相同,到現在還如此,方言,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方言,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文字,都不相同。那麼統一是在秦朝,秦始皇統一之後,他最大的功德就是文字統一。語言雖然不統一,文字統一。那是李斯作小篆,所以那個時候小篆就等于是全國通用的文字,文字從這時候開始統一。
那麼可是我們方針還是兩條,就是一個是文言,一個是語言;語是隨便你隨著時代變化,文不變、文言自始至終不變。那麼文言不變有什麼好處呢?好處太大了,幾千年前人寫的文章,就跟我們現在對面談話一樣,所以文化的遺産能夠保存下來。在外國就不行了,在外國是幾千年前拉丁文,古文的時候,那是幾個考古學家,專家,他才懂,其他人都不懂。所以這一點中國爲什麼這個民族存在這個世界上幾千年,而不被消滅,實在講四大文明古國,其他都沒有了,其他叁個早就消滅掉了,只有中國還在,得力于文言文。所以這種工具,實實在在說最好就是傳播思想,傳播人生經驗,最好的工具,由上一代傳遞給下一代。而且每一個造字的時候,不是隨便造的,裏面有很深的學問在裏頭,所以看到這個字,人就會覺悟,就會開智慧。
大概在幾年前,臺中;那個時候他在臺北,焦國寶居士,在過去大專講座,他發起的,他是發起人之一。我是從五十七年還是五十八年,佛光山第一次辦夏令營,我參加了。回到臺北之後,他們就帶了十幾二十個同學來找我,要在臺北辦講座,那個時候我沒有地方;以後他們找到松山寺,找到中國佛教會,在中國佛教會講座最盛的時候,同學將近八百人。那麼以後他到臺中去了,去了沒多久,給我寫了一封信,他說他認識一個女孩子,想結婚了,問我好不好?我就寫了一個信告訴他,我寫了一個名信片給他,我說你看看那個婚字,那個意思什麼,我說你好好仔細看一看。他以後回我信,他說他不結婚了。一個女一個昏,見到女人頭就昏了。他還算不錯,他說我不昏。其實他錯了,所以中國這個字真有學問,實在是有學問。那麼你昏了,就迷了,就是我們佛法裏講叁谛,俗谛;你不昏,就是真谛,覺了,不是中道。中道是昏而不昏,不昏而昏,這才是中道。所以他沒有懂得,他還是落在兩邊,還不是中道。中道是結了婚之後不昏,要懂得這個意思,那個才是真正的中道,才真正懂得意思,所以他是走到兩邊去了,都偏到兩邊去了。
這個雖然能夠體會,體會得不夠透徹;沒有叁谛叁觀,他只有二谛,沒有叁谛,那麼他一直到現在還是獨身,還是跟到李老師在學佛。
那麼成家,家也是一個很有趣味,很有學問的一個字。家上面是個房子,你寫篆字就曉得了,上面是個房子,房子裏面是個什麼?想一想?小豬;成家,成那個東西。所以我們古聖先賢,你說這不是佛菩薩再來的,我都不相信。他造的字學問大了,所以外國字沒有這種力量。它能夠叫你開悟。你看一念,念是什麼?念是今心,就是現前的心,不是過去心,不是未來心,就是當下一念,今心。你看我們講思想,想,心裏一有念頭,就有相,心裏面就有相出來了。
思就是什麼?思就有分別了,有界線了,有執著了,有執著就有界線。所以思,心裏面畫了界線了,你仔細去研究研究,中國文字實在是了不起。所以我們好東西非常之多,尤其在政治製度上,中國過去雖然是帝王時代,專猘的少,曆代帝王專猘的不多,他君權與相權分得很清楚。
就好像開公司一樣,皇帝是董事長,宰相是總經理,真正辦理國家事情是宰相的事情,就好比現在的君主立憲。但是中國皇帝比君主立憲的皇帝,權力要大得多,因爲選宰相是他選的,不是老百姓選的。可是宰相確實有權統理國家,他要能夠任命一個好宰相,那真是天下太平,所以在政治製度上也非常之好。尤其是治國的方針,就是政策,是以禮治天下,以孝治天下;今天西方國家是法治,他是以法律來治。中國是以禮,以孝,真是天理、國法、人情,叁方面都顧到,非常之美。法是沒有情面好講的,所以中國有感情,有豐富的感情;禮也是法,但是裏面有豐富的感情,有真實的慈悲在這個裏面。所以古人治國,他是以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,以這個爲原則。最高的是講道,其次的是德,再其次的是仁,再其次的這是講義,最低的一層是禮。那麼由此可知,道德仁義禮都是真心起用。
儒家講誠意、正心,誠意正心跟佛門裏面講的菩提心,沒有兩樣。菩提心裏頭直心,就是儒家講的誠意,這個是菩提心的本體,真心的本體。他起作用就是正心,儒家講一個,起作用正大光明。而佛法把他分開來,佛法講心起作用,一個是自受用,對自己的作用,一個是對別人的用處。怎麼對自己?怎麼對別人?對自己叫深心,深心就是清淨心,自受用要清淨,對待別人要慈悲。所以佛法這菩提心講叁個,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。儒家講兩個,誠意、正心;他是把自受用的深心,他受用的慈悲心,合而爲一,叫正心。
孔子跟釋迦牟尼佛沒有見過面,也沒有交談過,也沒有商量過,真是古人所謂,英雄所見大略相同。所以佛法一傳到中國來,就被中國人很樂意地接受了,爲什麼呢?與我們中國文化根本的概念上完全相同,接受過來,的確可以能夠相輔相成。儒家講東西,講原則、講綱領,佛法有原則有綱領,而且有詳細的說明。所以學了佛之後,再去看看儒家,看看道家,那真是很容易理解,一點困難都沒有。古代,這也是外國沒有的,一個政治家,一個國家的領袖,他有叁個責任。所以地方上官史,縣市長叫父母官,絕對不是國民公仆,而是父母官;意思就說愛護老百姓,要像父母愛護兒女一樣,這個意義好,實實在在是好。
所以做之君,君是領導人,你要領導老百姓。做之師,你是老百姓的模範、師表,你是老百姓的老師。做之親,你是老百姓的父母。所以他有這叁種責任在身上,領導人、老師、父母。所以老百姓稱爲子民,愛民如子,是以這種心情來從政的。這樣的思想、態度,走遍全世界找不到,沒有,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。那麼有老師這個身分,當然他要教育,所以在從前地方官史的政績,第一條就是選拔人才。如果你在這個地方上做了叁年官,做了叁年市長,市政辦得非常之好,樣樣都好,如果沒有替國家選拔一個人才出來,你的考績就糟了,你趕快要辭職,要走路,國家不會再要你了。所以過去選舉製度,不是民選,是由地方主管官選拔,選優秀的人才,由國家來培養。所以國家最高的賞賜給誰呢?給推薦賢人的這個人,進賢受上賞,國家最高的榮譽,最高的賞賜,頒給推薦賢人,推薦給政府的,推薦給國家的;我們從商周都有選舉製度。
所以地方上舉孝廉,這個就是選拔人才的原則,選孝子、選廉潔之人,不輕易取于的。因爲他能夠孝順父母,他對國家就能盡忠;他能夠廉潔,他做官能不要錢,他辦事就能公正,不會受賄賂,所以選拔人才這兩個條件是主要的條件,孝與廉。因此教育也就看什麼時代,看對什麼人,應當要施設什麼樣的教育。所以道德仁義禮,這個就是教育的標准,五種不同的標准,來教導國民,所以是量時施教。今天我們這一般的教育,是一種科技的教育,技術的教育,嚴格講,那只是科技的知識而已;教育很難說,教育是教做人。
所以孔老夫子教育,你看看他教學的四科,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個是言語,第叁才是辦事,第四是文藝,就是藝術。而是以德行與言語爲主,我們今天所疏忽了,前面兩條完全疏忽掉了,只著重後面兩條。前面兩條是本,後面兩條是末,今天教育真是舍本逐末;我們這個國家之衰,有因素,過去那麼樣強盛,也有因素。所以我們到美國,看看美國的情形,我們很多地方是非常之感歎,我們遠遠不如人家。但是想想我們,他們曆史只有兩百年,兩百年前,我們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國,康熙、乾隆的時候,你去看看地圖,康熙、乾隆,最盛的時候,我們的版圖多大,現在我們大陸那個版圖兩倍呀!西北亞是我們的,日本北面庫葉島也是我們的,西面差不多到伊朗,南面緬甸西南那邊全部都是中國的。
現在我們大陸上版圖,剩一半都不到了,世界最大的強國;美國那個時候在開荒,墾荒時代,兩百年之後,沒想到我們中國變成這個樣子,真正值得我們反省,爲什麼會衰到這種程度。科技,我們不是不如人,外國人承認中國人世界上最聰明的,所以美國今天太空科技裏頭,許多是中國人。所以是救亡圖存,在諸位年輕這一代,一定要奮發,一定要深入我們自己優美傳統的文化,真正能夠救中國,真正能夠救世界。馬克斯主義,現在全世界幾乎也都逐漸逐漸要把它揚棄了,在過去認爲這是最好的,在中國大陸認真地實行了叁十幾年,等于實驗,實驗了叁十幾年,證明全盤失敗,不適合人類。這一點我們中國對全世界實行馬克斯主義,是一個很大的貢獻,就是向全世界人宣布,這個主義行不通,因爲我們作了叁十多年了,這行不通。
所以中國遭這麼大的劫難,對世界也有很大貢獻,使世界上人都覺悟了。蘇聯赤…
《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七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