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能與此五大科目相應,一切時、一切處皆不違背五科,我們的助行才圓滿。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,即正行圓滿。“使無疑滯”即不懷疑。“滯”是障礙、阻礙。其他的法門阻礙的緣很多,念佛法門障緣少。他的障緣不在外面,外面沒有力量能障礙;障緣在自己。自己若不障礙自己,別人障礙不了。
譬如念佛,有人討厭我念佛,我就在心裏念,不出聲,功夫還是不間斷,這就是外人障礙不了。這句佛號坐著念也行,走著念也行,站著念也行,躺在床上默念也行,多自在。所以,不像其他法門有一定的儀軌,就有障礙。譬如,坐禅一定要在禅堂,修行的方法一定要打坐,站著、走著就不行。念佛法門方便,行、住、坐、臥,一切時、一切處,即使在工作中,功夫都可以不間斷。所以,念佛是障礙最少的法門。
下句經文很重要,“不入一切種類”。“種類”指世出世間一切法。“珍寶成就牢獄”。“牢獄”通指叁界。叁界之內有許多神通及奇怪的事,不要受他騙;要是受騙,就出不了叁界。要曉得人間功名富貴、五欲六塵是牢獄。天上享天福,比我們人間福報大太多,壽命之長,享受自在,非常令人向往,令人羨慕。要覺悟,那是珍寶牢獄,福報享盡,還要墮落,不究竟、不圓滿。究竟圓滿一定要超越叁界。天人的富貴,如何能比西方極樂世界?這個世間的大自在天王,富貴至極,比起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,他們那種快樂自在就像是國王,而大自在天王就像乞丐一樣,不能相比,如此經十八品所說。
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環境事實認識清楚,不要被世間名利欺騙。這非常重要,一定要覺悟,世間壽命短促,所有金銀財寶,擺在面前給你看看而已,不要以爲是自己可以得到的。我們連“身”都得不到,何況“身外”之物。一定要覺悟,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,什麼也得不到。一切諸法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。諸法像流水一樣,流過我們面前。如果有智慧,有機緣用它來修福、積德,這是真聰明。若想把它取爲己有,那就上當,就被欺騙了。所以,機會來的時候,當做善事,做好事,積功累德,則所修的福德,決不會失掉。有福的人不管在什麼艱難處所,還是有福報。聰明人要福德,不要財富。福德裏自然有財富,財富裏不一定有福德。聰明人決定不爲世出世間一些法門欺騙。此句經文深義在此。
阿逸多。如是等類大威德者。能生佛法廣大異門。
“阿逸多”是佛叫著彌勒菩薩的名字。凡是經典法會中,佛叫著當機者的名字,下文的開示一定非常重要,故特別提醒注意。
“如是等類大威德者”指對此法門深解不疑者。也就是修學不懷疑,不夾雜,不間斷,這樣的人就是“大威德者”。
“能生佛法廣大異門”。“生”是生起。“廣大異門”就是特別法門,不是普通法門。特別法門就是指這一部經典,是佛法的廣大異門,即古德所講的“門余大道”。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特別法門,他能生得起來,這話意義很深。這一部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廣大異門,我們讀了之後,從心裏生起如是法門,這才“相應”。心裏生起這個法門,你讀這一部經就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經。此經從那裏來?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真經。此經是從釋迦牟尼佛自性流露出來的,今天講的也是從我們自性流露出來的。本經是釋迦牟尼佛的經,還是自性真經?是一不是二。這是“能生”大義。
什麼人能生?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個人的心行,不但與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,與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皆心行相應,心行交融。就像燈光一樣,光光互照,彼此不分。入此境界,明白此事實相,我們聽古人講的話,才恍然大悟,“一念相應,一念佛;念念相應,念念佛”。你這就一念成佛,念念就是念念成佛。沒錯,沒有欺騙我們,這是事實。平常我們念這句話,體驗不深,不知道是怎麼回事;讀這段經文,才真正明了這句話真正的義趣。
由于此法不聽聞故。有一億菩薩。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
這“一億菩薩”就是指我們現在這些學佛的人。本經前面講,小行菩薩沒聽過這部經,學佛幾年即退轉,道心沒有了。怎麼沒有了?墮入“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”。細觀現代社會的佛教界,投入一切種類珍寶牢獄裏的人有多少!他爲什麼投入?因爲沒有聞到這個法門。所以,這“一億菩薩”不是指別人,是指現前世界上學佛之人,沒有遇到這個法門就會退轉。
退轉有叁個因素:第一、自己業障重。第二、外魔誘惑的力量強。魔是什麼?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都是魔。你到百貨公司看看,琳琅滿目都是魔。因爲你看到之後,心就動,就被它轉,作不了主;辛辛苦苦賺來的錢,魔一誘惑,錢就飛了!禁不起誘惑。第叁、沒有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,故有退轉。九界衆生若得《無量壽經》,則得一切諸佛如來護念加持,魔就不得其便。換句話說,你的心就比較安定,心定,就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。所以,此地講的“一億菩薩”是指現前的學人。“退轉無上菩提”。初發心時皆是真誠修學無上菩提,時久則爲魔誘,墮入名聞利養,即是“退轉”。這是值得我們高度警惕的。我們看到別人退轉,想想自己有沒有退轉;別人迷失,自己有沒有迷失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若有衆生。于此經典。書寫。供養。受持。讀誦。于須臾頃爲他演說。勸令聽聞。不生憂惱。乃至晝夜思惟彼刹。及佛功德。于無上道。終不退轉。
前段說明沒有聽到這部經,未能受持淨土法門的小行菩薩皆退心,皆迷失;依舊搞六道輪回,甚至墮得更慘,落到叁惡道中,真是比比皆是。此一段經文說善根、福德、因緣深厚的人,遇到這一部經典的狀況。
“于此經典”,遇到此經典生大歡喜心。“書寫”就是今天講的“流通”。從前流通經書靠手寫,因爲經本都是手抄本。現代則以印刷術取代手抄。現在科技發達,更進步的可以輸入電腦,磁碟片不易損壞,可以永久保存。放在電腦裏,可以隨時複印出來,要多少就印多少,實在方便!經書、錄音帶、錄影帶皆是流通的工具,電腦的磁片、雷射激光碟也是流通的工具。現在流通法寶的方法工具多,比從前多得太多,像這些科技的工具,我們都應當采取。
“供養”是奉獻。別人不知道淨宗法門,我們介紹給他,奉送給他,這是供養。這種供養,比世間一切珍寶供養都尊貴。供養人黃金財寶,供養人田地房屋,他得到的受用很有限,不能了生死出叁界。若將淨宗法寶供養他,他若能信解受持,必獲不可思議無量無邊大利益,他這一生即得永脫輪回,念佛往生不退成佛。無量劫來沒有辦法脫離輪回,這一生得到機會,是你奉獻給他的機會。我們應當將此無上法門供養一切衆生,修“普供養”,就是將此經典法門,普遍的推薦介紹給一切大衆。
“受持”是自己接受,依照這個法門修行。
“讀誦”有個人讀誦,有團體讀誦。個人讀誦訂在早晚課中。如果有時間,早晚讀誦一遍。念熟了,這一部經大概只需四十分鍾即可念一遍。如果沒有時間,或時間不夠,早課念上半部,晚課念下半部,也很好。再要沒有時間的話,早課念第六品,即是念四十八願;晚課念叁十二至叁十七品,這樣就很好。看自己的時間訂定課程,空下來的時間就念佛,有工作就做工作,工作放下,佛號就提起,這是“受持”。
團體讀誦是自利利他。我們此地的道場,我在此的時候,講經的時間多;我出國弘法時,此地的時間就可以改作共修。大家商量研究,是不是可以利用一個晚上,大家都來讀《無量壽經》,把這部經從頭到尾念一遍。敲著木魚,一個字一個字的念,慢慢帶領初學的同修,這樣念一遍大約一個半小時,不要念得很快。念完經之後,念佛回向,這樣非常好。團體在一起讀誦,效果之大,不可思議!將此功德回向世界,祈求世界和平,祈求社會安定。在此時局動亂之中,消災免難,不但消除個人的災難,也消除臺灣兩千萬同胞的共業。要有這樣的心願,來道場參加讀經回向。
“演說”就是把這部經介紹給別人。能有機緣將這部經詳細講一遍,當然最好;沒有機會,沒有這麼多的時間,講幾句也很好。不一定要講完全,揀幾句來講也一樣,如《金剛經》上說“爲人說四句偈”。“須臾頃”就是指時間短暫。很短的時間,爲別人演說。“勸令聽聞”就是弘揚這部經典,勸別人。“不生憂惱”,這句話的含義是自己不懷疑、不後悔。那個人參禅,那個人學密,那個人有神通,那人放光;學這個法門,什麼也沒有,絕不後悔,信心清淨,願心堅定,沒有憂惱,沒有煩惱。
“乃至晝夜思惟彼刹”,這就是念佛。我們一天到晚只是想佛、拜佛、念佛,我們整個目標都集中在阿彌陀佛身上。“及佛功德”。本經所說的,阿彌陀佛從初發心、修行,直至他建立西方極樂世界,接引無量無邊的衆生,幫助他們成就,這是阿彌陀佛的功德。“于無上道”。“無上道”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。此處講的無上道,我們決定不會退心,而且自己的信心,一天天增長,直到這一生中決定往生不退成佛。要有堅定的信念!
彼人臨終。
一個人臨終是最要緊的關頭。臨命終時業障現前不怕,信心、願心更要堅定,決定不可懷疑。
假使叁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。亦能超過。生彼國土。
末後,佛在此地舉一個比喻說,這是假設的。此處“叁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”,略而言之,即是大叁災之變象。原子彈爆炸的時候也不驚不怖,決定能往生。念佛心定,無論在什麼災難裏,沒有恐怖,絕不貪生怕死,隨時往生。有這個信心,有這個信念,我們在這世間怎麼會不自在,不快樂。
是人已曾值過去佛。受菩提記。一切如來。同所稱贊。
我們是不是這類人,不必問別人,問自己就會知道。對于這一部經、這個法門,真正認識,有堅定的信念,依教奉行,你就是此一類人,就是過去生中,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,現前諸佛冥冥中加持你,爲你授記。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贊歎你的。諸佛贊歎,護法神決定保佑。這個利益多大!我們求佛保佑,求神保佑,未必求得到。要是依照這個方法修學,諸佛如來保佑你,這是真的,決定不假。你不求他,他也保佑你,加持你。末後,佛說此言,更當細心體會他的大慈大悲苦言勸導。
是故應當專心信受。持誦。說行。
因爲上面所講的這些事實與利益,我們“應當專心信受”,受持,讀誦,要爲人演說,要認真實行,這樣才不辜負佛苦口婆心的教誨。
下一品是流通分的第二段。前說是勸信,次是“留經流通”。
《無量壽經講記 受菩提記 第四四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