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无量寿经讲记 受菩提记 第四四

  受菩提记第四四

  这一品经文接前“非是小乘”,还是属于“劝信流通”。劝信之所以分为两品,在经文里明白显示,此一品经是说明末世众生得佛加威,受持获解,不退决证决生。劝告专修,显示法门殊胜。

  若于来世。乃至正法灭时。当有众生。植诸善本。已曾供养无量诸佛。由彼如来加威力故。能得如是广大法门。

  此段经文,字字句句含有很深的义理,千万不能疏忽。世尊告诉我们“若于来世”,指未来世。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皆称“来世”。我们晓得每一尊佛出现在世间,他的教化都可以分为三个时期,这三个时期总称“法运”。人有命运,家庭也有命运—家的兴衰。国有命运,国家的兴亡也有命运。世界也有命运,世界大运有成住坏空,小运有沧海桑田。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,还是脱离不了命运。

  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共有一万二千年。“正法”一千年,此时佛灭度之后不久,所留下来的教学以及修学的方法都没有变质,非常纯正,称为正法。第二个一千年,去正法愈来愈远,传法的人不免错误,愈传愈讹。虽有错误,还不算太大,依之修行,尚能成就。虽有错误,大致上还过得去,故称“像法时期”。“像”是相似之意,相似即不纯正。到第三个一千年之后,往下有一万年,称为“末法时期”。正法、像法过去之后,就是末法时期。依照经文,正法灭时,该是像法;像法过去,末法一万年。我们正是生在末法一千年之后,依中国古人的算法,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,今年是三千零十九年。我们是在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初期,往后还有九千年的法运。

  佛在此处说出这个事实,过去生中“植诸善本”。“善”是善根;“本”是根本。善根的根本就是“念佛”,就是忆念这一句万德洪名。

  由此可知,我们在过去生中,久远劫之前就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,也念几句。若不念几句,那来的善根。不但念了几句,植此善本,跟阿弥陀佛结下这个缘,还曾经修大福报,就是《阿弥陀经》上讲的“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得生彼国”。“植诸善本”就是具足善根,又曾供养无量诸佛,就是具足福德。善根、福德具足,就看你今生有没有缘分。在这一生中是不是遇得到这一部经典、这个法门,这属因缘。假如这三个条件都具足,这一生中就有可能永脱轮回,往生不退成佛。

  我们今生具足此三条件,因缘得来不容易,因为“由彼如来加威力故”。我等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,无量诸佛今时都加持我们,都保佑我们,使我们在这一生中听到念佛法门,这因缘不是偶然的。假如善根福德不具足,纵然遇到这个法门,也不能接受,也不能认真修行。这一生又空过,也是种一点善根,培一点福报而已。此即是善根福德尚不具足,还达不到往生的程度,才会有此现象。

  善根福德程度达到往生的标准,听到这个法门,必定生欢喜心,必定信受奉行,所以“能得如是广大法门”。“如是”就是指这一部经、这个法门。这个法门之广大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他度脱的对象,这就“广大”,不像其他法门只度一部分众生。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禅宗,只适合上上根人,不是上上根人就没分。我们看看现前世间有几个上上根人?一个也没见到。不是法门不好,而是药不对症,总没有净土法门普遍,平等广度一切众生。

  摄取受持。当获广大一切智智。于彼法中。广大胜解。获大欢喜。广为他说。常乐修行。

  此处我们要学习,随分随力认真去做。我们得到这个法门之后,最可贵的就是“摄取受持”。不能摄取受持,一生空过,实在可惜。“摄取”就是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,我们都应放下,都应舍弃,只取这个法门。这就是经摄受我,我也摄受经,互摄互容,完全接受。经中字字句句所说的道理,所讲的方法、境界完全接受,决定不怀疑,依教修行,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、见解、行持,这是“受持”。做到什么程度?整个《无量寿经》就是自己,自己就是一部活活泼泼的《无量寿经》,如此可以保证你上上品往生,因为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。这部经所讲的就是阿弥陀佛,你全做到,你也成了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那有不到西方世界的道理!若我们只做到一部分,就是学到阿弥陀佛的少分;若全部做到,就是圆满学到阿弥陀佛。

  我曾经跟诸位说过,古人讲四土三辈九品的说法,跟我的讲法不一样。但是我讲的好懂,也不违背经义;违背经义就错了。我跟同修们说过,三辈九品从那里来?若能将此经完全做到,上上品往生。做到百分之九十,还有百分之十做不到,品位就低一点,上品中生。做不到百分之九十,能做到百分之八十,上品下生。依此顺序递减,减至下品下生,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。能做到百分之二十,就决定往生。若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,则今生只跟阿弥陀佛结法缘,这一生往生没有指望。

  我劝同修们要熟读,先把经文念熟,不念熟就没办法做到。念熟之后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起心动念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念头才动就会想到,我这个念头合不合《无量寿经》的教训。佛教我们怎么做,我们就怎么做;教我们不可以做,我们就不敢做,这才是“摄取受持”,即是解行相应,解行并进。“当获广大一切智智”,能获得广大一切智智。经文“当”字非常肯定,当然获得。“广大”就是圆满的意思。你必能获得广大圆满的智慧,也许你觉得未必,我那有这么大的智慧。不错,你的智慧是没那么大,而佛在此处讲你将会获得“广大一切智智”,有没有错?没错!因为十方等觉菩萨,就是依此法门摄取受持,你我也能摄取受持,就单从这一点看,你我与文殊、普贤、势至已是无二无别。他们是圆满的智慧才选择这个法门,我们现在也选择这个法门,与他们的圆满智慧没有两样。所以,除这桩事之外,我们的智慧比不上文殊、普贤;但就这桩事,我们绝对不在他们之下。他选对了,我们也选对了,因此是真实圆满的智慧。若非真实圆满的智慧,不会相信这个法门,不会选择这个法门。

  “于彼法中”。“彼”就是指这一部经典。在这一部经典里,“广大胜解”。“胜”是殊胜;“解”是对经典所说的都能理解。有什么能力获得这样圆满的智慧?这是因为过去、现在一切诸佛威神的加持。我曾经跟同修们说过多次,这样的经典,我们能讲吗?讲不出来!能讲一点,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。我讲,你们能听,也能听懂,听得很欢喜,这个能力从那儿来的?还是诸佛威神加持,所以才“获大欢喜”。生大欢喜,即是受用。现前所得到的受用是法喜充满。若无一切诸佛如来现前的加持,说、听都办不到。

  世人常说“快乐幸福”,从那里来?从此经中来的。离开这个法门,一切大乘经典也有法喜,但是没有这么殊胜。你若不相信,可以去读读其他经典,没有这么殊胜,因为得不到一切诸佛的加持。假如我们自己真有智慧,真有能力,应该读所有大乘经,法喜都是一样,是平等的。为什么读这部经欢喜,读其他经不生欢喜?原来这部经有诸佛如来加持,其他经没有诸佛如来加持。没有诸佛加持,凭我们自己的能力就不能理解,欢喜心生不起来。这部经典不管你懂得多少,甚至不懂,你去念都生欢喜心,这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的现象。否则,在其他经典为何生不起欢喜心。老同修都有深刻的体验,由于自己的无量欢喜,自自然然就喜欢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。

  “广为他说”,就是把这个法门、这部经典广泛的推荐介绍给别人。我们现在不但印经,而且大量的印送;另外将录音带普遍介绍给人,也是好方法。此次讲这部经总共讲一百零七次(一百六十小时),比以往每一次都讲得详细,这也是道场法缘殊胜,三宝龙天的庇佑。“常乐修行”。“常”是长远心,永不间断;“乐”是爱好,欢喜遵依经教方法修行。下文是诸佛为这些依此法门修学的人授记,确实是无量功德。

  诸善男子。及善女人。能于是法。若已求。现求。当求者。皆获善利。

  “是法”指这一部经。“若已求”是现在已经得到。我们是属于这一类的。“现求”是现在渴望得到,还没得到的。“当求者”是指未来的众生。这是这个法门在机缘上的三个阶段。“皆获善利”。只要有这个愿心,也都能得善根利益,或说为最善的利益。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利益更善、更真实的。

  汝等应当安住无疑。

  佛在此处苦口婆心劝导我们,一心要安住在这部经典、这个法门上,必须信心不逆,依教奉行。不可怀疑,否则损失就太大了。

  种诸善本。应常修习。使无疑滞。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。

  怎样“种诸善本”?“老实念佛”就是种诸善本。“诸善”就是一切善。世出世间一切众善的大根大本,就是这句名号。名号功德不可思议!我劝初学同修,第一个阶段修学目标在建立信愿,用读经解义助成。对此经典读诵理解,信愿才能坚定,才能精进。信愿坚定之后,接著就要认真实行。“行”就是“执持名号”。第二个阶段修学目标在功夫得力,读经不重要,早晚读诵一遍即可,或者早晚各念半部,用意在提醒自己。现在要你一天念三遍、五遍、十遍,用意在熟记求解,坚定你的信、愿。这样三资粮才具足。

  这个法门,佛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中告诉我们,正、助双修。执持名号是正行。助行是以“五德”作基础,从五德的基础上建立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、十大愿王,所以我们的助行有五个科目。这五个科目就是教导我们,自己身体现在世间面对社会,面对广大的群众,要用什么样的心态,用什么态度生活。依照这五大科目就行了,这是助行。正、助双修,没有一个不往生,万修万人去。这就是“种诸善本”。

  “应常修习”。“修”是修正。我们见思言行有错误,与正、助的理论教诲不相应的,都要依教修正过来。“习”是习惯。要把经中的教诲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,使我们起心动念都…

《无量寿经讲记 受菩提记 第四四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