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講記 菩薩往生 第四二

  菩薩往生第四二

  這一品,世尊將爲我們介紹,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,菩薩念佛往生淨土的狀況。十方世界諸佛如來,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爲大衆宣說此經,宣揚淨土法門,勸一切衆生念佛求生淨土。善根深厚的就生信;善根微薄的還不生信心。生信的皆往生,皆不退成佛;不相信的還搞輪回。到底有多少菩薩已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?這一品主要的目的是勸信,無量菩薩現身說法爲我們作證明。

  彌勒菩薩白佛言。今此娑婆世界。及諸佛刹。不退菩薩。當生極樂國者。其數幾何。

  地球是娑婆世界的一分子。娑婆世界究竟有多大?佛說,世界以須彌山爲中心,日月是繞著須彌山轉的,這是一個單位世界。我們想想,月亮繞地球轉,太陽繞著銀河系轉,所以須彌山不在我們地球上。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,須彌山的四周,東、南、西、北四方。東方、南方、西方,這些星球皆有佛法。北方稱“北俱盧洲”,沒有佛法。因爲北洲人的福報大,衣食自然,不須勞作,想吃的、想穿的物質生活豐足,一點都不愁;壽命千歲,而且沒有短命的;健康長壽,也不生病。因此北洲的人,你勸他學佛,他不願意,他快樂極了,用不著找麻煩。所以,韋陀菩薩護法“叁洲感應”,北俱盧洲沒有佛法,用不上他。

  須彌山究竟在那裏?黃念祖老居士說的到底正不正確,目前無法斷定,只可以說,他有他的看法。他說,現在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之間的“黑洞”,也許就是佛經上講的“須彌山”。他爲什麼這樣說法?因爲太陽圍繞它轉。他說的也有道理。假如這個黑洞就是須彌山,則一個小世界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銀河系。銀河系是一個小世界;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小千世界;一百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大千世界。娑婆世界是大千世界。一百億個銀河系,這麼大的範圍只是一尊佛的教區。

  釋迦牟尼佛教區是娑婆世界。這麼大的世界裏,有多少不退菩薩往生西方?那一種菩薩是“不退菩薩”?“八地”才不退,七地以前都退轉。八地稱“不動地”。八地以上的菩薩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有多少,也就是指九品中上上品往生的。愈往下,人愈多;愈往上,就愈少。就像念佛功夫一樣,念到“理一心不亂”的畢竟是少數;“事一心不亂”比理一心不亂就多;“功夫成片”就更多。他問的是理一心不亂,上上品往生的不退菩薩,在娑婆世界以及他方諸佛世界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有多少?

  佛告彌勒。于此世界。有七百二十億菩薩。

  這是“實報莊嚴土”上上品往生的,有“七百二十億”。這是說大世界,不是我們住的地球。地球人口只有四十億,那有七百二十億。這是講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“不退菩薩”有這麼多,此皆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。這些大菩薩們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導,都能具足信、願、行叁個條件,念佛求生淨土。八地以上的菩薩有這麼多人往生,佛很慈悲,在此地把這些人過去世的業因都爲我們說出。

  已曾供養無數諸佛。植衆德本。當生彼國。

  這些大菩薩們過去生中,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。此處講“無數諸佛”,所以善根很深厚。佛爲宣說這個法門,他們見聞就能信受奉行,這是已生、當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。我們聽佛說話的意思,釋迦牟尼佛的一代時教裏,就是佛的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在此一階段往生西方世界的有這麼多人。

  諸小行菩薩。修習功德。當往生者。不可稱計。

  這是說不退菩薩以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人數太多,說之不盡!淨土法門之所以爲一切諸佛贊歎,即是攝受衆生的範圍無比廣大,上自等覺菩薩,下至地獄衆生,只要能信,能發願,能老實念這句佛號,沒有一個不往生。這才爲一切諸佛如來贊歎。這個法門,理深到極處;事相上修學最容易、最簡單、最穩當、最快速,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。即使是不幸造作重罪墮落地獄,以過去生中久遠劫以來,也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。所以,他在地獄聽到一聲“阿彌陀佛”,觸動善根現前,也能往生。

  往生的品位也很難論定。叁善道往生的人,大多數都是執持名號,一心念佛。叁輩九品往生的惡道衆生,大都是忏悔往生。因爲他造作罪業很重,在接觸一念感應的時候,認真忏悔,依忏悔求生而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決定他所證得的品位。經雲,阿阇世王造作五逆罪,若非念佛求往生,決定墮阿鼻地獄。他于臨命終時,才真正忏悔發願求生極樂世界;他真的往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“上品中生”。這是我們想像不到的,真正不可思議。這是忏悔的功德深,忏悔的心真誠,所以能將品位提得那麼高。

  因此,我們不能輕視造作罪業的人,不要看我們一天到晚念“阿彌陀佛”,說不定他們將來往生品位還在我們之上。不可以輕視罪人,他一念回心,功德就無量無邊。這是世尊說明娑婆世界往生極樂淨土的狀況。我們聽了之後,現在就好好想一想,我們在不在釋迦牟尼佛講的數字之內?即使到佛法將要滅盡,佛說得很清楚,這一部經還在世間獨留一百年。聽到這個法門的衆生,“一向專念”依然能往生。這些人都在這個數字之內,當然我們也不例外,但是我們要認真做。

  如果真的相信,真正發願,萬緣放下,一心專念,我們就在這個數字之內。這是非常重要的大事。我也曾經跟同修們說了很多,念佛功夫如果不得力,就是有罪障,所以忏除罪障是一門重要的功課。一定要好好的修學,使我們的功夫得力,使我們達到“功夫成片”,達到“一心不亂”,決定往生。

  不但我刹諸菩薩等。往生彼國。他方佛土。亦複如是。

  釋迦牟尼佛以娑婆世界爲例,娑婆世界在釋迦牟尼佛教化的這個階段,這是指大的階段,不是小階段。釋迦牟尼佛在我們世界教化,只有一萬兩千年,這是小的階段。大的階段不是這個數字。佛說法有真實說,有方便說。方便說都是非常慈悲來誘導我們,激發我們,我們要體會佛的苦口婆心。十方諸佛世界,一切諸佛如來對學生們的教誡,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都是以勸導大家“發願求生淨土”爲教學的第一樁大事。

  十方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差不多,都有六道;要想超越六道,都不容易。唯獨念佛法門“帶業往生”,橫超叁界。佛的心願就是希望一切衆生快快成佛,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念佛法門,所以這個法門就是諸佛如來的心願。我們接受,依照教誡修行,諸佛如來那有不歡喜的道理。眼看你過不了幾年就成就,諸佛歡喜。你不學這個法門,佛看到也只好歎氣,無可奈何,慢慢來,還要搞六道輪回,不曉得搞到那一世那一劫。這些情形,大致上我們都能體會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說不盡的菩薩往生,此處只舉幾個例子。

  從遠照佛刹。

  世尊在此總共舉十一個佛刹,“從遠照佛刹”說起。

  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诃薩。生彼國土。

  “十八俱胝那由他”就是十八萬億。“俱胝那由他”是古印度的數字單位,譯成中文是“萬億”。有這麼多的“菩薩摩诃薩”。摩诃薩就是“不退菩薩”;菩薩就是“小行菩薩”。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菩薩,即使是“凡聖同居土”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,甚至生到“邊地疑城”還是菩薩,都是小行菩薩,人數有這麼多。

  東北方寶藏佛刹。有九十億不退菩薩。當生彼國。

  “九十億”與“十八俱胝”,數字相差很大,因爲俱胝是萬億,這才九十億。但是諸位要記住,前面是講整數,連不退菩薩、小行菩薩全包括在其中。此處的九十億是摩诃薩,專講不退菩薩,小行菩薩不算。小行菩薩太多,跟娑婆世界一樣,不計其數。

  從無量音佛刹。光明佛刹。龍天佛刹。勝力佛刹。師子佛刹。離塵佛刹。德首佛刹。仁王佛刹。華幢佛刹。

  連同上說二佛刹至華幢佛刹,總共十一佛刹,這些諸佛刹土:

  不退菩薩當往生者。

  佛只說不退菩薩,省略了小行菩薩,沒有像前面那樣細說。

  或數十百億。或數百千億。乃至萬億。

  這數字皆是指不退菩薩,不包括小行菩薩。若包括小行菩薩,數字就太多,如前所說“不可稱計”。

  其第十二佛名無上華。

  古人對這段經文有一點疑惑,雖疑惑,不敢更動經文,這是古人對于典籍嚴肅的態度。因爲前面皆說佛刹,“華幢佛刹”是第十一個,若順經文,此處應當是“第十二佛刹,佛名無上華”;是不是翻譯的時候漏掉兩個字,或是輾轉抄寫漏失亦未可知。佛在這一段例舉往生之德。

  彼有無數諸菩薩衆。皆不退轉。

  世尊特別說明,此佛刹中法緣特別殊勝,值得一提,因爲不退菩薩往生的比前諸刹皆多。無數菩薩盡是不退菩薩。

  智慧勇猛。

  如果沒有真實勇猛的智慧,就不會選擇念佛法門。本經講的智慧,是特別指你會不會選擇這個法門。諸佛如來無量無邊法門,只有這個法門是一生中決定得度的。選中念佛往生法門,你的智慧第一。文殊菩薩選此法門;大勢至菩薩選此法門;普賢菩薩也選此法門;你也選這個法門,表示你的智慧跟他們沒有兩樣。這是“智慧勇猛”。“智”是指抉擇。不但要有智,而且要有福。《阿彌陀經》講得很清楚,“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得生彼國”。“善根”是智慧。要有善根,要有福德,還得有因緣。“因緣”用現在話講就是機會,要有機會遇到。

  已曾供養無量諸佛。

  這就是說他有福德。供佛是修福,有大智慧,又有大福德。

  具大精進。

  “具”是具足。這些人修行真正用功,絕不懈怠。我們修行要費很長的時間,要吃很多的苦頭,都很冤枉。我們把光陰浪費,不知道運用時間,工作毫無頭緒,沒有適當的安排。如果有適當的安排,功夫確實可以不間斷。自己不會用功,應當向他們學習真精進。

  發趣一乘。

  “趣”是趣向;“發”是發心。發心趣向一乘法。這個法門是一乘中的一乘。“一乘”是成佛的法門。在大經裏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是一乘法。本經是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的歸宿,是一乘中的一乘。

  于七日中。即能攝取百千億劫。

  這是說這些不退菩薩有這種神通能力。《華嚴》講的“念劫圓融”,七天中就能攝取百千億劫的功德。像這樣的事,在此世間能不能找到類似的證據?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的時候,在菩提樹下入定,二七日中講《華嚴經》圓滿,即可作證。佛講的《華嚴經》數量有多少?龍樹菩薩告訴我們,全部的經文是“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偈,一四天下微塵品”,豈不是七天當中“即能攝取百千億劫”。《華嚴經》要是在我們世間宣講,用我們的言語速度,即使百千億劫恐怕都講不完,這是真的。

  這種境界,我們聽了不可思議;如果冷靜的體會,自有悟處。我們生活在妄想、分別、執著裏,處處有障礙,處處有界限,不像這些大菩薩們。圓教初住以上就沒有界限,何況八地菩薩,他們四十一品無明只剩幾品而已。往上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等覺、妙覺就成佛,不過四、五品無明而已,已經接近圓滿。他們的神通道力不可思議,就像《華嚴經》所講的“念劫圓融”。一念可以展開爲無量劫;無量劫的時間,也可以濃縮在一念之中。這都是事實,這才是我們自性真實的德能。

  大士所修堅固之法。

  “大士”是指大菩薩。佛經裏,大士皆是稱“地上菩薩”。梵語“摩诃薩”才稱“大士”。地上菩薩所修的這些功德之法,他在七日之中就成就。能將別人所修的功德變成自己的,所以他們成就快速。

  斯等菩薩。皆當往生。

  他們還是發願求生淨土。世尊在這一段所講的,實際上就是華嚴境界,與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所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幾乎是無二無別。華嚴會上這些大菩薩們,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與華嚴世界沒有兩樣。

  其第十叁佛名曰無畏。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衆。

  此處是第十叁個佛刹。世尊也介紹往生菩薩的數目,有七百九十億。“大菩薩衆”就是前面講的“不退菩薩”。

  諸小菩薩及比丘等。不可稱計。皆當往生。

  無量佛刹中的小行菩薩及比丘四衆等,念佛求生淨土者,“不可稱計”。

  十方世界諸佛名號。及菩薩衆當往生者。但說其名。窮劫不盡。

  末後佛作總結,因爲一一說之不盡,十方世界太多了。十方世界諸佛如來都勸菩薩求生淨土,可見淨土殊勝。《阿彌陀經》中六方佛贊,真實不虛!

  十方世界單說佛刹名稱、佛號名稱、菩薩往生數量,一劫也說不完。佛在這個世界,爲我們介紹十方諸佛名號。在《大藏經》裏有一部《佛說佛名經》,專講十方諸佛的名號,一共講了一萬兩千多尊佛。現在臺灣過年的時候,寺院裏非常盛行拜萬佛。“萬佛忏”就是采用《佛說佛名經》,一尊佛拜一拜,要拜一萬兩千多拜。通常寺院裏拜萬佛大概拜半個月,一天拜八百拜,半個月拜圓滿。一萬二千多尊佛號說得太少,十方世界佛的名字,真是恒河沙數也不止,確實數不盡。

  我們要細心體會,認識世尊對我們苦口婆心的勸導。這個說法,在世尊四十九年所有的法會、所有的經論裏沒有見到。佛說一切經論都勸我們修學,但是沒有聽說一切諸佛都來勸請;十方無量菩薩都依照這個法門修學成就。我們才真正明白這個法門是獨一無二的成佛法門,才把這部經真正認識清楚,曉得它在世尊一代時教裏所占的分量,才真正體會它的地位。

  本經念到此,“正宗分”講竟了。“正宗分”末後,是以諸佛刹土無量菩薩爲我們作證明。此即叁轉法錀:“示轉”、“勸轉”、“證轉”。這是作證轉,是圓滿轉。

  四十叁品之後是本經的“流通分”,所以這部經的分量雖不大,但是它與《華嚴》無二。一般經的序分都是幾行經文,流通分也是幾行。本經的序分是前面叁品,後面流通分有六品,這都是大經的形勢。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都是這樣的形勢,由此體會這部經典不同凡響。

  本經流通分,分爲五段。第一段是“勸信流通”(四十叁、四十四品),非常重要。第二段是“留經流通”(第四十五品)。第四十六品是“付囑流通”。第四十七品是“歎德流通”。最後一品以說明“真實的利益流通”。流通分的經文跟其他一般經典確實不同。序、正、流通叁分,皆不可思議。

  

  

《無量壽經講記 菩薩往生 第四二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