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中觀四百論廣釋▪P1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然而他仍然會對別人生嫉妒煩惱。在智者看來,這無疑是極爲荒唐的執著,所以月稱菩薩言:“女身如廁所,充滿不淨器,是故諸智者,不應貪重彼。”諸人應如教而行。

  辛叁、(不應明知女身不淨而起貪愛):

  問曰:女身雖然不淨,然依靠她能生起安樂,所以爲追求安樂而貪愛她,難道不應理嗎?

  于不淨起癡,起嗔較應理,

  于彼起貪愛,畢竟不應理。

  于不淨物女身生起愚癡或生起嗔恨心比較合理,但對她生起貪愛,畢竟是不合道理的。

  從裏到外分析女身,其實她是由叁十二種不淨物組成。對這樣的不淨物,如果沒有了知,象那些成天渾渾噩噩的凡夫,爲深厚無明愚癡所蔽,對身體不淨一點也不了解,只有一種無記的愚癡,這也情有可原,因爲沒有觀察不知道真相,所以對女身既不生嗔恨,也不生貪心,這種態度還算比較合理。然後,若對不淨女身生起嗔心,嫌其臭穢,恨其爲自己帶來苦惱,這種態度也是合理的。但是,如果明知女身不淨,還要生起貪愛,這種態度無論怎樣分析,也是極不合理,是很難讓人理解的迷亂執著。

  譬如說,有人在晚上走路,踩在不淨糞堆上,開始他沒發覺是不淨糞,什麼也沒想就繼續走,對凡夫來說,這當然是合理的反應態度。過了一會,他聞到了臭味,知道自己踩上了不淨糞,于是大發嗔惱,對不淨糞堆十分氣憤。但是後來,他又對不淨糞生起了貪心,覺得自己踩上了不淨糞很安樂。旁人問他:“你爲什麼踩在不淨糞上呢?”“因爲天黑我看不見。”“那你爲什麼起嗔心呢?”“因爲是臭穢的不淨糞,不知不覺踩上了,多髒啊,所以要生嗔恨。”“那你後來,又爲什麼對它生貪心呢?”那個人被問得張口結舌,沒辦法回答。同樣,世人對女身不淨物,因無明癡暗,不了知其不淨本性,而生起癡心,後因了知其不淨及有害性,而生嗔惱厭惡,這兩種反應都比較合理。可是已知不淨,還要對女身生貪心,這種態度,又怎麼會合乎道理呢?月稱菩薩呵斥說:“不應貪女色,何況嗅聞彼,若人貪此等,嗚呼太愚癡!”

  辛四、(不應說無有過失而不能呵毀):

  問曰:雖然身體不淨,但以世俗層次而言,女人並沒有不淨過失,如世間人公認:婆羅門比其他階層的人清淨,而女人比諸人更潔淨。所以不應呵毀女人。

  除人不淨器,尚爲所應呵,

  不淨所從出,何不思呵毀。

  除了瘋狂者以外,常人于不淨器尚認爲是應該呵斥厭惡的對象,那麼對不淨物出生之處的身體,有什麼理由不思呵毀呢?

  即使從世俗層次而言,女人亦不是不應呵毀的對境,而世間認爲女人比其他人清淨,只是世人的邪執。頌詞中的“除人”,有叁種不同解釋,甲操傑大師與堪布阿瓊釋爲“除了瘋狂者以外的人”,仁達瓦大師釋爲“不了知身體不淨的人”,俄巴活佛釋爲“除了人身體以外的”;而在大疏中,意義不是很明顯,從字句上看叁種解釋方法都可以。不論是除瘋狂者以外的正常人,或者那些不了知身體不淨的人,對那些盛不淨糞的器皿,如大小便桶,都會認爲很不幹淨,是應該厭惡呵毀的物品。世人對這些人體以外的不淨器如是反感厭惡,其原因當然是這些器皿盛過不淨物,既然如是,按道理對不淨物的出生之處,更應生起厭煩呵毀。而只要是正常人,誰都會知道,大小便桶裏的不淨物,其來源即是人們的身體,身體其實是一個恒時産生糞穢的器皿,所以誰能認爲這樣産生不淨糞的器皿是潔淨可愛之物呢?對盛裝不淨糞的器皿,人們尚認爲應該厭惡呵毀,那麼對不淨糞的産生處,又有什麼理由認爲不應呵毀呢?大疏中說:世人所貪愛的身體不管是男身、女身,其實都是不淨器,愚笨者不知身體即是不淨糞穢之源,還以爲只有外面的不淨器才應呵毀,而身體是潔淨可愛之物,這是何其愚癡的分別妄執!

  譬如說,以前有一富人,家中有一名仆女,爲他打掃衛生。因仆女頗具姿色,許多男人都貪愛著她,也樂于受用她;有一次,這些男人見她端著馬桶,覺得非常臭穢,都遠遠地避開了她。其實,那些男人所厭惡的不淨臭穢,全部是身體中流出來的,他們所貪愛的那位仆女,其身內也同樣裝滿了這種不淨物,而他們對二者一厭一貪,實無有任何道理。世間一切貪愛女身或男身者,與此譬喻中的那些愚者,實無有任何差別。因此,有智者當認清此中真相,不應執糞穢之源的身體爲淨而生貪愛,理應與對待不淨器一樣,生起厭離與呵毀。

  辛五、(破耽著女身爲淨):

  問曰:雖然女人身體中有一些不淨物,但是也應有一些潔淨可愛之處,因爲世間男人都覺得女人的身體很可愛,能使自己生起歡喜心,如果沒有潔淨處,那怎麼會生歡喜心呢?

  若一切淨物,後觸成不淨,

  智人誰能說,彼中有淨性。

  如果一切原先爲潔淨的物品,後來與身體接觸,變成了不淨,那麼有智慧的人,誰能說這種身體中有清淨性質呢?

  凡夫的身體,唯是不淨物堆聚,此中毫無潔淨可言。從日常中觀察,那些世人共稱爲潔淨的物品,如鮮花、檀香、沈香、絲綢衣飾等,若佩戴在身體上,這些物品立即會染上汙垢,用不了多久,就成爲人們見而生厭的不淨物;還有種種精美的食品、飲料,一旦進入身體,也即刻會變成穢物,如《入菩薩行》中所言:“宜人冰片等,米飯或菜蔬,食已複排出,大地亦染汙。”因此有智慧的人,誰能說這樣的身體具潔淨性質呢?世間男人對女身百般貪愛,只是因他們愚癡無知,隨順貪欲惡習而致,而非因女身真正存有潔淨可愛之處。若稍具理智的人,通過這些觀察,即可現量了知身體是一個不淨器,從頭到腳都在恒時向外排泄著不淨,這種不淨器中,實無有任何潔淨性可言。

  譬如說,恒河水非常清澈甜美,印度人都說恒河水是具有八功德的聖水,然而當它流入大海,與海水相融,原來的甘甜味道即會全然消失,變成又鹹又苦澀的海水。因此,有頭腦者都會明白海水不會具有甜味,而唯有鹹苦澀的味道。同樣,任何一種幹淨的物品,若進入身體或與身體相觸,即會變成不淨,那麼有理智者,理應也明了身體唯是不淨之物,絕無潔淨性存在。又譬如說,美麗潔淨的蓮花,若佩帶在女人身上,很快就會變色,被汗膩所汙染,由此觀察,理應明了身體的不淨本質。凡夫對女身生貪愛,並非不見這些事實,也並非真正見到了女身有潔淨可愛性,唯是因貪欲蒙蔽,而恒生愚癡顛倒執著。因此,若求出離者,當反複思維善知識的教言,了知身體真實面目,以此定能漸漸淡薄貪欲。

  辛六、(破執身爲淨的其他理由)分叁:一、破見身驕慢故執身爲淨;二、破現見滌身不淨則執身爲淨;叁、破見有苦行仙人親近女身故女身非所應離。

  壬一、(破見身驕慢故執身爲淨):

  問曰:身體應該是幹淨的,因爲現見有許多人爲自己的身體而驕傲。

  有唯住穢室,無穢則不住,

  于彼不淨蟲,愚故生驕傲。

  胎生有情最初有身時,唯是住在母胎穢室中,若無有母胎不淨血水等則不能存活,對這樣的不淨蟲,因爲愚癡才會執爲潔淨而生起驕傲。

  從身體的來源觀察,世人執身爲淨而生驕慢,無疑是極其愚癡可笑的邪執。“有”指胎生人道有情最初有身時,于此胎兒階段,人們無一例外地住在母胎中,母胎在生髒與熟髒之間,胎中充滿著血水等不淨物,胎兒住在其中,依其中的不淨血水而養活長大。這個過程如同糞坑裏的不淨蟲一樣,住在不淨之中,飲食也是不淨物,若不依穢物則無法存活。所以從人類身體來源觀察,完全可以說是不淨蟲,將這種不淨蟲執爲清淨而生驕傲,除了愚癡迷亂的原因外,實是無法找出其它理由,寂天菩薩也曾問:“糞便所生蛆,雖小尚不欲,雲何汝反欲,垢生不淨軀?”世人貪愛身體、裝飾身體,如同爲不淨糞中爬出來的蛆蟲打扮裝飾,然後生起貪愛驕傲一樣,只是瘋狂者或愚者的舉動,而絕非因身體潔淨可愛才生起愛著驕傲。

  譬如說,以前有一個男人,與一富人的妻子行邪淫,結果被發現,富人將他抓住後,扔進了一個大糞坑中。那個男人陷在糞坑中,無法爬出來,只有象蛆蟲一樣以不淨糞維生,在糞坑中生活了很久。後來有一天下暴雨,糞坑被沖垮,他才僥幸逃了出來,親人們爲他又洗又塗抹香料,過了很長時間才將身上的臭氣減輕。情況稍微好轉了一些後,他上街去閑逛,不小心與一個身著破衣的乞丐擠觸在一起,他認爲衣衫被乞丐身上的衣服所沾染,于是大發嗔惱,罵乞丐將他潔淨的身體弄髒了。其實,他自身剛剛從糞坑中出來,滿肚子還是糞穢,如同不淨蛆蟲一般,對這種身體又有何理由執爲潔淨而驕傲呢?同樣,凡夫執身爲淨而驕傲,與此愚人也無有差別。自身唯是從不淨物中出來的不淨蟲,如果不是愚癡顛倒的邪執,又怎麼會執身爲淨呢?月稱菩薩說:智者當觀察身體的來源,或身體中所流出之物,依此而了知其本相。若能依教了知身體的不淨本質,一定能有效地對治顛倒貪執。

  壬二、(破現見滌身不淨則執身爲淨):

  問曰:雖然身體有不淨成份,但是依洗滌能消除這些垢穢,所以身體肯定是清淨的。

  隨用何方便,身內不能淨,

  汝應勤淨內,非如是淨外。

  任隨用何種方便清潔體表,身內也不可能幹淨,你應勤奮地清淨不淨物之源的身體內部,而不應如是的只淨除外表。

  有人認爲依洗滌方便,能將身體上的汙垢除去,因而身體雖有不淨,但這些不淨可以分離,以此而可證實身體本質是幹淨的,此也是愚人的邪計。身體外表的不淨,其來源是身體內部,不管人們用何種手段洗滌,雖然能淨除體表的垢膩,然而身體內部,卻無法幹淨。人體就象一個千瘡百孔的不淨糞桶,如果不消除內部的糞穢,只是清潔外表,不可能有幹淨之時,想將身體洗清淨,應該將衆穢之源的內部弄潔淨,而不應只清潔外表。可是,人體十分緊密,皮層以下是一層層不淨皮肉筋骨組成的胸腔腹腔,在腔內是五髒六腑,裏面充滿著不淨糞穢。要清洗這些不淨物,依一般凡夫人的能…

《中觀四百論廣釋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中論釋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