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真理引導有緣弟子解脫叁有時,所宣揚的般若空性法非爲诤論,因而即使遣蕩了世間的邪說稠林,也無有任何可非難之處。這就如同荒原野火在燃燒時,野火雖無心燒毀薪林,然而薪林草木遇火即會自然焚毀無余。同樣,諸敵論遇到空性正法,即自然無法成立而毀壞,此中並不能責怪說空性法者有過失。龍樹菩薩言:“如草尖朝露,遇日光消殒;諸敵論诤過,遇尊自消毀。”敵論者自己無力,一旦遇到世尊所說的般若空義,即自然消殒,而非世尊有意所爲。
壬二、(明彼能燒毀的原因)分二:一、正明;二、諸聖者不生怖畏的原因。
癸一、(正明):
問曰:空性正法在具有信心士夫的相續中生起,又怎麼能焚燒他的惡見呢?
諸有悟正法,定不樂邪宗,
故我見此法,如同能滅門。
諸具有證悟空性正法的智者,決定不會樂于執諸法實有的邪宗;因此我見此空性法,如同能滅一切惡見的方便門(或如同佛經的能滅一切惡見之門)。
如果有緣的修行人,由聞思修悟入般若空性之境,使自心生起空性慧,生起對諸法緣起無自性的堅定信解,那麼他必然會“若生深定解,不隨他人轉”,自此後自心定然會樂于此隨順實相且能帶來解脫聖果的空性正法。而對其他種種執實的宗派惡見,自己已了知其謬誤與招致輪回惡果的嚴重損害,決定不會再生任何欣樂之心,只會如避火坑毒蛇一般徹底舍棄,由此即可摧毀內心的一切常斷實執惡見。由于悟入般若空性法門有如是的斷障功德,聖天論師于此雲:是故我見此空性正法,如同能滅一切惡見之門。此門誰人能進入,即可滅一切惡見,因而有智者應如鵝王赴蓮池一般,毫無猶疑充滿欣喜地趨入。此處也可另釋爲:因此我見此阿阇黎龍樹所說的中觀空性法,與佛經所說意義相同,是能摧滅一切惡見之門。聖天論師如是以證悟智慧,流露出他對中觀空性正法的信心,作爲後學者,于此也應隨學,若能生起此《四百論》所說“如同能滅門”的信心,自相續中的一切邪見必然會被摧毀無余。否則,一旦喜歡如今世間興盛的各種邪門外道,彼者內心定然與正法相違,無由趣入解脫正道。
癸二、(諸聖者不生怖畏的原因):
問曰:諸聖者爲何對空性不生怖畏呢?
若知佛所說,真空無我理,
有亦無所欣,無亦無所怖。
如果已了知佛陀所說的一切法真實無我空性之理,則于現有諸法無所欣喜,于無我法也無所怖畏。
如果對佛陀所宣說的無我空性法,有真實的了知,那麼無論遇到何種法,也能不喜不懼。聲聞緣覺菩薩等諸道聖者,正是于佛陀所說的人法二無我真空妙理,有不同層次契入,所以于現有的顯現法皆不會生起欣樂貪愛。因爲已了知一切法皆是依因緣而暫時有名言顯現,雖現無有真實堅固之性,如同夢幻一般不值得貪執,如《聲聞經》中所言:“諸色如聚沫,諸受類浮泡,諸想同陽焰,諸行喻芭蕉,諸識猶幻事,日親之所說。”聲聞羅漢以上的聖者皆通達了如是法義,故于身心五蘊情器世間的一切顯現法,皆知非常有成實,以此自然會無欣樂執著。而于無方面的法,比如《心經》中所言:“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……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。”乃至無佛無衆生,泯滅一切戲論分別名言。若內心已了知真空無我之理,即不會于此離戲大空性正理産生怖畏之心。因爲已了知一切法無我,並非自性成立,故色等諸法體性雖無,也不會成斷滅,而是有不會斷滅的緣起顯現。總之,若能了知無我正理,即能壞滅貪嗔希懼實執種子,由此諸證悟無我的聖者,于有無諸法中皆能安住實相,不爲所動。
壬叁、(對誤入歧途者應生悲愍):
見諸外道衆,爲多無義因,
樂正法有情,誰不深悲愍。
現見諸外道徒衆,造作衆多無義的流轉生死之苦因,樂于內道正法的有情,誰能不對彼等深生悲愍!
般若空性正法有如上所述的巨大功德利益,但是世間異生凡夫,爲無明煩惱所縛,絕大多數無法趨入其中而獲得涅槃安樂的不二門。更有甚者,雖知追求解脫,卻誤入歧途,隨外道宗派而轉,終日造作那些無義的生死苦因,這些愚昧無知者的種種苦狀,自古至今都可以現見。比如于印度至今尚有許多苦行外道,用種種殘酷手段逼迫身心,或燒烤刺戮自身,或終生獨腳站立,或將頭埋入沙土等等;在漢地也有形形色色的氣功流派,如同神經不正常者一般,以種種閉目臆想的方式尋求安慰;更多的人崇尚物質至上主義,爲金錢物欲終生勞累不息。實際上這些作爲毫無意義,他們所作皆是常見斷見的邪見惡業,都是輪回生死的苦因。大疏中以比喻言:這些外道衆生皆迷失了正道,誤入了耽著諸法實有的惡見密林中,斷滅了順解脫分的善法命根;林中的邪見惡業毒蛇不斷摧殘著他們,使他們飽受無量的痛苦。見到這種悲慘景象,樂于正法的有情,已見解脫生死必須依止空性正道,故對誤入歧途于痛苦深淵中越陷越深的可憐衆生,自然會生起極大的悲愍。龍樹菩薩說:“若心生證悟,本來無生法,輪回衆有情,應生悲愍心。”寂天菩薩于《入菩薩行·智慧品》中,也十分悲歎地說過:“衆生溺苦流,嗚呼堪悲愍!”證悟了空性正見後,于執著實有而陷溺輪回的衆生,大悲憐憫之心定會油然而生。作爲視一切衆生爲父母的大乘行人,當勤奮修習此空性正法,盡快獲得證悟之境,早日宣暢諸法無自性的正道,使父母衆生從邪宗實執苦道中得到解脫。
辛四、(明自他教的粗細)分二:一、總明劣慧者敬重其他教法不敬重佛法的原因;二、別釋。
壬一、(總明劣慧者敬重其他教法不敬重佛法的原因):
問曰:爲什麼有情雖有善心意樂,但有大多數人對殊勝的佛教不隨順,而跟隨外道宗而行呢?
婆羅門離系,如來叁所宗,
耳眼意能知,故佛法深細。
婆羅門、離系裸形外道和釋迦如來叁種所宗的法,分別爲耳、眼和意能知,所以佛法甚深微細,大多數人意力微劣故不能悟入。
世間有許多衆生有一些善心意樂,追求人天善趣增上生與決定勝解脫的安樂,雖然他們有如是的善心意樂,然而其中多數人卻選擇了非理的外道宗派,走上了邪道。從古印度來說,當時信奉者最多的外道有婆羅門教與離系裸形派,信奉佛法的人相比之下卻少得多。這其中的原因,若從叁種教派本身來說,是因爲佛法甚深微細,必須以細致穩定而敏銳的心智才能了達,可是婆羅門教及離系外道派,以一般凡愚者的眼耳即可了達,非常粗淺。首先分析婆羅門教,他們主要所宗的爲一些祠祀歌詠之類教典,著重提倡一些抑揚頓挫的念誦,對聲律音韻特別講究,故主要是耳識的對境。世間一般只能知表相的凡愚者以耳根識聞知,即生信心,故而會盲目跟隨他們。離系派是指裸形外道,他們遠離世俗常人的衣食享樂,以身受寒風炎日的逼惱等作爲主要修法,以期斷除業障得到解脫。這種修法以外表行爲爲主,是凡夫眼根的對境,膚淺易見,愚笨的人無需費力也能了知,故也喜歡跟隨他們。但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教法,是從甚深智慧所流露的深奧境界,其目的是讓衆生通達無自性見的太陽,以照亮愚昧的身心,無余摧毀一切惡見的荊棘稠林,成就無垢身心。這必須由斷除煩惱垢障的根本定才能證悟,所以這種教法是一般衆生難以通達的。世尊成佛時也說了他甚深的境界:“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,吾得猶如甘露之妙法,縱爲誰說亦不能了知,故當無言安住于林間。”大多數衆生心力微劣,因而不喜歡進入這種難測堂奧的珍寶教法。
壬二、(別釋)分叁:一、希求解脫者不應修習邪宗;二、劣根于彼宗起恭敬的原因;叁、彼等宗非正法的原因。
癸一、(希求解脫者不應修習邪宗):
問曰:婆羅門、離系外道所宗雖是眼耳之境,然而也是智慧通達之境,希求解脫者有何不可依止修習呢?
婆羅門所宗,多令行诳詐;
離系外道法,多分順愚癡。
婆羅門所宗的法,多分是令修習者以谄诳詐現威儀;離系外道所宗的法,多分是隨順愚癡之行。
婆羅門與離系裸形派所宗的不僅是粗淺的耳眼之境,而且彼等宗派法義,不是正法而是邪宗,故不應爲希求解脫者所修習。就婆羅門教而言,其教法大多數是教導修習者行念誦、火供、吉祥和忏悔等,以種種喧人耳目的聲調唱誦儀軌,以得到恭敬利養,這種教法只不過是令修習者求得名聞利養的世間八法而已,其手段也是非法的欺詐行爲,故不可能脫離世間痛苦得到解脫安樂。同樣,離系外道所修習的法,是依可見的身體行爲,修持拔除毛發、沐浴、五火炙身(頭頂烈日、前後左右各點上一堆火烤灼自己)等苦行,他們認爲通過這樣折磨肉體可以忏悔業障,獲得解脫。實際上這些完全是愚癡的行爲,因有情要清除罪業獲得解脫,必須以清淨自心爲主,若心淨則身行清淨,若不淨心,身體再苦行,也只是徒勞無益的愚行。因此,若真正希求解脫,不應隨順這些外道邪宗,而應遠離彼等,修學真正順解脫行的內道正法。
就現今末法時代而言,希求解脫者尤應對形形色色的外道宗派作如是鑒別。如現在漢地有種種氣功流派,其創始者東拼西湊一些他派法義,然後再加上一些凡愚者容易接受的分別臆測,依靠花言巧語欺诳詐騙信衆的錢財、恭敬等等。雖然有些氣功暫時可以解除一些小病苦,然而這些都是于生死大事毫無益處的行爲,不然請看這些功法的創造者,他們自己尚是爲貪嗔癡叁毒系縛的痛苦衆生,又如何能引導他人出離痛苦的生死荒野呢?作爲希求真正的自在解脫之境者,必須隨順智慧所抉擇的內道正法,不然定如古代衆多的外道徒一般,最終只有增添生死流轉之苦。
癸二、(劣根于彼宗起恭敬的原因):
問曰:如果婆羅門教等宗派不能得解脫,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恭敬彼等呢?
恭敬婆羅門,爲誦諸明故;
愍念離系者,爲自苦其身。
許多衆生恭敬婆羅門,是爲了誦習四吠陀明處諸論的原因,同樣人們愍念恭敬離系裸…
《中觀四百論廣釋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