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宗和天臺宗的道場,這也是善光寺的特色。我們還有很多僧房,也有修多種多樣法門的。雖然有很多道場,但是我們沒有進行佛學研究,也沒有深入修行,只是念這一句“阿彌陀佛”,修學淨土法門。我們的大本願山是修學淨土法門的道場,也是一座女衆淨修的道場。這裏女衆修行者不是很多,但是大家都一心一意念佛。我們的師父上人教導我們要修學淨土法門,也教我們很多修行的方法,目前我是專修淨土法門。而我們對一般信徒、學佛者,還有一些福祉的事業。
這些信徒大部分都是初學者,我們也沒有什麼學問,但我有一個願望,希望今後能和“新加坡淨宗學會”、尊敬的淨空上人,有互相的交流來往,能更加深我們的友誼。透過佛法文化的交流,我們互相努力來祈禱世界和平。最後,我衷心的感謝淨空老和尚一行帶來這麼多法寶,我從內心真誠的感謝諸位。我也會向此地修學的女衆同修們說,要好好利用這些學習資料用功修習。再次,真誠的感謝淨空老和尚所送來的這些法寶。最後,恭祝淨空老和尚法體安康,祝福諸位一行身體健康,幸福快樂,法喜充滿!
六、祈禱世界和平弘法大會(4/6于日本大阪上善寺)
淨空法師致詞:
尊敬的方丈和尚、諸山長老、諸位法師、諸位同修們:
今天實在是希有殊勝的因緣,我們能在日本國上善的道場,舉行宗教徒同願同德解救世界災難祈求永久和平的法會。上善寺雖然不大,但是實際上它已經是周遍虛空法界,與阿彌陀如來、一切諸佛融合成一體。今天這個世間充滿災難,是舉世之人都擔心的一樁大事。佛法是宇宙之間最殊勝之法,是一切諸佛如來究竟圓滿覺悟的大法。世間所有衆生一切災難的根源,佛說是從迷惑顛倒、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而來的。挽救之道,唯有徹底的覺悟。所以,佛菩薩教導我們破迷開悟,才是真正解救災難、落實和平唯一的大道。
這一次我到日本來參訪,接觸到的日本佛教徒,有在家的、有出家的,他們都很有智慧,有相當的覺悟。當年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帶領五個弟子創立佛教,今天在日本如果也有五個真正覺悟的人,團結起來弘揚佛法,我相信也能複興佛教,挽救世界的災難,因此佛教的前途還是光明的。
今天參加這個法會,有日本、中國、韓國、新加坡、澳洲、美國、香港來的代表,這些虔誠的佛教徒是真正的覺悟者,他們團結起來祈求世界永久和平的法會,一定會有成就。
佛法的修學,尤其是學淨土的同學,最終目標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,《無量壽經》講得很清楚,要“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”。修學的基礎在“淨業叁福”,淨業叁福實在是上善的教導。我們觀察全世界的災難是屬于果報,果必有因,因就是人的思想、見解、行爲。如果思想、見解、行爲都錯誤,必定招來災難的果報。
英國湯恩比博士曾經訪問日本時說到:“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,只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。”二十一世紀正如湯恩比博士所說的,是中國大乘文化的世紀,也就是大乘佛法與儒學的世紀,絕對不是軍事、經濟、政治的世紀。
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最大的差別在于菩提心,大乘佛教發菩提心,菩提心是至誠心、深心、回向發願心。儒家講的是誠意正心,這與佛法講的菩提心的內容大致相同。誠意是至誠心,正心包括深心與大悲心。可是要想把我們的心恢複到真誠、至誠,必須要有修持的功夫。這種功夫就是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洗刷得幹幹淨淨,恢複到真心本性。而要斷除這些煩惱習氣,恢複自性,方法非常之多,有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。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。方法、門徑雖然不同,目的是完全相同,都是幫助我們斷煩惱、開智慧,恢複真心。
我們在無量法門中選擇的是持名念佛法門,這個法門非常殊勝,特別適合于現代人修學,這是十方一切諸佛爲我們介紹的,也是世尊特別爲我們推薦的。善導大師有一句話:“如來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”,這是把淨土法門特別慎重的介紹給我們。禅宗需要上上乘的根機,不是普通人能成就的;而教下的經典太繁雜,現代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去修學。淨宗爲現代人帶來了方便,它的經典不多,效果非常殊勝,不僅得阿彌陀佛的加持,同時也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。
記得在隋唐時代,中國、日本、韓國的高僧,做了一個統計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,哪一部經第一?大家公認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根本*輪。同時這叁國的大德們也共同承認,《華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等所有一切經教,最後都歸《無量壽經》。因爲《華嚴經》最後是普賢菩薩“十大願王導歸極樂”,這使《無量壽經》變成第一中的第一。
《金剛經》告訴我們,“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”,今天我們把《無量壽經》說成第一的第一,是否與《金剛經》所說的相違背?沒有違背,也沒有矛盾。這個第一是講應機,不是從法門上說的,法門是平等的。但是對于不同根性衆生的人而言,最契合現代人根機的,就稱之爲“第一法門”。
在中國,淨土宗的第一代開宗祖師是慧遠大師,距離現在一千七百多年,他就是采取《無量壽經》,所以《無量壽經》在中國淨土是第一經。在清朝初年,乾隆時有一位淨宗大德彭紹升居士,他說:“《無量壽經》即是中本《華嚴》。”這把《無量壽經》與《華嚴經》結合成一體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大本的《阿彌陀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的《阿彌陀經》。我們現在念的是小本《阿彌陀經》,經文雖有長短之不同,內容是同樣豐富。所以,這麼多年來,“淨宗學會”的修學,在教理上是依據《無量壽經》,因爲理解是愈豐富愈好,能幫助我們認識西方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。而在行持上是依據《阿彌陀經》,因爲修行愈簡單愈得受用。
古大德告訴我們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大本的《無量壽經》;換言之,是《無量壽經》的詳細介紹。因此,在這幾年當中,我們也開講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預定用四千五百個小時至五千個小時,將之講解完成。這部大經能講解完成,不但是有助于修學淨土堅定信心、願心,一定能得生淨土,提高品位,而且對于佛法各個宗派都有幫助。這部大經爲我們說明宇宙、刹土(星球、星系)、生命的來源,以及十法界不同法界衆生生活與修學的狀況,如何能達到破迷開悟,解脫而得生淨土。
我們應當要記住《阿彌陀經》所講的修學總綱領、總原則,就是“執持名號”。執持名號是修學的方法、手段,目的是一心不亂、心不顛倒,一心不亂就是念佛叁昧,心不顛倒就是般若智慧。這種修學方法包含了戒定慧叁學,這是戒定慧叁學一次同時完成。
《彌陀經》講得很清楚,西方極樂世界是“諸上善人俱會一處”,今天我們在上善寺,正與《阿彌陀經》完全相應。如何把我們提升到上善之人?淨宗有主要修行的方法,還有輔助的方法,所謂“正助雙修”。正修依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,助修依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的“淨業叁福”。
“淨業叁福”,第一條教導我們要“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”。這一條的具體落實,我們選了兩部分量不長的經典,第一是《十善業道經》,第二是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。第二條,“受持叁皈,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”,落實在《沙彌律儀》。不論是顯教、密教,都非常重視叁皈依。這叁句最重要的意義:皈依佛,佛是覺悟的意思,覺而不迷;皈依法,法是正知正見,正而不邪;皈依僧,僧是清淨不染,淨而不染。所以,叁皈依真正修學的綱領是“覺不迷,正不邪,淨不染”。第叁條,“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”,這一條落實在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。日本的信徒也非常信仰這部經,我看到許多寺廟都供養地藏王菩薩。所以,淨宗的修學,除了正修是依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,幫助我們助修的有《十善業道經》、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、《沙彌律儀》與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。以這些經典提升我們的境界,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達到上善的目標。
今天我們有緣在日本國與諸位同學來談佛法,特別是在上善寺,這與淨宗的修學“諸上善人俱會一處”完全相應,這實在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殊勝因緣。淨宗的大德、同學們在此地祈求世界和平,一定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永久和平的,那裏沒有戰爭、沒有鬥爭、沒有競爭,彼此都能互相尊重、互相敬愛,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。極樂世界如是,毗盧遮那如來的華藏世界亦複如是,這是我們的好榜樣,應當要學習與效法。
諸位同學大德一定要具足無上的信心,直下承當,不能客氣、謙虛,要把諸佛菩薩教化衆生的事業一肩承擔起來,教導一切衆生求生淨土。求生淨土最重要是心地清淨,心淨則佛土淨,心淨則國土淨,不但要修純淨純善,還要把諸佛如來上善的大法傳遍全世界,世界的災難才能消除,永久和平才能實現。
最後,我虔誠的祝願,上善的智慧、德行、光明照遍全世界。希望全世界的衆生都能契入諸上善人的境界,把我們多災多難的地球也變成西方極樂世界的一部分,諸位的功德無量無邊!今天諸位同修都要以上善之心、上善之行來做這一堂叁時系念的法會,利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。我的說話就到此地,祝福諸位同修,法緣殊勝,功德圓滿,身體健康,福壽無量。最後,我們願上善寺的光明遍照十方法界,謝謝大家!
七、訪問知恩院(4/8于知恩院)
知恩院法主中村康隆上人致詞:
不論是哪個宗教、宗派,我們的心願都是一致的,都想回歸到自性淨土。釋迦牟尼佛遠在印度時代就教導我們,要以佛菩薩的心對待一切衆生,以發菩提心面對一切事物,這就是大乘佛法。西洋文學傳到日本約有一百多年的曆史,但在這些西洋文學的聖典當中,我們細心去觀察思惟,也有一些與大乘佛法相似之處。依我的想法,這些聖人、西洋文學,或者其他宗教,他們也許都是佛菩薩的化身。基督教…
《2002年參訪韓日專刊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