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世希有第十八
這一品,世尊以較量的方法,爲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、威德神通,讓我們也能體會少許莊嚴的真相。因爲彌陀本願曾經說過,極樂世界種種莊嚴,決不是菩薩們能思惟、想像、言說的。我們讀這一段經文就曉得,雖然是不可思議的莊嚴,世尊有善巧方便法,能教我們體會到一些。
彼極樂國。所有衆生。容色微妙。超世希有。鹹同一類。無差別相。但因順余方俗。故有天人之名。
這段經文非常重要。前面願文裏,彌陀、世尊告訴我們: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無論色身、容貌,甚至于日常生活的受用,都跟佛完全平等。爲什麼經上還說有阿羅漢、天人,常常使我們迷惑,沒有辦法理解。此處世尊爲我們說出來,確實是清淨平等。極樂世界所有衆生,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乃至于往生邊地疑城的人,一直到等覺菩薩,皆是“容色微妙”。“容”是容貌;“色”是顔色。“微妙”到什麼程度?“超世希有”,是十方世界見不到的,沒有能跟他相比的。這句話,一般只用在佛的身相,佛的報身超世希有,絕對不是九法界有情衆生能相比的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“容色微妙”就等于佛一樣。“鹹同一類,無差別相”,跟彌陀的願完全相應。
“但因順余方俗,故有天人之名”。“余方”是指他方世界。他方世界人天身分去往生的,像我們念佛往生的就稱爲人,是從人道往生的;聲聞去往生的稱聲聞;阿羅漢往生的稱阿羅漢,這是“順余方俗”。另外一個意思,是從斷惑證真上說的。雖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見思煩惱沒斷,故說他是人天;見思煩惱斷了,塵沙、無明沒斷,就說他是聲聞、阿羅漢。並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有天人、阿羅漢。這樁事,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裏講得很詳細。我們看到這段經文,證明蕅益大師說的沒有錯。究竟“超世希有”到什麼程度?佛用譬喻、比較的方法讓我們自己想像。
佛告阿難。譬如世間貧苦乞人。在帝王邊。面貌形狀。甯可類乎。
先設一譬喻。“貧苦乞人”是指乞丐。乞丐跟帝王站在一起,他們的容貌是不是一樣?我們一看,可以很明顯的比出來,帝王容貌比乞丐殊勝得太多。人間帝王富貴至極;乞丐貧賤至極。富貴、貧賤之相當然不同。
帝王若比轉輪聖王。則爲鄙陋。猶彼乞人。在帝王邊也。
世間富貴至極的帝王,如果跟轉輪聖王比較,就像乞丐在帝王邊一樣。無論在那一方面,“比轉輪聖王”,差得太遠,不能相比。
轉輪聖王。威相第一。
在世間,轉輪聖王的福報最大,沒有比他更大的。
比之忉利天王。又複醜劣。
然而轉輪聖王若與忉利天王比較,他也變成乞丐了。
假令帝釋。比第六天。
“帝釋”就是忉利天王。忉利天王跟第六天比。
雖百千倍。不相類也。
第六天是“他化自在天”,欲界最高的天。忉利天王若跟第六天王比一下,也等于乞丐在帝王邊一樣,不能相比。
第六天王。若比極樂國中。菩薩聲聞。光顔容色。雖萬億倍。不相及逮。
欲界第六天王,比極樂世界的菩薩、聲聞。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即使下下品往生的,第六天王的光彩容顔,也沒有辦法跟他相比。這句話我們要注意,“雖萬億倍,不相及逮”。西方極樂世界衆生的“光顔容色”,真的是“超世希有”。佛以這樣的善巧方便,讓我們領略到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的果報,光彩、色相之美好,實非言語能說得出來,也不是我們的想像能達到的。因爲我們只能想像乞丐比人間的國王;國王比轉輪聖王,我們就無法體會。
經上講,輪王之相跟佛相差不多,“叁十二相,八十種好”。不過若跟佛相比,相好沒有佛相那樣明顯。也許同修要問,佛的相貌既然跟轉輪王差不多,那第六天王怎麼比法?應知世尊在我們這個世界,示現成佛是“劣應身”,不是“勝應身”。在這個世間,比世間的輪王相還莊嚴;如果佛到天上教化衆生,他就示現勝應身,天王也不能爲比。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很清楚,佛是“隨類化身”。如果佛以勝應身到我們世間來應化,世間人見到佛,不敢學佛。因爲佛的身相太好,我們比不上,沒辦法修成。所以,佛示現的身相要跟我們差不多。比較好一些,我們可以接受,這樣才能收到教化的效果。這是說“正報莊嚴”。
所處宮殿。
“宮殿”是住處。
衣服飲食。猶如他化自在天王。
衣、食、住、行,是生活必需的。在佛法裏稱之爲“依報”。依報之殊勝,也不是第六天所能相比的。此地只比“自在”。第六天天人的宮殿、衣服、飲食,種種受用是應念而生。只要動一個念頭,化樂天人(第五天)即變化來供養。他有能力變化,卻用不著自己變化,有化樂天來供養他,所以他就非常自在。但是西方極樂世界,比他還自在。他是第五天來供養;西方世界是應念自然現前,比第六天還殊勝。此是依報超勝。接著再說他們的威德—威神德行,就不是天人能相比了。
至于威德。階位。神通變化。
“階”是階級;“位”是品位。品位是“叁輩九品”。“階位”是菩薩五十一個階級。爲什麼說菩薩五十一個階級,也不是一般世界能比的?我們熟讀大乘經典就明了,他方世界菩薩階位不同,不能在一起共修。初地菩薩決定不能跟二地菩薩在一起。就跟世間學校念書一樣,一年級學生不可能跟二年級同班上課;二年級決定不會跟叁年級同一個教室。一般世界菩薩階位就是如此,不是同一個階位就不可能在一起。西方世界不一樣,初信位的菩薩,可以和等覺菩薩在一起上課。這是不可思議,他方世界不能爲比。
“神通變化”就太大了,幾乎跟佛差不多。經上講得很清楚,天眼洞視,天耳徹聽。洞視、徹聽是佛與等覺菩薩的境界。所以,淨土法門不可思議,是真正難信之法。千經萬論沒有這種講法,一切諸佛刹土也沒有看到有這等事實。唯獨西方世界特殊,確實不一樣,超世希有!
一切天人。不可爲比。百千萬億。不可計倍。
十方世界一切諸天,沒有辦法和極樂世界相比。若要說他超勝多少倍,也是無法計算,真正不可思議。
阿難應知。無量壽佛極樂國土。如是功德莊嚴。不可思議。
我們要明了,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即使下下品往生,也是“圓證叁不退”。圓證叁不退,著重在“圓”。一般大乘經裏,佛告訴我們:須陀洹(小乘初果)證“位不退”。小乘初果在大乘圓教裏,就是十信的“初信位”。證位不退,絕對不會再退到凡夫,一定是聖人。他修行雖然進進退退,但是不會退墮到凡夫。證到菩薩果位,就是“七信位”以上。這都是就圓教而言。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圓頓大法,七信位以上絕對不會退轉爲小乘,不可能去作自了漢,這是“行不退”。到圓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這時證得“念不退”。念念趨向無上菩提,不會退到十信位。
這是講初住菩薩即證叁不退:位不退,行不退,念不退。雖然證“叁不退”,尚未“圓”,因爲菩薩修行到七地,念還會退。進進退退,但不會退到初住以下;真的完全不退轉,要到“八地”。八地菩薩稱“不動地”,這是真正叁不退,可以勉強說是圓證叁不退。要是真正究竟圓滿的證叁不退,是“等覺菩薩”。所以,凡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叁不退,換言之,最低的程度也跟八地菩薩平等。西方世界的功德莊嚴不可思議,一品惑都沒有斷的凡夫,念幾天佛,居然就得到八地菩薩的階位。誰能相信!
佛在一般大乘經講到八地菩薩,是修行到第叁個阿僧祇劫。第一個阿僧祇劫,修滿“叁賢位”。第二個阿僧祇劫,從初地到七地。第叁個阿僧祇劫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證叁個位次。人家要叁個阿僧祇劫才能達到,我們只念幾天佛就能成就,想想看,誰能相信!所以這個法門稱爲“難信之法”,不可思議。爲什麼難信而我們能信?不讀《無量壽經》實在無法理解。念了《無量壽經》才恍然大悟,原來能信的人,他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善根太厚了。我們聽了能相信,能接受,就證明自己過去生中必定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。現前又蒙一切諸佛如來冥冥中加持,我們的信心才能生起來。能信,能願,能行,這一生中必定往生,必定成佛!這個機緣非常希有難得,正如彭際清居士所講,“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”。我們今天遇到,要能真正把握,在這一生永脫輪回,頓超叁界,一生成佛;不要錯過這個希有難逢的因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