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講記 堂舍樓觀 第十六

  堂舍樓觀第十六

  世尊在這一品,爲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住處。我們生活在世間,衣食住行都是大問題。尤其是住處,在此世間,無論那個國家,即使是歐美列強,沒有住處的人也不在少數。衣食比較容易,居住則相當不容易。居住環境要舒適,就更不容易得到。所以,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比較,他們的福報就太大,一切受用無不自然;不必經營、不必製造,而且居住的環境隨心所欲。我們在這一品經文還能看到極樂世界人生活的狀況,不像我們這裏每天工作,活得好辛苦!自己想學一點東西,都沒有時間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麼辛苦,身心都沒有壓力,自在快樂。

  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。樓觀欄楯。亦皆七寶自然化成。複有白珠摩尼以爲交絡。明妙無比。諸菩薩衆。所居宮殿。亦複如是。

  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是菩薩。不但是菩薩,是菩薩裏最殊勝的普賢菩薩。後面經文,世尊明白告訴我們,修學念佛往生成就的,皆是“行超普賢登彼岸”,下下品往生都是普賢菩薩。

  居住環境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,西方世界是真正平等。這些房舍、樓觀都是七寶成就的。這是說明極樂世界的建築,都是阿彌陀佛清淨心中流出來的,也是自性本來具備的功德,衆寶所成,應機顯現。所以說“自然化成”,是變化所作的,不需要設計,不需要建造,自然成就。尤其殊勝的是“生佛平等”,衆生跟佛平等,這才真正顯示出“真實如如一味”。這樣的文句,我們通常只在經典裏看到,沒有見到事實。西方極樂世界是事實,不只是說說,確實是事實。

  “白珠”是寶珠;“摩尼”是如意寶。就像前面寶樹上羅網、璎珞一樣,是樓閣之間的裝飾品,光明奇妙無比!這是說住處。下面再看他們的生活狀況。

  中有在地講經。誦經者。有在地受經。聽經者。有在地經行者。思道。及坐禅者。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。經行。思道及坐禅者。

  這一段文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人的生活狀況。沒有聽說那裏有做工的、種田的、經商的,都沒有看到,這些事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有。他們幹什麼?天天讀書,“讀自己喜歡讀的書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”,你說多快樂!極樂世界怎麼去?堅定信心,一句佛號念到底,專修就成功。不能雜修,雜修不能成功,要專。我在講席裏也曾經告訴同修,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經典,全是平等的。叁輩往生裏,上、中、下叁輩是專修《無量壽經》,用持名念佛方法往生的。後面還有一段,慈舟大師判爲“一心叁輩”,就是不專依《無量壽經》。依其他法門、其他經典修行的,發願回向求生淨土,也能往生,這法門才廣大無比。

  譬如,專持大悲咒的,能不能往生?能往生。只要你念大悲咒,念到一心不亂,回向求生淨土,這是原則。不是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。專修任一法門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還是這個原則。念到心清淨,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淨土,一定往生,這就是一心叁輩往生的。念《法華經》,也要念到不懷疑、不間斷、不夾雜,以這功德回向淨土,即能往生。念《地藏經》也能往生。不管那個法門,一定要專修,修到心地清淨,發願求生淨土,都可以往生。祖師雖然說,專修的,萬修萬人去;雜修或修別的法門往生的,十個當中只有叁、五個。一般不是專修,或修其他法門的人,多半修得很雜,成就就困難了。如果他不雜修,他專,回向求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。這才是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所以,你的根性喜歡那個法門,你就專修那個法門。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,一生專學一部經、一個法門,沒有一個不成就的;學多,學雜了,就很難。因爲心亂了,妄念多,煩惱多。無量劫來的習氣斷不了,現前還要再增加,怎麼能成功?總而言之,“專”要緊!任何一部經都好,就是要“專”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人的生活,就是真正在修道、講經。你講,我們大家聽;我講,你們大家聽,互相研究討論。其實我們想想,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研究討論的?研究討論會有,不過每一個參加的都是不動心的,都是不說話的。那一種研究討論會,彼此心心相印,快樂無比!不像我們這裏的討論會,見解不同、執著不同,爭得面紅耳赤,搞得個個都不愉快,不歡而散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樣的討論會,因爲心地清淨,離念離相都不執著。

  有講經的,有誦經的,有受經的(“受”是接受,依照經典修行的),還有聽經的。在地面,還有經行的。“經行”就是繞佛。一面散步,一面聽經,或一面誦經,或一面念經,都好!“思道”是深入思惟經典裏的義理。這思惟,跟我們觀念中的思惟不一樣。我們觀念中思惟是用心意識,就是用分別心;他們思惟不用心意識。不用心意識,怎麼“思道”?思是明了的意義。心定,觀察一切萬事萬物,沒有一樣不明了,這是思道。“坐禅”是專修清淨心,專修一心不亂的。這是講在地面的,也有些人喜歡在空中修行。那邊的房屋,也是隨心所欲。喜歡房子大,房子就變大;喜歡小一點,房子就小。每個人愛好不同,有人願意住大房子,當然在西方極樂世界住大房子沒有問題;在這世間住大房子很累、很苦。

  西方世界的房子都是七寶成就的,幹幹淨淨,用不著打掃,大一點沒關系。我們這裏樣樣都要整理,叁天不整理就有很多的灰塵。外國雖然比我們這邊幹淨,還是有灰塵,總是每天要擦一擦。好累!不是人住房子,是房子住人,人作房子的奴才,侍候房子!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愚人。所以,人少最好是住公寓,房子小,只要整理裏面,外面有人整理,環境也相當優美,是最舒服的。這就是真正的享受。年紀愈大,住的房子愈小愈好,愈自在!年輕人住大房子也累、也可憐。西方世界不一樣,可以住大房子。他的房子可大可小,喜歡在空中,房子就浮到天空中;喜歡在地上,它就落下來。

  西方世界的房子,不像我們的房子。我們這邊的房子不能動;它是可以動的,喜歡到那裏就到那裏。所以,西方世界是沒有所謂不動産的,它們全是動的。不但能移動,且宮殿隨身。你要到他方世界,宮殿可以帶著一起走。所以,在虛空中也有講經、念經、聽經、坐禅、思道,都有。他們這樣的生活,我們看了很羨慕。羨慕就應該發願早一日去,愈早愈好。

  我們現在住的世界,災難一年比一年嚴重。災難有沒有結束?沒有!往後,一年比一年還要嚴重。到什麼時候才結束?這是衆生的共業,佛講得很清楚,共業中有別業。我非常希望,我們同修能舍棄自己的成見,彼此尊重,建立一個真正和合的道場。“內修五德”,自己本身以五德爲基礎,跟大家相處;以“六和”爲准則,真正去做。有這樣一個道場出現,臺灣兩千萬同胞就有福。有一個真正的道場,諸佛護念,龍天保佑,這地區不會遭難。

  要知道,大家在一塊兒共修,起個念頭,就把六和敬破壞了;還不知道自己在造業,自以爲理直氣壯,以爲自己樣樣都對。天大的道理,也是把和合僧團破壞了,不如什麼道理都沒有。每一個人都沒有道理,天下太平。有道理的人來了,天下就不太平。你看今天世界上,每個人都有道理。立法院的立法委員,個個都有道理,所以天天打得頭破血流。道場也是每個人都有道理,六和敬的僧團沒有了,實在令人痛心!彼此不能忍讓,爭什麼?爭的是六道輪回,爭的是叁惡道。愚癡!苦不堪言。

  最後一段經文是講果,每一位得的果不一樣,是他的願求不同。在西方極樂世界,求什麼,得什麼!心量小的,得小乘果;心量大的,得大乘果。

  或得須陀洹。或得斯陀含。或得阿那含。阿羅漢。

  小乘初果須陀洹,二果斯陀含,叁果阿那含,四果阿羅漢。這是講小乘根性的人求生淨土,還帶著小乘習氣,所以證小果。大乘根性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,證大乘果。

  未得阿惟越致者。則得阿惟越致。

  “阿惟越致”是不退轉,就是前面講“無生法忍的菩薩”,這是得大乘果。

  各自念道。說道。行道。莫不歡喜。

  這一句經,我們要特別留意,要多念幾遍,多想一想,我們是不是每一天“念道,說道,行道”。真正做到這六個字,這就是正法道場,就是和合僧團。不能把“道”忘了!法喜充滿,無不歡喜,即六和敬裏講的“意同悅”。

  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