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講記 泉池功德 第十七

  泉池功德第十七

  這一品還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環境的殊勝。前面介紹住處,此品介紹住處以外的環境。

  又其講堂左右。泉池交流。

  這一句是說明寶池德水的總相。

  縱廣深淺。皆各一等。或十由旬。二十由旬。乃至百千由旬。湛然香潔。具八功德。

  這一段是講它的形與量。講堂是指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處所。處所非一非多,所以不可思議。你說它是一,幾乎遍國土,處處都見到佛、觀音、勢至在說法,的確像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“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”。確實,彌陀是“一多不二,一多無礙”的境界。在《無量壽經》裏,有很清楚的經文說明這個事實。凡是彌陀說法的處所都有寶樹,前面講是菩提樹;都有寶池,池裏的水具無量功德,能廣利衆生。無量功德歸納成八大類,八功德水。

  經文說,“縱廣深淺,皆各一等”。“皆各一等”,就是指上一句,寶池處處可以見到。大、小、廣、狹,隨衆生的心念。你喜歡大就大,喜歡小就小,喜歡深就深,喜歡淺就淺。所以,西方世界絕對不會鬧水災。因爲水能隨心如意,怎麼會氾濫?不會的。

  先說長度,“或十由旬”。“由旬”是印度的長度單位。古代記載印度“由旬”的長度也不一定。我們曉得,古老的印度沒有統一。中國到漢朝時候才統一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曆法統一,也就是現代講的時間單位統一。以十二時辰表一晝夜(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。第二是文字統一。第叁是度量衡統一。如是人民生活就方便。印度始終是一個部落國家,沒有統一,每一個國家用的曆法不一樣。今天這個國家過年,過幾天那個國家過年。度量衡也不相同,同樣說“由旬”,每一個地區實際的長度並不一樣。所以,經上講有大、中、小叁等,大由旬合中國八十裏,中由旬六十裏,小由旬四十裏。都是“由旬”,實際上差別很大。那個時代的“裏”,跟現代的裏又不一樣。漢朝還是沿用周朝的製度。

  弘一大師在《律學叁十一種》裏,著有“周尺考”,做考據的工作。周尺的一尺,大概只有現代尺的五寸多,還不到六寸。經典上常常記載,佛陀在世身高丈六。用現代的尺來算,丈六很高。如果用周朝尺來算,丈六是大個子,比一般人高不了好多,非常正常。我們一定要知道,當時的長度單位不同。縱然是小由旬四十裏,實際上,這池也相當大。十由旬就相當大,到“二十由旬,乃至百千由旬”,面積就像大海,像現在太平洋這麼大。當然,那個地方的人高大,池塘沒有這麼大也不像話。所以這個由旬,算起來應該是大由旬,不是小由旬。因爲西方世界的人高大,池塘一定要這麼大才能相稱。否則,小水塘都稱不上。這是西方淨土每個人家的遊泳池。

  “湛然香潔”,此是功德。“湛然”是水清。即從水面看到水底,清清楚楚,一點染汙都沒有。我們這邊有湛然的水,可是這邊的水不香。潔有,香沒有。此方的“潔”,我們肉眼看起來很清潔,天眼看起來不清潔。不要說一般的水,過濾的自來水,如果檢驗一下,裏面還是非常混濁。你要是看到檢驗結果,一定不敢喝,這是真實的。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是真正的清潔。

  “具八功德”,此是把水的好處歸納爲八大類:

  第一、“澄淨”。我們世間的水也有,但是不像西方極樂世界的水,普遍都是澄淨的。我們這個世界,有少數在山野的泉水很澄淨。

  第二、“清冷”。這是它的好處。我們世間的溫泉熱,寒泉涼,手伸下去會凍。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清冷,你一接觸到水,感受非常舒適。

  第叁、“甘美”。水的味道是甜的。不像我們這裏,泉水是淡的,海水是堿的、苦澀,都不能飲用。西方極樂世界的水甘甜美味。

  第四、“輕軟”。水的德用前叁,我們世間的水也具有。然此世間的水很重,有很大的壓力。西方極樂世界的水輕軟,因此它可以往上流注。我們這邊的水往下流,不會往上流。能向上流,可見其水輕軟。

  第五、“潤澤”。我們此地的水也有潤澤的功德。

  第六、“安和”。我們這邊的水沒有。這邊的水,必須很小心、很謹慎,才不至于發生危險。水能淹沒房屋田澤,能淹死人畜。西方世界的水決定沒有這個現象。水隨人心意,安和無比。

  第七、“除饑渴”等無量的過患。我們這邊的水可以解渴,但是不能充饑。西方世界的水不但解渴,可以充饑,而且可以治療一切病苦。所以,常常沐浴在七寶池中,身心健康,百病不生!有很多殊勝的好處。

  第八、“長養善根”。此更不可思議,這是我們世間的水決定做不到的。所以,彼土的寶池德水,不是我們這個世間能相比的。

  身心健康,是有情衆生的第一德,絕對不是權勢,不是地位,也不是財富可比;健康是第一德。每一個人都想健康,偏偏一身的病痛。病痛從那裏來?都是從染汙來的。生理染汙,一切病痛現象就出來。如果你身體絲毫染汙都沒有,怎麼會生病!可是身體受心理的影響,受心理的支配。一個人原本身體很健康,如果他懷疑,我有病,有什麼地方不舒服!懷疑叁天,決定生病。這是心理不健康,身體當然就跟著害病。由此可知,所有一切疾病都是從妄想生,從煩惱生。

  治療身心一切病苦,最好的良藥就是“老實念佛”。老實,心清淨。心清淨,身就清淨,怎麼會生病!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之處,是所有一切有情、無情時時刻刻提醒你念佛。所以,那個地方的人不會退轉,一生成佛,道理就在此。

  岸邊無數栴檀香樹。吉祥果樹。華果恒芳。

  “恒”是恒常。因爲西方世界沒有四季。我們這個地方四季分明,春生;夏長;秋天樹葉就變黃、變色;冬天就凋零。它有變化;西方世界沒有變化。“恒芳”,永遠是那麼茂盛、芬芳。

  光明照耀。

  前面我們讀過,一切寶樹從根到枝條花果,都是衆寶所成,所以都放光,“光明照耀”。

  修條密葉。交覆于池。

  “修”是長。像楊柳絲一樣,很長、很美。樹葉很密、很茂盛,“交覆于池”。七寶池岸邊的樹,能把池塘遮蓋住一部分,池塘顯得無比的美麗。

  出種種香。世無能喻。隨風散馥。沿水流芬。

  香光美景!西方世界所有珍寶都有香氣。種種寶香,能隨人意。喜歡聞什麼香,你就聞到什麼樣的香氣。你不想聞,香氣就沒有,無不隨心所欲。十方世界沒有能跟它相比的。“隨風散馥,沿水流芬”,這兩句形容整個極樂世界,無論在任何角落都有寶香。

  又複池飾七寶。

  不但池是珍寶所成的,還加上裝飾。這些裝飾品也不是有意設計的,更不是有意建造的。沒有人設計,沒有人經營,全是性德流露,自然成就的。這是稱性功德,是真如本性的德相自然流露。

  地布金沙。

  “地”是池底。不像我們這邊的池底是泥沙;西方世界一切寶池,池底皆是金沙。

  優缽羅華。缽昙摩華。拘牟頭華。

  “優缽羅華”是青色的蓮花。“缽昙摩華”是紅色的蓮花。“拘牟頭華”是紫色的,也有人說是黃色的蓮花。

  芬陀利華。

  是白色的。正如同《阿彌陀經》說的四色蓮花:青、赤、黃、白。實則池中蓮花有無量色。

  雜色光茂。彌覆水上。

  七寶池中有許多蓮花,光色不同。此處我們要注意,十方世界往生的人,都是蓮花化生。所以,這些花不是西方極樂世界人種的。經上講得很清楚,十方世界的衆生,聽到《無量壽經》,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,才動一個念頭—我要發願求生,彌陀講堂左右的七寶池中就生一朵蓮花。蓮花上面還有人的名字,自然現在那裏。

  你念佛念得愈勤奮,信願愈堅固,蓮花天天長大,光色愈長愈好。將來往生的時候,阿彌陀佛就拿此蓮花來接引你,托質蓮胎!如果你念佛懈怠,念得不多,念得不得力,蓮花就長得很慢,光色也不好。所以,蓮花大小不相同,光色也不同。如果你退心,蓮花就枯死,就消失了。因此,西方世界的七寶池中,天天有新花;每天也有不少蓮花枯死。這是西方世界唯一看到的生滅現象。除此之外,在西方極樂世界看不到新陳代謝的現象,只有寶池蓮花有生滅。

  明白這個事實,大家要注意,我們今天要爭的是什麼?蓮花大一點,光色好一點。這是你真正可以得到的,永遠得到,不會失掉的。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能帶得去!你在這個世間想爭什麼?一生一世白爭了,沒有一樣能帶去。周師母是民國五十二年往生的,當時參加葬禮的那些人物,現在一半都不在了。題封面的趙恒惕老居士不在,南亭老法師也不在了。人生在世間,真的是過客,百年一彈指而已。

  必要覺悟!什麼都是假的,什麼都是空的,真的是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!一切法中,那是真實的,我們永遠可以得到的,要抓這個;假的,決定得不到的,我們絕對不要用心機。西方世界是真的,是確實能永遠得到。能真正明白這一樁事,才是真正覺悟;把這一樁事抓到了,才是真智慧,才是不迷,真正有智慧,真正是大澈大悟之人。所以,我奉勸同修們要老實念佛。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,“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句佛,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”。“念”就是妄念。要把一切妄念打掉,你就能往生不退成佛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能證得清淨法身。這是真的,決定可以得到的。

  我常說,“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”,至于取舍,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根性、程度、生活環境,在一切法門裏取其便利。修學很方便,沒有太大的障礙,就取這個。決定之後,一定要一門深入,才能成功。從什麼地方下手?先要“熟讀”,讀誦;其次要“圓解”,就是要透徹的理解;第叁要做到,就是“受持”。受持是做到。這樣求願往生,沒有一個不成就的。直接修學這個法門,本經後面講“叁輩往生”;《觀經》講得更詳細,“叁輩九品”,決定往生,萬修萬人去!不依照這部經典,修學其他經典、其他法門也行。但是要記住,原則不能變,也是讀誦,圓解,…

《無量壽經講記 泉池功德 第十七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