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講記 泉池功德 第十七▪P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就他、成全他,不挽留他。他的緣分在那裏,那個人、那個道場、那個法門,替他介紹。這一介紹,到那裏叁年五載,果然大澈大悟,成就了。沒有一個善友不愛惜人才,真正愛才,指你一條明路,決定不妨礙你,不耽誤你。

  此地是菩薩境界,不是凡夫,所以此處的善根就是精進。勇猛精進是菩薩善根,毋須勸勉,更用不著督導,他就能勇猛精進。

  隨其所聞。與法相應。其願聞者。辄獨聞之。所不欲聞。了無所聞。

  這幾句經文是說西方世界教學的狀況。第一句是說,你所聽到的一定與法相應,心相應、解相應、行相應,法喜充滿。你想聽什麼經,就聽到什麼經;不想聽的就聽不到,不是亂烘烘的,什麼經都講。我聽這個,還有別的來幹擾,這很麻煩,不圓滿。我們兩人坐在一起,我想聽《華嚴經》,你想聽《法華經》,我聽到的就是《華嚴經》,你聽到的就是《法華經》,彼此不幹擾。我們現在科學雖然發達,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。西方極樂世界,不必藉儀器設備,隨時隨地想聽就聽到,不想聽就沒有,就聽不到。

  經上講,吃飯的時候,想吃什麼東西,飲食便擺在面前;不想要的時候,都化沒了。以此類推,我想看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即擺在我面前;不想看,就沒有了。不必收拾,用不著書架,用不著收藏。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。想穿什麼衣服,衣服就在身上;不想,衣服就沒有了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貯藏的觀念,真是幹淨俐落,一塵不染。想要,它就自然現前;不想要,就化沒了。無量的受用都是變化所作,你心裏所想的,所需要的東西,的確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真的是這樣!

  永不退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。

  “無上菩提心”,決定不會退轉。在這種環境裏,怎麼可能退!我們在娑婆世界,進得少,退得多,原因是退緣太多。你接觸外面境界,可以說,都是讓你退心的,不是幫助你精進。生活中,一天到晚,幾個人勸你要精進、老實念佛?還不都是勸你,這裏好玩,那裏好看,把你帶去,不知不覺就退了!西方極樂世界,六根接觸的境界,都是教你向道。沒有退緣,當然永遠不退無上菩提,必定一生圓滿成佛。

 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。

  “十方世界”,包括我們娑婆世界,包括地球,當然也就包括臺灣這個地區,所以我們都有分,才曉得這部經與我們關系多密切!

  皆于七寶池蓮華中。自然化生。

  此地沒說上品上生的才是蓮花化生,中品以下的沒有,所以下下品也是蓮花化生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邊地,還是蓮花化生,因爲此地沒說邊地除外。邊地講“胎生”,是比喻苦,不是真正的胎生,還是蓮花化生。不過,生到西方世界邊地,五百歲中見不到佛,見不到菩薩,聽不到佛菩薩說法。以此爲苦,比喻爲胎生。後面經文大家念過,往生者皆是蓮花化生。

  悉受清虛之身。無極之體。

  這八個字要仔細看清楚,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頭才會堅定。我們現在的身體,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四大五蘊之身。所以,身常常生病,常常有痛苦,這不是健康的身體。想想十方諸佛世界,六道凡夫所受的身,跟我們差不多。阿羅漢、權教菩薩雖然比我們殊勝,比起佛與大菩薩,還差得很遠,也是不能爲比。唯獨西方極樂世界,下下品往生的,即使是生到邊地疑城之人,也是“清虛之身,無極之體”。這是如來果地上的身相。極樂世界不可思議!一生到西方世界,從身體體質來講,已是成佛了,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。所以,極樂世界真的是平等世界。我們的煩惱一品都沒破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的體質跟佛相同,這是難信之法。不但一般人,阿羅漢、菩薩、乃至于大菩薩都不相信。他爲什麼不相信?他分別、執著沒斷,想不通這個道理。想不通,他就不相信。爲什麼想不通?道理太深,不是他能想得通的。所以,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,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。經論上常講,唯佛與佛方能究竟。即使等覺菩薩對于它的境界,還有許多不能理解。

  蕅益大師在《彌陀經要解》裏,把“六方佛”判入流通,就是根據這個道理。只有佛相信,才有資格流通。菩薩不能完全相信,流通就有障礙。自己沒有完全相信,自己沒搞清楚,講給別人聽,自己也覺得怕怕的,不好意思講。前面所講的“四無畏”,菩薩說這經還有怖畏,還有恐懼,因爲不是自己的境界。因此“六方佛”判入流通,很有道理,這是蕅益大師的卓見。

  這兩句經文非常不可思議,對于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很有誘惑力。極樂世界確實如此,你真的相信,一生當中決定證得。這是真實的,決定不是妄語。我們爲什麼不去,爲什麼不要!這一句是講身相,下面是說受用。

  不聞叁塗惡惱苦難之名。尚無假設。何況實苦。

  此文明顯的說出,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叁惡道。這是四十八願的第一願,完全實現了。叁惡道是果報;從惡業感來的。地獄是嗔恚,餓鬼是悭貪,畜生是愚癡。愚癡是不明事理的真相,顛倒是非,把真的認爲假的,把錯的說成對的。愚癡之人絕對不承認自己愚癡,認爲自己很聰明,比別人高一等。愚癡得畜生果報。嫉妒惡業通叁途,貪嗔癡裏都有。

  佛在此經講得很清楚,經上講“五惡、五痛、五燒”,每一條都牽連其他的四條,絕對沒有單獨的,才曉得叁惡道是無量惡業所造的果報。這個事情很麻煩!西方極樂世界既然沒有惡果,當然沒有惡的業因。這一點我們要特別記住。

  我們今天念佛,心裏還有貪、嗔、癡、慢,還有嫉妒、嗔恨,你的佛號念得再好,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。因爲你惡業力量太強,心不清淨。“心淨則土淨”,所以往生的最低程度要功夫成片。沒有念到功夫成片,都不能往生。什麼是功夫成片?就是這句佛號打成一片,一天到晚“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”貪、嗔、癡擠不進去。雖有貪、嗔、癡、慢,而不起作用。起作用的是佛號,淨念相繼,決定不夾雜。不能夾雜貪、嗔、癡、慢,不能夾雜妄想、執著。念到這樣,功夫就成片,往生的條件就得到了,才真正能往生。

  真正念佛人,對世間一切人與事加于我們的迫害,我們要忍受,不要計較,不要怨恨。因爲一怨恨,來生冤冤相報,極樂世界去不了。應知逆來順受,一切不要理會。愈有苦難愈要念佛,早一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對于這個世間沒有絲毫貪戀。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。

  已經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往生,我勸你別著急,因爲我們在這個世界用功進步快,西方極樂世界進步慢。已經得功夫成片,如果你的壽命還沒到,要更努力以期達到一心不亂,因爲這樣往生,品位增高很多,卻花很短的時間。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,品位只會升不會退轉,但是速度慢。經上講,娑婆世界修行一天,等于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,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,到了功夫成片可以往生,不要急著走。急著走也不是不好,因爲到那個地方,不退轉,靠得住。不走也有不走的好處,再努力再精進,從功夫成片提升到事一心不亂;再從事一心不亂提升到理一心不亂,就上上品往生。這些理論、方法、境界,我們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點都不迷惑。這一條路愈走愈光明,日子愈過愈快樂。

  回頭再看看這個世間衆生,他們在生活中的確迷惑,一生中沒有方向、沒有目標,怎麼能不痛苦!生不曉得從那裏來,死不知道往那裏去,這很痛苦。念佛功夫得力的人,完全不一樣。念佛人,曉得我生從那裏來,死時往那裏去,所有一切狀況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但有自然快樂之音。是故彼國名爲極樂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的受用是真正快樂。這樣快樂,不是造作的,是自然的,純是性德自然流露,性德的受用。雖然我們自己的性德沒有現前,可以享受阿彌陀佛的性德。憑什麼享受阿彌陀佛的性德,道理要曉得。不曉得,自己就懷疑。“疑”是菩薩大障礙,何況我們。我們念佛人,心同阿彌陀佛,願同阿彌陀佛,解同阿彌陀佛,行同阿彌陀佛。所以,阿彌陀佛的性德流露,我們可以得一分受用,就是這個道理。要是跟阿彌陀佛沒有幾分相同(佛法講相應,我們講相同),怎麼能得他的受用?

  爲什麼勸大家念這部經?因爲彌陀的心、願、解、行,都在這部經上。這部經念得熟透了,不要學,自然就相應。每天熏習,不斷的熏習,起心動念,自然就跟阿彌陀佛相應。這是決定得生的保障。不肯認真做,就很難,就不太可靠。只可以說,是爲來生來世種個遠因而已;這一生要想成就,不容易。但是依教奉行的人,這一生決定成就。能把經典的教訓認真做到,不要勉強做,不要刻意做,自自然然就相應,完全與經意相合,這樣才好!要能夠自自然然做到,經義必要熟透。

  最殊勝的,就是你能天天爲人講。當然你一定要很熟,不需要想。不一定像我們這樣升座講,一、兩個人也能講。反正碰到人就講,喜歡聽的爲他講;不喜歡聽的也爲他講。不喜歡聽的,他一來,你就跟他講;他下次不來找你,不來找麻煩,自己樂得清淨。喜歡聽的人,你天天跟他講,就度了這個人。你往生還多帶一個人,同見阿彌陀佛,何樂而不爲之。

  

《無量壽經講記 泉池功德 第十七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