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實行。還是這個方法,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淨土,也能往生。叁輩往生後面的一段,慈舟大師的科判題目是“一心叁輩”,就是指這一類往生的人。不是修淨土的,不管修那一宗,都可以往生,這才是真正平等,真正殊勝!可是要記住,一定要念到心清淨。
《維摩經》上說得很好,“心淨則土淨”,這是往生的秘訣。不論修那個法門,只要修到心清淨,以清淨心回向求生淨土,決定得生。心不清淨,不能往生。即使念阿彌陀佛,一天念十萬聲佛號,心不清淨還是不能往生。這一點要記住。一定要念到身心清淨,也就是經上講的“一心不亂”,本經講的“一向專念”。專念就清淨;不淨就是不專。你有雜念、有妄想、有間斷、有懷疑,都不專,都不是“一心稱念”。這一點非常重要。
若彼衆生。過浴此水。欲至足者。欲至膝者。欲至腰腋。欲至頸者。或欲灌身。或欲冷者。溫者。
“浴”是沐浴,洗澡。你動念:水淺一點,到我的腳面就可以;水就到你腳面,水很聽話。我們這邊,人都不聽話;那邊連水都聽話。希望水深到膝蓋,它就到膝蓋。腰是半腰;腋是到肩膀,它都聽話。再深一點到頸。灌身就是淋浴,水從上面灌下來。想灌身,水就飛到上面灌下來。水的溫度,希望涼一點,希望熱一點,無不隨意。
急流者。緩流者。
西方極樂世界的水,你要它流得快一點,流得慢一點,亦皆隨心所欲。
其水一一隨衆生意。
妙用如意!我們這個世間的水沒有這種好處,不能隨心如意。
開神悅體。淨若無形。
前一句是講水之用,後一句講水之相。水相無形,仿佛我們的空氣一樣。但是它是水,並不是空氣。“神”是精神;“體”是身體。水中沐浴,精神百倍。它的作用,對于身心都有圓滿的滋養。
我們查遍這部經,沒有聽說西方極樂世界人要進補。像人參之類,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。他的寶池德水,比此界什麼樣的補品還要圓滿。這個世間的補品,如果吃得不對,反而吃出毛病來。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好處,絕對沒有壞處。
寶沙映澈。無深不照。
這也是不可思議的功德。我們世間的水,諸位都曉得,愈是深,愈是黑暗。因爲陽光照不下去,到深海裏,是一片漆黑。深海裏的魚沒有眼睛,它看不見,眼根失去作用。西方世界的寶池再深,是亮的。因爲池底金沙放光,所以是光明世界。不但地面上一片光明,連很深的寶池裏也放光。確實,大乘經上講的“大光明藏”,即是指西方國土。
尤其不可思議的是底下這段經文,水也會說法,奇妙殊特!
微瀾徐回。
“瀾”是微微的小波浪。大了就是浪,更大的是波濤。“徐回”是緩慢的回流。
轉相灌注。
“灌注”,類似這個世間的瀑布。瀑布水從上面流下來,底下也是水,就發出音聲。西土的水可以往上流注,故有轉相灌注的景觀。
波揚無量微妙音聲。
流水的音聲,也像交響樂一樣,音聲好聽,特別是許多的流水。但是流水一定要有波濤的狀況,就像瀑布,有大的,還有小的。
這一種景觀,我見過北美尼加拉瓜大瀑布。我想有許多人到那裏參觀過,在那邊聽水的音聲,就是交響樂。大瀑布之外,有很多細流。有水由兩尺高流下來的,也有一尺高,幾寸高的,都是從上面往下流的。因此,它所發出的音聲就不一樣。在那裏靜下來聽,確實水在奏交響樂,這是世界十大景觀之一。那個地方很美,只能聽到流水的音聲,但水不會說法;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流會說法。
下面八句經文,把大、小乘,顯教、密教,宗門、教下都包括盡,一樣都沒有漏掉。在七寶池中沐浴,就是在修行!想聽什麼法門,在寶池沐浴的時候就全滿足,你說多自在!聽鳥聲聞佛法;聽樹的音聲也聞佛法;小池裏沐浴,還是聞佛法。極樂世界,聞法、念道、思道、行道決定沒有中斷。我們這個世間講不間斷,累了休息的時候還是間斷。
西方世界的人不疲不厭,因爲經上講得很清楚,“清虛之身,無極之體”。他不需要飲食,也不需要睡眠,永遠是清醒的。念道、思道、行道決定沒有間斷,所以他沒有退緣,成佛快。我們這個世間的身體,是業報之身。這個身需要五谷雜糧來養活,那有不生病的道理?五谷雜糧,我們吃了,攝取它的精華,變成能量,剩下來的渣滓就是染汙。雖然排泄出去,總不能完全排幹淨。每天留一點,經年累月,到年老的時候,什麼毛病都出來。爲什麼會有毛病?是染汙愈來愈多,沒有辦法清除,所有疾病都從這兒來的。你看病,不管中醫、西醫,醫生首先會問你,排泄是不是很舒暢?如果排泄很舒暢,就斷定你沒有大病,你的毛病很容易治。如果大小便有問題,病就嚴重,因爲體內所累積的染汙排不出去,這個問題嚴重。
要曉得,世間一切病痛是生理的染汙、心理的染汙。西方世界決定沒有染汙。他不需要飲食,那來的染汙?皆是無量壽!永遠沒有生病的。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種行業,當老師的,當學生的。除了老師、學生之外,你查一切經,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有其他行業?沒有。講經的是老師;聽經的是學生。這才知道淨土真實殊勝。
或聞佛法僧聲。
此句經文開端就講,聞“叁寶”聲。佛、法、僧叁寶。佛是“覺”義,覺而不迷;法是“正”義,正而不邪;僧是“淨”義,淨而不染。僧還有和合的意義。從理上講,是淨而不染;從事上講,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道,遵守叁福、六和,即是僧團。如果叁福六和不具足,就不是僧團。僧團的條件,一定是修六和敬。叁福是正因,是自己淨業的根本;六和是處衆,四個人在一起,大衆相處要遵守的基本戒條,這是佛爲我們製定的。所以“僧”稱爲和合僧團。這樣的僧團出現,必定得到諸佛護念。
特別是修淨土、念阿彌陀佛的,因爲這部經、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,因此,念佛僧團就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僧團,跟一般僧團又不相同。一切護法善神擁護,這是真的。通常戒經上告訴我們,受持叁皈就有叁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;你要是受了五戒,每一條戒有五位護戒神,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法善神日夜保護你。受叁皈、受五戒,絕對不是形式上在佛菩薩面前念幾句誓詞,那個沒有用處。護法善神在旁邊看到搖頭一笑,假的,冒充的,不是真的,護法神不會護持你。叁皈五戒,你真正明了,真正接受,依教奉行,護法神才會發心保護你。總之,要真做到!
叁皈五戒歸納起來,不外乎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對所修學的佛法,我對于這四種境界不迷、不邪、不染,以覺、正、淨的心態面對這四種境界,這是真正受持叁皈,是真正的佛弟子。所以,叁皈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,成佛道的一條正路。老師告訴我們一個正確的方向,我們就要向這個方向努力邁進,這是受持叁皈。決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念幾句誓詞,磕叁個頭就算是受了皈戒;那是假的,決定不是真實的。
你們來找我,要我爲你做個儀式。我就爲你做個儀式:你到底是真的,還是假的,你自己心裏有數。這一條非常重要,特別是和合僧團。我常講,這個世間大災大難一年比一年嚴重。如果我們自己真正肯發心,真正把名聞利養,把分別、執著、妄想都舍棄,能放下,願意跟大衆和睦相處,成就一個和合僧團;不但自己得大利益,佛法可以興旺起來,臺灣人都沾光。因爲諸佛護念,龍天擁護。我們學佛的人,要明白這樁事。
求別人真幹,不如求自己;求別人很難,要回頭求自己。自己一個人不能成爲僧團,要四個人以上。這四個人是出家、在家都沒有關系,皆是僧團,只要修叁福六和。如果家裏四個人修叁福六和,你的家庭即是僧團,這一家人就可以救我們全臺灣。因爲一個僧團出現,十方一切諸佛護念,所有護法善神保佑這個地區,這個地區不遭難。所以,在家同修真正發心,一家人也能救兩千萬人。如果你們夫妻吵架,家裏不和,則一切指望都沒有。道場裏住的幾個人若勾心鬥角,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這也完了。話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真難。中國古人常講,“叁人同心,其利斷金”。“利”比喻鋒利;“金”是鋼鐵。能把最堅硬的鋼鐵切斷,可見得同心力量多大。
我們讀曆史,每個朝代開國都是幾個人。我看曆史上開國的,似乎沒有超過十個人。幾個人一條心,就能推勫一個舊政權,建立一個新的國家。他們有什麼能力?一條心。這就厲害!你們看《叁國演義》,巴蜀幾個人?才四個人。劉、關、張,後來加個諸葛亮,四個人一條心,也能建一個國家。所以,一個道場四個人一條心,了不得!佛法非興不可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創教,幾個人?五比丘,在鹿野苑,一個老師、五個學生,六個人一條心,就能在這個世間建立佛法,要傳一萬二千年。六個人可以創教,六個人難道不能中興嗎?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的。
不能修叁福六和,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罪人,是來滅佛法的,是魔王波旬的子孫,今天到佛門裏來的任務就是滅佛法,不是興佛法的。興佛法決定要舍棄自己的分別、執著、妄想。每一個人都能把分別、執著、妄想舍棄,我們的知見都依經典,我們的想法、看法、作法,翻開《無量壽經》,有沒有違背經義;經上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是不是都做到,這就是佛菩薩的弟子。佛教那有不興的道理?所以道場要問有沒有真正修行人。我們這個道場,在家、出家同修不少,果真有叁、五個真正修行人,就會有感應。不修行,破壞道場的,護法神會遷單,會把他們遷走。我們也不要得罪人,不要趕人家走,他在這裏自然住不下去。他會到別的地方去,也許到別的世界去。護法神在作主,這真的是事實。
真正修行人就有感應,就怕這個道場找不到四個以上的真正修行人。不肯修行的魔王子孫,不是歡歡喜喜離開這個道場,就會出毛病,一定會出岔子,護法神不能接受的。所以真修行人,佛菩薩沒有不保佑的。尤其在現代,這個世間沒有真正道場…
《無量壽經講記 泉池功德 第十七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