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四卷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爲什麼呢?我們的科學發明也可以做個鳥,做一個什麼奇奇怪怪的獸,裏面給它裝上個錄音帶,嘴巴也動,眼睛也叫它動,它也會說法了。一些人看了很喜歡,他也在聽法了。你看今天我們可以做得到。我們雖然能做,做得很像,很逼真,畢竟還不是真的。西方極樂世界,那科學到了家了,他所造的那個就跟那個真的一模一樣,簡直你就分不出來它是個假的。我們今天造作的,還能夠辨別得出來真的是假的。到西方極樂,阿彌陀佛他是個大科學家,他所造出來的東西是跟那個真的確實沒有兩樣,聽他的指揮,代他說法。就從這一點,你們就曉得阿彌陀佛分身說法無量無邊,不一定要自己親身到那裏去,可以分身說法。我們今天也沾了一點科學上的好處,我們今天利用電視、錄影帶,能夠將佛法介紹到遠方。我雖然坐在這個錄音室裏面,這個帶子流通在歐美,這麼遠的人,你們同學們看到這個帶子,也如同對面聽經沒有兩樣。我們這個世界,科學非常幼稚,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了,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什麼話說呢?所以這一點在今天這個時代裏頭,我們的確已經沒有懷疑了。

  觀無量壽經裏面有一段經文,可以給我們在此地作一個證明。“觀經”裏頭說:“如意珠王,湧出金色微妙光明,其光化爲百寶色鳥,和鳴哀雅,常贊念佛念法念僧。”“如意珠王,即佛力所化者也。”這個東西就好像我們現代人所講的電腦。他那個地方不叫電腦,叫如意珠王。這個如意珠王的作用就太大了。你看阿彌陀佛要變化那些鳥,還用不著自己去造去,他叫那個如意珠王去造,就可以了。如意珠王是他造的,就好像我們現在人發明電腦,發明電腦之後,有許許多多事情都可以叫電腦,它去指揮,它去操作去了,無需再用人工了。給它一個程式,它自己就會去做,你就放心讓它去做,可以不必去理會了。所以這個如意珠王就類似現在人所發明這個電腦一樣,當然這個如意珠王比我們這個電腦要殊勝得太多太多了。因爲如意珠王,它那個裏面的變化是無有窮盡的,是隨心所欲的,不是隨自己的心,是隨衆生的心,這個實實在在是了不起。當然這個也是我們這些科學家,一天到晚所夢想的境界。西方極樂世界早已經做到了,所以我每講彌陀經,我都勸那些學科學的人,你們到歐美去留學,去學人家的科技,不如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,跟阿彌陀佛學盡虛空偏法界,最高明最尖端的科技,在西方極樂世界。這個下面這有一句,是說一切衆生,經文裏面講的,一切衆生,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切衆生,“修習清淨行,如佛金色身,妙相悉圓滿。”這個幾句話是說明極樂世界同居土裏面的諸上善人,他們不但是阿彌陀佛願力,行的力量莊嚴了淨土,佛在四十八願,後面的偈頌上也說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都生到我這個世界上來。由此可知,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門,實在是太廣大了,一切衆生只要發願去往生,佛都是大慈大悲,接引大衆,絕沒有任何分別心,也不執著你是從那一道來的,佛不會執著,不會計較的。可是有一個原則,諸位必須要記住,那就是一切來生的人,這諸位要記住。我們如果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也是這個裏頭一分子,記住。條件是要修習清淨心,這一句話重要啊!你的身心要不清淨,你沒有資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那你是如佛金色身,妙相悉圓滿。既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都成爲上善之人,相好同佛,那有惡道之形呢?所以沒有惡道的這個形狀,也沒有惡道的名字。佛在此地給我們說明,我們要相信佛的誠言。

  再看底下一段經文。這個下面一段經文,是講無情說法。前面是有情,這是講無情說法。“舍利弗,彼佛國度,微風吹動,諸寶行樹,及寶羅網,出微妙音,譬如百千種樂,同時俱作,聞是音者,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。”這個一段比前面境界更要殊勝了。前面聞衆鳥說法,這是有情說法。“僧”,這個皆悉念佛念法念僧。此地所講的無情說法,聽了之後,自自然然都生了念叁寶之心,所以這個境界比前面更爲殊勝了。那麼從觀經裏面來看,前面我們講的如意珠王;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之殊勝,我們這個經裏面講得太簡略了,實在那種殊勝的莊嚴,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,也不是言語能夠講得清楚的,最好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看一看,你才能完全地明了。這個行樹、羅網,都是無情之物,前面跟大家講過,七重行樹、七重羅網。風吹在這個樹上,吹在這個羅網上,都出音聲,都能發出聲音。而這個音聲所特別的,它能說法,這個是真正不可思議。那麼衆生聽了這個音聲,都能夠生起念叁寶的心,那麼這個是佛法的殊勝功德利益。“微風”是講這個“風之美也,輕清柔和。”我們簡單地給它注解在此地,是講風之美,輕清柔和。怕諸位聽了,言語上聽不清楚,特別跟諸位寫出來。“音”稱之爲“微妙”,“幽雅”叫做“微”,能“說法”,這叫“妙”,能說法,這個才叫妙。那麼它說的是什麼法呢?當然與前面有情所說必然是相當,也是叁十七道品、四攝、六度、十力、無畏等等,無量無邊的法門,那麼在這個地方,我們真正能夠看到西方世界六塵說法。經上講,這個微風吹動這些行樹、寶網,如百千種樂。這個“樂”是講的樂器,就好比百千種的樂器,在那裏演奏交響樂。那麼諸位想,這是多美的境界!多善的境界!我們世間講真善美,真善美的境界,唯有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得到,才能夠見到,才能夠真正體會得到。

  聞念叁寶,都說的是自然。這個自然,當然是法音當中,贊揚叁寶的功德。贊揚的宗旨,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曉得,是在幫助佛弘法,令一切衆生清淨得益,是這個意思。所以佛門重視音樂的教學。在文化的發展裏,我們曉得,這個音樂發源最早,無論在那一個古老的民族當中,文化的發生的確是從音樂開始的。所以儒家的教學,就是利用禮樂來作教學的工具。以“禮”來節製我們身的行爲;禮教,教我們修身。以音樂,來教我們修心,修正身心的行爲,用這兩種方法來教學。在佛法也不例外,也是用這兩種方法。佛法是講戒律,戒律就如儒家的禮教是相同的。用“戒”來修正我們身口的行爲,用“樂”來修正我們身心的行爲。而“樂”的內容就是定與慧,定學與慧學,用音樂的方式來表達。那麼在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,他把禮樂運用到最完善、最圓滿。這個在教學來說,真正達到了最高的藝術境界。這個華嚴裏面所講“情與無情,同宣妙法。”我們在此地看到了,前面講的是有情衆生,這一段經文講的是無情衆生,有情與無情,共同宣揚微妙無量無邊的法門。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,真是無有一法,你沒有機會再聽聞的。你想學什麼,就能夠學到什麼;想聽什麼,就聽到什麼,這種境界在我們這個世間,不是沒有。像禅宗所記載的,禅宗公案裏面所記載的,“香岩童子”他開悟,是“聞擊竹聲而悟道”。“竹”是無情,大概是有個人拿個石頭,丟在那個竹林,那個石頭正好碰到那個竹子,碰到竹子當然有一個響聲。這個香岩正在那裏參禅,一聽到這個聲音,忽然開悟了。“蘇東坡”居士有廬山的詩裏面,有兩句,有兩句話說:“溪聲便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聲”。同樣的,我們娑婆世界情與無情,又何嘗不在說法呢?可惜的是,真正能夠體會到,六根聰利之人,太少了。所以雖有六塵說法,雖然說法的功德也不亞于他方諸佛世界,實在是由于我們迷障太重,所以無法體會到這些情與無情,不住地在說法。那麼這是我們根性沒有極樂世界那邊,諸上善人來得通利、通達,特別之利。

  那麼聞法,這個念佛,聞法念佛,有四種利益,那麼在這個地方,我們簡單跟諸位說說。第一個是“情與無情,同宣妙法,得未曾有。”這個是太稀奇了,你能夠生未曾有這個裏歡喜,太歡喜了。第二“與叁寶氣氛交接,必能發菩提心(內交一體叁寶,外接別相叁寶)。”這前頭解釋過了。第叁個利益“由此可以伏滅煩惱”,功夫淺的伏,功夫深的滅。第四個利益是由此可以“悟證一體叁寶,人人具足。”功夫淺的是悟,功夫深的是證。真正明白了,一體叁寶是一切衆生個個具足啊!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,實在就是前面跟諸位講的四悉檀的利益。第一這是講,歡喜的利益,世界悉檀。第二是講爲人的利益。第叁是講對治的利益。最後是講第一義谛的殊勝功德利益。

  

  

《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四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