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一卷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麼諸位曉得,一般凡夫的欲望沒有止境的,什麼時候他這個欲望滿足了呢?沒有滿足的時候,于是乎他這個苦就沒有辦法停止了。苦從那裏來?苦從欲望來的。

  我有一次晚上講經完了之後,我雇一個計程車回家。計程車的司機就很埋怨跟我說,日子太難過了,太苦了。我就告訴他,我說我們臺灣的日子很好過啊!不苦啊!尤其這些年來,我們的社會、經濟,一天一天地繁榮成長,人人富足,那裏會苦呢?我說譬如說,我們出家人的生活,一個月生活費用有一千塊錢就足夠了,吃的都很好了,苦在什麼地方呢?如果你要是跟一些人在比賽,那你就太苦了。

  譬如說,我們做一件衣服,這一件衣服至少可以穿個五、六年沒有問題。五、六年添一件衣服,你不苦,你很自在呀!如果你要學時髦,今天這個衣服才做好了,穿了兩天了,又新花樣出來了;哎呀!這個樣子落伍了,趕快又要去做一件,那你當然苦;你要講求時髦,你要跟那些人比賽,那你太苦了。你買一個電冰箱,至少可以用十年。用了半年了,又新的樣子出來了,唉呀!我這個樣子不好看了,落伍了,我要去換一個新的了。你苦呀!外面那些花樣,日新月異。那些天天在動腦筋在設計新花樣的人,那是什麼人呢?在佛法裏講,魔王。天天在設計,想新花樣,他就來控製你的欲望,永遠在那裏追求,永遠沒有辦法滿足,你就太苦了。所以我就問他,你如果要是不追求這些新的産品,使你自己已經有的,盡量發揮它的效果,我說你苦不苦?他說這樣那我真的就不苦了,那我現在這個收入就很自在了。

  對嘛!你苦從那裏來?就是你欲望太多了,你不知足,你才苦,知足常樂啊!我說你開計程車,如果你知足了,你出來做一天生意,你可以休息叁天。爲什麼呢?你做一天生意,足夠你叁天開銷了。對的啊!那你就可以去玩叁天了,幹一天活就玩叁天,你的生活不跟神仙一樣嗎?何必天天這麼苦呢?他聽了我一說,也很有道理啊!確實有道理。

  欲如意足就是對于精神生活、物質生活,知道就知足,知足就如意了,你就得的是樣樣都如意。你的煩惱縱然不能斷盡,可以說已經能夠斷掉十之七八,一切衆生十之七八的煩惱都是從不知足上得來的。諸位想想,什麼都知足,欲望沒有了,心就得定了。你今天修行禅定不能成就,一心不能成就,你的欲望太多了。欲望沒有止境,你的心永遠定不下來,所以念佛不能得一心。要知道那些欲望都是虛妄的,不是真的,唯有清淨心是真實的。所以佛法常常教給我們,知足常樂。

  從前出家人、修行人,叁衣一鈟,他沒有其他的欲望,所以他得大自在,他得到的是真富貴。那說富足,他什麼都沒有,他富在那裏呢?他不需要了,他富了。你那個富人家財萬貫,他還苦得不得了,還嫌少了。那一個人雖然沒有,他滿足了;那一個還不滿足,這個滿足了,你們比較比較,那個富足?滿足的人富足啊!不滿足的人,他還有欠缺啊!他談得上什麼富足呢?真正的富貴就是知足。

  我們再講到實際的問題上,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物質的生活、精神的生活,他圓滿了,他有什麼欲望?一切所求所需的,應念而至,不需要營求,那個地方真正如意足了。所以它這個四如意足,西方極樂世界也用不著了,不必修了,爲什麼呢?沒有一樣不如意,沒有一樣不滿足。

  第二是精進如意足。精進必需有前面觀慧的基礎,正勤的基礎,所以它這個精進裏面有無量的法喜。精進裏面得自在、得滿足,自在就是如意。沒有前面的基礎,你想想爲什麼世間的修行人,進的少退的多?說老實話,沒有前頭的基礎,那怎麼行?不精進,怎麼能成就定慧?成就定慧一定要精進。那麼西方極樂世界,每一個人都是圓滿證得叁種不退,可見得在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精進如意足,他們都圓滿了,都成就了,也用不著再說這個問題了。

  第叁講心如意足。“心”也叫做念,這個心如意足有的地方講念如意足。“念”是什麼呢?這裏講的是正念,正念不會失掉,這叫念如意足。如果正念失掉了,這不如意,這有欠缺。正念就是禅定,那麼在本經持名念佛的法門上來說,這個“念”就是念佛之心,二六時中,心裏面有佛,這就是念如意足。心裏面有佛,你的心清淨,你的心是佛心;心裏有佛嘛!心就是佛,佛就是心。前面我講這個念佛,這個念法告訴諸位,念佛之人在念佛的時候,必需是全心是佛,全佛是心,諸位要記住這個兩句話。如果能夠在二六時中,一天二四小時,念念都不忘,你就得念如意足。能做到這一點,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裏面所說,淨念相繼啊!這個念佛之念是淨念。現前當來必定見佛,爲什麼呢?你心是佛心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一句阿彌陀佛圓攝八萬四千法門,可見得,那麼你是所有的法門,無量的功德,一念當中圓滿的都包括了,他怎麼不如意?怎麼不滿足呢?

  第四條講思如意足,這個“思”也叫慧,有的地方叫慧如意足,或者叫思如意足,都是一個意思。這一條在小乘裏面講;到後來我們要跟諸位說明,這個叁十七道品有藏通別圓,可見得它通大小乘。那麼在小乘法裏面講,這個慧是第六意識所修的,如果講思,是用第六意識修的。如果在圓教裏面講,這個思就不是心意識,那是菩薩叁慧裏面的思慧,他的境界就非常非常之高。本經是大乘經,不但是大乘經,而且是大乘圓頓的經典。所以在前面,我們看古來祖師大德注疏,無不是用圓教的教義來注解。這個修行成就,正所謂一生成就的佛法,由此可知他確確實實是法門當中的圓頓大法,我們千萬不要輕視了他,更不可以當面錯過。那麼我們再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人家是深入諸佛如來,究竟圓滿的智慧,所謂是念念度入娑婆若海,這個是思如意足。

  在我們這初學,我們如何去修思慧呢?這是講四如意足裏面的思慧,怎麼個修法?當我們執持名號,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以名號起觀照,觀照就是修慧。如何觀照?“南無”,歸依的意思。從前我們在一切境界裏面是迷而不覺,現在我們從“迷”回過頭來,這就是歸啊!從迷的那個境界歸來,歸到那裏呢?“依”是依靠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意思是無量覺,“依”,樣樣都要覺而不迷。所以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不但與阿彌陀佛因地所發的四十八願相應,念佛人臨命終時,佛必定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但是經裏面是有條件的,這個條件就是多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要一心不亂,心不顛倒。

  那麼我們念佛人,要成就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緣,成就一心不亂,成就心不顛倒,必須要返迷歸悟才行。也就是念念覺而不迷啊!六根對六塵境界,樣樣都明了是覺,樣樣都不迷是覺,什麼叫迷?什麼叫覺?在一切境界裏面,曉得一切境界相的真實相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這就不迷了。既然知道一切相皆是虛妄,你在這個一切境界相裏面會不會起貪嗔癡?會不會起分別執著?不會了。爲什麼呢?曉得這個相是虛妄的,所以你在這個境界裏頭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就是無量覺呀!這就是阿彌陀佛。功夫用久了,自然就成一片,自然就得一心。

  那麼西方極樂世界,即使同居土的衆生,這個四如意足,他們都得到了,都成就了。所以佛在經上不說了,只說五根五力。那麼諸位想想,五根,唉呀!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要修,可見得這個問題的重要。但是五根,我們想想,簡不簡單?不簡單。爲什麼呢?沒有前面的叁科十二道品作基礎,你那裏來的根?根的意思,是有能生的意思。“五根”在此地,我們也把它念念,“信根、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”這個五條叫做根。好比樹木,植物它有根,有根它將來就會生長,就會發芽、會開花、會結果,因爲它有根。

  我們的修學要緊的,有根呀!如果沒有根,我們怎麼會有成就?怎麼會有收獲呢?所以這個根太重要了。第二個意思,它有能夠保持的意思,保持永遠不會失去。譬如一棵大樹,它有根,它能夠保持住它的枝葉花果,它能夠保持。如果沒有根了,縱然有枝葉花果,不多久都枯壞了,所以這個根比什麼都重要,我們學道的人要特別地重視。

  第一條是信根。正是佛在大經裏面常講,“信爲道源功德母”,信是入道的根源,是一切功德之母,母是能生的意思,所以一切功德都是從它而生出來的。在此地我們要說的這個信,真正能夠相信佛法所說的正道以及助道法。正道,那就是佛在大經裏面所說,一切衆生,本來是佛。我們相不相信?佛在華嚴,在圓覺裏面,都是這樣跟我們說的,發菩提心,趣向真如佛果,這是正道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的這個道理,這是我們要信得過的呀!由此可知這個信是自信心。助道,這是叫我們要相信修學一切的善法,來幫助我們的正因,這個叫做信根,這個信才算是有根。

  這都是從根本法上來說的,這也是第一個要緊的,因爲你在這上面沒有建立清淨的信,堅固的信心,我們這一生,要想趣無上菩提,要想得理一心不亂,那是辦不到的。爲什麼呢?你沒有信心,沒有信心怎麼會有成就呢?所以這是第一個自信清淨心;人要沒有信心,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會有成就。

  我們中國人,我們的祖先,在古時候,給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民族來比較比較,我們中國人的信心最強。所以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曆史文化屹立于世界上,不會被淘汰。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,叁個都亡了國,唯有中國存在到今天,就是我們中國人有自信心。可是現在中國人在世界上爲什麼這樣地衰弱?諸位要曉得,我們的病根在那裏?就是把我們的自信心喪失掉了,所以才落得今天這個樣子,我們如果要想國家再富強,我們還能夠生存下去,必須要恢複民族的自信心,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以佛法來說,這個經典原文是印度文,當時印度梵文經本子傳到中國來之後,我們中國人把它翻成中國文字。原文的經典,問一問到那裏去了?現在全部都喪失掉了,沒有了。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,這樣的珍寶,爲什麼我們不保存而把他喪失掉了?大家對于翻譯的經本都看得很寶貴,我們都會把它收藏起來,爲什麼原文不收藏?這是很奇怪的事情,不可思議的事情。當年方東美先生在世的時候,我們也談到這個問題。方先生說,我們中國人翻的這個經意思完全正確,決定沒有錯誤,而在文字上比它的原文翻得還要好還要美,所以我們中國人有自信心,有了這個經典,夠了!原文不要了!你們想想,我們的自信心多強,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呀!今天我們變成什麼,對于自己的東西都失去了信心,完全聽命于洋人的。洋人說對,我們就認爲是對的;洋人說不對,我們就說不對,這樣的心理那裏有不亡國的道理?那個洋人說,你們中國這個民族應該滅亡,我們就承認,好!我們應該亡國。那有這個道理?這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啊!所以信心能夠成就一切呀!我們應當要記住。學佛,沒有信心決定不能成就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《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一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