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卷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天樂盈空。你喜歡聽什麼樂章,就好像在那裏演奏什麼樂章,喜歡聲音大,那聲音就大;喜歡聲音小,聲音就小;你不想聽,它就沒有;想聽的時候,它就現前。真正是不可思議。黃金爲地,這是地面上的莊嚴。晝夜六時,雨天曼陀羅華,這是空中的莊嚴。那麼樂是聲塵,我們從五塵上來說,聲塵。這個地、花是色塵。花當然有香氣,這個香氣是香塵。那麼這裏提到吃飯,吃是屬于味塵,五塵裏面的味塵。衣□盛花供佛以及這個經行,這個都是觸塵。衆生五根對五塵這個境界,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。常作,拿現在來講,一天二十四小時沒有中斷過,這叫常作,所以這叫六時。黃金爲地,這個既然有個“爲”了,可見得地,極樂世界的“地”是七寶所成的,黃金爲地,是拿黃金鋪這個路面。像我們這個世界,高級的公路,現在所謂是高速公路、快速公路。這個路面,柏油鋪的。西方極樂世界的高速公路是黃金鋪的,路面是黃金,你想想那個世界多麼地富庶;我們今天拿一點點黃金作一個戒子,美得不得了,人家拿這個去鋪道路用的啊!極樂世界要看我們,身上挂的這些金項煉,戴著這個,人家都要笑話的。爲什麼呢?誰拿這個水泥做一個戒子套在身上,認爲很美呢?西方極樂世界看黃金就像我們看水泥、柏油一樣,就是他實在是太富足了。

  那麼這個地方還有一個意思,既然說是這個地在那邊建築的材料都是七寶,七寶裏面包含著有黃金,七寶,單是地上之莊嚴,這個說法也能夠講得通。這個“六時”,是印度古時候計算時間的單位,它跟我們中國不相同。我們中國古時候計算這個時間單位,將一天分爲十二個時辰,我們中國人用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,來表時間的先後的順序,給它一個名稱。那麼在印度沒有,印度這個“時”,比我們要大,所以他是六時,在這邊六時。這個六時怎麼計算的呢?“白天晚上各分初、中、後,曰晝叁時,夜叁時。”他是這樣分的。所以他分爲,像白天,他有初日分、中日分、後日分,他這樣分法。夜晚,分初夜分、中夜、後夜。所以印度的六時就是我們中國的十二時。現在我們所使用的這個時,都稱之爲小時,時就時了,爲什麼還有小?既然有小,當然就有大,因爲現在我們采取西洋的時間單位。這個西洋的時間單位,他把一天分爲二十四時,二十四比我們中國十二要小,所以我們稱之爲小時。那麼諸位要曉得這樁事情,我們常常在經典裏面看到,古人用功,所謂二時誦經,那麼你曉得二時誦經不是現在的兩小時,是此地六時裏頭所講的二時,相當于現在八小時。你讀仁王經裏面,任王經上說二時講經,那就上課,講堂裏頭。二時相當于現在八小時,八個小時的講堂啊!這是在經典裏面常常看到的,我們應當要曉得。假如要是說晝夜六時,這個意思就雙關了。晝叁時,夜叁時,加起來六時,晝夜六時。可是要照我們中國十二個時辰來講,也能講得通,晝六時、夜六時,那就十二時嘛!晝夜六時。所以講晝夜六時,它有雙關,都能夠講得通,那麼此地這個意思就是講無有間斷的意思。

  這個曼陀羅花,曼陀羅是我們中國適意的意思。曼陀羅就是合乎自己的意思。在此地,在這個地方“曼陀羅—此雲適意”就是如意。也有的地方翻作“白花”白色的花叫曼陀羅。那麼當然以這個意思,適意是最好。那麼這個衣□,我在此地就沒有另外寫了,這個經文上有。這個字,念ㄍㄜˊ,衣□就是盛花的袋子,或者是我們中國人盛花用花籃。那麼在印度人,就是用一個袋子。佛講經當年是在印度,所以多半都是就地取這些習慣,就當地的風俗習慣。拿這個花袋子來盛,這個盛,在此地念ㄔㄥˊ,就是裝的意思,裝著許多的妙花。這個妙花當然不止這個曼陀羅一種,如果曼陀羅當作適意來講,那這個意思就很圓滿了。適意就說我想多少種花就多少種花,想多少花就多少花,那這個意思就很圓滿了,就盛這個曼陀羅花,這是妙花。用這個來供養佛,這裏頭代表意思“表真因會趨佛果,果德無不遍也。”表這個意思。

  供佛,經文上說得很清楚,這是極樂世界那邊的衆生可以說是尋常之事,每一天的功課。他們早晨有這個習慣,起來之後,拿著這個花袋裝滿了許多妙花,到十方世界去拜佛,拜佛對佛的供養,就是供養花,以“花”來表供養。可是諸位要曉得,這個花是代表了因花,這裏講的真因,花代表了真因,真正修行之因。所以我們供佛,供鮮花、供果。果是代表菩提涅槃的果報,我們希望能夠證得。花則是代表修行。表示什麼呢?我是佛的弟子,我接受佛的教戒,作佛的好學生,不違背佛的教訓,依教奉行,這個花就是代表自己依教奉行,諸位要曉得這個意思。絕不是佛很喜歡花,那就錯了。這是表自己依教奉行,表這個意思。

  而每一天早晨供養十萬億尊佛,這是很不平常啊!一早晨有多少時間?你在這麼短的時間當中,十萬億佛國度你已經去都走了一遍了,你到處都見到佛,你也拜了佛,也問了法了,佛也給你講了開示了,你這歡歡喜喜回來。回來的時候,正是吃早飯的時候。這是說明了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神足通。這個真因會趨佛果,是說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,才是真正修行。

  以念佛法門來說,必須證得理一心不亂才是真修,這個時候才叫真因。可見得理一心以前,都在相似位啊!天臺大師判教就是這個判法,理一心不亂以前的,就是圓初住以前的,相似即佛。我們前面也跟諸位說過。到理一心了,就是圓教初住了,這個時候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這是正因。正因與如來果地上沒有兩樣,好比晚上這個月光,初叁、初四,我們看那個月芽放光,那是不是月光呢?是月光。真正的月光就好比圓教初住二住。十五的月亮,滿月。滿月好比說如來果地上的這個圓滿地證得。十五也叫月光,初二、初叁月芽也叫月光,沒有什麼兩樣。那麼在十五以前的這個月亮都不圓滿,叫分真,是真的;但是它一分一分的,部分的,不圓滿。所以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,都叫做分證佛。爲什麼?沒有圓滿。如來果地上,這叫做究竟圓滿了。那麼這個就是說真因會趨佛果。會,這個裏頭就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這一些菩薩,“破無明見法身”,逐漸逐漸地圓滿菩提,趨入如來果地上大菩提涅槃,這是說的這個意思。

  那麼講這個吃飯的時候,吃飯當然是早晨,是清旦。在這邊吃飯的時候,這是早晨“清旦受食之時”。這邊有幾句,這是剛才給諸位說過了,這是破無明見法身,這才叫真因,這個是一定要把它搞清楚。那麼這個是理一心不亂,不可以誤會了。我們無明沒有破,我們沒有真正地修因,這是佛在楞嚴、在圓覺上,都講得非常得清楚,六祖壇經裏頭也說得很明白。

  那麼清旦供佛剛才講了,這是神足不可思議。“神足”是六種神通之一,那麼它有叁個意思,第一個意思“能到”。無論多遠,一刹那之間他就到達。假如要沒有這種能力,諸位想想看,這個十方刹土,十萬億個佛國度,他怎麼一下就能到了?他不但一下能到,他可以同時到。第二個意思是“轉變”,我們一般講神通。這個學生們喜歡看西遊記,孫悟空七十二變就是轉變。實際上七十二變太有限了。諸佛菩薩的變化、轉變,實在講是無量無邊,不只七十二種。七十二種,這是小巫見大巫。那麼第叁叫“聖如意”,聖如意實在講是變化莫測,叫做聖如意。轉變不過是身變大身、變小身、變一身、變多身,這分身之術。那麼這是聖如意,這是不容易有的了,這是明心見性的大聖人,他們有這種能力,所以不離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常遍十方。

  這個事情很難得,也是我們無法想像得到的。可是諸位要讀華嚴經,仔細去看看,世尊講華嚴經的時候,不離菩提場而生忉利天,不離菩提場而生夜摩天,不離菩提場而生兜率天,乃至于生他化自在天,豈不是跟此地講的聖如意一樣嗎?!所以大經上講“十方刹土,自他不隔毫端。”“毫”是毫毛,我們這個汗毛,不隔毫端啊!“不起滅盡定,而現諸威儀。”這一句不難懂。什麼叫滅盡定,“滅”是滅煩惱、滅妄念、滅習氣,全都滅盡了,這叫滅盡定。有沒有離開滅盡定呢?沒有離開。現諸威儀,行住坐臥都在滅盡定中,就是經文裏頭常講的,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。行住坐臥,這個是四威儀,都入在定中,這一種定才叫楞嚴大定。佛在楞嚴經裏面講,諸佛如來與大菩薩,常住在大定之中。

  那麼這一種神力,當然也是衆生淨業所感,也是阿彌陀佛願力的成就。因爲在四十八願當中,有一願說:假如我要成佛了,我這個國中的菩薩,承蒙佛的神力幫助他,他去供養十方諸佛刹土這些諸佛如來。在一頓飯的這個時間,要不能夠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,我就不成佛。那麼由此可知,此地只講供養十萬億佛,不算多。比阿彌陀佛這個願力上來說,是非常非常地保守。他爲什麼不多說一點?爲什麼不少說一點,那剛剛好十萬億呢?這裏頭還有一個含義。因爲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度,這個意思就說,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你如果想每一天都來看看釋迦牟尼佛,都來看看彌勒佛,很容易,天天都可以來看他。爲什麼呢?正好十萬億嘛!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娑婆世界的本師,在你自己的家親眷屬也都在娑婆世界,你要想度化他,你也隨時可以來接引有緣的衆生。好!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《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