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 叁輩往生 第二十四

  叁輩往生第二十四

  淨空法師講述

  【叁輩(1)往生第二十四】

  《解》這一品主要是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隨著念佛功夫的深淺,有各種不同的品類,佛把這些品類歸納爲叁大類,就是上輩、中輩、下輩。

  《注》

  (1)(叁輩)上輩、中輩、下輩。

  佛告阿難,十方世界諸天人民,其有至心願生彼國,凡有叁輩。

  《解》佛告訴阿難,十方世界一切衆生,他們有發真誠心願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總分爲叁類,就是上輩、中輩、下輩。

  其上輩者,舍家棄欲(1),而作沙門(2)。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阿彌陀佛(3)。修諸功德(4),願生彼國。

  《解》上輩往生的人,要舍家棄欲,而作真正出家離欲的修行人。最重要的,要發無上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。然後奉行菩薩的六度波羅密行法,發願往生極樂世界。這是上輩往生人的條件。

  《注》

  (1)(舍家棄欲)“家”有四種:1、田宅之家。2、煩惱之家。3、叁界之家。4、生死之家。此地“舍家”,即指舍棄這四種家;“棄欲”就是遠離種種欲望。

  (2)(沙門)這裏指“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嗔癡”的修行人。

  (3)(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阿彌陀佛)這是九法界一切衆生,往生極樂世界的根本條件。就是發決定要在這一生,往生極樂世界的心。

  (4)(修諸功德)修行六度波羅密等菩薩行法。

  此等衆生,臨壽終時,阿彌陀佛,與諸聖衆,現在其前。經須臾間,即隨彼佛往生其國,便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。智慧勇猛,神通自在。

  《解》具備上面這些條件的衆生,臨命終的時候,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的菩薩聖衆,現在他的面前。在極短的時間內,立即隨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,在七寶池蓮花中自然化生。一往生就得智慧勇猛、神通自在的果報。

  是故阿難,其有衆生欲于今世見阿彌陀佛者。應發無上菩提之心,複當專念極樂國土。積集善根,應持回向。由此見佛,生彼國中,得不退轉,乃至無上菩提。

  《解》佛告訴阿難:由于上面所說的原故,若有衆生想在這一生見阿彌陀佛,就應當發無上菩提心;又當專念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奉行布施、持戒等六度,學爲人師,行爲世範,積功累德,把所修的功德回向求生極樂。有以上的因行,必定往生極樂世界,花開見佛,圓證叁種不退轉,乃至證得無上佛果。這是介紹上輩往生的因行、果報。

  其中輩者,雖不能行作沙門,大修功德,當發無上菩提之心,一向專念,阿彌陀佛。隨己修行,諸善功德,奉持齋戒(1),起立塔像(2)。飯食沙門(3),懸缯然燈(4),散華燒香(5)。以此回向,願生彼國。

  《解》中輩往生的人,雖然不能像上輩往生的一樣行作沙門,大修功德。也應當發無上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。隨自己的條件,積功累德。譬如:奉持齋戒,起立塔像,飯食沙門,懸缯然燈,散花燒香。然後以這些功德回向發願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  《注》

  (1)(齋戒)“齋”清淨心。“戒”身口意遵守佛的教訓,沒有過失。

  (2)(起立塔像)“塔”塔寺道場,“像”佛像。“起立塔像”就是建立道場,塑造佛像;引申爲培育佛教人才,弘法利生。

  (3)(飯食沙門)“食”音四,當動詞用;“沙門”在此指出家人。“飯食沙門”就是以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藥四事供養出家人。

  (4)(懸缯然燈)“缯”幢幡,“懸缯”表弘法利生。“然”同燃,“燈”是佛前的供具。“然燈”表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,犧牲自己爲社會大衆服務的意思。

  (5)(散華燒香)“華”同花,表修因。“散華”是莊嚴道場,表修習示範布施佛法,莊嚴社會的身行。“香”表戒定慧真香,“燒香”是淨化空氣,表以戒定慧真香,淨化自己的身心環境。

  其人臨終,阿彌陀佛化現其身,光明相好,具如真佛,與諸大衆前後圍繞,現其人前,攝受導引,即隨化佛往生其國。住不退轉,無上菩提。功德智慧(1),次如上輩者也。

  《解》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的化身示現他的面前,雖然是化身,但是光明相好與佛真身沒有兩樣。又有極樂世界的菩薩聖衆前後圍繞,都示現在其人面前,攝受引導他,他即時隨化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往生以後,也是住不退轉,無上菩提。只是他的功德和智慧,要比上輩往生的人差一等。這是中輩往生的因行和果報。

  《注》

  (1)(功德智慧)功是斷惑的功夫,德是往生後的品位。“智慧”是從自性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智慧德能。

  其下輩者,假使不能作諸功德,當發無上菩提之心,一向專念,阿彌陀佛。歡喜信樂,不生疑惑。以至誠心,願生其國。

  《解》 再說下輩往生的一類人。假使不能像前面上、中輩往生的人一樣修諸功德。還是應當發無上菩提心,一向專念,阿彌陀佛的名號。能歡喜、深信、愛好,修學這個法門,毫無疑惑。並且以真誠的心回向發願,求生西方極樂淨土。

  此人臨終,夢見彼佛(1),亦得往生。功德智慧,次如中輩者也。

  《解》此人臨終之時,見到佛來接引,感覺就像夢中的境界一樣。他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。所得的功德智慧,次于中輩往生的人。這是下輩往生的因行和果報。

  《注》

  (1)(夢見彼佛)此地的“夢見”不是說在作夢,而是說臨終時佛來接引,感覺就像夢中見到佛一樣。

  若有衆生住大乘(1)者,以清淨心,向無量壽,乃至十念(2),願生其國。聞甚深法(3),即生信解,乃至獲得一念淨心,發一念心,念于彼佛。

  《解》這一段是說明,如果有衆生雖然不是專修念佛法門,而能專一修學大乘佛法上的任何一法門,他若能以清淨心歸向無量壽佛,不管生前是平時兼修十念或臨終專修十念,只要他發真實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佛與菩薩聖衆也來接引。當他在聽聞到念佛法門之後,立即生信理解,只要平時修學功夫得力,獲得一念的清淨心,發這一念心,專念阿彌陀佛,這樣的人也都能往生。

  足見念佛法門廣大,九界一切衆生,無論修那個法門,只要回向求生,沒有一個不是平等往生,不退成佛。

  《注》

  (1)(住大乘)指平時不是專修淨土,而是一門深入修學大乘其余法門的一類衆生。

  (2)(乃至十念)至少十念,此地的十念有“平時十念”和“臨終十念”兩種。

  (3)(聞甚深法)是指聽到念佛、往生、平等不退、成佛的法門。

  此人臨命終時,如在夢中,見阿彌陀佛,定生彼國,得不退轉,無上菩提。

  《解》這一位平時修學大乘的人,臨命終時,以他的修行功德,回向求生淨土。佛與聖衆來接引他,他的感覺也如同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一樣。這也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,得不退轉,證得無上佛果。

  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