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舍樓觀第十六
淨空法師講述
《解》這一品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講堂、住舍、樓觀,是阿彌陀佛與菩薩們的住處環境。
又無量壽佛講堂(1)、精舍(2)、樓觀欄楯(3),亦皆七寶自然化成。複有白珠摩尼以爲交絡(4),明妙無比。諸菩薩衆,所居宮殿,亦複如是。
《解》佛又對阿難說:無量壽佛說法的講堂,居住的精舍,以及一切樓觀欄楯,也都是七寶自然變化而成。又有白珠摩尼寶作的璎珞,交叉懸挂如同網絡,互相輝映,互作裝飾,光明美妙無比。諸菩薩衆,所居住的宮殿也同佛一樣,顯示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法界。這一段文是說明佛與菩薩住處的莊嚴。
《注》
(1)(講堂)講經說法的場所。
(2)(精舍)指精進修行人居住的地方。
(3)(樓觀欄楯)“樓”樓臺,“觀”臺榭。“欄楯”是欄杆,直的叫欄,橫的叫楯。
(4)(交絡)交互網絡。
中有在地講經、誦經者;有在地受經(1)、聽經者;有在地經行(2)者;思道(3),及坐禅(4)者。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;經行、思道及坐禅者。
《解》極樂世界的大衆,時時都用功修行,當中有的在地上講經、誦經;有的在地上授受經教、聽經;有的在地上經行、思道、坐禅。也有的選擇在虛空中講經、誦經、受經、聽經、經行、思道、坐禅。這是說明,在極樂世界修學任何法門都不會有障礙。
《注》
(1)(受經)能接受經典的理論和教訓,又能實行。
(2)(經行)邊念佛邊散步。
(3)(思道)思惟經典中的義理。
(4)(坐禅)靜坐修禅定,把心安住一處遠離散亂,讓心達到清淨。
或得須陀洹(1),或得斯陀含(2),或得阿那含(3),阿羅漢(4)。未得阿惟越致者,則得阿惟越致。各自念道(5)、說道(6)、行道(7),莫不歡喜。
《解》前面一段是講修行的狀況,這一段是講修行所證的果位。有的證須陀洹果,有的證斯陀含果,有的證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。還沒有證得阿惟越致(位、行、念叁種不退轉)的,就證得阿惟越致。這些聖衆各自念道、說道、行道,隨意自在,莫不歡喜。
《注》
(1)(須陀洹)印度話,譯爲預流。就是從凡夫初入聖流,已斷叁界一切錯誤的見解。是初果羅漢。
(2)(斯陀含)印度話,譯爲一來。這是斷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的二果羅漢。修行證到此果位,還要來欲界再受生死一次,所以稱一來果。思惑即是對人事物等一切錯誤的思想。
(3)(阿那含)印度話,譯爲不來,是斷了欲界後叁品思惑,不再來欲界受生死,這是叁果羅漢,亦稱爲不來果。
(4)(阿羅漢)印度話,是小乘中最高的果位,也稱四果。阿羅漢有叁種意思:
1、“殺賊”即斷除叁界一切見思煩惱,賊是比喻煩惱。
2、“應供”應當受天上人間的供養。
3、“無生”于一生中解脫生死,不會再來叁界輪回受生。
(5)(念道)在本經指念彌陀聖號。
(6)(說道)說經講道,稱揚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。
(7)(行道)身體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