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流通分▪P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滿其度生之弘願,對世尊感恩戴德之心,油然而生。

  大師又據四弘誓願以解釋,願生彼國是四弘誓願圓滿,願生一定離開娑婆。“衆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”,屬苦、集二谛。“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”,屬滅、道二谛。四弘誓願一發心,大菩提心就圓滿了。大師說此話,把我們嚇一跳,因爲從來沒有人說過。此處把根據說出來,四弘誓願就是無上菩提心。

  《解》問。今發願但可雲當生。何名今生。答。此亦二義。一約一期名今。現生發願持名。臨終定生淨土。二約刹那名今。一念相應。一念生。念念相應。念念生。妙因妙果。不離一心。如秤兩頭。低昂時等。何俟娑婆報盡。方育珍池。只今信願持名。蓮萼光榮。金臺影現。便非娑婆界內人矣。極圓極頓。難議難思。唯有大智。方能谛信。

  有人問今發願只可說當生,爲什麼說今生?此“今”字指世尊當年說法時,“當發願”指以後者,如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即在當發願中。一生修學這個法門,臨終定生淨土,故說今生。第二義是指刹那之間,一念相應一念生。發願人必須具足叁資糧,信要真信,願要懇切,看破世間一切,心裏徹底放下,非事上放下,事不足慮,心中要無牽挂,例如善財五十叁參都是心地清淨毫無挂礙之人,事上表現,各行各業,男女老少,均無妨礙,一念中須具足信願行,且與戒定慧、覺正淨相應。如此一念,身雖未去,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即生出一朵蓮花,並標明行者之名,此乃自己感應變現出來,非佛所造。念念相應則寶蓮愈來愈大,光色愈來愈好,妙因妙果,不離一心。臨終即托生于蓮花之中。因果同時,不可思議。其他法門,先因後果。蓮花因果同時,何必等待業報之身命盡,方能生于七寶池之金臺。只要現在信願持名,西方蓮花即光彩茂盛,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。在圓瑛法師著作中引用二人,一爲宋朝可久法師,常念法華經,求生淨土。在無量壽經叁輩往生第四段文中說,凡修學一切大乘法,回向求生淨土,阿彌陀佛一樣接引。可見此法門包容非常廣大。可久法師坐著往生,死了叁天,又複活,對其同修說,已到西方極樂世界,所見的情況與經中所述完全相同。他又說凡在世修淨土者,西方七寶池中蓮花皆標其名,上品往生者,有辰州廣教院的老和尚,當時老和尚未往生,另外還有明州孫十二郎以及其本人,皆爲金臺。次一等的是銀臺。銀臺者有徐道姑。可久法師將所見情形向大家說出之後就往生了。以後孫十二郎臨終時天樂鳴空,徐道姑臨終時異香滿室不散。另外一人是懷玉法師,臨終時,看見阿彌陀佛持銀臺來接,他心想平日工夫很得力,爲何只得銀臺,似有不甘,念頭一動,阿彌陀佛不見了。他再拼命念佛七天七夜不斷,阿彌陀佛複現,持金臺接引。世間修淨土法門,真心念佛求生,其蓮花即光彩奪目,如其懈怠懶惰,花即枯萎,變心改修其他法門,花則枯死。西方一切事物均非生滅,唯獨七寶池蓮花有生有滅。此枯榮生滅,乃行人所感,與阿彌陀佛無幹。

  念佛時,能念的心性不可思議,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。念佛用真心,處世待人接物也用真心,念念求生淨土,在世時一切順其自然,不必強求,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了叁學叁慧叁資糧,也圓滿具足無量行門,一心執持,即能圓超頓超。圓教大經有華嚴、法華,但是說不上是“極”,極圓極頓唯有這一個法門。禅是頓,而與本經比,不能七天成就。密宗講即身成佛,印光大師說的好,密宗的即身成佛,不過了生死出叁界而已,此種工夫阿羅漢辟支佛就夠資格,只是藏教佛,未及別圓。一切宗教法門在你面前,你不動搖,信心才能堅固。世間聰明是世智辯聰,真智慧是對如來第一法門一點都不疑惑。古人常說,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也。殊不知下愚就是上智。信心不足,可以培養。對此法門能生歡喜心,證明此人過去生中對佛法確實有緣。多讀大乘經典,可增強信心,多讀淨土聖賢錄、往生傳記,可激發求生之願。

  3、勸行流通

  《經》舍利弗。如我今者。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。彼諸佛等。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。而作是言。釋迦牟尼佛。能爲甚難希有之事。能于娑婆國土。五濁惡世。劫濁。見濁。煩惱濁。衆生濁。命濁中。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爲諸衆生。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。

  此段經文是勸行流通,前面所說諸佛即指阿彌陀佛,“彼諸佛等”指阿彌陀佛以及十方無量無邊諸佛都贊歎釋迦牟尼佛,能在娑婆國土五濁惡世,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衆生濁、命濁中,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爲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。釋迦佛出世時,此娑婆世界人類平均壽命爲一百歲,正在減劫,每過一百年減一歲,由佛出世到現在已叁千年,現在人類平均年齡應爲七十歲,正進入五濁惡世,能在此時修行證果成佛,用什麼方法成佛呢?蕅益大師說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。這句話即出在此段經文。釋迦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成佛。示現一生成佛,然後又將一生成佛的法門傳授予我們,這就是“爲諸衆生,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”。

  《解》諸佛功德智慧。雖皆平等。而施化則有難易。淨土成菩提易。濁世難。爲淨土衆生說法易。爲濁世衆生難。爲濁世衆生說漸法猶易。讀頓法難。爲濁世衆生說余頓法猶易。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。爲濁世衆生。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。已自不易。說此無藉劬勞修證。但持名號。徑登不退。奇特勝妙。超出思議。第一方便。更爲難中之難。故十方諸佛。無不推我釋迦。偏爲勇猛也。

  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同一心願就是普度衆生,圓成佛道。諸佛功德智慧能力皆平等,而設施教化則有難易。難易是以教化對象而說,根性利的容易教化,根性鈍而業障又重的就難。障重之人若不多設方便,予以開導,他們成佛就沒有希望了。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化現淨土就是爲了這些人所作的設施。有些人誤會認爲西方極樂世界是專爲度那些無知識的人,焉能比得上大乘法門。其實他們看錯了。殊不知彌陀設這個法門,超越了大乘一乘,乃是直接成佛的法門,而根性極鈍的人,罪業深重的人,他一接受,馬上就成佛。他爲什麼能信、能願、能行?念了無量壽經就知道,原來這些人是多生多劫來所累積的善根福德成熟,並非偶然。

  以下再說環境的難易。西方世界成佛容易,娑婆難。西方世界每一往生之人,皆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佛光普照,智慧增長,聞法易于開悟。古德說,兩個世界的環境多有不同:(一)淨土常常見佛,帶業往生者縱然下品下生在蓮花中十二劫才能花開見佛悟無生。而在花中亦能見到阿彌陀佛及諸佛的應化身及文殊普賢等諸上善人。花開見佛所見的是報身佛,花未開時所見的是應化身,同時也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度化有緣衆生。(二)常聞法。叁經皆說西方世界六塵說法,不會迷惑亦不會退轉。娑婆世界聞法甚難。(叁)淨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,所接觸者皆來成全而無障礙。娑婆世界障礙重重。(四)淨土無魔事,此界群魔擾亂。(五)生淨土者均無量壽,娑婆命短。(六)淨土圓證叁不退,娑婆進少退多,一轉世所學再從頭來。(七)淨土決定一生成佛,娑婆成佛需叁大阿僧祇劫。最後大師又說到:“爲濁世衆生說余頓法猶易,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。”何謂“余頓法”?禅是余頓法,學禅的人多。爲濁世衆生說實相念佛與觀想念佛已不容易,或者有人尚肯接受,而說此“無藉劬勞修證,但持名號,徑登不退”的第一法門,更爲難中之難。因爲它是諸佛的境界,一般人焉能體會?我常常贊歎諸位同修,你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我好。你們一學佛就相信這個法門。我學佛四十年才相信,我出家時才二十六歲,遇到朱鏡宙老居士他已七十多歲,對我很好,處處照顧我,後來他介紹我到臺中親近李老師學佛。李老是印光大師弟子,專修淨土。我目的在學講經,他勸我修淨土,我不能接受,甚至于逼得老師說出這一句話,他說:“自古以來多少高僧大德與有學養的在家居士,他們都學淨土,就算是上當,我們上一次當也無所謂。”民國六十年(一九七一)我在臺北講華嚴,不得不深入研究,講了十七年,到最後看出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後補佛,他們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可見西方有可取之處。給我一個很大的反省因緣。然後又密切注意善財修的是念佛法門。善財是文殊的得意門生,文殊發願求生淨土,傳法于善財,必也是念佛法門。後來善財出去參學,第一個老師教他念佛法門,到最後一位普賢菩薩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使善財一生圓滿成佛。我因此才回過頭來,再深入研究淨土叁經。若非華嚴,我無法深入淨土。後來又讀到隋唐大德所說華嚴、法華不過是無量壽經之引導而已。我讀了這句評論比一般人感受特深。真是難中之難。學教的能夠歸到淨土,曆代相傳爲數不多,所以十方諸佛無不推崇釋迦佛爲勇猛。

  《解》劫濁者。濁法聚會之時。劫濁中。非帶業橫出之行。必不能度。

  關于五濁一詞,在前面玄義中已略予提及,茲再依大師解文逐條述明。

  第一是劫濁。“劫”是時代,“濁”是汙染。我們深深感覺到生態以及地球的汙染。科學家已提出警告說,此種汙染如不能改善,五十年後,此世界即不適宜人類之居住。今天大家都研究環保問題,效果不會很大。佛說:依報隨著正報轉。“依報”是生活環境,環境之汙染由正報而來,“正報”是人心,心淨則土淨。現在社會,人心的汙染、思想的汙染、見解的汙染、精神的汙染,如不在淨化人心上下手,恐無濟于事。印光大師晚年曾在上海主持一次“護國息災法會”,共七天,最後一天傳授叁歸五戒,當時有弟子將其演講辭記錄編成小冊。他提倡戒殺、吃素、念佛,不但可以息災,也可以護國。我們今天若提倡此說,誰相信呢?但是這叁項確實有效,念佛淨化人心,戒殺吃素,減輕暴戾,效果馬上就見到,可惜大家不相信,以爲是迷信。這是共…

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流通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