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
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
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
淨空法師講述
劉承符居士記
按佛教修學方法,號稱“八萬四千法門”;博大精微,千頭萬緒,洵非博地凡夫,所能把握肯綮。彌陀要解系闡釋阿彌陀經之要典,阿彌陀經乃開示“持名念佛,帶業往生,橫超叁界”之經法。此一法門:“叁根普被,利鈍全收”,下手易而成功高。但備“叁資糧”,便得“叁不退”。誠屬“方便中之方便,捷徑中之捷徑”。是以古德有雲:“人天路上作福爲先,生死海中念佛第一”。
今淨公法師運其睿智辯才,宣說要解真義,又承劉承符長者筆錄成書;印施流布,普利群機。用心彌善,功德無量!雲稗飯如來,一無是處;惶恐贅文,隨喜贊歎!(釋祥雲)
過去無量壽經尚未普遍流通時,修學淨宗所依據的典籍即阿彌陀經、蕅益大師之彌陀要解、與蓮池大師之彌陀經疏鈔。近一千年中淨宗修學能有成就者即靠這兩部注解,尤其彌陀要解,特具權威。過去印光大師對彌陀要解推崇備至。他說:即使阿彌陀佛降世爲阿彌陀經作注解,亦不能超出其上。甚至于肯定這個注解就是阿彌陀佛的全意,一點也沒有錯誤。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,蕅益大師的身份沒有泄露,一定也是再來人。印光大師對要解如此推崇,則蕅益大師不是阿彌陀佛再來,也必定是觀世音菩薩之流,否則當不起大勢至菩薩如此之贊歎。(淨空法師)
序言
淨空法師于一九九叁年六月二日起,在美國加州德安乍(DEANZA)學院講彌陀要解爲期兩月,有錄音帶四十八卷。茲將其作成筆錄,供養讀者。
阿彌陀經要解講記序
時德淨空法師:俗姓徐,字業鴻,安徽望族。早年負笈南京,壯歲從戎報國。神州易幟,渡海來臺。師慧根宿具,心向佛乘;悟世無常,厭離生死。披剃前後:曾投章嘉大師、白聖長老、李炳南諸尊宿求法,旋入臺北中國佛教叁藏學院研習。潛心聖典,博覽經論;行解兼深,成就卓越。
時逢末法,衆苦交煎;五濁惡世,叁毒熾盛。師悲心殷切,矢志度生。權衡教運,專弘淨土。叁十余年,往來臺港星馬美加等地,弘宗演教,倡導念佛。爲法忘軀,席不暇暖;鞠躬盡瘁,舌敝唇焦。
日前佛陀教育基金會總幹事,攜來師之彌陀要解講記原稿一卷,囑雲撰序。雲展讀一過,深覺陳述得旨,章法井然,堪稱契理契機之作。
按佛教修學方法,號稱“八萬四千法門”;博大精微,千頭萬緒,洵非博地凡夫,所能把握肯綮。彌陀要解系闡釋阿彌陀經之要典,阿彌陀經乃開示“持名念佛,帶業往生,橫超叁界”之經法。此一法門:“叁根普被,利鈍全收”,下手易而成功高。但備“叁資糧”,便得“叁不退”。誠屬“方便中之方便,捷徑中之捷徑”。是以古德有雲:“人天路上作福爲先,生死海中念佛第一”。
今淨公法師運其睿智辯才,宣說要解真義,又承劉承符長者筆錄成書;印施流布,普利群機。用心彌善,功德無量!雲稗飯如來,一無是處;惶恐贅文,隨喜贊歎!
——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下旬釋祥雲序于臺灣
壹、前言
淨空法師講述
各位同學:
去年六月在此教室講了一部無量壽經,今年同一月份也與各位共同研究淨宗另外一部重要典籍,這是蕅益大師所作的彌陀要解。過去無量壽經尚未普遍流通時,修學淨宗所依據的典籍即阿彌陀經、蕅益大師之彌陀要解、與蓮池大師之彌陀經疏鈔。近一千年中淨宗修學能有成就者即靠這兩部注解,尤其彌陀要解,特具權威。過去印光大師對彌陀要解推崇備至。他說:即使阿彌陀佛降世爲阿彌陀經作注解,亦不能超出其上。甚至于肯定這個注解就是阿彌陀佛的全意,一點也沒有錯誤。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,蕅益大師的身份沒有泄露,一定也是再來人。印光大師對要解如此推崇,則蕅益大師不是阿彌陀佛再來,也必定是觀世音菩薩之流,否則當不起大勢至菩薩如此之贊歎。
末法時期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,人類煩惱重,苦難多,如想在一生當中能得到真實利益,解決現前問題,無論個人、家庭、事業,更進一步能解決我們的永恒問題,即佛門中所說的生死大事,確實有效,確實可以做到者,在所有一切法門中,唯獨淨土法門可以承當。古德說這個法門簡單、容易、快速、穩當,具無比的殊勝。祖師大德異口同聲都說這個法門是“難信之法”。自古以來對于淨土法門真能修持有成就者,只有兩種人:第一種是善根深厚之人,根性很利,特別聰明,一聽此中道理與事實即能深信不疑,竭誠接受。第二種是有福之人,非世間五欲六塵之福。世間的榮華富貴全是假的,真正福報是聽此經後,雖不懂道理卻能深信,至誠遵行。最難的是中間分子,爲數甚多。曆代高僧大德善知識,苦口婆心講解介紹,也是爲了這些中等人。
佛教是佛陀對一切衆生最好的教育,絕不可視爲宗教。佛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叁百余會,所說的法後人把它整理出來,傳到中國,又經古德翻譯整理分類,編成大叢書,名之爲大藏經,其內容一言以蔽之,就是述說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今天講此要解,也是研究宇宙人生之真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