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的客人,請留步。因爲當時我看見有兩個海外觀光團正聚在那裏,導遊所講的不如法,也沒有小和尚出來講,這是一個最好的機會教育,我就上去給他們講:天王殿是做什麼的?是向大家上第一堂佛教入門的課程。入門第一眼見到彌勒菩薩(布袋和尚),就是教大家進入佛門的第一個條件,學習寬容,包容一切,生平等心,成喜悅相。這是前提!接下去,我給他們講解四大天王的形象和寓意,觀光團人們的興趣越來越濃厚。實際上佛教的教學是非常藝術化的,每一尊造像,每一種儀式,每一個供養具都是非常好的教學工具,都有無限深廣的表法意趣。如果我們進入任何一座寺院,在天王殿首先所看到的是一尊袒胸露乳、笑容可掬的彌勒菩薩塑像,它代表的是--如果想學佛,如果想作菩薩,第一便要從“歡喜大度”修起。要學會包容別人、體諒別人、時時笑面迎人,不生煩惱,對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。這樣,我們才有資格進入佛門熏修。由此看來,這“微笑運動”還是佛教首先提出的。另外,“四大天王”、“四大菩薩”、“十八羅漢”等所有塑像,供香、供花、供果等種種供奉儀式,各有其表法深意。
你想想看,佛家教育裏一切塑像藝術都有極精彩的教育在其中,身爲法師,如果不能利用機會講出來,利益來訪的觀光大衆,豈不是太可惜!
何:法師和李木源居士在這次北京之行後,對于今後繼續舉辦弘法人才培訓工作,將有什麼計劃?
師:沒有具體計劃,因爲如果繼續爲祖國培養弘法講經人才的話,這要按照國內的政策法規、循穩妥的步驟去辦理,要取得中國佛教協會支持與合作。希望這樣的培訓班,最好還是在國內來辦。
何:法師在海外運用“第一媒體”--電視來弘法,經驗豐富,請談談今後的設想。
師:我認爲這是21世紀佛教的一個中心課題,環顧今日全球,多少國家和地區社會動亂不甯,皆是因爲缺少道德倫理教育。如果利用現代科技手段,每天能在電視上播出一點佛法教育,不要多,每天只要一個小時,一年下來,這個社會局面肯定有好的轉變。我要是有錢,就會搞一個佛教衛星電視。我看到用那麼多錢拿去修廟塑像,實在可惜。當然不管在哪裏,覆蓋面這麼大的“佛法教育”節目,都要慎重,要認真審查。但是,這麼好的工具總要利用起來,我現在在美國就有七個電視臺播我的講經節目,一周有五次,每次半小時,每天重播一次。爲了適應電視播出,我講經就以半小時爲一個單元,講到半小時就停5秒鍾,便于分割製作錄像帶。在海外弘法,語言障礙較大,培訓又懂英語又懂佛教的人才,不容易。
何:去年國內抗洪赈災,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淨宗學會在老法師倡導下,踴躍捐款捐物。僅夏季捐款就超過人民幣百萬元以上,等到冬季,又爲東北災區人民籌備過冬棉衣和棉褲十萬套。
李木源居士(以下簡稱李):我們在東北托了可靠虔誠居士,不但在保證優質原料的前提下,將每套成本降到了50至60元左右,而且全部交給下崗女工加工,創造一點就業機會。
何:錢、物兩項加起來,總在千萬元以上,國內對此知道的人不多。
李(笑):我們的原則是一做過了就忘記,因爲我們是同胞,這帳怎麼記?比如給父母和孩子錢,誰會去記呢?我們這幾年組團回國,所到之處,發現飯菜太多,吃不下,我們大家就每人帶上食品袋,將幹淨的飯菜裝好,送給需要的人分享。人生苦短,一輩子一晃就過去了,爲個人利益去計較沒什麼意思,師父一天不講經就不行,這是爲他個人嗎?不是的。
何:中國佛教界知道居士大名的人相當多,真實真正認識您的人並不多,是因爲您和法師帶領新加坡佛教信衆爲中國爲佛教做的事情多。不過,捐款捐物數目這麼大,如何能使之運用到位呢?
李(笑):這是因果錢。爲赈災交給他,他要怎麼做,他自己負責因果。師父總說:“佛教”就是“佛陀的教育”,佛怎麼教,我們就要怎麼學。人人都求福,什麼才是福,怎樣才能得到完善的人生?我覺得,就是四個字:“依教奉行”。遵守“八正道”,就一生平平安安。
師(笑):見錢眼開,是妖魔鬼怪。見錢眼閉,就是佛菩薩。
何:聽說法師和居士正在新加坡籌備“新加坡宗教和平嘉年華會”。
李:時間預定在公元2000年12月到2001年1月,因爲科學家說,2001年才是21世紀開始。我們希望在21世紀開始之時,真正實現新加坡的九大宗教大團結,不但教會之間團結,而且深望做到宗教信衆個人之間的團結、融洽合作、共存共榮,就好象這滿屋的燈光,不只是一盞燈照耀的,滿屋生輝,你說是哪一盞燈的作用?
師:新加坡政府也在積極支持這項大的活動,這對社會安定、種族和諧有很大的貢獻。在經費來源上,我們也正努力籌集。我在新加坡開講《華嚴經》,希望將佛陀在經典上講的理論、作法、境界,都能落實到人人生活、工作、處世待人接物上,而得到幸福美滿的享受。《華嚴經》顯示了虛空法界一切衆生,一切人、事、物同來自一念自性,故諸法平等,法法第一。所有的族類、宗教都是第一,沒有第二和第叁,大家彼此之間,融洽歡樂還來不及,爭個什麼?
何:希望這個活動成功,希望成爲新世紀改寫宗教曆史的新舉措。謝謝法師和李居士接受采訪!
(《佛教文化》1999年第4期)
淨空法師與念佛法門
(摘錄于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》淨空法師講述)
最後蕅益大師又說到:“爲濁世衆生說余頓法猶易,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。”何謂“余頓法”?禅是余頓法,學禅的人多。爲濁世衆生說實相念佛與觀想念佛已不容易,或者有人尚肯接受,而說此“無藉劬勞修證,但持名號,徑登不退”的第一法門,更爲難中之難。因爲它是諸佛的境界,一般人焉能體會?我常常贊歎諸位同修,你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我好。你們一學佛就相信這個法門。我學佛四十年才相信,我出家時才二十六歲,遇到朱鏡宙老居士他已七十多歲,是個念佛人,對我非常好,處處照顧我,但是當時對于念佛法門,我不能接受。後來他介紹我到臺中親近李炳南老師學佛。李老是印光大師弟子,專修淨土。我目的在學講經,他勸我修淨土,我不能接受,甚至于逼得老師說出這一句話,他說:“自古以來多少高僧大德與有學養的在家居士,他們都學淨土,就算是上當,我們上一次當也無所謂。”民國六十年(一九七一)我在臺北講華嚴,不得不深入研究,講了十七年,到最後看出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後補佛,他們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可見西方有可取之處。給我一個很大的反省因緣。然後又密切注意善財修的是念佛法門。善財是文殊的得意門生,文殊發願求生淨土,傳法于善財,必也是念佛法門。後來善財出去參學,第一個老師教他念佛法門,到最後一位普賢菩薩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使善財一生圓滿成佛。我因此才回過頭來,再深入研究淨土叁經。若非華嚴,我無法深入淨土。後來又讀到隋唐大德所說華嚴、法華不過是無量壽經之引導而已。我讀了這句評論比一般人感受特深。真是難中之難。學教的能夠歸到淨土,曆代相傳爲數不多,所以十方諸佛無不推崇釋迦佛爲勇猛。
(末法衆生念佛成就,念佛法門是易行道,淨空法師幾十年的弘法心得即是求生淨土,老實念佛,希望大家都能夠有所重視,有所醒悟。)
《淨空法師訪問記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