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好。隨喜功德嘛!“于菩提分”,菩提是覺,不迷啊!“著”是迷,貪著是迷;不迷啊!覺而不迷,這個“生決定心”。
九者。種諸善根。無有雜染。清淨之心。
世法善根有叁條:無貪、無瞋、無癡,這叫叁善根。世間一切善法從這地方生的,所以叫它做叁善根。出世間大法,我們講菩薩善根。菩薩善根只有一條——精進。諸位一定要記住“精進”;“精”是純而不雜。我們學佛,修淨土,我對于淨宗五經一論,讀誦、受持、爲人演說——精進。我要摻雜其他宗派裏面東西進來了,那叫亂進、雜進,就不是精進了。所以精進是菩薩善根,必定能有成就。這是說明一門深入的重要,一門深入叫精進。我們現在人的根性,大不如古人,這是事實啊!現在人的心,沒有古人那麼清淨。古人的心,可以說大多數是定的。現在人心是浮動、躁動的。古人有耐心,現在人沒有耐心。所謂求新、求變、求快,這都是沒有耐心的表現。因此真正想學、真正會用功的人,都求單純、簡便,容易修學。所以不希望複雜、困難,總是避免這些。因此淨宗雖然講的是五經一論,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能力、時間;現在生活艱難,工作很忙,壓力很重,抽不出這麼多時間來讀這些經論,受持一部就夠了。五經一論這六種裏面選擇一種,你一生不改變,決定成就。這六樣東西最簡單的——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,二百四十四個字,就可以保證你往生,這是最少的啊!
你要是問這麼少可靠嗎?
那你就又起疑惑、又起诤論了,受害的是自己。
你沒有看到我們這邊印的倓虛老法師的《念佛論》,我把他老人家在香港打佛七的開示,從錄音帶上已經節錄成文字,附印在《念佛論》的後面;你們仔細看看,他說谛閑老法師的一個徒弟——箍捋匠,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成功了。六個字都能成功,二百四十四個字還不能成功嗎?你還有什麼好懷疑的。谛老那個徒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叁年。老和尚教他的方法妙極了——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再念——你看看多自在,絲毫約束都沒有啊!他是真老實,成功在老實啊!他聽話,依教奉行,念了叁年,他成功了,預知時至,沒有生病,站著往生。死了以後還站了叁天,等師父給他辦後事。稀有啊!站著往生我們也聽說過,但是站著叁天,沒聽說過,他有本事能站叁天,六個字就成就了。
所以有很多人跑來跟我講:“師父,好多人講,一部經太少了,不能成功啊!”
佛在這部經上都說明了,你心生疑惑,起諸诤論,那就真的不能成功。你要真信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,決定成功;你懷疑不成功,那決定不成功。所以要緊的是“無有雜染”,一定要保持清淨心。
十者。于諸如來。舍離諸相。起隨念心。
末後這一句講到究竟圓滿。不但一切相要離,連佛的相也要離,這個心才幹淨啊!你有這一條的時候,就能念到理一心不亂;沒有這一條,有前面九條,你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亂。這一條那是《金剛經》上講的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”西方極樂世界的相也是虛妄,也不能執著。這是入理一心,入一真法界了。正是佛在經上所說:“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。”那個“法”是佛法,佛法也要舍。這個舍你要懂得,不是我們的法都不要了;法不要了,你准墮阿鼻地獄啊!不執著!法要不要呢?要,依教修行,絕不執著。他“舍”是這個意思——舍執著的念頭、舍執著的心。別說我們要依法,等覺菩薩還要依法啊!哪有不依法的道理。人家依法而不執著法,他心清淨,沒有疑惑、沒有诤論。我們依法執著法,于是起疑惑、起诤論。看到佛在這部經上說有,那部經上說空,這糟糕了,這一下到底是有還是空啊!疑惑生起來了。我們自己沒有能大開圓解,智慧沒有開啊!佛講經是跟大夫一樣,因病施藥啊!這個人執著有,佛就跟他講空,講空的意思是破他執著有。那一個人他執著空,那佛對他就講有,講有破他空執啊!你要懂得佛說話的意思,他對什麼人講的,他治什麼病啊!你不問那個,單單聽佛一會兒說空,一會兒說有,還懷疑釋迦牟尼佛頭腦有問題,不太清楚,怎麼說話的時候沒有一定的主意,怎麼會亂說話;你要懂得佛說話的義趣!所以這經論,你看這些祖師大德,真正的善知識教誡初學——不准隨便看經——意思在此地。現在這樣的善知識沒有了;即使是有,學生也不聽。真正好老師教學,不准你看經;爲什麼呢?就怕看到這些地方,你起疑惑、起诤論,自己惹好多麻煩,到最後信心都沒有了,有害沒有利益。所以佛的經典要有過來人指導,我們可以用少時間得真實利益。
彌勒。是名菩薩發十種心。由是心故。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。
佛在此地說完這十種心,給彌勒菩薩說這一句,這是非常肯定的言詞,絲毫疑慮都沒有——當得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。
彌勒。若人于此。十種心中。隨成一心。樂欲往生。彼佛世界。若不得生。無有是處。
“隨成一心”,前面我們說過,“一即一切”。
《彌陀經》上給我們講的“一心不亂”;什麼叫一心?
圓滿具足叫一心。任何一心裏頭都具足其他九種心;這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這叫一心。
有慈心,怎麼會沒有悲心呢?
真正慈悲自然護持正法,自然于一切法得勝忍,一定的道理。你那個心是圓滿的,所以“隨成一心”就是大經裏頭常講的入不二法門,不二就是一。這樣的人要是有一個願望——希望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;如果不能往生,沒有這個道理,無有是處啊!經文到此地,正宗分講完了。後面這一段是本經的流通分。
叁、流通分
(一)此經名爲:發起菩薩殊勝志樂
亦名:彌勒菩薩所問
爾時。尊者阿難。白佛言。希有世尊。乃能開示。演說。如來真實功德。發起菩薩殊勝志樂。
這一部經裏頭所開示的,自始至終就是“如來真實功德”。他沒有講諸佛真實功德,如果說諸佛真實功德,我們未必有啊!說“諸佛”是從事上說的,說“如來”是從理上、性上說的,就是我們自性的真實功德,不是別的啊!你說這個你要不要修?別人的,我願不願意修?在自己,我修也可以,不修也可以,自性功德啊!你不是要明心見性嗎!見性就是自性功德圓滿現前。佛在經上講的,字字句句都是自性功德,不是別的啊!菩薩如果覺悟了,一定會“發起殊勝志樂”。“志”就是誓願;“樂”是愛好、喜歡啊!你一定喜歡去做、一定喜歡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菩薩殊勝志樂。
我們這一次爲什麼要選擇這一部經?
實在就是看到大家這幾年在淨宗上很用功、很認真在讀誦、念佛、修持,但是沒有成績!像學生念書一樣,念得好辛苦,好用功,考試都不及格,這個問題很嚴重啊!
毛病出在哪裏呢?
我們要去找,所以找出這兩部經對治這個毛病。
我們選講《金剛經》的目的,讓你了解事實真相——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教你看破、放下啦!你這個工夫上、念佛上的障礙可以突破。
說這一部經是斷煩惱、習氣,你在日常生活、工作當中,處世、待人、接物,不知不覺犯好多好多的毛病,這些毛病要是不覺悟、不改過來,依舊造成障礙。所以《金剛經》是破理上的障礙;這部經是破日常生活瑣碎事相當中的障礙。希望你的念佛工夫一帆風順啊!
我們講的目的在此。所以經文也很明顯導歸極樂,不要認爲這是多余的,這不是我們本宗的,本宗只有五經一論,怎麼又搞成這個東西出來。剛才說過了,其他宗的這些課本,對我們有幫助的,我們可以選修啊!雖不是主修,我們一定要認真來選修;與本宗不相應的,我們不修它。這是與本宗相應的。
世尊。當何名此經。我等雲何受持。
這是流通分裏面所不能避免,一定要問的——請示經名。這部經將來集結流通用什麼名稱?這名稱是佛說的。
佛告阿難言。此經名爲。發起菩薩殊勝志樂。
經名是佛說的。
亦名彌勒菩薩所問。
所以,如果提到《彌勒菩薩所問經》,也是這一部經,這一部經有兩個名字。
以是名字。汝當受持。
經“名”是全經的總綱領,所以從名題上,你就能體會到這部經所講的義趣、宗旨之所在,我們應當怎樣去受持。
佛說此經已。彌勒菩薩。及諸聲聞。一切世間。天。人。阿修羅。乾闼婆等。
當時參加這個法會的大衆。
聞佛所說。皆大歡喜。信受奉行。
末後這一句要緊。聽了,不是散會就完了。不是啊!回去信受奉行啊!聽了真相信。“受”是明白、覺悟了。完全接受了,依教奉行。從今之後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都要以這個經作標准,決定不能違背佛的教誨,這才是佛真正的叁歸弟子啊!
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