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、福德、因缘得生彼国”,是不是一个意思呢?净土虽然是易行道,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往生的啊!这个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不具足,不能往生。此地说“非诸凡愚”,换句话说,
如果你善根、福德、因缘具足,你不是凡夫啊!
真的吗?
你们念《无量寿经》念得很熟,《无量寿经》不是说得很清楚——不是凡夫啊!
你是什么人呢?
如来第一弟子啊!
这话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一切诸佛如来都承认的;要发这种心,就得一切诸佛护念、一切龙天善神保佑你啊!所以“不善丈夫”、愚痴的人、烦恼重的人,他决定发不出来,这个话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那么这十种心就重要了。我们发不出来,就知道我们的烦恼很重、习气很深;要努力把自己的障碍克服,一定要认真的学习,使我们得佛的加持,这个经教就是加持。我们真的觉悟了、真正肯干、肯学了;肯学就是你肯发这个心了。
何等为十。一者。于诸众生。起于大慈。无损害心。
这十条里面慈悲列在前头。佛法是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。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大慈悲心,没有慈悲心就不相应了,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。慈悲里面最重要的,于一切众生决定没有损害的心,不能有这个念头,如果要是伤害一个众生,对那个众生的真实利益有所损毁的,你的慈悲心没有了。
二者。于诸众生。起于大悲。无逼恼心。
不能够压迫众生,不能叫众生因我而起烦恼,那你的悲心就没有了。“慈”能与乐,“悲”能拔苦。要像诸佛如来一样,怜悯一切众生,时时刻刻,在在处处,存心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啊!
苦是什么?
三界苦!轮回苦啊!真正帮助他断烦恼、开智慧,念佛往生,这一生真的能出离轮回。修学其他的法门,在理论上讲没有错——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。可是一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,烦恼习气不相同,学其他的法门,未必能断烦恼。念佛这个法门,不需要断烦恼,这就方便太多了,只要这一句佛号念得有工夫了,能把烦恼伏住,这样就能往生。
有一些同修来给我说:“一面念佛,一面还是打妄想;一面读经,一面还是有妄念。”问我:“怎么办?”
我说:“你学了多久了?”
“二、三年了。这是什么原因?”
“工夫不得力。还有可能,你不会用功,所以工夫不起作用。”
会用功的人,那个佛号怎么念法呢?
不一定叫你一天念几万声。念头一起——阿弥陀佛。古德说: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”烦恼习气,你当然起念,你不起念就不是凡夫,是菩萨了。六道凡夫一定会起念头,所以起念头不怕,怕的是你觉得太迟了。
我们这一个法门里面什么是觉呢?
“阿弥陀佛”就是觉。我念头一起,不要去想这个念头是善念、恶念,恶念是妄念,善念还是妄念;无念也不行。有念是妄想,无念是无明,都不行啊!所以念头一起——阿弥陀佛——把这个念头马上转过来,这叫会念佛。你能在这上注意、在这上用功,有个二、三年,你的妄念自然少了,这个时候工夫就得力了。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则,那就是前面讲要破迷、开悟啊!
悟个什么呢?
悟人间这种种统统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你要是真觉悟明白了,这就放下了——你心里面忧虑、牵挂放下了,对于你工夫得力有大帮助。所以一定要晓得身心世界统统不可得。
《金刚经》上讲的“梦、幻、泡、影”,这是教你看破,这是事实真相——没有一样是真的。“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”。何必因妄念、烦恼而造作恶业呢?这是最愚痴的、最不值得的。所以一定要看破、要放下,这个佛号就用得上力。能够有这个工夫,好的,二、三年往生就有把握。真的可以想什么时候去,就什么时候去,真有把握啊!所以慈悲心重要啊!
没有慈悲心就不相应了,佛念得再好,甚至于工夫用得再好,也不能往生。
为什么呢?
因为你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、海会大众,心理上有障碍。你到那里,看不惯他们,他们也看不惯你,不能同住啊!所以你去不了。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,都具足这十心。这十心有一条,下面九条统统具足。如果你说我有九条,还有一条有点问题,你十条都没有;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所以不能把它看做十个,它是整体的,一体的十面,菩提心的十面,一条都不能欠缺啊!
三者。于佛正法。不惜身命。乐守护心。
对佛的“正法”,我们现在所修学的净宗法门——五经一论,决定依教奉行。纵然遇到什么样的灾难,乃至损失生命也在所不惜,我也决定不会回头、不会更改,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——我就守定这个法门。对待别人也用这个法门劝勉,自行化他居于正法。
四者。于一切法。发生胜忍。无执着心。
前面第三是对自己选修的。像我们学校念书,我念这个科系,对这个有信心,决定不改,我四年就毕业了。但是不同科系的那一些同学,在佛法里是不同法门、不同宗派的,我们要尊敬,不能诽谤啊!所以要“发生胜忍”。“胜”是殊胜;“忍”是承认、认可、同意。他那个法门也是无上法门,也可以拿学位、拿博士啊!不能有执着心。执着我这个第一,他那个第二;我殊胜,他不如我,你这就自赞毁他。那个法门是佛说的,你谤佛;法,你谤法;依照那个法门修学成就的,你谤僧。虽然你这一门修得很好、很不错,因为你诽谤三宝,不能成就。“诽谤三宝”,诸位看看《戒经》里面结罪——阿鼻地狱啊!
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修学其他法门的?
《华严经》上五十三参是好榜样。就是此地所说的,五十三位菩萨,每一个人自己都修一个法门,谈到其他的法门,就告诉善财说,我不如某某人,我只懂得这一个法门,不如那些菩萨,我不懂那些法门,你向他们去请教。自己谦虚,赞叹别人啊!
有些人听到你这个说法——
奇怪!你既然赞叹那个法门,你为什么不修那个法门呢?
往年我在香港讲经,大屿山的圣一老法师邀我到他们道场去讲开示,他那个道场——禅宗道场,参禅的。我是个念佛的,我到那里去极力赞叹禅、赞叹道场、赞叹法门、赞叹法师、赞叹大众同修。赞叹完了,人家问我:“法师,禅这么好,你为什么不修呢?”
“我不是那个根器啊!”老老实实回答。
参禅要上上根人才能开悟啊!我是下下根人,我怎么能够比得上他们。我说真话,我老实念佛,带业往生就很幸运了。记住,自己要谦虚,懂得赞叹别人,要与不同法门互相尊重,和睦相处。古人常讲:“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。”彼此互相赞叹,互相谦虚,佛法就兴旺啊!不要认为自己修得不错,就感到值得骄傲,就傲慢了,瞧不起别人、瞧不起其他法门,不知道最后是自己度化自己。佛在这个经上对于这个道理、这一桩事情讲得很多,所以“于一切法,发生胜忍,无执着心。”
五者。不贪利养。恭敬。尊重。净意乐心。
这是佛在这经上也是大篇幅的教诫我们。“利养”不得了啊!一沾上前途就毁掉了。利养的过失无量无边,沾不得。所以修行人的生活愈清苦愈好,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,出离的心常常能提得起来,这个好,这是增长道心。如果贪着利养了,阿弥陀佛来接引你,你还舍不得去啊!这个地方利养你放不下,大麻烦!恭敬、尊重都不可以贪着,决定不能够要求,纵然别人很恭敬、很尊重。譬如我在许多地方,人家请我去讲经,我首先告诉他们不要宣传,人家要作海报,还要登报纸,这决定不可以。顶多你们自己家里信徒,打个电话、发个简单通知告诉他,就可以了。不要搞广告召集好多人来,不是好事情啊!头一天把那么多人找来了,人家听我们讲一讲并不怎么样,第二天就不来,人就少一半了,你说这个道场多难看啊!没见过面好奇来了,结果一看不怎么样嘛!道场听众一天比一天少,衰相啊!这个要懂得啊!我不宣传,第一天来三个人,第二天来五个人,这个道场兴旺之相啊!——我这儿人一天比一天多啊!要懂这个道理,这是成功之道。所以不能搞广告,不能像唱戏一样,那是要作秀,不可以啊!你能够离开这个利养、恭敬、尊重,始终保持心的清净法喜;这个“意乐”就是我们讲的法喜充满。
六者。求佛种智。于一切时。无忘失心。
这是我们学佛正确的目标、方向,一时一刻都没有偏差。
目标在哪里呢?
“求佛种智”。“种智”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——无上正等正觉。
我们学佛为什么?
就为这个啊!不为其他。我们得正觉,就等于阿罗汉;得正等正觉,那就是菩萨;得无上正等正觉,就圆满成佛了。这是学佛正确的目标、方向,不能有丝毫偏差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为这个。因为在这个世界障碍太多,修学环境不好,很不容易成就;到西方极乐世界换一个环境,还是为这桩事情。
七者。于诸众生。尊重。恭敬。无下劣心。
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人,对一切众生?
这里面没有分别,要用清净心、平等心去修。“尊重”,对一切众生都尊重、恭敬,都不可以有“下劣心”。“下劣”是轻慢、轻视!修敬,“敬”是什么呢?敬是性德。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——礼敬诸佛,这就是修礼敬诸佛。这个“众生”是广义的意思。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。动物,我们这个身体众缘和合而生的;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;这个桌椅、板凳还是众缘和合而生的。这就说明对人、对事、对物都要尊重、恭敬,这叫学佛啊!这个心是菩提心,觉悟了。觉悟的心,他一定是这样做的;不能这样做,迷惑颠倒,他没觉悟。觉悟的人,一定会尊重、恭敬别人。
八者。不着世论。于菩提分。生决定心。
“世论”,世间的学术言论。这个地方是叫“不着”。并不是讲这些东西你不可以接触、不可去看、去学习,不是的;是不能贪着。如果贪着,对这个东西产了爱好,麻烦大了。不能有爱好,可以随缘。这个心里一有贪着、爱好叫攀缘。攀缘就坏了,随缘…
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