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典研學要領
釋淨空
甲、古雲:﹁成佛法華,開慧楞嚴﹂。必具慧解始能破迷啓悟,必真破迷關,始肯放下,然後一心念佛,求願往生,圓成道果,複何疑焉,是爲鑽研群經之目的也。
乙、﹁佛法無人說,雖智不能解﹂。是以古人萬裏從師,不憚勞苦。良以不遇真匠,發悟莫由。然明師良友難遇,必竭誠忏除業障,蕩盡叁垢,專心真淨,得爲法器,而後以真心感求,則必有應之者焉。故學人當發心至誠恭敬懇切,絕利養、戒怠慢、除成見,如是敬佛尊法事師親友,方獲感通。須知誠敬爲佛門之秘鑰,此印祖屢以告誡學人者也。予學佛十有五載,始深體會誠言秘要,斯爲研經修道之必具態度也。
丙、至于研究辦法,于經文長者,必先識其綱領,大段章節,克定進度,恭恪從容,終始莫懈。研究要領,略舉其端凡十:
(一)、釋科題明科意由來及前後照應,使貫通全經血脈。
(二)、明宗用每一大科,皆須明記其主旨及功用,以識其要也。
(叁)、釋名典名詞術語典故,必不憚煩,依疏注或佛學辭典查明之。
(四)、釋義理章句有道理精華之所在,須爲探玄抉微。
(五)、研究科判于大科中,細分小科,愈細愈好,以觀其章法結構也。
(六)、試講經文以驗研學經文是否暢達,又可練習講態也。
(七)、選誦金句全文過長未易記誦,選其精要經句背誦之。
(八)、修法行事經者鏡也,誦研皆照心行。印知見,正行持,方得實益。
(九)、討論問題如有若幹同學共修,日相研討,亦可助入佳境也。
(十)、參考資料廣集諸疏及有關經論,精讀其要,采長補短,忌以情見,當以智擇,則必能助妙悟也。
丁、理明則迷破,是謂看破,看破貴放下,此爲真實功夫。必能放下,而後得自在隨緣,自行化他,作彌陀使者,誓志宣化,普令群萌,同歸淨域,此研經之果用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