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九卷)

  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九卷)

  淨空法師講述

  中國深圳鳳凰衛視

  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接著看下面這一段文:

  【又思血氣之屬,皆含靈知,既有靈知,皆我一體;縱不能躬修至德,使之尊我親我,豈可日戕物命,使之依我憾我于無窮也。一思及此,將有對食傷心,不能下咽者矣。】

  這一段話說得非常之好!我們要常常想到,這一切動物有血、有氣;“血氣之屬”,都是講的動物。動物都有靈知,都有知覺。“既有靈知,皆我一體。”我們知道物質是有限界的,靈知沒有界限,沒有界限這才知道是一體。所以佛說:虛空法界是我們心的現相,跟我們的心是一體;也就是心顯現出來的樣子,就是虛空法界。我們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變現出來的樣子就是衆生、國土,包括現在所講的自然現象。凡夫粗心大意,很難覺察到虛空法界跟自己是一體。正因爲它本來是一體,所以一切衆生彼此之間都有感應。感應的靈敏程度,與衆生的清淨心、染汙心,可以說成一個正比例;心愈清淨,感應的靈敏度愈強。所以在佛與大菩薩他們的境界當中,整個虛空法界所有一切衆生跟他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;就如同他的接收器非常靈敏,極微弱的波動,他都能夠收得到。而我們凡夫接收能力差,實在我們接收能力原本是相同的,現在爲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?他的接收器保持的非常完整,跟新的一樣。我們這個接收器不知道保管,染汙了許許多多塵垢,髒亂不堪,所以接收的能力差了。只有大的波動我們能夠覺察到,微細的波動完全接收不到,就像這個比喻相似。如果我們自己能夠真正做修養的功夫,所謂修養功夫,就是把我們心地的穢垢洗刷清除掉,恢複到我們的本能,那我們接收的能力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。虛空法界,過去、未來,所有極其微弱波動的現象,我們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這個接收的工具不需要機械,不需要肉體。諸位要曉得,接收能力不是肉體;靈知。靈知有沒有相?我們一般人講,靈知沒有相,佛在經上也這麼說。這個說法是對凡夫說的,凡夫能夠理解,就他的程度、就他的常識來說,不是佛菩薩自己所說的。佛菩薩自己他們在一塊說:靈知有相。這個色,色就是色相,這個色相叫無表色;換句話說,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,乃至于意,都沒有辦法感受得到,所以這說無色。其實,無色還是有色,我們見不到這個色,佛菩薩能見得到。這個話很難懂,舉比喻來說,譬如人都會作夢,我問你:“夢中有沒有色相?”我們細細去想一想,不能說沒有色相。爲什麼?我夢醒之後,回憶夢裏頭境界清清楚楚,我夢到哪些人物、夢到他在做些什麼事情、夢到那些生活環境的狀況,就像真的一樣,怎麼會沒有色相?既然有色相,你在作夢,旁邊的這個人爲什麼看不到?于是我們就能體會到佛講無色界,無色界就像夢中的境界、定中的境界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別人覺察不到。別的人跟我們在一起,無論他是醒著,或者是一同睡著,他沒有辦法進入到我的夢中,他見不到我夢中境界,道理就是這樣。如果是有功夫的人,也就是說心地清淨的人,清淨到一定的程度,你作夢他在旁邊能看見。我們在傳記、小說裏頭看到,那些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大家讀書,也許都讀過傳奇小說《黃粱夢》。這個老道是個修行人,有定功。他在那個地方閉目打坐,這個秀才在旁邊打瞌睡,在作夢。夢醒之後,這個老道跟他說:“你夢中做了什麼事情,什麼事情”,他全都知道;怎麼知道?他看見了。夢中那個境界是心變現的,他看到了。從這些地方,我們就能夠體會到,色有粗的色,有顯色,很明顯的,有極微細的色,我們凡夫無法見到,無法體會到,這樣我們才能夠信得過佛菩薩甚深禅定。他那個清淨心,清淨的純度,我們無法想像得到。在他那個境界裏頭,一切衆生極其微細的念頭,極其微細的現象,他一目了然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所以知道靈知跟我是一體。靈知既然是一體,色相也是一體。

  “縱不能躬修至德”,我自己不能把自己的道德水平修到究竟圓滿,爲什麼?道德真正到這個程度,這些小動物對你都尊敬,對你都愛護。“親我”,就是愛護。決不會來幹擾我,我們要有德行去感化他們。印光大師七十歲之後,房間裏的一些小動物都沒有了,蚊蟲、螞蟻、蟑螂、跳蚤,一個都找不到,七十歲的道德修養達到這個水平。這些小動物對大師都敬仰,都來保護他,怎麼會來幹擾他?我們見到了,我們聽說到了,自己也要加功修德。我們今天自己修得還不夠,爲什麼?自己居住環境裏面還有這些小動物。不過自己也有體驗,也能證明古人所講的是事實,因爲自己斷惡修善,心地一天比一天善良,一天比一天誠懇,一天比一天清淨,一天比一天慈悲。我們很認真、很努力在做,從什麼地方看?從居住環境的小動物上看。它來騷擾我們少了,數量少了,次數少了,這是我們自己很值得安慰的,自己的善德在進步,但是還不夠。爲什麼?沒斷絕。但是自己有信心,二、叁年之後,大概我們居住環境這些小動物可以斷絕。我們決沒有心想把它趕走,當然更沒有殺害的念頭,我們愛護動物。我們每天讀經、念佛,修積功德也都回向給它們。我們把它們看成自己的兄弟姊妹。我們照顧它,它也會照顧我們,都有明顯的感應。我們尊重它,它也尊重我們,我們敬愛它,它也敬愛我們。

  不僅是動物,連植物、樹木花草都有感應。我們愛護它、照顧它,它長得美,花開得好,開得香,它的回報來供養我們。我們種的菜,種的花果,需要的時候,我們要去采來吃,那是什麼?那是它甘心情願來供養。我們對它真的有愛心,現在我們發現,外國人常講的植物喜歡音樂,確實是如此。所以我們的菜園播放音樂,這音樂是給這些植物供養它們的。現在我們播放音樂,我們改播放佛號,改播放講經,它們也會聽。我在圖文巴山上,我們自己種的有絲瓜,大概種的也不少,悟謙法師照顧它們。有一天晚上絲瓜托夢給他,說絲瓜長得太大、太老了,你還不來采。到第二天,他果然去找,找到一個很大的絲瓜,真的已經太老了,采下來之後只能留著做種子。絲瓜會托夢給他,叫他去采,已經太老了。植物都有靈性,何況是動物?

 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,一定要生在愛的世界裏面,要生在感恩的世界裏面,要生在互助合作的世界裏面,這個人生多美!真、善、美、慧,不是口號,我們可以做得到,我們能夠契入這個境界,又何樂而不爲之?爲什麼天天殺害生命來養活自己?這些動物,它不是甘心情願來給你吃的,你殺害它,它恨你,你跟它結冤仇,這個冤仇生生世世沒完沒了。佛在經上常常提醒我們:吃它半斤,來世要還它八兩;人死爲羊,羊死爲人,生生世世互相酬償。這樁事情多可怕!這是愚癡到了極處。所以一個人修行,在菩提道上障礙很多。這障礙從哪裏來的?都是無量劫來,以及這一生當中,跟這些有情、無情結下許許多多的冤仇、怨恨,造成許許多多障礙。我們今天有幸,讀到聖賢書,聞到聖賢的教誨,幸虧還有一點善根福德,聽了、讀了,深信不疑,依教奉行,老老實實認真努力去做,才證明古人的教誨真實不虛。佛教導人“信、解、行、證”,最後一定要證實,事實真相于是大白。所以我們常常能想到這樁事情,特別是在飲食的時候,你能夠想到,你就不忍心吃衆生肉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接著了凡先生又說:

  【如前日好怒,必思曰:人有不及,情所宜矜;悖理相幹,于我何與?本無可怒者。】

  這個真的要看得開。你爲什麼會發脾氣?當然看到別人把事情做錯了,得罪于我,我才會發脾氣。人爲什麼把事情做錯?爲什麼會得罪我?要多想一想。這個人毀謗我、侮辱我、傷害我,我要想一想:他爲什麼會有這些行爲?他對我不了解,對我有誤會,我們彼此之間沒有良好的管道溝通,所以才有這樣的現象。這個事情不能怪他,我自己也有不是處。縱然自己沒有不是處,過失都在他那一邊,與我又有何幹?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說得好,特別是我們處現代的社會,看到許多人爲非作歹,使我們自己有時候確確實實好像不能忍受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這些人爲什麼會有這種行爲?“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。”佛說這個話多溫和!這些人,他的父母、他的長輩不懂得仁義道德,沒有好好的教導他,所以他才犯過,才做一些違背法紀的事情。我們看到了、聽到了,應當原諒他,不能夠責怪他。這樣的心多平和,這個心量多偉大!我們應當要學習。不可以責怪他。即使教導他,他還犯過失,我們也要回頭反省,“我教導的不夠好,我教得不夠圓滿,我教導他,他爲什麼還做不到?”不要把過失都推給別人,應當回過頭來自己好好想想。

  譬如,現在有很多作父母的遇到我,“法師,現在兒女不聽話了。”有很多作老師的來告訴我:“法師,現在學生不聽管教。”我的回答,我說:你的子女、學生沒有過失,你沒有教好,你怎麼能怪他?不錯!現在社會的大環境非常惡劣,邪知邪見,導致邪行充斥在世間,年輕人哪有不受薰染的道理?這是現在年輕人難教的一個外在因素。可是這外在的因素,我們如何用內在的真誠去克服,古人講得不錯,“精誠所至,金石爲開”。我們再細想一想,連這些小動物、蚊蟲、螞蟻都能感動,花草樹木也能感動,人豈不能感動嗎?不能感動,是我們的精誠沒有達到。如果我們自己能夠這樣的反省,那就好了,一定會把自己的德行向上提升。唯有提升自己的道德,才能感化現代這些年輕人。我們自己沒有清高的道德,一味去責怪年輕人,去懲罰年輕人,這不是辦法。教育這個手段,懲罰不是一個最好的手段,最好的手段是感化,是要自己用真誠愛心,清淨平等的愛心去感化一切衆生。佛菩薩對于畜生、餓鬼、地獄都能夠感化他,都能夠引導他回頭是岸,何況世間有情衆生?我們應當想想,要怪自己的功夫、德行不…

《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九卷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