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爲生滅的速度太快,幾乎是同時,無法覺察,所以說不生不滅。佛說八地以上菩薩的定力,他們的清淨心能見到心波的波動現象。佛經裏說“阿賴耶識的生滅”,就是心波的波動。這是事實真相。
般若經上講,“一切諸法,當體皆空,了不可得”,又說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”。《金剛經》後面的總結論,也是《大般若》的總結論,“一切有爲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”。宇宙人生是一場夢。夢是總喻。幻比喻空,虛空不是真的。夢中有虛空,醒了之後,夢中的虛空也沒有了。虛空是幻。世界是泡,像水泡一樣脆弱。世界指星球,是很脆弱的。身體如影,影非真實。“夢幻泡影”,每一字比喻一樣東西。
“如電、如露”比喻現象存在時間的長短。早晨露水存在片刻時間,比喻現象的相續相。如我們身體現象相續,可以保持數十年,這是現象的相續相,“如露”。其真相乃刹那生滅之波動,如“閃電”一樣。若明了此道理與事實真相,自然就會放下。放下之後,身心清淨,智慧增長。放下不是指的放下工作、生活,而是指觀念轉變,將“妄想、分別、執著”放下。如此工作會做得更好,生活美滿,自在安樂,法喜充滿,遠離煩惱憂慮畏怖。只要懂得如何看破放下,問題就解決了。
宇宙生命的起源與變化,這是高深的學問,《楞嚴經》上講得很好、很妙,經典上都有答案。讀經確實能幫助你解決問題,但是讀經一定要從教育的角度去看,不能當作宗教去看,不能當作神明的指示。
問: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爲何淨土法門是非常究竟圓滿的大乘佛法,請慈悲開示。
答:“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”是事實,而且此“法門”是廣義的。不僅限于佛法,所有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包括在其中,這才是真正的平等,才是究竟無有高下。如果佛法與基督教比,說佛教高,基督教低,這就不平等,心就不清淨。甚至與妖魔鬼怪相比也是平等,這才真平等。理上平等,事上平等。一切法的不平等是從我們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而生的。假如離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不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平等,佛法與所有宗教、學說,與所有一切衆生沒有不平等的,這才是大圓滿。佛法說十法界所有一切衆生之類,同一法性所現,絕對沒有抵觸,皆是圓融具德。問題出在我們自己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
《金剛經》上說得非常具體,“四相”,我相、人相、衆生相、壽者相。只要有這些觀念在,就有高下;離開四相,就沒有高下。我們雖知理上平等,事上平等,現在要離開四相,離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卻做不到。這是事實。如果佛一說,我們立即做到,豈不是個個人皆成佛,皆證得大圓滿了。這一關太難,因此,在一切法門裏,有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來修學。“念佛法門”在一切法門中修學最方便,因爲它不講求儀式,也不講求規矩,行住坐臥都可以念,比其他法門方便多了。淨土經論數量少,容易涉獵、讀誦。雖然文字少,其義理也是圓滿的。現代人的生活、工作,以及精神壓力都很大,有此方便法門,對我們而言就容易修學,這是選擇此法門的理由。
其實,選擇念佛法門,也是遵守老師的教誨。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,他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,佛的法運共有一萬兩千年,“正法時期,戒律成就”。正法時期(佛滅度後第一個一千年),衆生真正能守法、持戒,就能得定,就能開悟證果。像法時期(佛滅度後第二個一千年),人的根性差了,妄想、煩惱比正法時期的人多,靠持戒就無法成就,必須修定。佛教傳入中國,正好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後,“像法時期,禅定成就”。所以,禅宗在中國發揚光大,遠超過印度,且由中國傳到韓國,又傳到日本、越南,都是禅定成就的。佛滅度後二千年以後,就是末法時期,末法一萬年。依照中國的曆史記載,佛滅度到今年是叁千零二十叁年。虛雲和尚、印光大師皆依此說。佛說,“末法時期,淨土成就”。所以,選擇淨土法門,也是遵佛遺教。
末法時期的衆生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比從前更嚴重,修學其他法門,修斷除煩惱習氣很困難。淨土法門是帶業往生,不需要高度的清淨心,只要達到清淨的邊緣(功夫成片),就有辦法超越叁界,往生、不退、證果,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。這是佛對末世衆生的慈悲教誨。我們自己沒有能力選擇,聽從佛的教導,選擇淨土,這是很如法的。
修學淨土,對于教義要明了。如果理論、方法、境界、因果不明,這句名號念得還是不相應,所以我常勸同修們先從讀經下手。經要讀熟,在日常生活中,處世待人接物,起心動念,能立刻想起佛經的教訓。凡是佛不准我們起的念頭,不准我們做的事,我們決定不去做。佛教導我們應當要發心,應當要發願,教導我們要做的事,我們就要認真努力去做。經若不念熟,則在日常生活中無法依此爲標准。經典就是我們的生活、工作、處世待人接物的標准。如果把經典中的教訓與理論完全做到,你就是阿彌陀佛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沒有問題。
經教是要實行的,不是光念的。如果沒有做到,念了也沒有用處。必須將經典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爲,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,你就成佛了。
《生活的藝術(2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