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法門就心生歡喜,或者有經過了許多挫折因緣之後才信受奉行,總之皆是善根成熟的現象。弘一大師慶幸自己善根因緣成熟,也叫我們知道自己在過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,現在一定冥冥中得到佛菩薩的加持,應珍惜此希有的機緣。
51、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,惡露不浮,無可樂者!(無量壽經)
對于此世界要有厭離心才能放得下,西方淨土才容易達到。生老病死,無人可以避免,無論貧富均有痛苦。身體不淨,七竅均流惡露,既虛假又脆弱,事實真相如此,有何可樂?念佛法門是一生究竟圓滿成就的法門,非常希有,爲什麼不能往生,乃是放不下之故。
52、無憂惱處,我當往生,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。(觀無量壽佛經)
此文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佛爲韋提希夫人所說的,她覺悟了,她親眼看見的。當時她遭遇家庭變故,痛不欲生,求釋迦牟尼佛替她找一個安身之處,不願再住在這個世界。佛很慈悲,並沒有給她介紹一個地方,而是把十方諸佛世界,以佛的神力變現在她跟前,她看來看去,覺得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最好的地方,請佛幫助她生到極樂世界,不願意再待在這個娑婆世界。韋提希夫人此種舉動是警惕我們這些迷惑顛倒留戀娑婆世界的人。
53、才有病患,莫論輕重,便念無常,一心待死。(善導大師)
此話如對一般人講,人家一定說:你們太消極了,才有一點病就不想活了。他不知道事實真相,淨土法門是不死的法門。現在人妄想多,貪生怕死。“一心待死”四字應改爲“一心等待阿彌陀佛來接引”,意思完全一樣。因爲往生是活著時候去的,不是死了之後才去。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,天天想阿彌陀佛來接我,這種求生的念頭很懇切,到臨命終時必不慌張,無有恐怖,毫無痛苦,到那時很自然很輕松很潇灑的就走了。
54、我未曾見聞,慈悲而行惱,互共相嗔恚,願生阿彌陀。若人如恒河,惡口加刀杖,如是皆能忍,則生清淨土。(諸法無行經)
我從來沒有見過或聽說過一個慈悲的修道人而行惱害衆生之事,或者彼此嗔恚嫉妒,而欲生極樂世界者,這種人決定去不了。反而言之,若有人以惡口刀杖相加而能夠忍辱,乃是生西方的主要條件。
55、生宏律範,死歸安養,平生所得,唯二法門。(靈芝元照律師)
靈芝元照律師一生專弘戒律,提倡持戒念佛,求生淨土,他成功了。《往生傳》及《淨土聖賢錄》均有記載。佛教有叁個法門是共同科目,無論何宗何派均須共修:一爲戒律,二爲法相唯識學是理論,叁爲淨土是歸宿。
56、凡聞惡聲,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,願一切人不爲惡行。凡見善事,則念阿彌陀佛以贊助之,願一切人皆爲善行。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,常在目前,便念念不忘。能如此者,其于淨土決定往生。(王龍舒)
日常生活中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事情,就念阿彌陀佛,佛號能消災,能消業障。同時還希望一切人不要造作惡業,以免受報。過去灌頂法師是乾隆時代佛門大德,通宗通教。他的著述很多,他在《觀無量壽經注解》裏說到,世間所有一切最重的業障,任何忏法消滅不了的,這句阿彌陀佛名號可以把它消掉。遇到順心喜歡的事情也要念阿彌陀佛,使善事能快速成就,且願一切衆生皆作善事。念佛有定課有散課,定課不可多,愈少愈好,容易作,但不能缺。散課不定,愈多愈好,常常觀想阿彌陀佛在我跟前,心中即無妄想。能這樣作,必可往生。
57、人生能有幾時?電光眨眼便過!趁未老未病,抖身心,撥世事;得一日光景,念一日佛名;得一時工夫,修一時淨業;由他命終,我之盤纏預辦,前程穩當了也。若不如此,後悔難追!(天如禅師)
真醒覺的人,才能說得出來這幾句話。六十歲以上的人體會得更深刻,回想少年時代如同昨日。年輕時玩伴先後作古。趁著未老未病,先預備盤纏。老了想用功,精神不夠,如打個精進佛七,七天七夜不停,要體力,老人不行。修行要靠年輕,人命呼吸間,趁此時刻,抖擻精神,把世事放下。除穿衣吃飯其余均非必要。如只爲了衣食,日子並不難過,用不了多少錢。作一件衣服,五年穿不壞。一個冰箱保養得好可用十年。不要跟著時代潮流走,樣樣趕時髦。一切誘惑我們身心不甯的是妖魔鬼怪。如電氣用品,時時有新産品出廠,令人追趕不及。惟有得一日光景,念一日佛名,得一時工夫,修一時淨業,這是真實的,其余全是假的。若不如此,必有後悔。
58、如就刑戮,若在狴牢,怨賊所追,水火所逼;一心求救,願脫苦輪。(天如襌師)
刑戮是把犯人送到法場殺頭,心必恐懼,至誠求救。所以有死刑犯臨終念佛往生,真的安詳去了,因其心至誠懇切,平常人比不上他。阿阇世王在世時,殺父害母,破和合僧,五逆十惡都作全了,犯了阿鼻地獄之罪。臨終時地獄相現前,生大恐怖。此時他念佛求生淨土,因其心專,真生到淨土。佛告訴我們他生西的品位是上品中生。往生西方有兩種人,一種平時念佛,積功累德而往生的,一種是造許多罪業,臨終忏悔求生淨土,如其忏悔心極爲真誠,品位亦可能提的很高,如阿阇世王能生到上品中生,乃無法想像。人遇到極大災難時,心必真誠,如在監獄中,急求出離,又如被冤賊所追或水火所逼,一心求救,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即能脫苦輪。新加坡對死刑犯還用吊刑,通常吊死的人都七孔流血。有一死刑犯在上刑時念阿彌陀佛,瑞相非常好,面貌端莊,火化後有舍利,非常好,我看過,如同寶石,丟在地上,聲音清脆。這是李木源居士的功勞,他專到死囚犯監獄中勸他們念佛求生淨土。囚犯聽了之後,思想有一百八十度的改變,死心蹋地的念佛。典獄長都佩服他們。家人來探監,囚犯安慰家人不必傷心,說自己已一心念佛,求生淨土,並勸其家人也同修淨業。
59、于此土聲色諸境,作地獄想、苦海想、火宅想。諸寶物作苦具想。飲食衣服,如膿血鐵皮想。(妙什襌師)
人都喜歡娛樂的場所,他叫你的心動感情,起貪嗔癡慢,要把這些地方當作地獄苦海火宅想。世間人喜歡珍寶,我說它是破銅爛鐵。戴個镯子與戴個手铐有什麼兩樣,身上什麼都沒有才舒服。愈是簡單的飲食愈健康,大陸多年來貧窮落後,而九十歲左右的人很多。他們吃的簡單,粗糙,煩惱少,憂慮少,叁餐吃飽就沒事了。只要能溫飽,不可奢求,身心才能自在,不爲外物所牽。
60、此界釋迦已滅,彌勒未生,賢聖隱伏。衆生奔波苦海,猶失父之兒,若不以極樂願王爲歸,誰爲救護?(妙什襌師)
此界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,佛已滅度,彌勒佛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才下生,時間太長了。釋迦佛的法運只一萬二千年,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萬年。依中國曆史記載,佛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,滅度在周穆王五十叁年壬申。算到今年是叁○二○年。我們是在末法時期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,九千年以後就沒有佛法,衆生就更苦了。以後一世不如一世,明了此種事實,即應抓著此一時刻努力求生淨土決定成就。不可有等待來生再修之念。以達拉斯說,有幾個人來聽佛法,不成比例。衆生業障太深,菩薩羅漢都不出來,出來我們也不認識,在六道中如同無依無靠的孤兒,可憐可憫。在此情況之下,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是唯一的一條生路。
61、聞教便行,奚待更勸?(妙什襌師)
上上根人一聽就領悟,立刻照作,無疑。中等根機還要等人勸,下等根機的人勸也不信,他說拿出證據來。佛說法是叁轉*輪。第一、說法。第二、勸勉。第叁、作證。佛有此能力,能把十方諸佛國土現在韋提希夫人之前。佛雖不在世,而作證人仍然不少,只要留意即能發現。早年倓虛法師在香港講開示,由弟子們記錄,有一本叫《念佛論》,最後談了幾樁公案:第一、哈爾濱極樂寺傳戒時,有一位修無師,出家人,不識字,在俗作泥水匠。他發心來戒壇幫忙。有一天他向老和尚倓虛法師告假,說要走了。老和尚有修養,不怪他。當家師定西法師沈不著氣,責備他說:你既發心來護持道場,沒幾天就要走,說得過去嗎?他說我是要到極樂世界去。大家一聽很驚訝,問他何時去,他說不超過十天,並請求老和尚爲他准備一個房間同兩百斤柴。第二天他又來了,說今天就走。于是大家爲他急于准備,並請同參道友來助念。有人請他說個臨終詩偈,他說:我是苦惱人,不識字,不會作詩作偈,但我有一句要緊的話,就是“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。”說完不到一刻鍾就往生了。谛閑法師見到極爲贊歎。
另外又舉了一位女居士之例,他丈夫是拉黃包車的,一家四口,生活甚苦。沒有人瞧得起。她參加當地念佛會,作廚房洗碗等粗活,但她能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。另有一位鄭錫賓居士,生意人,讀過書,聽谛閑法師講經後即發心學佛,學講《彌陀經》。把生意丟掉,到處講經。有一天講經完畢,他說要往生打算租一間房子。有一位朋友就說,你要往生,到我家住,我沒忌諱。當他臨終時,也有人要求他說個偈語,留個紀念。他說不必了,你們看我這個樣子就是一個很好的紀念。他的弟弟來爲他料理後事,才覺得當初錯怪了他,以後弟弟也專心念佛,叁年之後也往生了。這就是現身說法,真正的證據。民國五十七年臺南將軍鄉的老太太站著往生,其他坐著走的太多了,你看到之後還不相信,還用人勸嗎?這些人真是聰明人,把身心世界一齊放下。世間全是假的,全是障礙,都是搞六道輪回。
62、惟名聞利養,甜愛軟賊,及嗔心嗔火;雖有佛力,不能救焉!行者當深加精進,以攘卻之!(妙什襌師)
有貪有嗔,諸佛如來都救不了,自己要精進不懈,把貪嗔癡叁毒從內心中拔除。日常生活中要警惕,名利不是好東西要舍棄。貪嗔癡害不了別人,只害自己。拔除之法以念佛除之。念佛之人若真放下,才有感應,早一天放下,早一天得大自在,想站著走想坐著走都行。在未去之前,在此世界一切環境亦得自在,…
《弘一大師晚晴集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