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四十五卷)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母小時候對你怎麼關照?提醒他的孝道,你今天用什麼態度來對你的父母?

  我們讀這個經要懂得這個道理、要懂得這個作法,叫他自己細細去思惟,就能夠知道家親眷屬死了以後的狀況,他要有智慧,多去想想也能夠了解。父母在世一生的生活行持,善因決定感善果,惡因一定有惡報,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。今天科技發達非常方便,每一個家庭自己都可以做生活的錄像。古時候沒有這些科學工具的時候,這個人年歲長了,想念他的父母、想念他的家親眷屬,不知道家親眷屬示現在哪一道?在哪一個世間?或者生到哪一個天中?有這一些想法,大概都是學佛的人,都是很熱心信仰宗教的宗教徒,他們才會想這些。不信宗教的人,他就不會想到家親眷屬會到哪一道投生?會到哪一個天上?他不會有這個念頭。能夠有宗教信仰的,會有這些思想。在外國對于宗教信仰一般相當重視,我在美國住的時間很久,美國的小學就重視宗教信仰,老師會勸學生選擇一個宗教,如果這個學生沒有宗教信仰,老師就會認爲這個學生是個問題學生。他有宗教信仰,不管你信仰哪個教,老師都會非常歡喜,尊重你、愛護你、幫助你。外國對宗教信仰非常重視,宗教是維持一個人的品德,他能夠敬神,他能夠讀經,他的思想行爲自然就有一些約束,不敢爲非作歹,所以他們把這個當作道德的教育,反而近代的東方人對這點疏忽了。我們看下面這段經文:

  【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,乃至聞名,一瞻一禮,一日至七日,莫退初心,聞名見形,瞻禮供養。】

  這是世尊教我們修行的方法,你要想求知道自己家親眷屬,過世之後生到哪一道、哪一界,也能滿你的願望,佛教給你修學的方法。這個方法最重要一句話,就是“莫退初心”這四個字。修學方法有好幾種,“塑畫地藏菩薩形像”,這是一種,“聞名瞻禮”也是一種;換句話說,法門很多,列舉一二。關鍵在“一日至七日,莫退初心,聞名見形,瞻禮供養”,這再重複一句。這種事情在中國古書裏面記載很多,中國人重視孝道,提倡孝敬的教育,所以中國的教育根本就是教孝、教敬。這個教學的思想,自古以來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沒有改變,可以說這是中國教育的宗旨在孝敬。孝敬落實就是在祭祀,所以古代人民生活裏面,祭祀是生活裏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。

  我們讀古禮,古禮裏頭最重要,六種禮第一個是祭禮,祭禮也叫吉禮,吉祥的吉,吉禮就是祭禮,祭祀。中國祭祀的對象是祭祖先,佛經經典裏面講鬼神,鬼神是講祖先,不是講別的,是祭祖先;不是自己祖先你去祭祀他,那就是谄媚巴結,與你不相幹,你何必去巴結別人?祭祀祖先是天經地義,應該的。祭祀最重要祭神如神在,就是此地講的意思。主祭的人稱爲齋公,就是齋戒祭祀的時候主祭的人稱爲齋公;你就想“齋”是什麼?齋戒;在祭祀的前叁天,主祭人要齋戒。齋是什麼意思?齋是修清淨心,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,主祭人要閉關叁天,這麼慎重;這叁天不見客,一切事物統統放下,這叁天在一個小房子裏面,飲食有人送來、有人照顧,跟閉關一樣。叁天當中幹什麼事情?想,因爲他祭祀他自己的父母祖先,想他父母祖先生前的生活狀況,我們佛家講觀想,要把他想來,然後祭祀的時候就有感應;叁天叁夜想他祖先在世的時候音容一舉一動,這思念。所以在行祭祀的時候仿佛聽到聲音,仿佛見到形狀,這個祭祀才有效果。哪裏像現在的祭祀,亂心,根本就概念都沒有,到那裏去行個禮表示一下,一點誠意都沒有,完全是在表演做樣子,他怎麼會有感應?

  佛法比我們中國祭典更要重視,七天七夜,一日到七日,中國主祭人才叁天,齋戒叁天,佛法講七天。所以“莫退初心,聞名見形,瞻禮供養”,供養是淨心供養,不在乎這些物品,恭敬心就是供養;要用我們平常的話來說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這是供養。由此可知,供養不在這些供品,不在這個,那是形式不重要。形式是盡心盡力去辦,不必去講求,不必過分,隨分隨力,表我們的誠意敬心。實在自己家裏很清寒、很貧困,供一杯水就夠,我們的誠敬都表達了。如果一定要做好看,充場面,到外面去借貸來辦這些供品,錯誤的,你的祖先決定不希望你去負債,我們負債來供養這是不恭敬,大不敬。爲什麼?你的父母祖先看到這個樣子憂心擔心,你負這種債務將來怎麼償還?無債一身輕,自己隨分隨力盡心供養,究竟圓滿,要懂這個道理,佛法裏頭尤其是講求。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爲最,法供養裏面第一個依教修行供養,想到父母祖先對我們教訓是什麼?我們有沒有做到?我們學佛,佛菩薩對我們的教誨,我們有沒有明白、有沒有記住、有沒有奉行?這是真正的供養。

  “聞名見形”都是提示,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,想到這部經典裏面所有的教誨,不單單是這句名號就算了,不是的,名裏頭有意,意裏頭有理有行,這正是大乘佛法裏面所講的“一即一切”,一個名就把整個佛法包容在裏面。不僅僅是“大方廣”,阿彌陀佛的名號包容一切,任何一個佛菩薩名號都包容一切,所以“一”不是定一,一是任何一。不僅是佛法,世法也不例外,哪一法不圓融一切法?法法皆圓融,這才說到真實處,說到究竟處,這樣子我們才知道怎樣叫“修敬”,我們今天念佛堂就是修這個法門。最重要不退初心,初心可貴,古人常說“初發心,成佛有余”,但是一般人爲什麼不能成就?初心保不住,初心是真心,時間久了他就疲倦、就懈怠,厭倦了,心就變了。縱然去修,都是形式,那一份真誠沒有,所以效果收不到。此地的供養特別要了解,供養是如教修行供養。再看底下,這得果報:

  【是人眷屬,假因業故,墮惡趣者,計當劫數。】

  “是人”就是已經亡故的人,“假因業故”,“業”是講他過去生中所造這些業報,他造作的惡業。造惡業必定墮惡趣,惡趣是指叁惡道,墮惡趣的時間長。

  【承斯男女兄弟姊妹,塑畫地藏形像,瞻禮功德,尋即解脫。】

  他的家親眷屬後人,常常想念他,常常能夠依教修行,把這個功德回向給他,他能得利益,能夠因此而脫離叁惡道。這個經上也說到,我們平常,特別是學佛的人,你夢到家親眷屬,醒來之後我夢到已經過去父母、家親眷屬,他來找你幹什麼?求你幫助。你醒來之後,你最好是誦經、念佛給他回向,他是來求你幫忙。世間人,不學佛的人,夢到的時候應該怎麼辦?給他燒一點紙錢,他需要;你所能夢到多半是在鬼道,在畜生道他不會找你,他到人道也不會來找你,地獄道他沒有辦法出來,多半是鬼道。我在初學佛的時候,我有一個同事信基督教,全家都是基督教徒,這同事的太太過世了;鄰居也是一個同事,這個同事學佛,跟我們常常接近,我們都很熟。學佛這個同事的太太,在一個星期當中夢到叁次,就是鄰居信基督教的太太,一個星期夢到叁次,向她討錢。因爲她在夢中,也就忘掉她已經死了,所以她就跟她講:你要錢,不能問我要,你應該跟你先生要才對;她說:我先生沒有錢,求你幫助。她就把這個事情告訴我,我說:他們信基督教不燒錢,不燒紙錢,所以他沒有錢;她來找你幹什麼?就是問你討錢,你燒一點紙錢給她。她就真的燒一點紙錢送給她,以後就再沒有,再夢不到。這都是事實真相,所以在鬼道、餓鬼道,燒紙錢真管用。

  我們學佛之後就明了,最好是誦經、念佛給他回向,很有效果。譬如說夢到,你就《地藏經》念一遍、或者念叁遍給他回向,地藏菩薩名號念一萬聲給他回向,定數給他回向;他來找你,你真幫忙,確確實實能夠離苦。你誦經、念佛給他回向,他得多少利益,就看你念的誠心,你念的心愈虔誠、愈清淨,他得的福就愈大;如果你誦經、念佛裏面還有夾雜,亂心所念,他得的利益就少。這時候愈是恭敬、愈是虔誠,他得福愈大;我們自己修福也大,經上講我們自己得福七分之六,他得是七分之一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四十五卷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