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四十六卷)
淨空法師主講
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
請掀開經本《科注》卷下第六十五面,請看經文:
【生人天中,受勝妙樂。是人眷屬,如有福力,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,即承斯功德,轉增聖因,受無量樂。】
注解裏面一開端就說,“已生善道,增益功勳,未脫苦輪,早生淨土”,跟這段經文的意思相似。是說明家親眷屬如果在世的時候行善修福,來生還可以得人身,如果善行福德力量很大,他可以生到天道享天福。眷屬爲他供養地藏菩薩形像,依照經典所教導的方法來修學,來超薦他,爲他培福,他成這樣的功德。這個經上講得很清楚,“是人眷屬,如有福力”,依照這個方法修學是修福,這種修學他得不得到好處?能得好處,將他的福報再增長、再擴大。此地講“承斯功德,轉增聖因”,“聖因”是佛法的機緣,他在受人天福報的時候有緣遇到佛法,當然這種情形我們能夠想像得到,是地藏菩薩威神加持,使他能夠接受佛法、信仰佛法、理解佛法,依教修行,那他得的果報就殊勝,“受無量樂”。“無量樂”是一個標准,什麼時候才真正得無量樂?總歸到淨土法門才真正得無量樂,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就能夠獲得,古德常講“當生成就的佛法”,不必等第二生。
由此可知,這個法門確確實實如善導大師所說,他老人家告訴我們,“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”。我們從他這句的意思也能夠體會到,人死了以後會往哪一道去投生也是遇緣不同,你們想想對不對?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如果遇到是惡緣,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都不好,心裏面煩躁,常常起貪嗔癡慢,這就墮叁惡道。爲什麼到叁惡道?遇緣不同。如果在這一生當中遇到善知識,家庭好、學校好、老師好、朋友好,你一定是心善,心善行善,你一定在叁善道,可見得緣關系太重要。佛法裏面講緣,現在世間人講機會,言詞雖然不同,意思沒有兩樣,所以我們在古書裏面讀到,“孟母叁遷”,有道理。孟子的母親搬了叁次家,諸位要曉得,現在搬家很平常,尤其是在外國,遊牧民族常常搬家,中國古時候很不容易搬家,住在這一個地方,多少代都在這裏,老家,哪有常常搬家?孟子的母親爲什麼要搬叁次家?都是爲了兒女,爲了小孩生活的環境,這個地方緣不好,趕緊要搬,選擇這些鄰居街坊都是善人、都是好人,讓小孩生活在這個環境當中,從小他就有善良的薰習,所以孟子能成爲聖人,得力于母教,母親照顧得好。現在我們看到許多家庭,爲到兒女不順心,兒女不聽教誨,什麼原因?他所接觸一些朋友,他生活的環境不善,這個因素很大。
我們學佛要在這一生當中要想成就,我們要選擇一個學佛的好環境,這就是這些年來,我們爲什麼常常念著建彌陀村、建念佛堂?無非是製造一個修行的好環境。西方極樂世界大家知道,爲什麼成就那麼快速?修學的環境好,十方諸佛刹土都不能跟西方世界相比。西方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你說這個環境多好?古大德跟我們解釋“上善”,上善是指哪一種人物?等覺菩薩;十地菩薩很善,還有上,所以把上善界定爲等覺。由此可知,西方世界的菩薩都是等覺菩薩,你在這個環境裏修學,你怎麼會不成佛?這是十方諸佛刹土,都不能夠跟它相比,道理在此地。我們選擇修學的環境,爲什麼選擇極樂世界?爲什麼諸佛如來勸我們選擇極樂世界?道理在此地。十方刹土修學的環境雖然好,哪裏找那麼多等覺菩薩在一起,找不到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都有,而且修學是漸次成就,依舊要從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逐漸往上提升。而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,生到那個地方“皆作阿惟越致菩薩”,這是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裏面所說;這一句是彌陀本願功德,他的願都兌現,所以他成佛。生到西方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,難信之法,誰會相信?這是佛說的。佛不可能有妄語,佛說的話決定真實,我們應當深信不疑,所以我們選擇修學環境。這一句雖然沒有明說,但是“轉增聖因,受無量樂”,意思就含在裏頭。再看下面經文:
【是人更能叁七日中,一心瞻禮地藏形像。念其名字,滿于萬遍。當得菩薩現無邊身,具告是人眷屬生界。】
前面是說修行的期限是一日到七日,不退初心,這裏更進一步,“更能叁七日中”,修行最重要關鍵字眼在“一心”,這兩個字很重要。如果是亂心、雜心,效果就沒有,只能夠得一點福報,所以經裏面講的一心、一禮、一瞻,這個字樣很多。此地比前面說得更明顯,“一心瞻禮地藏形像,念其名字,滿于萬遍”,此地“萬”不是數字,是表圓滿的意思,圓滿是你叁七日中二十一天盡力去念,實在講念也不在念名字多少,要緊是念得相應,這個重要;念得再多,要不相應,那就是古人講“喊破喉嚨也枉然”!所以最重要是要相應,“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”,要緊在這個地方。相應,怎麼叫相應?念地藏菩薩的時候,心是地藏菩薩的心,地藏菩薩是什麼心?度脫法界一切苦難衆生,這是地藏心;孝敬法界一切衆生,這是地藏心。
我們的心跟地藏菩薩的心相應,行要相應,行是行爲,真正是獻此身心爲一切衆生服務,爲一切衆生做得度的增上緣,這是行。隨時隨處,盡心盡力勸化一切衆生,幫助一切衆生明了,十法界,特別是六道裏面的狀況,我們要講給他聽,讓他了解六道的狀況,知道取舍。不但要講給他聽,還要做出樣子給他看,幫助他覺悟,如果你只能講你做不到,別人聽了不能相信,你要做到,大家看了就能夠接受、能夠相信,能夠學習,這行相應。心行相應這叫念,一心稱念,與諸佛菩薩沒有第二個念頭,只有幫助衆生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一心,真誠到了極處,古人所講“誠則靈”,靈是感應,真誠到極處感應就特別的明顯,就能感應到地藏菩薩現身,告訴你你的家親眷屬現在在什麼地方,你不是很關心嗎?爲了關心家親眷屬在哪裏,你才認真一心修學這個法門,菩薩不辜負你,現身爲你說法。
一心,注解裏頭也講事一心跟理一心,你能夠專心禮拜,禮拜地藏菩薩形像,專心念地藏菩薩聖號,這是事一心,也就是我們常講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是事一心。下面說“契入如虛空無邊”,這是理一心,這個意思就是說,與真如自性相應就是理一心,或者說與一真相應是理一心。一真就是法界,一真就是真如,一真就是自性,心性廣大如虛空,沒有邊際,入這個境界這是超越十法界;十法界是有邊際,是有範圍,所以超越十法界,這是理一心。這個境界很難懂,很不容易達到,佛在一般經上講我們比較容易體會,要念到煩惱斷盡,煩惱障破了,所知障也破了,這是理一心。煩惱障很廣,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,塵沙、無明是屬于所知障,見思是煩惱障,諸位都很清楚,我們有沒有能力斷掉?起心動念還有人我是非,我們被煩惱纏縛,沒有能力除障。可是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,煩惱是虛妄,不是真實,既然是虛妄,決定可以斷除;自性真心是本有的,既是本有,決定可以證得。如何能夠消除煩惱,證得真如,都在一念之間,這一念之間一定要當人自己做功夫,誰都幫不上忙。所以佛祖他能夠幫助我們,只是把這些事實真相說清楚、說明白,把他自己斷煩惱、證入自性的那些經驗方法,提供給我們做參考,只能做到此地,其他的幫不上忙。
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,這給你說真話,真正幫助自己還要靠自己,所謂是自己悟、自己修、自己證,沒有叫你靠別人。我們聽佛菩薩、聽祖師大德講經說法,自己覺悟了,覺悟之後自己肯修,修什麼?修正一切錯誤。從前我們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我們想錯看錯,我們說錯做錯,才叫造業,錯誤就是造業,感得六道叁途的苦報,這是凡夫,所謂輪回心造輪回業,我們幹的是這個。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遇緣殊勝,希有難逢,真正明白才生起感恩之心,知恩報恩。佛法對我們的恩德太大太大,如果這一生遇不到,你怎麼可能有機會脫離輪回?沒有機會,決定還是造業。所以有緣分遇到醒悟過來,悟過來之後要真修,修什麼?決定不造業,不但惡業不造,再跟諸位講善業也不造,這一句話大家要聽懂,如果說是真的善業也不造,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是不是善業?度衆生是不是好事?好事就不造,那釋迦牟尼佛入般涅槃,不必講經說法。
佛菩薩依舊示現斷惡修善這些事來給人看,他是善惡兩邊都不造,不造惡我們好懂,不造善是什麼?他修一切善法,決定沒有一個念頭希求善果,這就叫不造善,絕不希求善果。世間人種善因要得善果,他爲什麼修善?因爲有善果,他才肯修善。佛菩薩真正覺悟,不求善果,那叫不思惡、不思善,善惡兩頭都坐斷,這叫真修行人;你仔細去觀察,他真得大自在。唯有善惡兩頭坐斷才得自在,還有一個希求善果,他就不自在,他的果報在人天,人天有善果,他出不了叁界,出不了十法界;就是因爲希求果報這個念頭沒斷,這是我們一定要明了。如果我們將人天善福的果報這個念頭打斷,你就決定超叁界,你才能超越十法界。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,能這樣用功夫的話,不但是決定往生,而且決定往生實報土,不會在同居土,也不會在方便土。多少人念佛求往生,希求西方極樂世界,希求見阿彌陀佛,他有這個心,我們常常講帶業往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同居土、方便土。但是西方的同居、方便,跟十方世界不一樣,等于實報土,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,所以這是諸佛所謂的難信之法。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跟事實真相,那一定要希求相應,怎樣相應?你自己思惟,你自己應該可以體會到,一念相應就一念佛。
所以在事相上要不要天天禮拜地藏菩薩?要,很有必要。要不要稱念?要。我們專修淨宗,每天禮拜阿彌陀佛,稱念阿彌陀佛就好。如果我們敬仰地藏菩薩,可以請一尊地藏菩薩形像,供在阿彌陀佛的旁邊,我們稱念阿彌陀佛,包括地藏菩薩在其中,我們禮拜阿彌陀佛,也…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四十六卷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