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四十四卷)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。有一些念佛的同修,或者在念佛的時候,或者在讀經,甚至于經行的時候、討論佛法的時候,聞到異香,這香從哪裏來的?可能這個香你從來沒有聞過,你也說不上來,有異香,甚至于很濃的香味,有的時候好幾分鍾這麼長的時間,大家都聞到。古大德告訴我們,我們在此地念佛、誦經、討論佛法,天人從這邊經過,他看到了生歡喜心,他則停住在合掌,這時候香味你聞到了;這種情形很多,很多人曾經遇到過。小五衰相現前,就是他的福報快要盡,香味沒有了。第二種,天人身上都有光,這個光微弱了。第叁種是洗澡的時候水沾在身上,我們洗澡洗完之後身體擦幹淨,天人不需要,水不沾身;水沾在身上,這是小衰相。第四種在境界裏面起了一個微細的貪念心,有一點染著。第五種眼睛我們叫眨眼,天人眼睛是睜開,不會眨眼,有眨眼的現象,這衰相。這是小五衰,福報快要享盡。

  福報享盡的時候大五衰現前,大五衰第一個是衣服髒了,天人衣服也不需要裁縫,也不需要去換洗,他的衣服真的是一塵不染,這時候衣服染灰塵。第二個,天人都戴帽子,帽子上都有鮮花,花枯了、花謝了,大衰相,這時候他很痛苦。第叁是流汗,一有這種情形,他的壽命就快完了,在經上講大概不超過七天,他就命終了。第四種身體有臭味、有氣味。第五種他坐不住,坐立不安。小五衰相現前的時候,如果這時有緣遇到諸佛菩薩,遇到大善知識,他能夠忏悔皈依,依教修學,他能恢複,能夠增長天福;換句話說,增長他的壽命。大五衰現前,不行,決定墮落。所以天人愈是往高處去,墮落就愈苦;欲界天、色界天,天福享盡還有不少到人間來,得人身;四禅天、四空天壽命盡了之後,多半墮叁途,或有墮惡道,這是一般常講“爬得高,摔得重”,這裏面都有道理在。請看底下這段經文:

  【如是天人,若男若女,當現相時,或見地藏菩薩形像,或聞地藏菩薩名,一瞻一禮,是諸天人,轉增天福,受大快樂,永不墮叁惡道報。】

  這就看緣分,如果他的緣分好,見到地藏菩薩,他在五衰相現前的時候,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,或者是聞地藏菩薩名號。這是不一定見到菩薩本人,像我們現在塑造地藏菩薩形像,見到像;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,也能“一瞻一禮”。此地講“一瞻一禮”,我們不要誤會,拜地藏菩薩拜一次就行,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?“一”是一心,這要懂得,真心。真誠心瞻禮,真誠心裏面就具足了忏悔,具足了禮敬。天親菩薩在《往生論》裏面講,五條的修學綱領,瞻禮當中是圓滿具足。夏蓮居老居士依據這個原則,給我們初學訂了一個功課“淨修捷要”,淨修捷要就是依天親菩薩《往生論》裏面講的五個原則來訂,所以有禮敬、有稱名、有忏悔,這裏頭最重要是忏悔。“是諸天人,轉增天福”,業障消除,福報就現前,他能夠延長享受天福的時間,“永不墮叁惡道報”。注解裏面有一個故事,諸位自己去看就知道。從古人種種修學這些公案因緣當中,我們不但能生起信心,而且能夠體悟到事實的真相,知道怎樣去修學,這是講瞻禮忏悔修福。下面說:

  【何況見聞菩薩,以諸香華、衣服、飲食、寶貝、璎珞,布施供養。所獲功德福利,無量無邊。】

  這是說見聞瞻禮的福報就很大,如果再加供養,那他獲福當然就更大。這裏面舉了幾個例子,“香、華、衣服、飲食”,表法的意思要懂。“香”表信、香表戒定、香表五分法身,決不是我們帶一點香,在佛菩薩面前燃著供養就行,那是形象,要懂得從形象裏面體會實質,那才真香。所以能夠舍貪嗔癡,修戒定慧,這是真正以香供佛,我們燃這炷香意思在此地,遠離貪嗔癡,勤修戒定慧。“華”表六度萬行,“衣”表忍辱,這要懂得,“飲食”表法味,“寶貝、璎珞”表莊嚴具。我們真正能夠依照這些方法來修學,你所獲的福報,所獲的利益,那就無量無邊。

  “無量無邊”,注解裏面有說,注解末後講,“今獲功福”,功德福利,“正與般若相應,故如虛空無量無邊”,般若怎麼相應?就是《金剛經》上教給我們,菩薩以“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衆生相、無壽者相”,修積一切善法,修的善事雖然小,所獲得的功德福利無量無邊,就是這個道理。如果著相修行,修學的福報事情再大,他獲得的福報很小,這個事實世尊在經上講得太多太多了,特別是大乘經,我們要細心體會。由此可知,拓開心量是我們修學大乘人第一個重要的課題,如果心量不能拓開,我們的成就說實在話,遠遠比不上小乘。小乘人縱然不能證果,這是真的,連小乘初果須陀洹都不容易證得,都很難,但是人天福報他是決定獲得,我們看了決定沒有懷疑,他們修天福。如果能夠斷八十八品見惑,才能證須陀洹果,但是叁界八十八品見惑是很不容易斷。

  我們大乘人,如果不能夠放下身心世界,念佛就不能往生,這是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上的口頭禅,時時刻刻提醒念佛同修,“身心世界,一切放下”。身心世界一切下就是放下四相,我、人、衆生、壽者,與般若相應,那個時候真的是“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”,往生真有把握。往生沒有把握是你對世間有牽挂,只要有一絲毫的牽挂,就障礙你往生,必須舍得幹幹淨淨。你有的布施,利益衆生,自己身體所需太有限,所費不多,何必累積許許多多這些日用品,讓自己身體造罪業,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,要懂得自己的福報與一切衆生共享,那你的福報就大了,真正的福報。世尊這一段贊歎文很長,到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,下面是轉臨終惡業,也非常重要,我們明天再講。

  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四十四卷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