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些故事,這故事諸位看,你聽我講了之後,這個故事可以看得懂,我們就不必多說了。請看下面經文,下面經文是布施的第四段,“施老病産婦”所得的福報:
【複次。】
經上加上“複次”,就是另外一樁事情的起端。佛在這裏給我們說了種種布施,這是第四種。叫著:
【地藏。未來世中,有諸國王,及婆羅門等。】
這一句是講能布施的人,發心布施有這麼多人,他們的身分、地位、福報都不相等,但是都能發心修布施,布施所得的福完全看布施人的心態,決不是他的地位高下,得的福報大小,與他地位高下不相幹,與他的財力物力也不相幹。關系在他發心,他是不是真誠心,是不是圓滿的心,是不是真的盡心盡力,福報大小從這個地方結,可見得修無量無邊的福報,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,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。下面是他布施的對象:
【見諸老病及生産婦女。若一念間,具大慈心。】
關鍵就在“大慈心”,大慈心是佛心,法身大士的心態,這不是普通人,沒有條件的,看到了一定幫助。
【布施醫藥、飲食、臥具,使令安樂。】
看他有苦難,立刻就伸出援手就去幫助他。現代這個社會老人、病人可憐的很多,沒有人照顧,整個社會爲什麼變成這個樣子?教育政策的錯誤,現在的教育都是功利主義的教育,跟我們中國古代不一樣,中國古代教育是道德的教育、仁義的教育,尊重道德仁義。現在的教育是功利、是利害的教育,與我有利就是朋友,與我沒有利就是敵人,你說這個怎麼得了?這個社會上下交征利,孟子說這個國家就危險了。這個危險就是說明有大災難要現前,或是天災、或是人禍,都是衆生業感所造,大家造的不善業。所以古代古聖先王,後世人爲什麼尊敬他?爲什麼崇拜他?他們有智慧,他們建立一個政權教化衆生,教衆生道德仁義禮,明道、修德、行仁、盡義、守禮,這個社會安定,人民安樂,懂得互助合作,和睦相處,這是帝王爲人民服務,給社會大衆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。
今天功利的社會,每個人只求自己自身的利益,家庭都不顧,真的是忘恩負義,父母怎樣把你養成,到父母年老,不要了、丟掉了,認爲孝養父母是個負擔,這個負擔他不願意擔起,舍棄,父母的死活與自己不相關,父母有病沒人照顧,父母年老丟掉也沒有人照顧。現在在外國有老人福利的製度,國家來養老,國家要有這個財力才行。社會福利事業是美國人最先提倡,二次大戰結束之後,美國國力是最富強興起這個製度,全世界許多民族國家都仿效,現在弊病出來,國家負擔太重了,把國家的財政拖垮。但是有沒有人敢把這個製度廢除?沒有人敢。那個國家是民主社會,如果你要是想把這個製度廢除,老百姓不投你的票,你就選不上了,爲了選票這個製度咬緊牙根還要堅持。美國現在負債,幾乎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,四代都還不清,它原來是債權國,現在變成負債的國,這都是政策的偏差。所以新加坡政府很聰明,看到這個社會的病態,新加坡有沒有社會福利?有,社會福利主要的來源是人民的儲蓄,他們這裏叫“公積金”,這是政府強迫你儲蓄。這個儲蓄就是預防著你生病、你年老的時候,你可以自己養活你自己,實在再有困難,政府再補貼一點,這個製度好。外國因爲有社會福利這個製度,所以人民沒有儲蓄的觀念,老了不要緊國家養,每一個月的收入,他們都把它花得幹幹淨淨,多數人透支,造成了普遍負債的現象。
中國古老的教育裏面負債是恥辱,你怎麼可以負債過日子?諺語裏面常講“無債一身輕”,生活過得貧困不怕,不負債,生活沒有壓力,他的日子過得多舒服。但是在外國先進的國家,幾乎沒有人不負債,生活壓力很大,這樣的社會,我在那邊二十多年,我看得很難過,人爲什麼活在世間?爲還債,你說多可憐、多悲哀!每一天努力工作爲了還債,還銀行的債,向銀行貸款,你的房子、土地銀行貸款買來的,你出門開的車銀行貸款買來的,家裏面所有一切電器設備,都是向銀行貸款買得來,向保險公司貸款買來的,每個月賺的錢先還銀行、還保險公司,剩下來一點點生活費用。我在美國,大多數美國人算是收入不錯的,一個月可以收入叁千美金,這叁千塊錢他要付稅、要付銀行貸款、要付保險公司,實際上叁千塊錢付完之後,大概可以能夠剩下八百塊錢,所以叁千塊錢收入,實際上他只能拿到八百塊錢。八百塊錢他的生活費用比我們中國高太多了,勉勉強強過一個月的生活,中國人比外國人好,中國人懂得節儉。每個月他能夠再儲蓄兩百塊錢,就不得了,就很難得,所以叁千塊錢的收入,他要真正能夠儲蓄,也不過是儲蓄兩百塊錢而已,過的是什麼日子?
人老了,美國各州財政是獨立的,美國是個聯邦國家,每一個州就等于是一個小國家,有很多法律也是獨立的,但是它不違背聯邦的憲法。因爲每一州財富不相同,所以社會福利也就不一樣,像加州比較富裕,加州的老人每個月可以領到五百塊養老金,五百塊錢這一個月可以過得下去,沒有問題;我在德州住,德州的經濟環境比加州差,所以德州的養老金只能夠拿到叁百多塊,德州生活水平比加州也稍微低一點,這國家養老。老人退休之後,物質生活可以勉強過得去,精神生活痛苦,真的是坐吃等死,每一天吃飽飯之後曬太陽,沒有人跟他講話。我們到老人院去訪問,老人見到我們總喜歡跟我們說幾句話,他得到安慰,有人跟他說話。
所以我們看到晚年淒慘的現象,這才引起我們要辦彌陀村的構想,幫助他解決他的苦難,給他精神生活。有一些老人院辦得不錯,每一個星期還辦一次像同樂會性質一樣,裏面也有表演、也有唱歌跳舞,哪些人?都是老人自己,自己來辦。年歲稍微輕一點體力好的,他們來表演,年歲大的有很多行動不方便坐輪椅的,這些在場地周圍作觀衆,這就算不錯。可是我們覺得這個不夠,我們必須有年輕人經常不斷到裏面去演出,特別是鼓勵年輕的學生、小朋友,能夠經常到彌陀村去表演,讓老年人跟小朋友常常能夠見面,常常能夠接觸,使他精神上得安慰。世界上許多歌舞的團體,中國這些雜技團,高水平的表演我們可以邀請,能到彌陀村來表演,所以彌陀村不是單一念佛,裏面這些娛樂的活動會很多。我們希望能幫助老年人,度過他一生感到最幸福的一段時光,我們是朝這個目標去做,爲老人、爲病人服務。
經上提到生産婦女,現在醫藥發達,照顧生産婦女已經不需要我們再操心。在古代婦女生産非常痛苦,沒有人照顧,所以生産這個時候性命交關,最需要人幫助的時候。現在除非是一些很落後的地區、未開發的地區,已經開發,或者正在開發中的國家,大致上都沒有問題。佛在此地勸勉我們對這些苦難,迫切需要幫忙的這些衆生,要布施醫藥、飲食、臥具,他迫切需要,你要能照顧到,目的“使令安樂”,得到他身心平安,讓他離苦得樂。請看下面經文:
【如是福利,最不思議。一百劫中,常爲淨居天主,二百劫中,常爲六欲天主。畢竟成佛,永不墮惡道。乃至百千生中,耳不聞苦聲。】
這一段經文是說你所布施得的果報,布施是福德之因,叁業都要知道修學。心裏面常常存布施意念,剛才說就是服務衆生,我們這樣子說法大家好懂,念念有服務衆生的心願,這是你心布施;時常以言詞來勸別人,服務社會、服務人民,這是你口布施;在日常生活當中,我們實實在在做到,就自己的工作崗位,就自己現前生活的方式,要做出利益社會利益衆生,這是你身行布施,你一定得福。財布施,財有內財、外財,外財是身外之物,內財是我身體,我以我身體、以我的勞力來爲大家服務,這是內財布施,得財富,財布施得財富;法布施是以我的智慧、以我的技術能力幫助別人,果報是聰明智慧;無畏布施是讓大衆身心安穩,離開恐怖、離開憂慮煩惱,果報得健康長壽;這個樣你的福報才圓滿,你在一生生活當中物質生活不缺乏,不必太多,不缺乏就好,就很圓滿;衣食足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,這個人福報才是圓滿的。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世間,有很多有財富的人沒有智慧,愚癡,他真有財富。又看到有智慧的人、很聰明的人,身體不好,多災多病,這是什麼?他前生沒有修無畏布施,常常傷害一切衆生,得的多災多病。他說:我沒有害衆生;沒有害衆生,每一天吃衆生肉,這個事情就麻煩了。
我記得有一次香港的雷居士在此地報告,她看到香港現世的果報,有人喜歡吃海鮮,死的時候得了一個病,就跟螃蟹一樣、跟魚蝦一樣,果報現前大家都看到,嚇得有很多人,喜歡吃海鮮的不敢再吃了。她在此地給我們報告,我們給她錄像,這個錄像帶可以流通,可以讓大家看看,她講的真實的事,真人真事。佛在戒經裏面雖然沒有禁止大家吃肉,佛勸人吃“叁淨肉”,叁淨肉第一個是不見殺,你沒有看到殺生,你沒有聽到殺生的聲音,第叁是決定不是爲自己殺的,這叫叁淨肉。可是有一些人喜歡吃活的,親眼看他殺的,親眼命令廚師來殺生,他要吃新鮮的,這個造的業就重了。你縱然修布施福,縱然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你的果報就是身體多災多病。在一般說我們中國人的身體不如外國人,外國人吃肉,真的外國人吃的是叁淨肉,而且吃的時候比較上單純,在外國我們看最普遍牛肉、雞肉,其他的動物他不吃,很少吃,愛護動物,他要看到你傷害動物,他不願意,他不會原諒你。在澳洲無故傷害動物要受到處罰的,要罰錢甚至于還要作牢,保護動物。所以他們的雞跟牛那是飼養來吃的,這個造的業就輕。那看我們中國人,特別是南方人什麼都吃,樣樣都要吃活的,這個業造得就很重,災難就很多。所以,一定要懂得怎樣修福。
健康長壽之道,固然我們生活方式很重要,那這是緣,真正的因是過去生中所修的無畏布施,無畏布施令一切動物,有情、有生命的這些動物,讓他得到安穩,讓他得到快樂,不可以傷害他,這就是屬…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經 (第叁十七卷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