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叁十叁卷)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》是大乘經,不是小乘經,怎麼會證小乘果位?是用小乘果位來比喻他斷煩惱層次,見思煩惱斷了,這才能得寶相莊嚴。所以我們看人,人的心清淨他有一個清淨相,人很慈悲他有一個慈悲相,這個人很凶惡,他有個凶惡的相,你細心觀察,所謂是“誠于中而顯于外”,相貌就是你自己心理情緒的一個表現,從你的相狀能夠知道你一個人的心,你的心理、你的思想,知道你的情緒。所以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就修因證果了。下面經文這第九尊:

  【又于過去,無量阿僧祇劫,有佛出世,號袈裟幢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,聞是佛名者,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。】

  這是“袈裟幢如來”,什麼叫“袈裟”?注解裏面說,“此約莊嚴標相,以彰佛德洪名”,下面引“《心地觀經》雲,袈裟,即是如來寶幢之相”。先要懂得袈裟的意思,袈裟是梵語,它的意思是雜,顔色雜色叫袈裟色,它不是一個單純的,是個混雜的,凡是混雜都叫袈裟。所以托缽,托缽這一缽飯叫袈裟飯,爲什麼?許多人家供養的,飯菜合在一起。我們這個衣,衣爲什麼稱袈裟?各種顔色混合在一塊染的,所以它不是正色。正色是五色,紅黃藍白黑這正色,黑色也是正色。佛弟子不著正色,這衣叫染色衣,五種顔色混合在一起染成這個顔色,這叫袈裟,袈裟是從顔色上來說的。

  在過去,也是在佛的衣質料上說,它也是混雜的。因爲古時候托缽這一缽飯容易,大家供養容易。古時候資源缺乏,布都是手工製的,所以得一件衣相當不容易。衣從哪裏來?衣從這些在家人,他們穿著這些破舊的衣服,不要了,丟掉了,出家人把它撿來。可是諸位要曉得,印度人的衣是一塊布裹在身上,他穿舊、穿破丟棄了,出家人把它撿起來,裏面還有可以用的,破的那些地方把它剪裁掉,這樣多剪幾件,把它拼拼湊湊就拼成一條衣,所以這個也是袈裟。拼成之後,當然布的料不一樣,顔色不一樣,所以縫製起來之後再染色,這叫袈裟。由此可知,袈裟真正的意義是隨緣而不著相,衣食住行都隨緣,決定沒有挑剔。佛在世間,在生活上衣食住行都無心,無心就是無有分別心、無有執著心,隨大家的供養什麼都好,總是以清淨心、平等心來看待,這就對了。

  “幢”是高顯之意,這是表法。佛家的生活態度,這樣明顯告訴世間一切衆生,這就是自行化他,教大家在生活上不要過分的執著,不要過分的貪圖享受,你一切都能隨緣,你的心多清淨多自在,這裏頭真正快樂。一切要過分講求,你苦就來了,你過的日子是苦日子,再富貴也是過苦日子。所以知足的人,他一切不講求、一切都隨緣,再貧窮他快樂,他過的是樂日子。由此可知,苦樂也在一念之間,一切隨緣,哪有不自在?哪有不快樂?所以這一件袈裟用意就很深。但是現在縱然搭著袈裟滿街去走,人家不知道、不懂這個意思,古時候的人懂,一看到袈裟他覺悟,把世間一切貪染之心他就能夠伏住,就降下來了。現在人不知道、不懂,這是佛法弘揚的太少了,世間人對佛法産生很大的誤會。這一樁事情,也正是我們這一個時代佛弟子,應當要努力盡心盡力宣揚佛法,讓社會大衆對于佛的教育、佛的教化有正確的理解,重新肯定,這是我們的本分工作,我們把它做好,我們這一生就過得有意義、有價值了。所以這個功德,說是“聞是佛名,超一百劫生死之罪”,這裏頭含著自行化他,無量功德。末後這一尊:

  【又于過去,有佛出世,號大通山王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,聞是佛名,是人得遇恒河沙佛,廣爲說法,必成菩提。】

  “山王”就是指須彌山,在一個世界、一個地區,須彌山是叫妙高山,須彌是梵語,這一個地區最高的這一座山,就稱爲須彌山,這個地區的須彌山。在這個世界,這一個世界裏面最高的山,是這一個世界的須彌山。所以須彌並沒有說是固定指哪一座山,不是的,看它的範圍。如果講娑婆世界,娑婆世界須彌山就高了,是這一個娑婆世界裏面最高的一個山。通常講我們地球叫閻浮提洲,閻浮提,我們這個地球上最高的這座山,那是閻浮提洲的須彌山。這是講山王,山王就是指最高的這座山。“大通”都是形容山王,這個山王高大,通也比喻,大跟通如果從表法的意思上來說,注解裏面一百四十六面,注解裏頭的第叁行從當中看起:“大通是般若因,山王是報身果,四智究竟莊嚴”,這從表法上說的。

  須彌山,佛在經上講四寶合成,用四寶來比四智,四智就是大圓鏡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、成所作智。四智合成的那就是般若,這個意思非常明顯的顯示出,轉八識成四智,四智是須彌山,四智這是大、這是通,這是無障礙,成就的是四智菩提,四智菩提就是般若波羅蜜多。山王這是果報,比喻佛的報身,我們明了佛叁身即是一身,一身即是叁身,《華嚴經》裏面給我們講,法身、報身、應化身是一,一而叁,叁而一,這個意思很深很廣。由此可知,這一尊佛的德號是講修因證果,修四智之因,一定證報身之果。因爲報身佛是智慧成就的,法身是自性本具的,報身是智慧修成的,所以“若有男子女人,聞是佛名”,那就“遇恒河沙數諸佛,廣爲說法”,與這個意思就相應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叁十叁卷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