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叁十一卷)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”。

  布施裏頭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我們所希望的得財富、得聰明、得健康長壽,你不修因,你怎麼會得果報?你只要肯修因,決定得善果,這正是佛家所講“佛氏門中有求必應”。我深深希望,全世界各個地區念佛的同修們,希望大家到此地來參學,佛在經上所說的,我在講堂上所講的,講不清楚、講不明白,你聽了很難體會,必須到此地來親身經曆,你才體會得到,佛法的教訓真實不虛。才能夠增長你的信心,增長你的願心,使你充分相信,依教奉行,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。遇到再大的艱難、再大的災難,你能夠很安穩的度過,你決定不會失去清淨自在,這是我們學佛現前所得到的利益。現前能得這樣殊勝的利益,往後的利益更是無量無邊。現前佛家常講花報,將來是果報,果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,那是無比的殊勝。所以大供養要懂得,要趕緊修,不能遲緩,機會失掉之後再遇到不容易,真正有智慧、有福德的人,沒有別的,他能夠明了機會、能夠抓住機會,成就他無量無邊的智慧福德。

  “轉讀尊經”,這就是讀誦大乘,天天要讀才不至于迷惑,才不至于爲外面境界所動搖。讀經就是聽佛菩薩教誨,“念佛菩薩名號”,這就是持名念佛。修行裏面最殊勝、最穩當、最快速、最有效果的一個方法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“一心稱念,阿彌陀佛”。你要懂得一心稱念,你就得清淨心,清淨心生智慧,心不清淨就生煩惱,煩惱就造作惡業,心清淨生智慧,智慧才造一切善業。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提示幾種方法,這幾種裏面的境界都非常廣大,“如是善緣,能令亡者,離諸惡道”,修這麼大的福報,這是修福。前面經上講過,幫他修福他的這些眷屬們,所得的功德七分之六,亡者只得七分之一。確確實實能夠幫助他離惡道,爲什麼?他臨終神智惛昧、不醒人事,決定墮惡道。這時候我們講助念,助念幫不上忙,助念必須要神智清醒,那是可以往生。這種情形之下助念都幫不上忙,他不醒人事,你幫他助念,他也不會跟到你念佛,他也不知道佛是什麼,這是非常可憐的時候,死了之後往哪一道,這是關鍵的時刻。

  如果他的家親眷屬要沒有慈悲心、沒有智慧,那他就非常可憐。家親眷屬真正能孝順、能慈悲,能夠明理,一定要這樣子做,他可以脫離惡道,可以生叁善道。臨終這一些冤親債主、這些鬼神,因爲他有這麼大的福,這些鬼神暫時也不來幹擾他,也只退避。但是雖是退避,並不就是了事,沒了事,他等待下一次機會,等待你什麼時候,你在糊塗沒人幫忙的時候,他就又來了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跟一切衆生結的冤沒完沒了,誰肯輕易饒過你?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決定不跟一切衆生結冤仇。我們在世間遇到有一些人,對我們印象很不好,看不順眼的,過去的冤家,他惡意的毀謗,甚至于陷害,我們要如何來對待?要以真誠恭敬來對待,我們要以忏悔心來對待,決定不能有一念報複的心理。你有一念報複的心理,這個結結得更牢,生生世世報來報去,沒完沒了。不如完全接受毫無怨言,對這些惡人不但沒有惡意,我們還有敬意,這個結化解了,這筆帳消了,一筆勾消,好事!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裏教給我們“做還債想”,事情就沒有了。不跟任何人結冤仇,我們要學著以德報德,以德報怨,我們在菩提道上就減少許許多多的障礙,即使我們在世間從事種種事業,也會減少一些阻礙,你成功的機會就多了。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,要知道怎麼去做人。再看下面經文:

  【世尊,一切衆生臨命終時。若得聞一佛名,一菩薩名。或大乘經典,一句一偈。我觀如是輩人,除五無間殺害之罪。小小惡業,合墮惡趣者,尋即解脫。】

  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修善之可貴,即使小善都難得,何況是大善?關鍵的時候,在臨命終的時候,“臨命終若得聞一佛名,一菩薩名”,這一定要臨終的人神智很清楚,這才能辦得到。臨命終的時候神智清楚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如果有善知識在旁邊幫助他,我們可以肯定,他決定不會墮叁惡道。諸位要曉得,墮叁惡道的人都是糊裏糊塗去的,哪有一個人很清楚、很明白的人去作餓鬼、作畜生,沒這個道理的?我們要想著臨終之人清醒的狀態少,不多見,十之八九都是人事不醒,糊裏糊塗,你說這個多可怕!凡是臨終神智清醒的人,即使造作惡業,他的心地還是很善,造作惡業是他無知,他不知道那是造惡業,殺生吃肉,他覺得殺生吃肉是很正常的,他沒有感覺得那是惡業,可是這個人心地還是滿好的,這是我們細心觀察,面面觀察到。如果這個人心不善,常常想害人,奪取別人的財物,盡幹這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,這樣的人臨命終時,多半都是迷惑顛倒。一生仗勢欺人,甚至老年的時候患癡呆症,記憶力完全消失,人事不醒,一口氣不斷,這樣躺在床上十年、八年,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很多。所以修善就非常重要了。

  這一段我們要記住,助念理論上的依據,人在臨終的時候,如果我們遇到,我們怎樣去幫助他,臨終的時候,關鍵的時刻時間很短,要有最有效果的方法。無論他一生學佛,或者不學佛,甚至于反對佛的、毀謗佛的都不在乎,臨命終時他重病躺在床上,他做不了主,我們作主,我們念阿彌陀佛讓他聽,不聽他也要聽,給他種善根。而且要勸導他,絕大多數在臨終的時候,一生不信佛,到臨終也許他會相信,這時候提醒他、告訴他念佛的好處。他在這個時候能夠聽到,一菩薩名、一佛名,這時候以佛菩薩名號是最有利益。“大乘經典,一句一偈”,“一句一偈”就不必去找哪個經,這關鍵的時候放下萬緣,一心念佛求生淨土,無論什麼境界現前,你要是給他一句經文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”,一概都不要理他,斬釘截鐵的告訴他,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,才是真正幫助他。縱然他一生當中造極重的罪業,因爲這個善緣,他那個罪業,罪報不會現前。

  所以鬼王說,“我觀如是輩人,除五無間殺害之罪”,這個罪沒有法子,爲什麼?這個罪太重了,五無間是殺父親、殺母親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,這個罪太重了。他說除五無間殺害罪,鬼王幫不上忙。但是我們清楚,即使造作五無間罪業,臨終如果神智清楚,能夠忏悔念佛還是能往生,經上有例子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告訴我們,阿阇世王他就是造作五無間殺害之罪,他在臨命終時忏悔,念佛也往生;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他往生的品位很高,上品中生。所以我們對于造罪業的人也不敢輕視他,說不定他往生品位還比我們高,不可以輕視。只要在沒有死之前都有救,到最後臨終一口氣沒斷還有救,那一口氣斷了就沒法子,那就沒救了。像前面講家親眷屬給他修大布施,也只能度他,最高最高的能度他到忉利天,他不能往生、不能出叁界。一口氣沒斷的時候,可以幫助他往生,勸他真正相信、真正忏悔,真正念佛求願往生,沒有一個不得度的,所以淨宗法門不可思議。一生造小小的惡業,“合墮惡趣者”,墮畜生、墮餓鬼、墮小地獄的,這些罪業你修這些善的時候“尋即解脫”,“尋”是時間很短。所以聞佛名的功德,不可思議,這是念佛家常講“佛號功德,不可思議”。請看下文:

  【佛告主命鬼王,汝大慈故,能發如是大願,于生死中,護諸衆生。】

  這是佛對主命鬼王的贊歎。“大慈”,跟佛大慈悲護念一切衆生沒有兩樣,他又有這麼大的一個願望,在生死當中護念一切衆生,跟菩薩的悲願沒有兩樣。所以這些鬼王都是菩薩化現在其中,在這一道裏面應以鬼王身得度者,即現鬼王身而爲說法,確確實實他們不是凡人。

  【若未來世中,有男子女人,至生死時。汝莫退是願,總令解脫,永得安樂。】

  這幾句話是釋迦牟尼佛勸勉他,勸他慈悲弘願不要退心,這勸勉的話非常重要。因爲愈是在末法,衆生造的惡業愈多,造罪業愈深愈重愈廣,這種狀況,唯恐鬼神看了退心,所以這個囑咐叮咛非常重要。我們讀經明了這些狀況也要發願,盡心盡力幫助一切衆生斷惡修善,這樣作法也就間接幫助這些鬼王生歡喜心,堅定他們的信願,不至于退心。衆生雖然造的惡業很多,還有一些人行善,糊塗人雖然多,但是還有一些明白人,這個對于鬼王是一種安慰。請看經文:

  【鬼王白佛言,願不有慮,我畢是形,念念擁護閻浮衆生,生時死時,俱得安樂。】

  鬼王是菩薩示現,不是凡夫,他是發願來度衆生的。聽了釋迦牟尼佛對他贊歎勸勉,他接受佛的教誨,對佛說請佛不要顧慮,“願不有慮,我畢是形”,“畢是形”就是我們講的盡形壽。“念念擁護閻浮衆生”,他現這個身,現鬼王的身分從事于這一個事業,這個事業就是護念世間一切衆生生死事實,希望在生死關頭的時候,都能夠得到安樂。

  【但願諸衆生,于生死時,信受我語,無不解脫,獲大利益。】

  這是主命鬼王對于生死衆生的期望,我們在生死的時候,要記住鬼王的話,在這時候一定要斷惡修善。真正明白了,在生之時要懂得修大供養、大布施,這個鬼王就生大歡喜心,全心全力的擁護你,你決定不會墮叁惡道。注解裏面青蓮法師引經來說明,他這裏引了叁段,叁段意思都好。第一段《世記經》裏面佛說,“一切男子女人,初始生時,皆有鬼神,隨逐擁護。若其死時,彼守護鬼,攝其精氣,其人則死”。“故”,因爲這個緣故,主命鬼王“願人生時死時,慎勿殺害,應修善緣”,這個要緊,決定不是迷信。第二段引“《大集經》雲,若修慈者,當舍身命時”,舍身命就是臨終的時候,“見十方佛,手摩其頂,蒙手觸故,心安快樂,尋得往生清淨佛土”,這是臨終念佛。在生的時候有慈悲心,慈悲心就是能舍,歡喜布施供養,福慧雙修,臨終見佛。

  末後引用蓮池大師一段開示,話雖然只有兩句,很要緊,“故雲棲有祭先不宜殺生,以資冥福”,這一句話是蓮池大師說的。祭祀先人、祭祀祖先不可以殺生,你祭祀先人、祭祀祖先殺生,殺生的殺業這個帳算在祖先的頭上,爲什麼?爲他殺的,不祭祀就不殺了,爲他殺的,所以這個罪你加重祖先的罪業,這叫大不孝。可是這個殺業跟前面功德一樣,你不要以爲我祭祀祖先,這個殺業他背了,我沒有事情,你就錯了。這個殺業七分,你殺生的人六分,祖先只一分,同樣一個道理。你要曉得你就嫁禍于人,他沒有叫你殺,你爲他殺,所以這個殺業責任,自己還要承擔六分,祖先只承擔一分,存亡都不利。蓮池大師也是再來人,他知道這些事實真相。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,科題上“如來發本”,就說明這個事實真相:

  【爾時佛告地藏菩薩。】

  告地藏菩薩,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大家。

  【是大鬼王主命者。】

  這個主命鬼王。

  【已曾經百千生,作大鬼王。于生死中,擁護衆生。】

  這鬼王慈悲到了極處。

  【是大士,慈悲願故,現大鬼身,實非鬼也。】

  他是菩薩,法身大士,他並不是真的是鬼,真正的鬼哪有這麼好心。菩薩示現鬼身,來主持一切衆生生時死時之事,我們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。青蓮大師在注解裏面,一百叁十一面第一行從當中,他說一個故事,他說“昔生公說法虎丘”,這是道生法師,我想你們都很熟悉,很多人從蘇州來都看過虎丘,“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”,大家都會去看看這些古迹。他說生公有一次說法,看到一個鬼,一個鬼現身天天來聽法。生公就跟他講:你現在是鬼,爲什麼不投生到人道來?生公勸這個鬼投生到人道來。鬼答覆他,鬼以詩答覆他,“作鬼經今五百秋”,說明他作鬼現在做了五百年,“也無煩惱也無愁”,他作鬼做得沒有煩惱沒有愁,“生公勸我爲人去,只恐爲人不到頭”,他還是作鬼好,鬼聽經他也開悟。所以主命鬼王,這是閻羅天子裏面的大鬼王,大鬼王管人生死大事,這是菩薩化身來,不是鬼。後面佛還有一段話,我們把它念過去:

  【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,號曰無相如來。劫名安樂,世界名淨住。其佛壽命不可計劫。】

  這是佛在此地授記,說明主命大鬼王將來以後他成佛,他現在是以鬼王的身分在行菩薩道,在修六度法、在行菩薩道。所以行菩薩道各種不同的身分,各種不同的行業,就在你現前生活當中,現前工作當中去修學,這主命鬼王也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。好,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叁十一卷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