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二十九卷)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範的工作。再看下面經文:

  【是迷路人,忽聞是語。方知惡道,即便退步,求出此路。】

  這是比喻衆生聽經聞法忽然覺悟,知道貪嗔癡慢是自己嚴重的病毒,知道外面五欲六塵是不良的誘惑,他真的明白、真的覺悟,他曉得那是惡道。起心動念與貪嗔癡相應,決定是造叁惡道的業。你今天造惡道的因,哪有不受惡道之果?這個事實要懂得,所謂種善因得善果,造惡因一定要受惡報。他知道這是惡道,他自然就退步了。“求出此路”,一定要把惡的緣斷掉。斷惡修善,把惡的緣斷掉,增長自己的善緣,增長自己的善力,希望在這一生當中,臨命終時善的種子先成熟,你就能夠往生善道。一切善因當中佛告訴我們,念佛是第一善,尤其是念阿彌陀佛,善中之善,沒有比這個更善。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這個果報殊勝極了。這是個真正頓超的法門,所謂是橫超叁界,即生成佛,當生成就。他要是真正明白、真正覺悟,他就回頭了,這也是證明,他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真的成熟了。

  實在說這種人不多,我們看多少學佛人、多少修行人,習氣還是不斷,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當中,都明顯得看出來。他還是有貪嗔癡慢,並沒有把念佛看作第一,念佛好擺在第二、第叁,還是把名聞利養放在第一。他這一生有沒有成就?太難太難了!很不容易成就。這就說明他念佛善根並不是很強,他惡習的力量非常非常強大,這一生當中也像過去生中一樣,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,這一生還是去不了。真正去了,是徹底放下。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那些老太婆、老阿公,不要小看他們,他們不認識字,我們看他是無知,看他是很貧賤,在社會上沒有地位,沒有人瞧得他。往往這種人真的作佛去,他真的放下了,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,他們念佛能成功,他們這一生作佛。我們自以爲很聰明,自以爲很能幹,結果還要搞六道輪回,還要墮叁惡道。所以修道老實是最可貴,我們的麻煩就是不老實,想退步沒有完全退出,想出六道輪回,依舊舍不得這個地方,對這裏面還有許許多多的留戀。

  正因爲是這麼一個因素,所以佛才教修行人,教誡弟子以苦爲師,這個話很有道理。如果我們過的是很苦的日子,對這世間就沒有留戀了。這也說明富貴學道難,你在這裏面有樂、有享受,有樂、有享受你就有留戀,你就放不下,你的出離就非常非常困難。所以佛講的那些話,你細細去想有道理。叫我們真正放下貪嗔癡,自己怎麼樣?要虐待自己幾分;那是一個明白人,是個覺悟的人。我們看李木源居士是個很好的榜樣,他常常挨餓,我們大家都看到的,他爲什麼?我要虐待自己。身體不好,不好我就不吃飯,他也不看醫生,他也不吃藥。常常生活在苦難當中,對人世間沒有留戀,正確的。

 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李老居士一天吃一餐,他那個飲食我們別人看到之後,這個飲食怎麼能吃?他過的是這個日子,幾十年如一日。他自己燒飯,他的鍋跟碗就是一個,帶一個把子的小鍋。他是山東人喜歡吃面食,吃的東西菜很少幾片菜葉,過著那個苦生活。諸位如果有機會到臺中,他紀念館裏面去看看陳列的,他這些遺物擺在裏面。衣服都是補補丁,補很多個補丁,他穿破衣服。誰給他補?他自己補。別人決定不會給他補,他要拿破衣服叫別人補,別人馬上丟到垃圾埇,給他買新衣服。自己補,人家有送他的新衣服,新衣服馬上就供養別人送人,他修福。日常用物是非常節儉,一點都不浪費。菩薩現身說法。我們在此地,看到李木源居士也是這一流人物。他自己多麼節儉,爲大衆非常大方,念念利益衆生。這是我們要警惕的、要警覺到的,苦一點好。戒經裏頭常說,“比丘常帶叁分病”,什麼病?不是叫你裝病,叁分病就是吃不飽、穿不暖,是教你這個。時時刻刻警惕世間苦,知道苦才有出離之心,你不曉得苦,出離忘掉了。再看下面經文:

  【是善知識,提攜接手,引出險道,免諸惡毒,至于好道,令得安樂。】

  這是難得遇到善知識,遇到一個好人,好人教導你、幫助你,這就是“提攜接手”,伸出援手來拉你一把,把你從惡道裏面拉出來。惡道,心惡、口惡、行惡,這就是惡道,你在造作惡道業,將來墮叁惡道。已經要墮到叁惡道,提攜接手是非常困難,所以佛度衆生爲什麼特別重視人道?人道是你將要墮還沒有墮落,你在地獄門口還沒進去,這時候拉你回來容易,進去之後不容易了,拉不出來。所以這時候如果勸導你,你聽清楚明白覺悟了,馬上回頭,回頭是岸。提攜接手引出都是大乘經典,大乘經典要常常讀誦,要常常講解討論,提醒大衆斷惡修善,依教奉行,這樣你才回頭。回頭之後你決定是達到好道,好道是佛道、是菩薩道,這是真正的好道。你能夠得到永恒的安樂,現前心安身安,身心安穩,身心安穩就法喜充滿,你現前所得到的。這是說這個人回頭覺悟了。我們再看底下經文:

  【而語之言。咄哉迷人,自今已後,勿履是道。此路入者,卒難得出,複損性命。是迷路人,亦生感重。】

  這叫他回頭,看到他回頭了,再警策他、警告他,從今以後不可以再犯,一定要嚴持戒律。我們戒律不說得很高,很高沒有用做不到,最低的、最起碼的五戒十善。《觀經》裏面告訴我們的淨業叁福,最低限度“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”,最低限度。這是你離惡道,再修好道,那就“受持叁皈,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”,乃至于“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”,行菩薩道。從惡道裏面回過頭來轉到菩薩道,這就是好道,這樣你就能得樂。要時時刻刻記住菩薩的警惕,決定不能再走回頭路。“此路入者”這是講叁惡道,這個道路你要是進去,你出來就難了。“複損性命”,性命是指法身慧命,嚴重傷害法身慧命。這個人得到佛菩薩的教誨,覺悟之後對于佛菩薩也非常感激、也非常尊重,真能依教奉行。

  【臨別之時,知識又言。若見親知及諸路人,若男若女。言于此路多諸毒惡,喪失性命。無令是衆,自取其死。】

  經文到這個地方全是比喻。善知識跟他告別的時候,又特別囑咐他,你明白了,你回頭了,不錯,好!你還要幫助別人。你的親戚、你的朋友,“知”是朋友,你的親朋好友,知交好友,這是你貼近的人。“及諸路人”是你不相識的人。換句話說,只要見到人走叁惡道,你就應當勸他,你見到了就應當要勸他。無論是男是女,你要告訴他,這條道路“多諸毒惡,喪失性命”,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。貪嗔癡是最嚴重的病毒,六道叁途是它變現出來的。我們人在一生當中常常有病痛,人爲什麼會生病?就是因爲你的心裏面有這叁種病毒,你才會生病。你心裏面沒有叁毒,你怎麼可能生病?裏面有病毒,外面則有邪染,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是邪染,內外結合你怎麼會不生病?病是從這裏來的。如果你的心清淨,心清淨身就清淨、境界清淨,怎麼會生病?

  我們看到此地有不少念佛往生的,李木源居士曾經給我們報告過,許多往生的這些同修都是預知時至沒有生病,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。走得這麼潇灑、這麼自在,什麼原因?裏面叁毒煩惱斷掉,這是念佛功夫得力了。念佛把貪嗔癡念掉,把是非人我、五欲六塵念掉,所以他就得這種殊勝的果報。這個道理我們要明了,事實我們看到很多。現在最重要的是自己,我們自己能不能把叁毒斷掉?能不能將來往生,像他們一樣的自在?他們能做得到,我們爲什麼做不到?要常常想想。這個事情不在外緣,完全在自己。這樁事情諸佛菩薩幫不上忙,佛菩薩幫我們只能做到開示,經典就是對我們的開示,爲我們說明這些事實真相。怎樣改變心理,轉變境界,那是我們自己的事情。我們自己要覺悟,要契入這個境界,入就是改變心理、改變境界,對現前的利益身心健康。

  “無令是衆,自取其死”,這是大慈大悲,看到衆生造惡業不能不說、不能不勸導。說法勸導也要有緣分,覺悟的人懂得。這個緣分有力量的建道場,這是緣分。諸位想想看,如果新加坡沒有居士林這個道場,沒有淨宗學會這個道場,我們就沒有緣。還要懂得啓請,還要認識善知識,我們認識請他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,教我們修行;總得要有人請,沒有人請,善知識自己不會來。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,我們世間人沒有人認識,也沒有人請他。在這種狀況之下,釋迦牟尼佛只有入般涅槃,只有走了。幸虧是淨居天人看到,淨居天在第四禅,五不還天那裏面的人看到,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示現成道,他們下來代我們啓請。

  這個地方“無令是衆,自取其死”,就是勸導我們要代這些迷人啓請,請法。現在請法的方式多,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高科技的傳播。在過去真的是非常困難,講經場地有限,容納大衆數量也有限。而且在叁、四十年前,連擴音設備都非常簡陋,實在是不容易。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,方便太多了。尤其是我們利用網路,我們眼看二十一世紀決定是進入網路的時代,這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。將來電腦我相信,比我們現在手上用的這本書還薄還小,可能小型的電腦就裝在你的小口袋裏面,你可以利用這個設備能夠收聽全世界的資訊,必然的趨勢。這是將來每個人都離不開的,是你生活當中的必需品,所以現代人不能不學電腦,不能沒有電腦的知識。我們利用這個傳播,講經的現場大小就無所謂,聽衆多少也不要緊,我們同步就傳播到全世界,任何地方你按一下按鈕,你就能夠收聽得到。再過幾天,我們這個畫面也出去了,跟你在電視上看到沒有兩樣。所以網路傳播這個趨勢,我們相信將來一定代替電視,電視的成本太高,決定是取而代之,電視會被淘汱掉。我們現在是做這個工作好做,我們把網址告訴他就行了,就把佛法介紹給他。說明佛法的好處,佛法的利益,讓他回家去按照這個網址,把這個資訊找出來。不像從前要費許許多多事情,非常不方便,現在做弘法利生工作,方便太多了。

  可是自己一定要認真修學,要做一個好樣子給人看。否則的話你介紹給他,佛法既然這麼好,你自己爲什麼不修?人家的信心就喪失掉了。你自己一定要真修,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好樣子,讓人看到你之後生仰慕之心、生歡喜心,他才會相信,這非常非常重要。所以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,先要把佛法的形象做好,把招牌做好,漂亮美麗的包裝人家看到就歡喜,這很要緊的一樁事情。那就是自己一定要依教修行,一定要在修行當中得到成果,我們介紹給別人,人家才肯相信。我們確實從毒惡裏面回過頭來,得到真正的善利,讓他明顯的覺察到,他才肯相信,他也能夠回頭,我們才能收到效果。再看下面經文,這是“法合”,把前面的比喻合到菩薩教學上來講:

  【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,救拔罪苦衆生,生人天中令受妙樂。是諸罪衆,知業道苦,脫得出離,永不再曆。】

  (“載”我們現在不寫這個字,古時候“載”跟現在我們講再來的“再”,是同一個音也同一個意思。這是說到本文上。)地藏菩薩大慈大悲,在六道叁途裏面救拔這些罪苦衆生,從惡道裏面出來到人天中;人天當中的樂,比起叁惡道那就真的是妙樂了。我們今天得人身,在人間受的是苦,是真苦。尤其是現代的社會,最近半個世紀以來,我們所感觸到一年比一年苦。古時候社會,確實我們今天要是細細做個比較,那個時候的人所享受是受妙樂。古時候人口沒有現在這麼多,清朝末年,清末民初那個時候中國人口統計是四萬萬人,四億,現在是十叁億。人口少社會單純,風俗淳厚,人心厚道,那一種社會確確實實是很值得留戀的。

  現在是什麼社會?現在這個社會,如果是個明白人,在這個社會裏毫無留戀。確確實實是世出世間聖賢所說的大亂之世,天下大亂,完全脫離了軌道。人世脫離軌道,軌道就是倫常道德,是人世的軌道。人脫離了常道,地球也就不正常,我們居住的環境災變異常。現在大家非常明顯感觸到的是,氣候不一樣、不正常。根據曆來的記載,就非常明顯的看出,整個世界氣候變化,産生了重大的變化。諸要位曉得這個變化影響太大了,影響我們的生活,影響農耕,影響農耕就是影響農作物的生産,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,所以你才曉得這叫大亂之世。爲什麼會造成這個現象?古人所說的一句話,“不讀聖賢書之過”,道理就在此地。聖賢是教育,說到最後歸根結柢教育徹底失敗,造成今天大亂的現象,我們的生活苦不堪言。今天你自己受到五欲六塵,享受五欲六塵之樂,這種樂是什麼?這種樂實實在在講就好比吸毒,不是真樂,後果不堪設想。諸位冷靜想想我的話,你就明了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二十九卷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