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二十六卷)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這是懸在佛像的頂上,它表法的意思是防止汙染,我們今天講的環境保護。用什麼方法來防止汙染?要講經說法。講經說法就是防止汙染,時時刻刻提醒你、幫助你覺悟,所以你要懂得意思,要真正去做。由此可知,懸旛就是提倡共修,懸幢就是講經說法,名實相副。“然燈”,燃燈表什麼?舍己爲人,燃燒自己,照耀別人,現在的話就是犧牲奉獻,利益衆生你是真的燃燈。要曉得全是表法的,大家不懂這個意思,你這種表示沒有人懂得,沒有人知道,它起什麼作用?所以一定要大家都懂得。大家都懂得,一定要把佛的經教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然後這些現象才能産生效果。

  “或轉讀尊經”,上面用一個“轉”字,讀經爲什麼“轉讀尊經”,轉是什麼意思?轉變我們的念頭,讀經。我們的念頭都是六道輪回的念頭,輪回心轉過來學佛菩薩,轉輪回心爲菩提心,轉輪回業爲菩薩業。學佛,佛不在世了,怎麼個學法?只有依靠經典。叁寶,佛在世的時候叁寶具足,以佛爲第一;佛不在世,只有佛的形像留在世間,給我們做個紀念,以法寶爲第一,依教奉行。要讀經,要研究經義,讀了要能解,解了要能行。“或供養佛像,及諸聖像”,“聖像”就是菩薩像。供養佛菩薩形像有兩個意思,一個意思是報恩,如同我們中國人家裏面供祖宗的牌位一樣,慎終追遠,返本報始,報恩的意思;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,念念不忘老師。第二個意思見賢思齊,我要學得跟他一樣,把佛菩薩形像常常放在我們眼前,提醒我們我要學得跟他一樣。我供養觀世音菩薩,我就希望我要成觀音菩薩,我供養阿彌陀佛,就希望自己成阿彌陀佛,要跟他一樣,是這個意思。

  “乃至念佛菩薩,及辟支佛名字”。這又是一段,又是一種方法。念佛念菩薩的名號,這比前面更簡單。佛菩薩名號裏面的含義深廣無盡,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我們要曉得名號裏面含的意思,一定要把自己的性德念出來,佛的名號是性德的名號,菩薩的名號是修德的名號,性修不二。念觀世音菩薩,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,念這個名號把自己的慈悲心念出來,這叫念觀世音菩薩。念地藏菩薩名號,是把自己孝敬的心念出來,這是地藏,地藏是孝敬。文殊是智慧,普賢是實行真幹,所以念菩薩的名號要這樣念,那就真有功德。佛的名號性德,念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仁慈清淨,釋迦是仁慈,牟尼是清淨,念念以仁慈的心對待一切衆生,在一切境緣當中布施自己的清淨心,這是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是無量覺,覺就不迷,覺心不動,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叫一心稱念,念到極處就得一心不亂,一心是不動心。心還會受外面境界所動,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還會起心動念,那不是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的心接觸外面境界不起心、不動念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叫阿彌陀佛。

  我們能懂得這樣念法,臨命終人一曆耳根,永爲道種,功德大了。我們念佛的力量,現在我們用波來講大家好懂,這個念力就是波動,真誠的心、清淨的心這個波無比的殊勝。人雖然死了,他的意識還在,他還會去投胎,我們講阿賴耶識還在,這就講“或聞在本識”。阿賴耶識它還在活動,活動它也有波動,我們這個波動可以跟它的波動起感應道交的作用,這就是加持,這就是他得到的利益,幫助他在他的阿賴耶識裏面,種下佛的種子。種子力量的強弱在我們念的人,我們念的人明理,念念相應,那這個種子力量非常強大。如果我們不明這個道理,也合掌恭恭敬敬念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,這個力量就比較弱。有沒有好處?有,這一生得不到。這說我們修福的一些方式,這舉幾個例子。

  “是諸衆生,所造惡業,計其感果,必墮惡趣”。“計”就是我們客觀的觀察,我們想一想他一生所造的業,你知道因就曉得將來的果報。佛說得很好,“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”,他這一生所造作的是什麼,想一想將來應該落在哪一道。如果他造的惡業多必定墮惡道,惡道裏頭包括地獄、餓鬼、畜生叁惡道。一個學佛的人觀察就很清楚,從這一個人他的習性、他的嗜好、他的作爲,處事待人接物,就能夠判斷他日後往哪一道。“緣是眷屬,爲臨終人,修此聖因”,“聖因”是講供養佛菩薩。供養佛菩薩諸位特別要知道,決不是在事相上的供養,事相上的供養,你就得到這個殊勝的果報,那不變成賄賂了。有罪業給佛菩薩多送一點禮物,他就保佑了,這個不但沒有福還造更重的罪業。爲什麼?我們心目當中,把佛菩薩也當作貪官汙吏來看待,你說你這個罪重不重?不但對亡人沒有幫助,反而加重他的罪業,所以一定要懂得形式後頭,是有表法、有修持功夫在裏頭。不但我們自己依教奉行,而且表法還能夠勸導大衆如法修行,這個功德就大了。聖因是從這個地方講的,他的罪業才能夠消滅。前面光目女跟婆羅門女做的,那是個好樣子,我們要細心去觀察、去體會,他們是怎麼個修法的。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:

  【若能更爲身死之後,七七日內,廣造衆善。能使是諸衆生,永離惡趣,得生人天,受勝妙樂。現在眷屬,利益無量。】

  這就是說人死以後,在現在風俗習慣裏面做七,做七的來源就在此地。爲什麼要做七?七要怎麼個作法才對亡人真正有幫助?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多數人死了以後不是立刻就去投胎,死了之後他還有一段時間,這一段時間叫中陰。人道人身失掉了,還沒有去投胎,當中這一段的期間,這一段期間佛在經上講,大多數人是四十九天。七個七,大多數人都去轉世,看他的行業落到哪一道,他就受果報去了。在這一段期間當中,他每七天有一次變易生死,這個生死在他來說是相當痛苦的,給他做這些佛事,減少他的痛苦,增加他的福力,所以叫你在七七日內“廣造衆善”。如果七七四十九天,天天都給他修福,那他的福報就大。世間人是到七天修一次,總比不修的好,實在講是四十九天之內天天要修,這才是真正的幫助,這個緣就非常殊勝。現前家親眷屬要明白這個道理,這是自他兩利。而修福的方法,前面講的辦法好,誦經、念佛給他回向,這是最有利益的事情。修福,廣造衆善,這裏面包括很多很多,以誦經、念佛回向爲主,如果他有能力,將亡人遺留下的財物廣行布施,那他的福報就更大了。都要我們能夠懂得明了,家親眷屬能夠替他做。

  【是故我今,對佛世尊,及天龍八部,人非人等。勸于閻浮提衆生,臨終之日,慎勿殺害,及造惡緣,拜祭鬼神,求諸魍魉。】

  這是地藏菩薩大慈大悲,給我們說出這些事實的真相。然後我們才曉得,民間許許多多這些作法,對于死去的人大大的不利,對他們真是毫無幫助,加重他的罪業,這個做得很殘酷。菩薩在世尊面前,與會還有“天龍八部,人非人等”,讓他們做見證,證明地藏菩薩所說的話句句真實。他爲什麼不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來做見證?諸佛如來、大菩薩明了,他知道太清楚了。讓這些諸天鬼神來做證明,勸導閻浮提衆生,在臨終之日要謹慎,決定不能殺生,決定不能造惡緣。所以人過世要給他辦後事,要邀請家親眷屬、他的親朋好友,聚會裏面有很多就殺生吃肉、祭拜鬼神,這都是造罪業,這是我們隨時隨處都看到的。我們要想爲亡人祈福,還要殺害衆生去祭祀,我們仔細想想,唯恐這個亡人在生的時候,殺業造得還不夠,還要給他添一點,那不是就這個意思嗎?唯恐他墮落得還不夠深,再把他往下塞一點,幹這種事情,絕大的錯誤,這個道理要多想一想。下面這才說出所以然的道理,爲什麼不可以殺害?爲什麼不可以造作惡緣?

  【何以故,爾所殺害乃至拜祭,無纖毫之力,利益亡人。但結罪緣,轉增深重。】

  這個開示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,要牢牢的記住。因爲這種事情我們常常會遇到,一定要講清楚、說明白,讓他覺悟。拜祭鬼神于亡者確確實實沒有一絲毫的幫助,決定不要打妄想,他造作的罪業,我們拜祭鬼神,鬼神會原諒他,鬼神會赦免他,沒這個道理。世間或許有一些貪贓枉法的,鬼神裏頭沒有,中國古書裏頭所說,“聰明正直之爲神”。這些巴結鬼神、谄媚鬼神,希望鬼神能夠原諒赦免,這是一種錯誤的心理,這是一種犯罪的行爲,哪裏能夠得到幫助?所以這種作法“但結罪緣”。明白這個道理的人,我們世間婚喪喜慶,這一些宴會當中決定不能殺生,殺生那就是這兩句話,“但結罪緣,轉增深重”,這部經上講得多、講得詳細。慶生作壽你希望長壽,你殺害這些衆生,你能得長壽嗎?人有老苦、有病苦,臨終的時候那個苦的現象,我們看起來都不忍心。他爲什麼會有那些現象?他不懂道理,一生當中只知道跟衆生結罪緣。

  即使是世間大富長者也不能避免,富貴人家死的時候,造作種種的業障,我們親眼所見。世間豪門貴族死的時候,都是很長一段期間的病苦,現在所講的老人癡呆症。到末期的時候人事不醒,家親眷屬都不認識,迷惑顛倒。在這種狀況之下,他往哪裏去?當然是叁惡道。一生再發達、再輝煌,死了之後墮叁惡道,你說他有什麼成就?不如世間一個貧賤之人老實念佛,人家前途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,哪裏能夠跟人家相比?所以你在世間得到億萬的財富,也比不上念佛往生的貧窮的人,比不上。我們所看到的人家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沒有病苦,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這叫真正的福報,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臨終最怕的是迷惑顛倒,臨終一迷惑顛倒,連助念都幫不上忙。助念必定是這個人走的時候神智清楚,一直到斷氣都清楚、都不迷惑,這個助念是幫大忙,他能夠一心跟著念佛,決定得生淨土。所以我們自己要想到,自己將來臨終會不會迷惑顛倒?要想自己臨終不迷惑顛倒,一定要修福。我們中國人講五福,五福最後一條,用現在話來講好死,那真有福。好死決定有好生,就是說你來生投胎一定是善道,這一定的道理。如果死的時候迷惑顛倒,善道就沒分。

  由此可知,我們在一生當中,決定不跟衆生結怨仇,決定不可以傷害一個衆生。衆生都是凡夫,你傷害他,他懷恨在心,他永遠不忘記,逮到機會就報複,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不但不可以殺害衆生,令衆生生煩惱都是罪過,我令衆生生煩惱,衆生就會令我生煩惱,冤冤相報。所以菩提道上要一帆風順,要記住這兩句話,不可以跟人結怨。佛教給我們跟大衆接觸要和顔愛語,我們要常常想到,我們用什麼態度對人,人家用什麼態度對我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這裏面的含義很深很廣。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:

  【假使來世,或現在生,得獲聖分,生人天中。緣是臨終,被諸眷屬,造是惡因。亦令是命終人,殃累對辯,晚生善處。】

  這段講得好,這是事實。“假使來世”,是說臨命終的人已經死了,死了之後那就是屬于來世。“或現在生”是這個人還沒斷氣。但是這個人在生是個善人、是個好人,自己沒造什麼罪業,因爲他的家親眷屬殺生祭祀,拜祭這些鬼神求諸魍魉,魍魉就是邪神邪道;病重了、病危了求這些鬼神來幫助,不知道他造的是罪業。殺生祭祀,殺生就是爲這個病人,他本來是可以生善道,得生人天中,他生善道,因爲家親眷屬造這些罪業,這個罪業他要承當,他要到閻羅王那裏去辯論,所以生善處就耽誤了,“晚生善處”。如果已經斷氣了,他在閻羅王那裏還要辯論,耽誤他生善道的時間。如果沒有斷氣,他在病床上種種痛苦,他神魂在那裏辯論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所以學佛的人,臨終那是我們關鍵的時刻,身邊照顧你的家親眷屬一定要懂這個道理,決定不能夠做錯事情。所以現在《饬終須知》,古書裏頭是《饬終津梁》,文字比較深,現在人不容易看得懂,所以用白話文重新寫,這個小冊子很重要。家親眷屬在病重的時候,一定要叫每一個家人都要讀,都要明了如何來送終,如理如法的送終真正幫助他。世俗裏面送終的方式問題很多,我們讀這個經,自己再細細去思惟,想一想佛講的有道理,還是世俗做的有道理,要平心靜氣很冷靜的去思惟,這個裏頭得失利害關系太大了。一墮叁途時間是論劫來算的,經上常講無量劫,多可怕!如果我們對家親眷屬愛護,怎麼能忍心讓他墮叁途?即使他造作惡業,我們也想方法讓他從叁途裏面,早一天出來超生,怎麼能忍心叫他墮惡道?下面說:

  【何況臨命終人,在生未曾有少善根。各據本業,自受惡趣。何忍眷屬,更爲增業。】

  何況這一個臨命終的人,在生前造的善少,一生的造作惡多善少,惡的力量強,善根的力量薄弱。“各據本業,自受惡趣”。我們在人間現在看到是個人身,仔細再一觀察他是不是個人?中國古書《左傳》裏面講,“人棄常,則妖興”,這意思怎麼說?人要是把人道失去了,這個身是妖魔鬼怪,不是人。常是什麼?常就是五戒,儒家講的常—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這個人不仁、不義、不講禮、不講信用,這個人就是妖魔鬼怪,不是人;現在是像個人一個樣子,死了以後就入叁途,所以此地講各據本業,自受惡趣。怎麼忍心家親眷屬還造這些惡業,讓他去承受?這是大錯特錯!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二十六卷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