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們自己試驗試驗果然有效,所以一定要奉行才能夠得利益。清涼給我們講解《華嚴經》,他老人家是用信、解、行、證這四個綱領,來給我們介紹。這四個字要同時去做,不要有先後,有先後效果就很緩慢。現在災難臨頭,這種緩慢的方式來不及了,所以同時來做。
今天居士林,我們就是用這個方式。我們講堂每一天講經兩小時,一年叁百六十天天天不間斷,這是信、解;念佛堂天天念佛不間斷,那是行、證。我們今天信、解、行、證同時進行,解門幫助行門,行門幫助解門,解行相輔相成,效果就很大了。果然能夠依教奉行,利益功德不可思議。我們要深深相信,經是我們自己心裏面的經。世尊從真心裏面流露出來的,世尊的真心就是我們的真心,心是今之心,二而不二,所以他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。這個地方說的“現世”,就是現前我們居家平安幸福,沒有任何災難,豐衣足食,可以得到這個效果。這個效果是很小的效果,哪有得不到的道理?再看下面經文:
【是故普廣,當知地藏菩薩,有如是等,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。】
這是總結。“地藏菩薩”,“如是等”這叁個字,總結前面所說信受奉行種種利益,結歸到地藏菩薩的威神加持。地藏菩薩是表法、是象征,他真正的內容就是我們自性裏面本具的寶藏。寶藏,經典裏面常講,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德能;德是講德相,一真法界依正莊嚴,那是德相;能是能力,就是此地講的“大威神力”;這都是我們自性裏頭本具的。不但這一部經,佛說所有一切經,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,離開自性,無有一法可得。由此可知,讀經面對著佛菩薩,以真誠恭敬心就能夠開發自性,讓自己的性德也能夠現前。這就跟諸佛菩薩,我們波動的現象就溝通,頻率就相同。我們在這個時候,所有一切疑慮才能夠斷掉,斷疑才生起真正的信心,信心是成就佛事;佛事就是自利利他的事業。
信心是根源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,“信爲道元功德母”,道就是成佛之道,轉凡成聖;聖達到究竟圓滿是成佛,信是根源。功德是自利利他,自利利他達到究竟圓滿,也從信心上建立的。我們今天做,做得不夠,做得不圓滿,原因在什麼地方?原因在信心沒有建立,信心不夠,信心不夠是因爲對事實真相了解得不夠透徹。所以解能幫助信,信能幫助解,行能幫助信,信能幫助行,雖然講信解行證,講四個字,其實一樁事情;每一個字裏面必定含攝其他叁個字,如果不含攝其他叁個字,那就不能叫信。信裏頭沒有解、沒有行、沒有證,那不叫信;解裏面如果沒有信、沒有行、沒有證,那不叫解。佛法是圓融的,圓修圓證,進展就快了。下面說:
【閻浮衆生,于此大士,有大因緣。】
(它這裏有個錯字,諸位把它改過來。是閻浮衆生不是閻淨,這是個錯字。你們影印的那個本子是不是?對的,閻浮。我這個本子錯了,我們本子不一樣。這個本子是老本子,可能你們這是後印的改過來了,閻浮衆生。)“閻浮”是說我們這個世界,我們這個地球。我們地球上這些衆生,跟地藏菩薩有大因緣,有緣見面就歡喜,沒有緣就很難接受。這個事實,我們在生活當中也能夠體驗到。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,特別像觀光旅遊,第一次到那個地方去觀光,我們遇到很多的人,有人一看很順眼,看得很歡喜,有人一看就討厭,跟他從來沒有往來。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這個現象就是宿世的緣分,看到歡喜的,我們看他也歡喜,他看到我們也歡喜,這是宿世有善緣。我們一看覺得很不順眼,他看我們也不順眼,宿世有惡緣。可能我們這一生當中,就這麼幾秒鍾、幾分鍾的時間,一生就會見這一次面,第二次就很不容易碰到,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。雖有緣,緣分很薄,一面之緣,一生當中一面之緣,時間非常短促,我們能體會到有宿世的因緣。
還有一種情形也能夠證明,我們決定有過去世。我們到一個地方去旅遊,這個地方從來沒來過,一生當中確實是第一次來的,可是突然之間覺得這個環境很熟,似曾相識,什麼原因?你過去生中在這個地方住過,要不然你怎麼會很熟?從來沒有人介紹過,你怎麼會很熟?證明人決定有前世。我在美國德州,有一個同修蔡文雄居士,他說他學佛的因緣,真正體會到有過去世,他知道了。他也是偶然有一次,在舊金山附近開車迷路,走到一個小鎮,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小鎮,他忽然感覺得這小鎮很熟悉,這個路應該怎麼走法,走得果然一點沒錯。事後愈想愈奇怪,如果不是前世在那裏住過,他怎麼會熟悉?怎麼會有那麼深刻的印象?總在那裏住了很多年,他印象這麼深刻,這是他親自給我們說的。大概前生沒做什麼壞事,這一生又投胎得人身。所以確確實實人有過去生,有過去就有來生,這是講因果輪回的事實真相,許多人經曆過。我們自己也有這種經曆,但是沒有蔡居士那麼明顯,那麼樣的深刻,沒有。再看下面經文:
【是諸衆生,聞菩薩名,見菩薩像。乃至聞是經,叁字五字,或一偈一句者。現在殊妙安樂,未來之世,百千萬生,常得端正,生尊貴家。】
這是極力的贊歎,說明聞名見像的利益,經典的文字簡單,含義深廣。聞菩薩名,見菩薩像,乃至于接觸到這一部經典,利益各個有淺深不同。有些人完全沒有接觸過佛法,像現代觀光旅遊,特別是到中國去觀光,中國觀光旅遊寺院是旅遊的重點,也是外國人非常喜歡去看。他們多半是基督教徒、天主教徒,還有其他宗教的信徒,對于佛法一無所知。藉著觀光旅遊,見到這些佛像,見到菩薩像,當然他們不會有信心,甚至于他們看這個是迷信,層次高一點的看這個是藝術品,把他當作藝術品來欣賞。有沒有利益?有。正是佛法裏面所講,“一曆耳根,永爲道種”,一曆耳根跟一曆眼根一樣的意思。耳根是聽到念佛號的音聲,聽到讀經的音聲,那是耳根;見到佛菩薩形像這是眼根,阿賴耶識裏頭永爲道種。無論是有意、無意,無論是贊歎、毀謗,都成金剛種子,就怕他一生沒有緣接觸到,那就非常可惜。毀謗都無所謂,他真接觸到,毀謗他要受毀謗之果報,果報受完了之後,將來有緣再遇到他就信了,他就能得度了。
由此可知,給衆生結法緣這是好事情,在世出世法真的叫第一等好事。廣結法緣的時候,不要有任何顧忌,不要認爲這是亵渎佛菩薩形像,造作種種罪業,那你就不敢動了,你怎麼能跟衆生結緣?對于佛菩薩起尊重之心、敬仰之心,那是已經入門來的,我們對于佛菩薩形像要尊重,以恭敬心供養。但是我們介紹給別人,那你就不必有這些顧慮,介紹給別人是在他阿賴耶識裏頭種佛種子,即使他毀謗侮辱都無所謂,佛菩薩哪有見怪的道理?見怪他是凡夫,他不是聖人,絕不見怪。所以在現代,我們有一些看到,包裝紙上印佛菩薩形像,報紙裏頭常常也印佛菩薩名號,也有佛菩薩形像。有一些同修看到這個情形來問我怎麼辦?這報紙能不能丟?我們怎麼處理?他就慌張了。這是起分別執著,要曉得報紙上做是給許許多多衆生結緣,結法緣,種善根。我們遇到怎麼處理?就看你自己。如果你家裏面有地方放,你可以把報紙上的佛像、佛名剪下來,或者是把它貼在一個本子裏面,做一個紀念也是好事情。如果不願意這樣子做,照一般報紙處理就行,不必要執著、不必要計較。特別是在這個世間造惡的人多,佛菩薩的名號、形像愈普及愈好。發心不相同,我們這個心是利益一切衆生,希望一切衆生種下佛菩薩的種子,這是好事情。不要常常想到這是不恭敬,把這個緣斷掉,那就可惜了。
此地說的利益非常明顯。我們得利益的人,隨著他的心、隨著他的願,如果他能解能行,利益就很殊勝,利益就很大。他聞名見像不解,也不能行,這個利益是含藏在他阿賴耶識裏面,現前不能得利益;這個地方“現在殊妙安樂”,他得不到。什麼時候他能得到利益?來生後世他有這個緣,有緣再遇到。再遇到的時候,那個緣要是殊勝,遇到善知識、遇到好的同參道友來幫助他,能解能行,他殊勝安樂的利益才能夠現前。所以這裏頭沒有迷信,這裏面差別因緣無量無邊。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這些事實真相,遇到有人來問的時候,我們可以給他解答,幫助他斷疑生信。凡是來問的人,都是過去生中有這個種子,過去生中曾經聞法,聞名見像這個緣分。我們自己細細想想,我們過去生中,甚至于久遠劫前,我們種下來的,到這一生我們才遇到緣,緣才成熟了。所以看到這一部經,他能生歡喜心,愈讀愈歡喜,能解歡喜,不解也歡喜,緣深。緣一定是宿世種下來的,不可能是這一生當中,一接觸就生歡喜心,沒有這個道理。
現前有許多大衆,接觸不能生歡喜心,還不就跟我們過去生中情形一樣,我們是過來人很清楚,經曆了許多生、許多世,這成就了。現在我們幫助他們種因,我們很清楚,也必須要經過來生後世緣成熟,他才能得度。在世間人心裏面想,這個時間太長了,可是真正在事實真相裏面,時間是假的,沒有時間。時間跟空間,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決不是事實。《華嚴經》上講“念劫圓融”,一念可以把它延伸成爲無量劫,無量劫可以把它濃縮成一念。大乘經上常講,“十世古今,不離一念”,就是這個道理。我們沒有看到真相,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,我們只看到銀幕上那個現象,沒有看到放映機後面的底片,銀幕上有前有後,如果看看放映機的底片,拿出來一大盤沒有先後。由此可知,我們看到有時間、有過去、有現在、有未來,是錯覺當中看到這個幻相。你要把它看成了解真相,那你就好像電影放映機裏面,看到它的底片一樣,沒有先後。
所以幫助一切衆生種善根,修菩薩行,成菩薩道,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工作。而且要積極去做,無條件的幫助大家去做,這裏面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以清淨心去做、以平等心去做,這樣子功德自然就圓滿了。經上講的利益,“百千萬生,常得端正,生尊貴家”,這是一般世間人所…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二十五卷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