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佛菩薩應化在世間。這個世間有沒有?有。懂得佛法的人,真懂他就依教奉行,他就這個作法,做得完全相應,這就是菩薩示現。
這是說出一切衆生沒有人教導,那就是這個現象。所以教學比什麼都重要,世出世法都是建立在教學上。中國古代這一些帝王都是聰明人,他們治理國家,希望政權鞏固,希望國家長遠,從哪裏做起?教學爲先,先要把教育做好。教育裏最重要的勸孝,讓這些人民懂得孝道,教導人民知道尊師重道。每個人都修養自己的德行,社會安定,天下太平。所以他們著重教育,把教育列在國家施政第一條。從前國家這些製度,宰相底下有六個部,古時候分工沒有現在這麼細,它只分了六個部。六個部裏頭排名第一是教育部—禮部,從前叫禮部;六部裏面禮部尚書是第一,教育擺在第一,對于這種事情看得多麼重。而佛教教育是另外設一個機構,更加尊重,皇帝自己來推行。這個教育的機構稱寺,所以寺這個名稱怎麼來的?“寺”是皇帝下面辦事機關的名稱。爲什麼取這個名稱?這個名稱是永久建設建立的,不會改變,要代代相傳傳下去。這種機構,永久設立的機構才稱之爲寺,決定不能改變,決定不可以廢除,用這名稱。皇帝他是希望他這個朝代永遠下去,不會被人家推翻,希望傳宗接代,代代傳下去,所以這個機構是永久設立的。
皇帝下面有九個寺,寺的主管稱爲卿,所以九卿,叁公九卿;叁公是皇帝的顧問,現在講的國策顧問,他有疑難的問題要向他們請教;寺今天講的是一級單位,直接歸他管轄的。佛教的機構也稱寺,歸皇帝直接主管,皇帝直接來推動佛教教育。中國從漢朝以後,教育是兩個體系,一個是佛教育,一個是儒家的教育。儒家教育由宰相負責來推動,佛家教育是以皇帝自己來主導、來推動,所以佛教育推廣超過了儒家的教育。這是從前人民對皇帝尊敬,以帝王力量把這個教育推動到每一個省、每一個縣市、每一個鄉村,都建立有佛寺。而儒家的教育頂多一個縣才設一個縣學,沒有佛法推行得這麼廣,道理在此地,重視教育。而佛法變質變成宗教,變成爲死人服務,這曆史很短,大概在清朝中葉以後才變成這個樣子,清朝初期不是如此,初期還是教育。我們看到康熙、乾隆、雍正時代,佛教依舊是教育,依舊是教學,所以連宮廷裏面讀經。
清朝這些帝王非常高明,他們怎樣?他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,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,能夠讓這些人民服服貼貼,享國兩百六十多年,有他的道理。他用什麼方法統治?他用《無量壽經》,這一招高。皇帝說不是你聽我的,我們統統聽佛的,我也聽佛的,你們大家統統聽佛的,這個方法高明。不是我統治你們,佛統治我們大家,還有什麼話講?所以宮廷裏面讀《無量壽經》,也請法師講解《無量壽經》,大家都依教奉行。滿清把讀經,宮廷裏面讀經廢除是慈禧太後,大概慈禧聽到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都是她的毛病,大概聽了很不舒服、很不高興,就不讀了。不讀之後,她就是恣情,胡作妄爲,把國家搞亂了。假如她要還依祖宗的成法,老方法不改變,還是依教奉行,大概今天還是大清帝國,不會改朝換代,人民不會造反。可惜的是把祖宗這些教誨成法舍棄掉,自己胡作妄爲民心失掉,所以革命軍一起來,才會被人推翻,這是她一生造的孽!我們曾經聽說,慈禧在死的時候後悔,知道自己做錯事情,好像有這麼一句話,“希望女人永遠不要幹政”,臨終才知道女人幹政,造出這麼大的災難出來,但是後悔已經太晚了。
我們今天讀這個經文,“何況恣情殺害、竊盜、邪淫、妄語,百千罪狀”,就好像是講我們現代社會。從前人讀經讀到這些,沒有見到這個現象,現在這個現象在世界上太普遍了。我們看到這個現象沒有不恐懼的,衆生造作這些罪業哪裏說沒有果報?今天整個世界這些災變,現在人歸咎到自然災害,非人力所能爲,這個想法就是錯誤的。自然災害怎麼來的?人心變現出來的。如果我們細細去思惟,所有一切萬物,剛才講它都在動,只要是個物象,它的原子、電子都在動,動它就有波。我們人心起心動念,殺害、竊盜、邪淫、妄語,這是極惡的波,而且這個波一切衆生都造,你愈想這個惡的波是多麼強大。這個強大的波改變了物質,你影響它、你改變它,使它正常的組合都被破壞。這是我們佛法裏頭常講“依報隨著正報轉”,依報是山河大地,隨著人心轉,人心善環境就善,風調雨順,人心不善就發生種種災變。
可惜現在一般人他不相信,他認爲這個說法是迷信。等到哪一天搞清楚、搞明白,來不及了,世界毀滅了。不相信佛的真實話,你要承受這個果報。這是極不好的這些波,現在講的磁場,佛法裏面講光,中國內地講氣;極不好的、極惡的,你接觸到身心不安,幾乎我們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有這個感受,哪個地方人生活能過得安穩?都是憂患憂慮,不知道哪個地方好。都知道災難要現前,不曉得災難怎麼形成的?這些都是波動的影響。諸佛菩薩的世界爲什麼那麼美好?每一個人心地都清淨善良,所以居住依報的環境那麼樣的殊勝。西方極樂世界,凡是往生去的都是上善之人,你心不善不能去。西方極樂世界在佛法裏面講,它是一個很新的世界,阿彌陀佛建立到現在不過是十劫而已,十劫在無限的時間裏面講是很短暫的時間,所以它是一個新興的世界。裏面的人不是土人,裏頭沒有土人,都是外面移民過去的。移民的條件,阿彌陀佛很聰明,移民什麼條件?心地善良、心地清淨,他選擇這些人進去;心地不善良的不准你進去,所以這個世界這麼美好。
不像我們娑婆世界,我們娑婆世界裏頭有土著,沒有法子,這些人心地不善,所以說五濁惡世。衆生造作這麼多罪業,諸佛菩薩來勸導勸化,勸了也未必聽,也未必能依教奉行。可是佛菩薩慈悲到了極處,不聽也來勸,勸告永遠不間斷,永遠不停止,總希望有一天你覺悟回頭。所以真正明白人、覺悟的人,這個環境不好修行,佛就勸你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,《無量壽經》是教給我們移民。這些道理我們搞清楚,方法也懂得,我們就有很深的信心,知道自己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,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可以做得到的;我們換一個環境去生活,換一個環境去修行。我們也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,所以移民到極樂世界,然後要幫助這一些六道衆生,跟諸佛菩薩一樣慈悲,一樣有智慧,來教導這些衆生。底下一段,佛在此地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:
【能于是十齋日,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,讀是經一遍。東西南北,百由旬內,無諸災難。當此居家,若長若幼,現在未來百千歲中,永離惡趣。】
這個果報太殊勝了,所以有許多人看到經上這樣說懷疑,說經上講得太誇張,與事實真相不符合。這個說法實在說是有過失,他沒有了解佛經所說的義趣,開經偈講,“願解如來真實義”,這句話重要,你把佛的意思錯解了,這是大乘經,這不是小乘經。大乘經是菩薩修的,凡夫可不可以修菩薩行?可以。《華嚴經》是最殊勝的,裏面當機就說到大心凡夫,凡夫可以修學,凡夫可以學菩薩法,可以學如來果地上的法門,這個佛法才是圓融無礙。但是你一定要發大心,大心就是不爲自己,爲一切衆生,這就是大心,大心就能修學大乘菩薩法。由此可知,此地所講的“讀經一遍”,“讀”決定不是說,我們看著本子把經念一遍,那果報決定達不到。要怎麼讀法?讀了要能解其義,解了要能依教奉行。每一部經到最後“信受奉行”,這四個字做不到,你一天讀一百遍也沒用處,念佛古德諷刺人,說喊破喉嚨也枉然!讀經也一樣,也是喊破喉嚨也枉然!讀經要依教奉行,念佛也要依教奉行,聽到這一句佛號,看到這一尊佛像,就要想起佛在經典裏頭的教誨,是藉這個提醒自己,不要忘了佛對我們的教訓,我們要把這些教訓在生活裏面去兌現。不但自己要這樣做,還要勸導別人一起來做,這叫讀經。意思就是說,一個月當中你去念十遍,你不會忘記。
佛教我們出家人持戒,戒經每半個月要念一次,爲什麼?怕忘掉了。半個月再誦一次複習一遍,要依教奉行,不是說念給佛菩薩聽的。寒山、拾得諷刺半月誦戒,諷刺的意思是什麼?只會半月念一遍,平常一條都做不到,那有什麼用處?應當是條條要遵守,條條要做到才對。讀經也是如此,《地藏經》上教導我們,這些理論原則方法要做,比半月誦戒還要殊勝。戒經一個月才念兩遍,這一個月教你念十遍。我們現在不念《地藏經》,我們改念《無量壽經》行不行?行。《無量壽經》包括《地藏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實在講無所不包,整個佛法都濃縮在《無量壽經》上。
我有一年在美國講《地藏經》大意,在美國東岸幾個城市,就有同修來問我:法師,你不是一直都是在講淨土,你怎麼又講《地藏經》?你是不是在夾雜?我說:沒有,我還是講《無量壽經》,講淨土法門。他說:《地藏經》怎麼是淨土法門?我說:淨土法門建立在叁福的基礎上,你承不承認?他說:承認。叁福是《觀無量壽經》的,叁福第一條:“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”,對不對?對!我說:《地藏本願經》就講這四句,這個經就是四句的注解;他才明了。所以我們講這個經是淨土的基本法,淨土經裏面十六個字就包括這一部經,這一部經就是講這十六個字。你要不懂《地藏經》,叁福裏頭第一福的意思你就不曉得,你也不知道怎麼修法。所以我講《地藏經》是講淨土經、是講往生經,我沒有離開淨宗,沒有離開阿彌陀佛。
此地“讀經一遍”,一定要懂這個意思。果然讀能明其理、能行其道,真正經典末後信受奉行,這才真正叫讀經。你真去做,真做到,就有這個效果了。“東南西北,百由旬內”,由旬它不算多不算太大,算小由旬。小由旬古時候,一由旬是中國的四十裏,古時候的度量衡比我們現在短。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,古人身長一丈二尺,其實一丈二尺這樣大的個子,現在人有沒有?多的是,太多了。我們看弘一大師“周尺考”,他在戒律叁十一種裏面,諸位去看。古時候的一尺,大概現在五寸多一點,不到六寸,這樣一合的時候,一丈二合現在大概只有七、八尺,七、八尺的個子太多了。所以一定要曉得那個時候長度計算的單位,跟現在不一樣。一由旬如果算起來,大概最少也是現在應當是十裏,大概這個是不會相差的。百由旬就大了,至少差不多是我們今天講一百裏的方圓,或者差不多是四百裏方圓,這麼大地方沒有災難,一個人有福。如果說大家都修福,這個力量就更大了。
我們一個人修的福薄弱,今天居士林建念佛堂,大家都在裏面共修,諸位能看到。我想你們學佛也走過不少地方,也見過不少道場,我們今天講氣,中國人講氣,這個氣氛旺盛,可能在一生當中,你看到居士林這第一。爲什麼?這麼多人在那裏真念,他離開念佛堂則不論。進念佛堂的時候他真念,所以磁場就特別殊勝,進入這個道場人能生清淨心、能生歡喜心,這個力量就保佑這一方。這一方的人,這麼大的一個磁場在這裏發出這個波,影響這個地區。所以這個念佛堂,在我想像半年之後,會影響整個新加坡的氣氛,讓新加坡的居民每一個人都會生歡喜心。住在這個地區的人,心裏面就很安靜、就很快樂、就很歡喜。什麼力量?這邊這個電波發射的太大了,超過一般人的胡思亂想,把你那個波,這個波大了,把你那個波拉平,産生這麼大的效果。現在世間人講思想波,我們這個思想是佛的思想、菩薩的思想,這麼大的波,我講經的時候說,我們的頻道跟阿彌陀佛的頻道相同接通,所以這個波藉著諸佛菩薩的波,産生極大的效果,這個效應很大。此地雖然是叁、四百萬人沒有關系,這一個磁場可以蓋過它,可以把他們那個波産生大的變化,讓他們心情平靜,心情安和,真正得到歡喜,感覺得這個地區安穩,這個地區太平。佛法這樣殊勝的利益可惜沒有人知道,沒有人真幹!
我們真的要感激李木源居士,沒有他大力支持,我怎麼講、怎麼勸都很難産生效果,講的時候,人不相信。這個地方李木源居士相信,一切條件都具足,這麼樣的熱心認真努力來做這一樁事情。我們想能做上個半年、一年之後,社會大衆見到這個現象自然就肯定,自然就發生歡喜。現在我們看居士林人愈來愈多,昨天李居士告訴我,參加這一次超度比去年的人多得太多,念佛的人也多了。聽說有一些中元參加其他的法會,他們不去,都到這兒來,好現象,感應不可思議!這個示現確確實實有這個效果,我們今天看到這些事實,更是能夠斷疑生信。“當此居家,若長若幼,現在未來”,現在是現前的利益,“未來百千歲中,永離惡趣”,這是說明影響之深、影響之廣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二十四卷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