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六一卷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搞清楚、沒有搞明白。佛菩薩沒有別的,明白人而已!

  

  諸佛菩薩不是富貴人,不是有權力、有地位的人,他是一個明白人。諸佛菩薩教我們,我們學佛學什麼?學做一個明白人而已,不甘心、不情願做個糊塗人,希望做個明白人,我們學佛目的在此地。總得要清楚、要明了,別人問你的時候,你能答得出來。人家問你:「你爲什麼學佛?你學佛的目的何在?」我們要正確的答複別人。像這樣的經文,就可以念給他聽。「一切諸佛恒在正定」,正定就是叁昧。「于一念中遍一切處」,一切處是盡虛空、遍法界,哪個地方有緣,佛就到哪裏教化;一念如是,念念如是。這是第一個,爲一切衆生廣說妙法。

  

  第二句,「普爲衆生說無我際」。前面的文是一樣的,「一切諸佛恒在正定,于一念中遍一切處,普爲衆生說無我際」,也就是說,說無我法。一切衆生不能覺悟的第一個障礙就是我執,起心動念執著身是我。見思煩惱裏面頭一個是身見,他不知道這個身不是我,這是所有一切錯誤的根源。修行人能把這一關克服,菩提道上一帆風順;這一關突不破,那太難了,我常常講菩提道上寸步難行,你想進一寸都不可能。誰障礙你自己?自己障礙自己,別人不能障礙。你要知道,別人不能障礙,別人也不能幫助,諸佛菩薩都沒有辦法。佛在一切經論裏面講得清楚明白,我們要懂得,令自己成就的人是自己,令自己失敗的人還是自己,跟別人沒有關系。也許有很多人覺得,「怎麼沒有關系?明明這個人障礙我!」那是緣,緣只能說對于一個不善修行的人會産生障礙,他會誤導你,他會引起你的煩惱,這變成障礙了。如果對一個善學的人,他會不會造成障礙?不會,他幫助你。

  

  逆境、惡人,佛經上常講逆增上緣,他都幫你往上提升。爲什麼你向上提升?因爲你有智慧,你有定力,你不受他響影。《楞嚴經》上講得好: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,這個如來就是法身菩薩,法身菩薩會修行,無論是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全部把它轉變,幫助自己境界向上提升,都在自己,不在別人。這叫學佛,這叫會修行。把自己錯誤的行爲統統修正過來叫做修行,這個人善修、會修。不會修的沒有法子,不會修的人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,爲什麼?怨天尤人,自己的失敗、自己不能成就,全部都歸罪于別人,好象與自己不相幹,自己沒有過失,這是大過失!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

  

  所以第一關要認知這個身不是我,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有的工具。這句話你懂不懂?你要真懂了,我的工具要聽我的意思去做,我不能受它的約束。就好象我們穿的這件衣服,這件衣服是我所有的,我的衣服,我的衣服一定聽我擺布,我不能聽它的,我喜歡怎麼用它,就怎麼用它。所以世間人真有迷惑人,穿了一件新的衣服,料子非常好,坐下來的時候先要看看那個座位幹淨不幹淨,怕把衣服弄髒了。你們想想這到底是人穿衣服?還是衣服穿人?到底誰是主?誰是賓?所以佛門的製度,世尊當年在世穿的衣服叫糞掃衣,這個衣服一文不值。爲什麼?是撿別人破舊的衣服丟在垃圾堆不要了,把它撿起來,看它還有好的那個地方剪下來,實在不能用的丟掉。撿多了一塊一塊拼湊起來、縫起來做一件衣,叫百衲衣。這件衣每一塊質料不相同,顔色不相同,穿起來當然很難看,佛教給我們染一染,染色,這就是叫袈裟。袈裟的意思就是染,是很多東西混合在一起叫做袈裟。用什麼染料去染?紅黃藍白黑混合在一起,那個顔色就差不多是一樣的。我們今天講是咖啡色,不是正色。五種正色:紅黃藍白黑。它是五種正色混合起來染成一色,這叫袈裟色。什麼地方都可以坐下來,不要擔心,不怕骯髒。

  

  佛法傳到中國,中國出家人做一件新衣服,要找舊衣服剪一塊布貼在身上,領子上面有這麼一塊,叫貼新。什麼意思?就告訴自己這個新衣服要當作舊衣服穿,也就是說不要怕骯髒,哪個地方都可以坐,不要受衣服的限製。是我們人穿衣服,不是衣服穿人,都是破我執。我們這個身體,身體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。要知道「我」這個名詞的定義,解釋很多,其中最重要的解釋就是主宰、自在。你想想看我們這個身能不能做主宰,能不能得自在?如果這個身我們自己能做得了主宰,我是主宰的意思,我這個身體要像金剛一樣不壞,那我才能做主宰;我希望我這個身體年年十八,不要衰老。它不聽話,它做不到。它有生住異滅,有生老病死,所以這裏頭找不到主宰,也找不到自在。

  

  由此可知,這不是我,我們學佛首先要把這一關突破。我們生生世世被它害了。它懈怠懶惰,精神振作不起來,它不是我,它不聽話。我們要有能力降伏它,要這個身聽我自己的意思。自己是什麼?自己是真心、是本性,那個才是我。宗門裏面常說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那是我。在這個經上講的法身,法身是我的真身。法身是什麼?是我們真心本性的相分,是我的身。真心本性是我,真心本性所現的相分是我身,那叫法身。真心本性裏面本有的般若智慧那是我的心,覺心,也叫覺性。覺性、覺心是一個意思,是本性。心、相,它的作用是自己的本能,這是自己。我們今天自己完全迷失掉了,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,什麼事都沒有,就是喚醒一切衆生,你把你自己找回來,這個功德就圓滿成就了。

  

  佛法的修學終極的目標是把自己找回來,把自己的心找回來,把自己的身找回來,也就是恢複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,「出現品」講的: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佛出現在世間教學的目的就是這個;衆生很可憐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妄想執著是你自己生的,是你自己迷失的,誰都幫不上忙。佛菩薩只能把這樁事情說清楚、說明白,要自己回頭,要自己覺悟,這個事情佛沒有法子幫忙。《法華經》講「開示悟入」,佛能幫得上忙的是開示,也就是說佛能示現這個樣子,佛爲你講經說法,給你做示範,給你做說明。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,你看到這個樣子,聽到佛的教誨,覺悟了,覺悟之後真幹,那你就入了。你落實了,你做到了,你跟佛一樣。如果我們聽了佛的開示,自己不悟、不入,這在佛法講你只能在阿賴耶識裏頭種一個善根而已,這一生當中不起作用。這一生當中李炳老常講的「該怎麼生死,還是怎麼生死」,不能解決問題。

  

  但是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知道都沒有定法,爲什麼?「唯識所變」,這法相宗說的。而佛在許多經論上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句話就是「唯識所變」,但是這句話好懂,就看你怎麼想。如果我真想在這一生作佛,那你就作佛了,從心想生;我不想作佛,一切諸佛來幫忙也幫不上忙,你也做不了佛,一切法從心想生!這一句話意思深廣無盡,我們要常常放在心上,反複的多念。真正明白了,這句話就救了我們。我從今之後只想佛,我不想別的,那就是大勢至菩薩在《圓通章》裏面所說的: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,見佛就是作佛,我這一生就成功,就圓滿了。可是你要記住,不能夾雜妄想,夾雜就把你全部的功夫破壞掉了。所以你要放得下,放不下那是做不到的,關鍵就在放下。

  

  許多同修都知道,我爲什麼時時刻刻念念不忘老師?我是個很苦惱的凡夫,業障非常深重,我要是不得老師的教誨,我早已經到叁途去了,這是事實。老師救了我,頭一天見面就把這個方法教給我:看破放下。我依教奉行,我放下真的就像苦行僧一樣。我在臺中求學,只有兩套換洗衣服。我出門的時候,那個時候沒有箱子,一個包袱皮,打一個包袱,一個衣服鋪蓋,在那個時候還有蚊帳,一個被單,一個叁斤重的棉被,卷一個小行李背在身上就走了,全副家當就這麼多,什麼都沒有。章嘉大師教導我的,真得大自在。以後跟李老師學講經說法,講經說法需要一些參考資料,這參考資料別人不肯借給我用,那自己一定要搜集。這就是放下之後再提起,提起之後跟從前自己擁有在概念上不相同了。爲什麼?知道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,雖然提起來了,也是隨時可以放下,隨處可以放下。爲什麼?沒有占有的念頭。

  

  我自己曉得修行受的一些苦難折磨,我是個過來人。所以我心裏常常想,如果有一個寺院叢林,有完善的藏經樓,世出世間的典籍應有盡有,我隨時可以參考,我自己什麼都不要了,這多自在!自己頂多有個筆記本就行了,看到好的東西不要多,一部書寫個幾句,它的真正精華我得到了,受用無窮!哪裏需要啰哩啰嗦這麼多東西?所以我早年心目當中所希求的現在建立了,供養你們大衆。你們大衆如果要有我的思想,你們各個成就,你們的成就決定在我之上。我當時想要的東西想不到,現在你們不想要的東西都在面前,我都替你們想到了,都替你們搜集了,全部都供養你們了。說老實話,我在講席當中也講得很多次,多少年前就講過,在美國達拉斯贏建偉居士就曾經問過我,他說:「法師,如果依你自己的願望,你在這一生當中,這麼多經典,你選擇哪一部經,受持讀誦、爲人演說?」我一點考慮都沒有,我告訴他我選擇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到現在還是如此。一切經教有人弘揚,我何必費這麼多事情?我修我自己的法門。真正對我根機的是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我一生弘揚這個法門、修學這個法門,我不會去看第二本經書。

  

  今天講這些東西,別人啓請的,大衆要求的,沒有人能講,沒有人願意講,我不能不出來講。這個作法用現在人的話來說:犧牲奉獻。我要是爲我自己,告訴諸位同學,我的房間會跟許哲居士一樣,什麼東西都沒有;會跟印光大師關房一樣,我這個小佛堂供一尊阿彌陀佛,一本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了。我一生當中一個願望,往生淨土,親近彌陀。這是我們遇到佛法之後,這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。這一樁事情不能夠圓滿成就,全部落空了,你在這個世間搞什麼都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說來說去都是講到「無我」重要,衆生不得成就,執著身是我,一切爲我著想,錯了!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  
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六一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