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五五卷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教起因緣,華嚴法會是怎麼來的,什麼因緣來的?前頭說明了。接著在正宗分裏頭,一開端一定要先說明說法的儀式,所以這一品經跟著來了。這是講分,叁分或是四分。

  

  第二接著介紹「品來」,品是品類,這裏面有兩個意思。前面一品說明「衆集」,集會,從十方世界來參加法會的大衆都到齊了,講經的法會聽衆都到齊了;現在要顯示,「顯疑現相」,佛現的這個相引起大衆疑情,看了之後對于實際上的意義內容並不了解,其實這些無非都是大權示現。第二,前面說是「舊衆」,都是跟佛常常接近的大衆,我們講本地的一些聽衆,這個諸位就好懂;在這一品裏面,我們看到有很多新來的聽衆,四面八方來的聽衆,不是本地的,四面八方來的聽衆,所以接著來。清涼的四分,第一分是「舉果勸樂生信分」。這是第一會,第一會有六品經,「世主妙嚴品」是第一品,「如來現相品」屬于第二品,接著來的。這是說這一分、這一品接著來的原因。

  

  下面這一段給我們解釋,「釋名」。先講分,「分名正宗者,正陳宗旨,揀序流通」,正式要說明本經的宗旨。宗旨是什麼?是修學的理論與方法,要正式跟我們說明。我們在這些經文裏面,通過學習,斷疑生信,道理明白了,那些道理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;方法明了了,方法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爲,這就得受用,這樣才能夠入佛境界。在四分裏面,這還是屬于「舉果勸樂生信分」,要爲我們說出毗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;依報是說他的生活環境,正報是講他的身體,爲我們介紹毗盧遮那佛生活教學的環境。

  

  佛的工作,我們前面一再說明,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從事于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。你看看他的工作,看看他的生活,看看他生活的環境、教學的環境,他教學的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,不分國土,大世界、小世界都不分,不分族類,一視同仁,真正做到真誠清淨平等,究竟圓滿的做出來給我們看。讓我們在這裏面生信心,生希求的心,「我也希望跟毗盧遮那佛一樣」。把果報呈現出來給你看,看你相不相信?所以佛說法絕不是先講修因,然後再講證果,那個難,衆生不容易接受;佛的殊勝處是先把果報示現給你看,然後你如果能發心,好,我們教你。其實曆代祖師大德們他們都學會了,我們能夠觀察得出來嗎?現在看不出來了,爲什麼?古時候道場都被破壞了。從前我們常講靈山,這個山水有靈氣,現在人所謂是磁場,磁場好極了;我們中國人講風水,這風水絕佳。出家人在那裏建道場,所建的道場風水絕佳,人到那邊去之後,心情自然就舒展,真的煩惱輕、智慧長,他對這個地方非常羨慕,示相,看看出家人悠閑自在,跟他談談話,受益良多,他真的跟城市當中的人不一樣,氣質完全不相同。這是什麼?示相,就跟此地講的是一個意思,毗盧遮那佛首先把依正莊嚴端出來給你看,這就是攝受衆生巧妙的方法。

  

  我們今天要說佛教怎麼怎麼好,世間人應當要接受,對世界有些什麼好處,好處在哪裏?你口說不行,特別是現前的社會,現前社會說假話的人太多了,你怎麼苦口婆心的說,人家聽了,「假的,哪裏是真的!好?世間哪有這個好人?裝的,不是真好,他有企圖、他有目的,他在這裏沽名釣譽。」人家用這種心態來看你。實在講這種心態古時候人就有,但是少,現代太普遍了。古賢先賢的教化要想在這個世間推展,萬難萬難!可是怎麼樣?難還是要幹,不能說難我們就不幹,那就錯了!如何能夠斷除大衆的疑惑?所有一切評論都不要放在心上,人家贊歎你,你不要喜歡,爲什麼?我們做得不夠好,人家贊歎太過分了。贊歎是給我們一種勉勵、給我們一種警策,我們想到我們要做得更好,不要辜負別人。別人的毀謗我們接受,歡喜接受。爲什麼?他毀謗是真的,我做得不好,我應當要接受批評,我從批評裏面天天去思惟,改過自新。想想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在這個世間還受別人批評,我們受別人批評又何足以爲怪?

  

  現相永恒的,他說我裝模作樣,我裝一輩子不就變成真的了嗎?裝到死也不改變,來生還來裝,生生世世都裝,那就對了。只要自己沒有私心,只要自己點點滴滴都是爲了一切衆生,現相是教化衆生、接引衆生第一課,你說這個意思多深!「舉果勸樂生信分」,所以我們要不把形相端出來,弘法利生難了,你拿什麼弘揚佛法?我們今天要示現的是什麼相?此地是給我們一個啓示,現相必須要契機。我們首先要看看現前這個世間的衆生相,依報的相、正報的相,然後自己就清楚了。他示現的這個相不好,那個相不是正道;那我們現的相是什麼?我們現的相是要讓他自己逐漸逐漸體會到、覺悟到,走正道,正道是什麼?佛道、菩薩道。現在凡夫所現的相是叁惡道,我們要現什麼相?針對著他的毛病,他有貪心,貪而無厭,我們要示現無貪,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一絲毫的貪心都沒有,這個要做出來給人看。世間人有瞋恚心,我們要示現慈悲心,跟他相反。世間人愚癡,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,沒有能力辨別真妄利害,我們要示現我們有能力辨別,一切人事物一接觸就曉得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我們要示現這個相,才能幫得上忙。

  

  現在人不孝父母,不養老人,厭棄老人,你就想想我們應該現什麼相?如何幫助他?或是顯明的幫助他,或者是暗示他,幫助他覺悟,幫助他回頭。我們來這個世間搞這個行業、穿這個服裝,就是幹這個事情;你要怕苦,你就幫不上忙。他們怕苦,我們不怕苦,你要做出不怕苦,肯受苦,歡喜受苦,要做出來給他看。他以後看多了,原來吃虧、原來吃苦,後頭有這麼多好事!世間人哪一個不貪圖享受,他有多大的福報?世間從前作帝王的人,現在這個世間,你看許許多多國家地區那些領導人,我們清楚,過去生中修積大福報,愈是大的國家,他修積的福報多少世,累積的大福報!非常可惜,他沒有親近真正善知識,從小沒有學聖賢的教誨,于是只知道享福,不知道惜福、不知道培福;那麼大的福報,多生多劫修積的,二、叁十年享完了,有的長的叁、四十年享完,短的四、五年,七、八年,十幾年享完了,真正可惜!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實在講,佛弟子沒有現好相給世間人看,使世間一切人看到學佛的人迷信,「社會的寄生蟲,應當要把他消滅」。我們爲佛弟子現相不好,造成社會大衆誤會,沒有人跟我們學,看到我們都害怕了。

  

  我早年到香港,聽香港的同修告訴我,香港人最討厭光頭,他們非常忌諱,認爲今天出去遇到一個和尚,倒楣了,看到出家人吐口水。出家人是叁寶之一,爲什麼會造成這個現象?不能怪他,怪我們自己,我們自己形相不好,道理不明,跟人家也說不出什麼東西來,受盡屈辱。今天這個社會稍微好一點了,如果我們得意忘形,迷戀在五欲六塵享受裏面,那還得了嗎?佛法確實非常危險,真正是在存亡繼絕的邊緣上,然後才曉得我們的使命有多大!我們不能夠持戒,不能夠吃苦,佛法會在我們這一代滅絕。幾個人懂得?幾個人能有這種危機感?我看到「現相品」這個名稱怵目驚心,我要現什麼形相給人看,來挽救正法?希望正法久住,希望衆生得利益,不爲自己。我們想想世尊當年在世,叁衣一缽他示現那個相,他爲什麼要受那麼樣的辛苦?給我們做榜樣。我們要不能吃苦,要不能甘心情願爲一切衆生吃苦,吃苦不是爲個人,爲一切衆生,讓一切衆生看到這個形相覺悟、回頭,我們對不起一切諸佛如來,對不起曆代傳教的祖師大德,對不起自己,對不起衆生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  
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五五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