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遍一切處」,爲什麼?他們證得法身,法身遍一切處;他們證得報身,報身遍一切處;他們的應化身,衆生有感他就有應,也是遍一切處。他所化現的不僅是化現一切人物,男女老少各行各業,《普門品》裏面講的叁十二應;他化現動物植物,我們就不知道了,他化現自然形象我們就更沒有辦法捉摸了。盡虛空遍法界,無不是毗盧遮那佛、阿彌陀佛的變現,我們到哪裏找佛?會的當下就是!不會的,那就是十萬八千佛國土了。
特別是學《華嚴》,經上講得太多太多了,太深太廣了,雖然我們不能契入境界,這些事情聽說了;以前都沒有聽說過,現在總是聽說了。聽說之後有心人就念念想契入這個境界,我們要見佛的神通,我們見佛的境界,佛的神通無量無邊,佛的境界也是無量無邊。在《華嚴》這部大經裏面真的是簡單扼要,佛給我們一些開導,這麼多的人物來參與這個法會,這個法會裏面所說的異生衆、同生衆,到這個地方是個總結;這裏頭你要是問,到底有多少人參加這個法會?我老老實實告訴你,盡虛空遍法界一個衆生都沒有少。經上所說的是代表的人物,世主是這個世間各個族類的代表人,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族類全部在其中,包括我們自己。我們自己沒有在這個法會之外,九法界衆生都應當知道,我們確確實實在大方廣佛華嚴海會之中,然後你才曉得這部經對我們關系多麼密切!這個經的內容就是講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,告訴我們我們在十法界裏面,十法界是個錯誤,一真法界是純正。
我們在十法界裏頭犯了哪些錯誤?這些錯誤就是違背了性德,迷失了性體。違背了性德,這個錯誤同樣的無量無邊,爲什麼?一迷一切迷,一錯一切錯,所以搞到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修行不能證果,爲什麼?無量劫我們的修行都是枝枝葉葉。譬如這棵大樹,我讓你把大樹砍掉,你是真在做了,這棵大樹比喻我們的煩惱,你怎麼斷?一片一片葉子真幹,這邊葉子摘掉了,那邊葉子又長出來了,永遠斷不了。會斷的人從哪裏斷?何必尋枝摘葉,根本挖掉不就完全解決了?所以祖師大德常常教人「從根本修」,我們生生世世的錯誤就是不知道根本,都在枝葉上做功夫,做得不究竟,當然談不上圓滿了,煩惱習氣總是斷不盡。
什麼是根本?這個不遇真善知識,難了!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師,第一天跟他見面,他就把根本教給我,難得!根本就是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,看破是你真的明了宇宙人生是怎麼回事情,看破是般若智慧。般若智慧總代表的是《般若心經》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在中國這幾千年來流行最廣,這是看破的根本。你不在這兩部經上下功夫,你怎麼會看得破?你看不破,你怎麼會放得下?過去一般讀書人,不是佛教徒、不學佛的都讀《金剛經》,把它當作修養的課程來學習,有好處。經典裏重要的句子都能背誦,遇到境界現前了,無論是順境逆境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;順境不起貪戀,逆境不生瞋恚。這就是放下了,把貪戀的心放下,把瞋恚的心放下,人家來刁難、來找麻煩,我們能夠不與他計較,不放在心上,這都是放下了。你爲什麼能做到?你看破了。你要沒有看破,你決定放不下。所以修行「慧爲先導」,這樣我們才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爲什麼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當中,要用二十二年講般若,沒有別的,看破;因爲你看不破,所以勞累釋迦牟尼佛講了二十二年。我們要在這裏學看破,人生一場夢,人生很短促,何必造罪業?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跟人家過不去?那都是你過分的分別執著,本來沒事,這是真的本來確實沒事,六祖講的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本來沒有事。
事從哪裏來的?是你妄想分別執著生出來的。諸佛菩薩,我們講法身菩薩圓初住以上的,本來沒有事,他真的放下了,什麼都沒有。他得到的是什麼?盡虛空遍法界,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相好;你統統都放下了,什麼都沒有,原來什麼都有了,你得的是大圓滿。你要是什麼都想具有,你什麼都沒有,爲什麼?死了一樣也帶不去,不但死了帶不去,就現在你也帶不去,活著你也帶不去。我常常勉勵同學、提醒同學們,我們每天都死一次,你不覺悟?你躺在床上睡著不就等于死?睡得很熟的時候,人家把你擡走你都不曉得,等于死了,每天死一次。你還怕什麼死?死已經養成習慣了,睡跟死沒有兩樣!所以想想哪一樣是真的?哪一樣值得留戀?哪一樣值得認真?常作如是觀,你就會覺悟。常作如是觀的人,修行道場什麼地方都是道場,一切時一切處,沒有一處不是道場,還要建立什麼道場?道場在心地上建立,覺悟就叫道場,迷惑就不叫道場。你住在這個淨宗學院,覺而不迷這是道場;如果是迷而不覺、邪而不正、染而不淨,這哪裏是道場?我們去逛百貨公司、逛遊樂的場所,如果能保持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就是道場。我們要仔細觀察,《五十叁參》裏面善財跟這些善友是怎麼修的?我們才能恍惚大悟,會修的人二六時中從來沒有離開華藏世界這個大道場,不會的人那就沒有法子了。
我想了很多年,從我出家那一天起,我在筆記本上就畫了個圖,這個筆記本現在還在,放在新加坡。我這一生當中想一個小小的修行道場,真正有幾個志同道合,在這個小環境裏頭學習慧遠大師、學習覺明妙行菩薩。菩薩那個道場小,只有十二個人,個個成就;遠公大師的道場比較大,有一百二十叁個人,也是個個成就。淨宗是大乘,大乘一定是兼善天下,不是獨善其身。現在我們住在一個小地方,利用高科技的工具我們可以做到兼善天下;我們不出山門,我們在攝影棚裏面弘法,利用網路、衛星就能做到。所以我心目當中人不要多,遠公大師一百二十叁個人我們可以打對折六十個人,初創的時候二叁十個人就行了。將來有志同道合的來參加,名額限到六十個人。到這個道場來修行,要發心盡形壽我們一生不離開這個道場,每天在一起討論經教,如教修行,解行相應,這是菩薩生活。把我們所修行的成果,從網路、從衛星供養一切衆生,供養九法界衆生,供養盡虛空、遍法界微塵剎土一一剎土當中微塵數的衆生。我想了幾十年,佛菩薩常說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世間人也常說心想事成,我們不能不知道,會有感應的。
冷氣太冷,你們冷都知道披上厚衣服,不知道我也冷。這是什麼?自私自利!學佛哪裏學?就在這上學。我可以不要戴這個帽子,我能忍受,我做個樣子給你們看,把你們自私自利、粗心大意揭穿開來,告訴你們學佛就在這些地方學。佛法是生活,生活是佛法;生活跟佛法脫離了,我們學它幹什麼?那沒有用的東西,所學非所用。學了一定要有用處。以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形容說,佛弟子那個頭腦是八面玲珑的水晶球,透明的,可惜現代人學佛的人,那是講有一些他的學生,四方木頭頭腦,轉不動的、死的,他怎麼會開悟?什麼都不會修,慧沒有,福也不會修。
我們能夠常常想到別人的甘苦,常常能夠幫助別人,修福!這些在日常生活當中,就是經上講的神通。我們沒有神通,看出這個人害渴,我端一碗水給他,這是神通;看到天氣很熱,他走遠路出了一身汗,我們請他休息、遞個毛巾給他,這是神通。你以爲什麼叫神通?爲一切衆生服務的能力就是神通。我眼會看、耳會聽,身體我會接觸,我能夠面面照顧到,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無微不至,樣樣都做得很圓滿,天天在學習;這種學習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連等覺菩薩都不例外,天天在學習,成佛圓滿了,功德圓滿了。圓滿之後還是天天在表演學習,度衆生,衆生不知道,天天在表演。所以佛道裏頭即使成佛都沒有休息的,他累不累?告訴你,他不累,他怎麼會累!我們凡夫覺得很累,因爲你有妄想分別執著,你會累,你有「我」會累,佛菩薩無我。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,虛空法界是自心相,是我們心的相分;無量無邊剎土、一一剎土無量無邊衆生,是我們自身相,這是什麼?法身、真身。這樣的心、這樣的行,哪裏會有疲厭?什麼人會有疲厭?心量小的人,愈小的人那個疲厭愈快速,他的能力就愈有限;心量愈大,我們中國俗話也常講「量大福大」,無有疲厭,疲厭的痕迹都找不到。
世尊當年在世,爲我們講經說法做出來的形象,一天說法八個小時,由此可知,他一天到晚沒有廢話。我們一天到晚有沒有八個小時?不只八個小時,全是廢話!你跟人一接觸張家長、李家短,你算算看你一天講話有沒有超過八個小時?你講話八個小時不累,釋迦牟尼佛講經八個小時怎麼會累?講經說法八個小時有功德,你雜心閑話說廢話沒有功德,你講的那些話裏頭都有過失,都在那裏造業。到哪一天我們跟一切人往來一句廢話都沒有了,你就成佛了;一切時一切處你接觸大衆所講的話字字句句都是經,你不知不覺自自然然就作佛、作菩薩了。所想的、所念的是正念,佛經上常說「正念無念」,你不要把這句話錯會了,錯會了佛又喊冤枉了。正念無念,無念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,什麼念頭都沒有是無想定,果報在四禅無想天,墮在無明裏面,變成外道了。
無念是什麼意思?無邪念、無惡念,所以說他有正念。正念無念是無邪念、無惡念,無一切不善念,念念都與性德相應,念念都是純淨、純善、純正,這叫正念。念念利益一切衆生,一切是指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,一一剎土無量無邊衆生。沒有這個境界,不能學《華嚴》,學《華嚴》我講你也聽不懂;你要先培養這個心,培養學《華嚴》的資格,培養學《華嚴》的條件。所以我過去曾經講過,你不懂《華嚴》你想把《無量壽經》講好,哪有這回事情?爲什麼?《無量壽經》即是中本《華嚴》,所以你要想把《無量壽經》講好,你一定要懂《華嚴》;你要把《阿彌陀經》講好,亦複如是。
我是受人之托,答應人了,答應不能打妄語,一定要兌現。過去有人要求我把《華嚴》講一遍,特別是韓館長,把《法華經》講一遍、《楞嚴經》講一遍,這是我答應別人要求,法師、長者、居士,我一定把它完成。完成之後我把淨土五經一論講一遍,然後我講什麼?我給諸位說,我專講《阿彌陀經》,我會盡形壽專講《阿彌陀經》。我把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楞嚴經》,一切大經大論,統統融合在《阿彌陀經》裏面,那個味道就十足了。所以學教的人、發願出來學講經的人,《華嚴》是根本*輪,你能遇到這個緣不容易,太難太難了,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。「開經偈」是《八十華嚴》翻譯完成,那個時候皇帝是武則天;送給皇帝,皇帝在經本封面上題了這四句偈,以後我們叫開經偈,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這個大經念一遍都不容易,何況講一遍,你有緣來聽一遍,希有難逢!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五二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