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五叁卷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五五叁卷)

  

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最後一段,大科第九,天地征祥:

  

  前面我們將第八大段座內菩薩介紹完了,末後善勇猛菩薩總結我們要注意,「以佛力故能宣說」,確實不但是諸大菩薩講經說法、弘法利生要求叁寶加持,即使諸佛如來也同樣的請一切諸佛加持。這一點我們要能夠體會、要能夠學習,決定沒有絲毫傲慢的念頭,沒有絲毫自以爲是的念頭,這是我們應當學的。我們是有意無意當中都表現著傲慢、自以爲是,我們看看這些經文,應當知道反省檢點,怎樣做才是正確的。

  

  末後這一大段講叁樁事情,第一個是六種震動,六種每一種裏面都有叁種,就變成一十八種震動。震動實在講,是震動九法界衆生的心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看到,不但是有情衆生還包括無情衆生,看到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種種形象的示現、言語的教誨,心裏大爲感動。心裏面感動,佛經上常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一感動,天地萬物沒有不感動的道理。清涼大師說這是明顯的證明,給我們作證。第二段看到這些世主,同生衆菩薩也是世主,爲什麼?菩薩是一切衆生修學所依靠的真善知識,都來供養佛。第叁段是總結,清涼大師說得很好,「佛成正覺」,示現成佛。「衆海雲集」,雲集,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佛剎,微塵數的佛剎,一一佛剎裏面有無量無邊的衆生,全是華嚴會上的大衆,真的是一個都不漏,包括我們本人在其中,也包括我們所居的境界國土都在其中。當然這裏面有覺有迷,迷了變成六道凡夫,覺了是諸佛菩薩四聖法界的大衆。我們雖然迷,但是迷有代表,慶祝這個法會,贊歎佛陀教誨衆生,顯示佛智慧德能的高深。再看九法界衆生,感恩戴德依教奉行,爲之供養,感動得「天地爲之呈祥」。這是末後叁段經文的大意。我們先來看第一段:

  

  【爾時華藏莊嚴世界海。】

  

  這一句就是一段,這是說「動處」,這是從哪裏動的?『華藏莊嚴世界海』。清涼大師說得很好,「諸天重重,並華藏之內,故雲其地,何所不該」,全都包括在其中,「染淨融故,雖標摩竭,而地震華藏。」實實在在講,不是這一個「華藏」,這個華藏從近處說;如果就其影響來講,當然是遍法界、盡虛空都爲之震動。爲什麼?宣說如來究竟圓滿的大法。第二句也是一段:

  

  【以佛神力。】

  

  這是「動因」,什麼原因動的?『以佛神力』。這一句是說明感應道交,也是衆生有感,佛就有應。感應裏面要是就我們凡夫境界來講,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地球上八相成道;毗盧遮那如來在華藏世界示現大轉*輪,清涼說「亦兼成道」。在本經這些境界講得很多,所以感動得天地呈祥,六種震動。六種震動,在《大智度論》、《阿含經》裏面有說八種因緣,第一種說大水動的時候,也許就是我們這個地球上許多科學家研究地質學的,這個地球過去至少受過四次大洪水,洪水泛濫,地殼起了變化,這是大地震動,這個震動是有災難的,衆生業力所感。第二種是尊神試驗他能力的時候,大地會震動,那個能量巨大,這種震動大致上不會有什麼災難,他在輕輕的試驗,不至于造成災難。第叁種佛菩薩要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入胎的時候,這個時候地震動,出胎的時候地也震動,成道的時候、轉*輪的時候、終止教學的時候、入般涅槃的時候,都會有六種震動的相現前。還有一種說法在《大智度論》裏面,授菩薩記的時候,也就是如來傳法傳給菩薩,爲他授記,告訴他,他在什麼時候應當成佛,這是大事因緣,所以地神歡喜,現這六種震動的相,表達他喜悅之情。「以佛神力」,說明毗盧遮那如來是大轉*輪,爲一切衆生宣揚究竟圓滿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佛的神力,地神的歡喜踴躍,所以這個境界就現前了。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經文:

  

  【其地一切六種十八相震動,所謂動,遍動,普遍動;起,遍起,普遍起;踴,遍踴,普遍踴;震,遍震,普遍震;吼,遍吼,普遍吼;擊,遍擊,普遍擊。】

  

  『動』第一種,『起』第二種,『踴』第叁種,『震』第四種,『吼』第五種,『擊』第六種,我們通常講六種震動就是講這六個。每一個震動裏面又有叁個,叁六十八種震動的相。震是音聲,動是形狀,聲裏頭有吼、有擊,擊是碰撞。「形兼起踴」,從形相來看,地從下面升上來,「起」是慢慢起來的,「踴」是突然起來的。震是聲音,是隱隱出聲,聲音不大,吼聲音就很大,你會聽到很大的聲音,擊是碰撞。這些事情,我們曾經有相當長的時間居住在地震帶,佛經上說的這些形相我們都有相當深刻的體會,但是大地震會帶來災難;佛講經說法是好事情,總不能讓衆生帶來災難,對的,佛絕對不會傷害衆生。由此可知,此地所講的六種、十八種的動相都是表法的意思,都是說虛空法界無量無邊衆生,遇到希有的因緣,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爲我們說究竟圓滿的大法,心裏頭感動。只要聽到的人,哪個不歡喜?不但歡喜,馬上要去聽。我們不說別的,在這個世間遇到一位善知識,聽說他有德行、有學問、有修持,證果不敢說,這叁種我們可以肯定;于是常常打聽他在哪裏講經,特地去聽,很遠的地方特地去參學去聽,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六種震動的味道?

  

  往年我在臺中親近李炳南老師,他老人家是每個星期叁講一次經,在「慈光圖書館」,他是固定的。所以每個星期叁我們看到講堂裏面有貴賓,從臺北來的、從基隆來的、從新竹的,南面有從臺南來的、從高雄來的、從屏東來的,還有從臺東、花蓮來的,這不就是把整個臺灣島震動了?他們星期叁一早就到臺中來了,晚上聽經,有的人聽完之後晚車就回去了,有人聽完住一晚上,第二天早晨就回去了,每一個星期來。我們看到這個現象非常感動,這就是十八種的動相所表的意義,不是真的地震,真的地震那還得了嗎?那佛不會受人歡迎了,佛來了我們有災難來了?所以是震動。

  

  我們再問,佛入胎的時候、佛出生的時候,也有這十八種震動,那是怎麼回事情?佛入胎誰曉得?佛出世誰曉得?佛修行證果、講經說法是聽說了,這個我們還能理解;沒錯,佛入胎、佛出世,我們這些人茫然不覺,但是天地鬼神他知道,他們震動了。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,在世尊八相成道變相圖裏面看到,色界天、欲界天,他方世界的菩薩們、聲聞、緣覺,佛出胎的時候,他們都在空中合掌恭喜贊歎,他們震動了。我們人間不曉得佛出現在世,他們知道;人間裏面這些國王大臣聽說淨飯王生了太子,到宮廷裏面來祝賀,那是人間的事情,那不算震動。所以要曉得,佛菩薩的示現真正是九法界衆生都感動,希有難逢!

  

  我們這幾年講經也有個現象,我在新加坡講經,從世界各個地區的同參道友們,常常組團到新加坡來參學,他們假期有限,短的住一兩天,長的住一兩個星期,難得了。我在香港講經那就更普遍,來自中國大陸的,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幾個團體來。如果是常年住在一個地方講經,來參訪的同學們相繼不絕,這也是六種震動表法的意思。十八相,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舉了一個例子,「唯一方動」,這就叫做動。譬如李老師在臺中市講經,每逢星期叁,臺中市的佛友都來聽經,這是動的意思,「一方」。如果他這個感動是四方的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影響力,這個大家好懂,他的影響力周遍四方,東南西北各個地方的人都想來聽,所謂是不遠千裏而來,這就叫『遍動』。如果影響力更大,連海外的佛門弟子也聞風而來,那就叫『普遍動』,所以「遍動,普遍動」是說它的影響力。

  

  「動」的作用在哪裏?《勝思惟梵天經》裏面講七種,第一「令諸魔怖故」,第二「爲說法時大衆心不散亂故」,第叁「令放逸者生覺知故」,第四「令衆生知法相故」,第五「令衆生觀說法處故」,第六「令成熟者得解脫故」,第七「令隨順問正義故」。七種有具足有不具足,不具足或者是有一兩條,具足是七條統統具足,那是諸佛菩薩。我們人間善知識講經說法,七個都具足的不多,但是這裏頭的意思我們要曉得。第一個怖魔是真的,凡夫講經說法魔都討厭。你講的不是正法,魔笑笑:「這個無所謂」,你如果說的是正法,魔頭痛。爲什麼?衆生聽聞正法,生出離之心,這個出離心就是有心想出叁界,想了生死。像我們淨土宗的人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魔頭痛,爲什麼?我們只要不離開娑婆世界,都是魔的眷屬,我們離開了,他的人口減少了,他希望他的國家興旺,人丁也興旺,如果聽說你移民到別的地方去,他限製,他不准你走,不喜歡你走;魔恐怖是恐怖這一條,不是怕別的。如果你自己求往生,你還帶一批人走,那他不就更麻煩了?所謂是好事多磨,佛法的修學傳播是世間第一等的好事,魔常常來做障礙,我們曉得他爲什麼來做障礙,他是不希望我們離開六道輪回,希望我們永遠在六道裏面爲他所統治。魔怖的是這樁事情。

  

  第二是警策,世間善知識弘護正法,有這個意思,說法的時候大衆心不散亂。所以講堂稱爲道場,何以故?在這個場所大衆在一塊熏修,成就戒定慧叁學。諸位同修必須要知道,佛法裏面常說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所謂法門,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;方法門徑雖然多,有八萬四千、有無量無邊,統統修的是戒定慧。我們講的是叁學六度,只是方法不一樣,我們現在人講手段不一樣、方式不一樣,內容完全一樣。如果離開叁學六度,那就不是佛法;如果是佛法,決定不離叁學六度,不管它是大乘是小乘、是顯教是密教、是宗門是教下,全是修的戒定慧叁學。講經這個道場也是戒定慧叁學一次完成,你守規矩、守法,懂得怎樣聽經、怎樣奉事善知識,這是戒學。聽經自始至終,這一座譬如說兩個小時,從法師開講一直到他講解完畢,你都能夠攝心一處,我們今天講專心的來聽講,一個妄想雜念…
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五叁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