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十九卷)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裏面,所說的範圍也非常非常的廣泛。好德好善的人家,絕不把世間一般人看的這些珍奇希有的東西,收藏這些珍玩。有德行、有學問的人家收藏典籍,他在這裏面去享受。像現在這就方便多了,現在印刷術方便,在從前哪一個家庭能夠收藏一部《大藏經》?不可能的。古時候的經典,就算民國初年還是木刻印刷的,印刷不是油墨,是松煙,大概你們都沒見過,松子的煙。現在金陵刻經處已經用油墨,不是用松煙。古時候那個本子,那個本子手一摸,手上就有粉一樣黑的粉一樣,松煙一張一張去擦去刷,刷一本書要像這一本《地藏經》,恐怕一個人要用一天的時間,一張一張的刷。然後再裝訂,再把它切整齊,很不容易,所以書本的價值就很高,不是富貴人家買不起,數量又很少。現在方便,是照相製版,可以大量的印刷流通。

  在民國初年,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們家鄉,好像安徽省這一個省,聽說只有兩套《大藏經》,還有一套是殘缺的;兩套完整、一套殘缺,好不容易。一般人要想讀經,要到寺廟藏經樓去借出來,借出來不能借出去,只能在藏經樓。藏經樓像圖書館一樣,借出去你需要你抄,自己手抄,抄完之後再送還,藏經不出門的。現在印刷術發達,字縮小了,所以一部《大藏經》,講《龍藏》,我們現在印出來的一百六十冊,價格低廉,自己家裏頭可以收藏,珍寶!《四庫全書》雖然太大了,但是《四庫彙要》就方便多了,在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收藏、才能享受,現在我們民間也可以了。臺灣翻印的《四庫彙要》,一套賣臺灣錢五十萬,價格就相當低廉,分量精裝本五百冊,相當于叁、四套的《大藏經》,珍寶!這是值得收藏的,自己可以受用,可以教導下一代。所以豐饒珍玩不是在一些古董玉器,那個東西沒有什麼真正的好處。真正好處是這一些典籍,古聖先賢的教誨。

  第六“生賢善家”。前面講常生貴家,著重在“常”字,他這個果報不只一世,功德利益要綿延很多世,像前面講一百次生忉利天。第六生賢善家,跟前面不相同的是,福報當然他是一世比一世要差一點。如果他生生世世肯修,福報就永遠綿延不斷,一定要靠修德,生賢善之家。第七“生得爲王”,這是享受人間的富貴。第八“作金輪王”。第九“生梵天”,層次就愈來愈高,完全看你修福的大小,修福的大小不在乎造像的大小,要懂這個道理。是在你修福的心的大小,你心量大造的像小功德也大,你心量小造的像大你得福也小,所以不在像的大小,是在你心的大小,是在你心地的染淨,一定要懂這個道理。佛法當中真正是平等法,如果說是我造的像大福就大,像小福就小,那只有是有錢有勢的人才能修大福,貧窮的人就不能修福報了,這個不平等。佛法當中平等,貧窮人有的時候修的福,比富貴人修的要超過許許多多倍,在清淨心,要懂這個道理。第十“不墮惡道”。第十一“後生還能敬重叁寶”,這一條很重要。前面十句都是講果報,後面這一條是因。這是佛法裏面說果,不會把因漏掉,說因一定要說到果報,這個說法才圓滿。後生還能敬重叁寶,可見得他這個福德綿延長遠,不是一生當中就享盡。

  現在我們觀察世間現前有福報的人,可是你仔細去觀察,他的福報幾乎很快就享盡,一世壽命還沒有完,他的福報盡了。我們在國外看到許多,公司倒閉、破産,他年歲還不太大,這就是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福。真的世間人,福報能夠到兩代、到叁代,很少。現在是一代自己本身,能夠享一生的福,這種人已經不多了。往往享福時間都很短,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福,享福的時候不知道利益社會衆生,所以他的福報享的時間很短暫。這一條就很重要,享福的時候一定要懂得修福,要知道這福從哪裏來的。佛在經上講,可以說是完全都說的是凡夫境界。

  財富,哪一個人不求財富?不但心裏求財富,貪著財富,這就錯了,不知道財富是從財布施得來的。真正明白這個道理,有財富全心全力布施,無條件的布施,根本不必考慮布施的效果,不必考慮這個事情。我布施做的是好事去救人,當然我們不是直接去救度,一定是有一些人幫助,我們交給別人去辦這個事情。如果別人把這個財拿去做其他的用途,或者自己拿去享受,那是他的因果,與我不相幹;我發的心是純正的,我得的福是圓滿的。如果你還考慮,像赈災的錢恐怕被人家吃掉,不敢做了,換句話你修福的緣斷掉了。修福一定得福,疑慮太多往往把你自己修福的緣斷掉了,變成沒福之人。常常懷著憂慮,常常懷著這些得失,將來感得的是愚癡的果報,沒有智慧。

  所以我們以真誠心、清淨心、慈悲心去修福,當然這修福委托的人也要觀察,如果不選擇、不觀察,那自己有過失,沒有罪有過失。委托這個人靠得住很妥當,你的福報就圓滿;委托這個人不妥當,你還是有福報,你的福報不圓滿而已,不是沒有福。這裏頭因果很複雜,不是那麼容易能講得清楚,諸位要多學,經典要多讀、多思惟,逐漸逐漸你就會開悟,你就會明了,知道自己怎樣去修福。使自己生生世世真正能得到幸福美滿,物質生活不缺乏,不缺乏就是福報,不必太多;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,來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。真正是究竟圓滿的生活環境—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明白了、懂得了,這一生當中這一樁事情,那是一定要全心全力去爭取的。爭取西方極樂世界,其他都可以放下、都可以舍棄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修學,因緣果報才真正達到圓滿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就講到此地。

  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(第十九卷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