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往上面去了。古人常講「後來居上」,這是我們願意看到的;一代不如一代,這個社會就完了,還有什麼前途?一代比一代殊勝,要求不嚴格怎麼行?
我自己老了,未來的社會比現在還要複雜,未來衆生比現在還要難度,你們沒有真實的德行、真實的學問,你必定被淘汰。這一淘汰後果不堪設想,都在叁途地獄,這是事實真相,不能不知道的。所以一定要披弘誓铠甲勇猛精進,爲什麼?一定要想到我早一天成就,衆生早一天離苦得樂;我晚一天成就,衆生多吃一天苦,不是爲自己,是爲大衆。爲自己早一天晚一天無所謂,成不成就也無所謂,這個事情不是關于自己,是關系九法界苦難衆生。人沒有大徹大悟,都在苦難之中;不是說他今天享受富貴,富貴沒什麼了不起,多生多劫修的一點福,一生享完,享完之後就墮落了。佛菩薩看得很清楚,我們學佛這麼多年也能看得很清楚,人天福報我們不希罕,沒有放在心上。如何幫助大家覺悟重要,所以自己先要覺悟。
第二種叫「攝善」,就是攝善法精進,這是對自己的。古德給我們解釋的「方便進趣」,一定要有智慧有能力辨別善惡,要知道遠離諸惡,親近善法。就像佛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所說的,「晝夜常念善法,思惟善法,觀察善法」,我們有沒有落實?什麼是善法?十善業道是善法,淨業叁福是善法,六和敬是善法,六波羅蜜是善法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善法,這是淨宗學會成立那個時候我們提出來的修學科目。我們起心動念、思想行爲與這個善法相應不相應?天天要反省,一天不反省一天就失念、就失掉了,這一天就空過了。怎樣保持念念相應,這就叫方便,重要!人有能力辨別善惡,這是真智慧,你才會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。遭遇挫折不怕,心善把那個挫折惡緣轉變成善緣,自他兩利。
在中國我們這些年,對社會、對佛教也做了不少好事,古人常講「好事多磨」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不免有一些嫉妒障礙,嫉妒障礙現前的時候,我們反過頭來好好的反省,我們自己做錯了。錯在哪裏?錯在做得太過分了一點,所謂是鋒芒頭角露得過分了,遭人家嫉妒。明白了馬上反省,馬上改過自新,立刻就退轉。這些凡是露頭角露鋒芒的事情應當讓他們去做,所以我退到攝影棚裏面來,在攝影棚裏講經,大庭廣衆講經我都不講,讓學生們去講。我在這裏做錄像,提供給同學們做參考,我做這個事情;除這個事情之外,我沒有事情了。所以我在新加坡、在香港,我住的這個地方電話線拆掉了,傳真機拿掉了,人家所有給我的信件我完全不拆不看,我沒事了。確實這幾個月來非常清淨,清淨智慧就增長,你們聽我講經就不一樣。萬緣放下,專門幹這一樁事情,這樣「能轉衆生深重障」。
我感激對我誤會、嫉妒、障礙、毀謗這些人,他們都是菩薩、都是善知識,沒有他們這樣子表演一下、示現一下,我還在迷惑,《華嚴經》這一生未必能講得圓滿。他們這樣一示現、這樣一表演,我明白了我覺悟了,我退回到錄像室克期圓滿,這個事情可以做得成功。現在一切緣都很殊勝,我們的這個攝影棚,澳洲的、新加坡的、香港的,我現在來看了一看,一處比一處殊勝,果然是古人所講的「後來居上」,把前面的優點完全吸收了,缺點統統改進了,後來居上。有攝像棚我就有工作了,我可以在這個地方長住了。沒有攝影棚我就不能住,爲什麼?時間空過了,這是最可怕的。每天四小時的錄像,我們沒有假期,沒有星期日,也沒有年節,天天幹!我們要學老師,釋迦牟尼佛沒有星期假日,沒有年節假日,那是我們的好榜樣。
『故能分身遍十方』,「分身十方」,實在講我們肉眼看不到,九法界衆生都在聽經,都在聞法。現在有形的我們利用網路,各個地區有緣的同修都能收聽得到,也是「遍十方」一分的意思。將來有人說能不能在衛星電視裏面去廣播?那不是我的事情,我現在只要把東西留下來,那是後人的事情。什麼時候衆生有這個福報,有這種殊勝的緣分,能夠聽到這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它自自然然就現前,我不要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。
『悉現菩提樹王下』,這是講利益衆生。所以精進第叁個項目是「利樂衆生精進」,念念不舍衆生,爲衆生離苦得樂,不辭一切辛勞,我們在世間就是爲這個。世間最苦的地獄衆生,我們有沒有見到?有見到。哪些衆生?現在在世間造五逆十惡不善業的就是,眼看著他就要墮落,我們能不能幫助?佛法當中常說幫助得要有緣,佛門常講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。緣是什麼?現在人講條件,我們想幫助他,有沒有這個條件?條件裏面最重要的,他接不接受?緣殊勝歡喜接受,緣成熟了;想幫助他他不接受,這就沒有緣了。佛法給諸位說,沒有剎土的界限,沒有國家的界限,沒有種族的界限,也沒有宗教的界限,什麼界限都沒有,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只有一個「緣」,衆生有感,佛菩薩就來示現。
《普門品》裏面觀世音菩薩的偈子,「千處祈求千處應」,虛空法界、剎土衆生確確實實是一體,哪個地方的緣先成熟,先到哪裏去。佛菩薩幫助一切衆生海闊天空,盡虛空、遍法界,不是在一個地方。這個地方緣沒有成熟,那個地方成熟了,我們要懂這個道理,所以沒有不歡喜的。這裏緣成熟了我們歡喜,沒有成熟還是很歡喜。成熟的,立刻要幫助他;沒有成熟的,等待他成熟我再來。念念不舍棄,「佛氏門中,不舍一人」。清涼大師注解講得好:「因既離身心相,故果能身遍十方。」修因既然能夠離身心之相,就是不著心相、不著身相,果報自自然然你的身能遍十方。就像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他的身有沒有動?沒有動;心也沒有動,身也沒有動,衆生有感,自自然然就示現在他面前。
現實這個世間這個事就常有,我常常聽到一些遠方的同修來看我,告訴我說有多次夢見法師給我講經說法;旁邊的人聽到,「法師,你真的在夢中給他說法?」還有一個奇妙的事情,早年我在舊金山,有一個同學來給我說,我沒有在舊金山的時候,他夢到我給他治病,他真的有病,給他治病到第二天他的病真的好了。他來謝謝我,以爲我真的到他夢中替他治病。感應道交,我沒有到他夢中去,自自然然現相。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,不只是這一樁,許許多多,這個事情很普遍。這是「故能分身遍十方,悉現菩提樹王下」,菩提樹是代表覺悟,「王」是大覺,你現在大智大覺之中,這句話是個比喻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四二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