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六卷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上智、真有智慧的人,我們比不上他;比下,下愚老實人,也比不上。淨宗法門,上智下愚那是決定成就,除非他沒有遇到,遇到了一定成就。

  

  最麻煩的就是當中的,不上不下,自以爲是,在日常生活當中總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不能隨順佛陀的教誨,所以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哪些人往生?上智下愚往生。上智老實,他有智慧,他沒有胡思亂想;下愚也老實,雖沒有智慧,他也沒有胡思亂想,他聽話。哪些人不能往生?不老實的這一批,這一批占多數,李老師講一萬人當中,真正老實人、真正是上智的人,只有兩叁個,不老實的人要占九千九百,就算九十五吧!上智下愚只能選五個人,就這麼回事情。所以我們今天對治毛病比什麼都重要。毛病裏頭很多,最大的毛病是什麼?胡思亂想。我們要想辦法對治這個毛病,無論如何把我們的妄念減少。一般人妄念爲什麼不能減少?欲望,你不能夠知足,你欲望太多,你的妄念決定不能減少。

  

  所以要懂治這個病,首先要知足,知足之人,他就快樂,知足常樂!爲什麼常樂?妄念少了,煩惱少了,所以才知足常樂。菩薩成佛,在成佛之前,住在哪裏?住兜率天。爲什麼不住別的天,要住兜率天?兜率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叫知足,你不知足,不能成佛。所以等覺菩薩如果要示現成佛,先要到兜率天去住,到兜率天去教化衆生,去教知足天王。諸位想想,這是不是第一個大病!這是什麼?說穿了,對治貪心,這是對治悭貪。「悭」是自己有,舍不得布施,「貪」是自己沒有,希求獲得,這是最大的煩惱,讓我們日夜妄想不斷。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,如果我們真的學習,它有效。

  

  這是個理,懂得之後怎麼落實?持戒!持戒裏頭最重要的,不貪不瞋不癡。十善業道裏頭,你就修這叁條。當然十條統統要修,這叁條是主要的,這叁條就是宗門教下祖師大德們常常講的「從根本修」。根本是心,就是貪心、瞋心、癡心,從這個地方回頭。我對于一切法、世出世間法不貪,這個身體生活在世間,每天叁餐能吃得飽,幾件衣服可以保暖,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,足了!這物質生活能過得去,不必再貪求,你的日子過得快樂、過得幸福。凡是貪求的人貪而無厭,你要冷靜觀察,這種人好可憐!他一生不是爲自己活的。爲自己的人是什麼?哪一個人不希望幸福快樂?活得很幸福、活得很快樂,爲自己去活的;他錯了,他爲錢財活的。從前那個銅錢,諸位也許看過清朝時候的銅錢,它做的那個樣子是什麼樣子?是刑具,犯了罪戴的刑具,枷鎖,披枷戴鎖,從前銅錢做那種形象。爲什麼?提醒你不是好東西,雖然日常生活不能離開它,不要貪,貪了就禍害,做出那個形狀來提出警告,那是智慧。錢,你看錢那個寫法,中國的文字充滿智慧,那一邊是個金,哪個不想要?哪個不想搶?旁邊是兩把刀,這個意思就是兩個人在這裏奪取,那是錢,都是招惹災禍的根源。世間人無知,鑽到錢眼裏面,死也不肯回頭。鑽到錢眼的披枷戴鎖,那個路是死路一條;披枷戴鎖的人往哪裏走?往刑場走。古人跟今人不一樣,古人真有智慧,時時刻刻提醒你,怕你迷惑。所以我們對于錢財,一定想到生活過得去就夠了。

  

  這些年我們常常在澳洲走動,看到澳洲人很可愛,可愛在哪裏?知足,不想賺錢,沒有賺錢這個念頭,他們只想過幸福快樂的日子,所以每天賺一點點錢,他就很滿足。尤其是我住在那個小城,小城晚上五點多鍾都關門了,街上冷冷清清,人很少,車也很少,大家休息去了。一般澳洲人,不必說鄉下,小城市裏頭的居民,大概晚上八、九點鍾都睡覺了。他們早晨起來得很早,大概四點鍾的時候都起床,出去公園裏面散步、運動,總在外面有一兩個小時,回來之後才吃個早點,商店要到十點鍾才開門。生活得真自在,時間是屬于自己的,過的是人的生活。現在人在大都市裏面,大多數不知道過的是什麼生活,每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,爲誰忙不知道!爲賺錢,愈賺愈多,到死的時候,一文都帶不去,白賺了!自己辛辛苦苦一生,沒有享一天福,沒有過幾天真正屬于自己的這個生活,你說愚癡不愚癡?可憐不可憐?

  

  人在病中不知道自己的毛病,這叫愚癡,我們要不學佛,跟這世間人有什麼兩樣?現在學佛,這才明白,這才回頭,一生過自己最幸福、最美滿的生活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讀自己喜歡讀的書,無論是在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上,沒有絲毫壓力,身心愉快!所以我這一生非常感謝方東美先生,他把佛法介紹給我,我感激章嘉大師,替我選擇這一條道路,一生做的利益社會、利益衆生,絕對不做傷害衆生的事情,連傷害衆生的念頭都拔除掉。我們這個形象,可以讓世間一般人他要常常接觸,他會想。我們一切放下了,過什麼樣的生活?他再回去想一想自己一天到晚忙忙碌碌,是過什麼生活?他只要肯想,他就會回頭,他就會覺悟。

  

  所以我們自己要做的,要不斷的覺悟。覺悟就是什麼?要不斷的覺察自己的毛病,這就是覺悟。自己實在覺察不到,看別人的,看別人很容易。看別人的好處,回過頭來想一想「我有沒有?」看別人不善處,回過頭來想一想「我有沒有?」別人是我們自己一面鏡子,別人的好處我沒有,趕緊要學;別人不善處我也有,趕緊要改,這就是把「廣修治」落實了。果然落實,那就是底下這一句話,『示彼所行清淨處』,我們這個形象就會影響到九法界衆生。明白之後,自己應當不斷擴大影響,面要擴大,時間要長遠,真有這個心、真有這個願,叁寶加持你。爲什麼?利益一切衆生。對自己呢?提升自己的境界,必然的!提升自己的境界,是精神上的受用,那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人生最高的享受,是過佛菩薩的生活。第四首:

  

  【我睹十方無有余,亦見諸佛現神通,悉坐道場成正覺,衆會聞法共圍繞。】

  

  這一首清涼大師在長行裏面提示的是「普嚴場會」,這一首確實意思很明顯。第一句『我睹十方無有余』,「我」是菩薩,此地是異名菩薩。這個地方不指某一個人,所有一切十普菩薩、異名菩薩,都可以用這個字做代表。他觀察到十方世界,我們講盡虛空、遍法界他都看到,「無有余」,全看到了,這是等覺菩薩境界,確確實實契入無障礙的法界。

  

  『亦見諸佛現神通』,這個地方的「諸佛」,廣義的講,華藏世界圓教初住的菩薩就稱諸佛,天臺家講「分證即佛」,他是真的,他不是假的。江味農居士在《金剛經講義》裏面注解諸佛,他就是這個說法。《金剛經》講的諸佛,「諸」是從圓教初住到究竟佛位,四十二個位次稱爲諸佛,第四十一個位次是等覺菩薩,第四十二個位次是究竟佛果,統統稱諸佛。我們用這個來解釋,意思更爲圓滿。「亦見諸佛現神通」,這些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四十一位都稱爲法身大士,那些都是諸佛,他們在十方世界現神通,在十方世界現身,護法說法,弘護正法。『悉坐道場成正覺』,這是舉一個例子,就像《普門品》裏面所講的,「應以佛身得度者,即現佛身而爲說法」,佛身都可以自由示現,其他身分那就不必說了。如果說示現一個菩薩身分,你還會懷疑:他恐怕佛身沒有法子現;示現個羅漢身分,也許你說:他恐怕沒有能力示現菩薩身;示現佛身,你的疑惑就斷掉了。

  

  這些諸佛現神通,確實是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,滿衆生現前的願望。衆生希望什麼樣的人來幫助他,佛就現什麼樣的形相,應以什麼身得度,就現什麼身。那我們要問,現在這個世間混亂到極處,爲什麼佛不來現身?菩薩不來現身?不是佛菩薩不來,而是什麼原因?我們這個世間拒絕!排斥!菩薩就是想來也不行!所以菩薩不得已,不用佛身,不用菩薩身,換其他身分來。什麼些身分?我們不難發現,各種不同行業男女老少,熱心護持佛法、弘揚佛法的都是。我仔細觀察,示現在家身分的人多。你看看有一些在家居士,女居士比男居士多,對佛法愛好歡喜,真正的依教奉行,而且自動的發心布施供養。我看到有不少印經布施的,做光碟布施的人就更多了。他家庭環境並不很好,他用最簡單的方法,去修布施供養的大福報。就像《了凡四訓》裏面的一位女施主,到寺廟裏頭供養兩文錢,誠心誠意,方丈和尚來給她祝福,給她誦經回向。

  

  現在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修大福報,雖然沒有方丈和尚來給你誦經回向,你的福報不比她差,爲什麼?盡心盡力在做。別人印經,你出一點錢,印一本、印兩本,我們常常看到經書後面有功德芳名,我們在那裏看到,有出得多的印一百本、印五十本,還有不少的印一本、印兩本,菩薩!這裏頭肯定有諸佛如來、菩薩應化在其中,我們不認識。未必他是個大富長者,是個普通平民,你仔細觀察他在這裏弘揚佛法、護持正法,不是普通人物!菩薩在這個環境裏面,諸佛如來都現這種身分,爲什麼?那個排斥的力量再大,打擊不到他,爲什麼?他太小了;障礙不了他,他自己在家念佛,叁個、五個同參道友在一塊兒共同學習。如果不是諸佛菩薩示現,這一個大的劫難,佛法就很可能在這個世間消滅了、斷絕了。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熱心的人士,有很多貧窮到極處,自己叁餐生活都不能維持,他還在熱心弘護正法。我們曉得這是諸佛如來的示現,是法身菩薩的示現。你看到這些人穿得不好,甚至于面黃肌瘦,你仔細去觀察,他有慈悲心,他的心真誠,他的行爲端正,確確實實是真正在做弘護工作,在這個大災難當中,讓佛法依舊能夠久住世間。

  

  凡夫做不到,今天凡夫都上了魔的當,不相信正法,相信邪法。邪法是什麼?怎樣去賺錢,教你這些方法,教你不務正業,走邪道,以爲這樣子發財快,財富來得多。那是邪道,不是正道,沒有這種道理的。我們今天在經典裏面讀到的,我們學到了,應當在一切時一切處,爲衆生做出弘護的形象,真做一定得叁寶加持。事業會有困難、會有障難,但是一定可以突破;得叁寶加持,自己多少也有一點智慧,知道怎樣回避。佛法講緣分,哪裏有緣,我們到哪裏去。這個地方沒有緣,別的地方有緣,有意想不到的緣分。不是我們攀緣,韓國這個法師我不認識,沒有見過面,他到臺灣來拜訪我,我不在臺灣,這個傳真來了,希望我明年叁月到韓國去訪問,好啊!得有緣,多去看看,看看韓國、日本的佛教,因爲他們跟中國關系非常密切,韓國、日本、越南的佛教,都是從中國傳入的。南北朝到隋唐,這些國家的高僧大德都在中國留學,以日本、韓國最多,所以他們的經典全是華文。一直到最近半個世紀以來,才有少數的經論翻成他們的文字。所以學這一首偈,就是要學佛現身說法,現身護持正法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  
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六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