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七卷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五一七卷)

  

   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同生衆,異名菩薩偈頌第五首:

  

  【廣大光明佛法身,能以方便現世間,普隨衆生心所樂,悉稱其根而雨法。】

  

  這個與前面長行文第五句相應,清涼大師給我們說的「以法隨機」,也就是隨緣說法。第一句贊頌諸佛如來的法身,『廣大光明佛法身』,『能以方便現世間』,這是說的能現。法身無相,亦無不相,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,絕對不是我們的境界。但是我們在經上讀到的,世尊把這一樁事情告訴我們,我們能信、能解,對這個事實真相決定不懷疑。這一樁事情,就是現代哲學家所說的宇宙本體。宇宙本體究竟是什麼?現代哲學家依然沒有結論,有許多種說法,說的好象是有道理,這個道理不圓滿、不究竟,所以不能教人心服口服。什麼是本體?本體是宇宙一切萬法的根本,一般講它能生萬法,爲萬法之體,我們稱之爲本體。

  

  在佛法裏面,稱之爲法性,稱之爲法身。法性跟法身是一不是二,法性是能現,法身是所現。過去歐陽竟無大師講,「佛法不是宗教,也不是哲學,佛法就是佛法。」不是宗教,我們在此地不談了,爲什麼不是哲學?哲學裏頭有能有所,佛法裏頭也講能所,但是佛法所講的能所是一不是二,哲學裏頭所講的能所是二,所以它不同于哲學,確確實實是把宇宙人生真相爲我們說出來。法身它會變,千變萬化,「能以方便現世間」,這就是變,展現在世間,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「廣大光明佛法身」。它怎麼變的?不是它本身意思變的,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曉得,它沒有意思,如果它要有意思的話,它就不會隨著別人意思變了,這個道理我們能想象得到。它沒有意思,沒有意思所以它才能夠隨順十法界;如果有意思,那在我們想,我們可以隨順善,決定不隨順惡。它隨順六道、隨順叁途、隨順地獄,那可見得,它的確是沒有意思,這才能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

  

  『普隨衆生心所樂』,在這裏面隨順一切衆生,一切衆生裏面,有覺有迷。覺悟的是哪些人?諸佛菩薩他們覺悟了,迷的人是九界衆生,不單單是九界衆生,迷得尤其重的是六道叁途,法身也隨順,在這裏我們能夠體會到一些。大乘經上常常講的「十方叁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既然是共同一法身,當然共同一法性。法性就是自性,就是佛性。性是體之體,法身是體之相,它能現相,所以佛在這個經上講,虛空法界剎土衆生,我們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,佛說是「唯心所現」,唯心所現的就是此地講的法身,「廣大光明佛法身」。「唯識所變」,我們想想哪些人是識?九法界是識,九法界衆生沒見性,沒有見性,他用的是識心,識心各個就不一樣。

  

  我們今天讀到這一段文,這一段文是同生衆。同生衆他們用真心,他不用識,這是真正覺悟的人,大徹大悟的人。大徹大悟的人「能以方便現世間」,他怎麼現世間的?衆生有感,他就有應。所以法身縱然起了變化,他還是法身,這個他沒有變。縱然是地獄相現前,那個地獄裏頭的依正莊嚴,依舊是法身,是法身的現相。法身是能現,地獄是所現,餓鬼也是所現,畜生還是所現,這個道理很難懂。唐朝時候賢首國師,他用金獅子來做比喻,把金比喻做法性,獅子比喻做法相;這個黃金做了一個獅子,獅子是畜生,比喻它所變。做成一個獅子,它還是黃金,金沒有變,金的相也沒有變。我現在不做獅子,把這個金再做成一尊佛像,這個獅子變成佛了。獅子雖然變成佛了,金沒有變,金的色相成分也沒有變,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。所以,諸佛如來看一切衆生都是諸佛,《華嚴》、《圓覺》上佛講得好,「一切衆生本來成佛」,他本來是佛;淨土經裏面佛也說得很妙,「是心是佛」,那個心就是講的心性,就是說的真如本性。什麼叫佛?真如本性是佛。宗門的祖師大德說「狗子有佛性」,這是說畜生,畜生有佛性。餓鬼也有佛性,地獄還是有佛性。既有佛性,他怎麼不是佛?他當然是佛。

  

  成了佛的人,爲什麼會看大地一切衆生「齊成佛道」,一齊都成佛了,見性!所以說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一成一切成,沒有說是我成你不成,不是的。但是可以這樣說法:我悟你沒有悟,這個話是真的。一成一切成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;你沒有覺得,那是我悟你沒有悟,法身菩薩可以這個說法。現在法身菩薩他要幫我們覺悟,所以衆生有感,他就來應。他來應是隨順衆生,現相隨順衆生。用什麼樣的形相,他沒有意思,就像永嘉所說的「分別亦非意」,他沒有心意識。爲什麼?如果有心意識,他是凡夫,他決定在十法界,他不在一真法界。這裏頭的菩薩,都是一真法界的大菩薩。

  

  前面我曾經跟諸位透過訊息,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。我們今天用電視畫面頻道來做比喻,實在講只能比喻到仿佛,隔一層,但已經靠得很近。好象十法界是十個頻道,我們按哪個頻道,哪個頻道出現,有這個意思在。佛在經上也講,「一個法界現,九個法界隱」,真的就像電視畫面一樣,按一個頻道,這個頻道現了,其他九個頻道你看不見。如果我們有十個畫面,那十個畫面可以同時看見,能不能?能!只要你把頻道的這個障礙突破,就行了。在我們自己人的本身,六根障礙突破了,可以六根互用,眼不但可以見,眼也可以聽;耳不但可以聽,耳也可以嗅;身不但可以觸,身也可以見,全身都是眼,佛在《楞嚴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「一根返源,六根解脫」,所以六根可以互用。六根既然能互用,十法界如何不能夠相容?肯定的!

  

  這個境界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說的「不思議解脫境界」,真正不思議。不思議這一句話意思深,那就是講你要到一切都不思、都不議,這個界限就突破,就沒有障礙了。你只要有思、只要有議,界限就樹立,就不能突破。不思議這叁個字的味道很深很深!並不是說我們一般人的解釋,「這個不可以想,這個不可以說」,你解得很淺;真正的深意,就是叫你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那就是不思議。這一放下就解脫了,解脫了對個人自己本身,六根圓融了,六根解脫就是六根互用了;外面境界十法界也融通了,無論哪一個法界,你全看見了,不是「一個現,九個皆隱」,是同時都看見;還不是十個畫面看見,是一個畫面看見。

  

  在這個境界裏面的菩薩、諸佛如來,那個神通就廣大了,所以他有能力「普隨衆生心所樂」,這衆生是九法界衆生,佛能隨順。佛隨順是無心的,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。法身隨著衆生心在變現。法身變成了地獄,衆生在地獄受罪,我們要問:法身受不受罪?法身不受!地獄的現象,不但在佛法裏面講,在婆羅門教裏頭,甚至于在基督教、天主教裏面,都說一片火光,這個火光是從法性裏頭變出來的。造地獄罪業的人,要受大火煎熬,苦不堪言!實際上,法身依舊清淨,清淨法身,清淨法身變地獄相,它還是清淨的,變畜生、變餓鬼,都是清淨的。如果法身被汙染了,那就不能叫法性身。汙染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?給諸位說,是虛妄的,不是真實的,純粹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把戲。妄心,不是真心,所以佛在經上常常講衆生「可憐憫者」;如果真的有這個事情,佛要說可憐憫者的話,那說得就太過分了。

  

  這個話我們還是不好懂,我們再舉個比喻,這佛在經上常常用夢幻做比喻。就像你這個人做惡夢,在夢中遇到冤親債主,給你受許許多多災難,你嚇得一身冷汗,這一嚇驚醒之後,一場夢!不是真的。你真的身一點傷害都沒有,我們把這個真的身當作法身,現實的境界當作法界,你夢中的那個境界、夢中的那個身,是意識心變的,不是真的。雖然不是真的,他要是不覺悟,他不知道自己在作夢,他真的很恐怖,真有苦受;如果他在夢中覺悟,「我是在作夢」,他一切受就沒有了,那夢不是真的。由此可知,人這一生在這個世間一切感受,受從哪裏來?從妄想生的。苦樂憂喜舍不離妄想,妄想沒有了,苦樂憂喜舍就沒有了。所以佛菩薩在地獄現身,度地獄衆生,他不受苦;在畜生裏面受生,他也不受苦,他沒有苦樂憂喜舍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我們人間現身,那是裝出樣子,他受不受苦?他不受。爲什麼?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哪裏來的苦樂憂喜舍?這是事實真相。表演出有苦樂憂喜舍,那是唱戲,這就是大乘經上常說的「遊戲神通」,他是舞臺上的那個苦樂憂喜舍,表演給我們看的,讓我們看了覺悟,他用意在此地。幫助一切衆生覺悟。

  

  『悉稱其根而雨法』,「法」包括表演,爲人演說,一定要稱他的根性,一定要隨順他所愛好的,你看看佛度衆生多麼自在!這個道理,我們要懂。如果我們真的明了,我們對于諸佛菩薩、修行人的看法就不一樣,對于自己修學會有很大的幫助。我們要怎麼學法?這個重要,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,幫助九法界衆生破迷開悟,這是他的願力。願力裏頭沒有希求,到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之後,它是變成一種自然的力量。衆生有感,他立刻就有應,他能夠隨順一切衆生分別,隨順衆生的分別而分別,隨順衆生的執著而執著,實際上他沒有執著,他也沒有分別,幫助一切衆生轉迷爲悟、轉凡成聖。幫助的方式無量無邊,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,服務,無條件的爲一切衆生服務。服務的項目太多太多了,不管是哪個項目,它有一個中心:幫助人覺悟過來,這就是佛事,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裏頭的大事。如果沒有這一點,不能幫助衆生覺悟,這是世間法;只要這裏頭有幫助衆生覺悟的,這是佛法。我們從這裏去體會,從這個地方去學習。

  

  所以我們學佛,這一下就知道怎麼學法。我們真的要轉變自己,我們到這個世間來,來的時候真的是業力來的。這個業力,前世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福德很厚,這一生你一定得到佛菩薩幫助。也許這一位佛菩薩在…
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七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