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這個人真的是有求必應。他要發心把他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來生作國王,那他就得到,來生作大臣、來生作大富長者,真的是隨心所欲。功名富貴是果報,果必有因。因修得好,你的果好。
現在我們在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,我們也曾經接觸過不少的達官貴人、大富長者,我們很清楚是過去世他修的好因;但是這個因裏面夾雜著很多不善的因,怎麼知道?因爲他的日子過得很辛苦。他做官做得不自在,找麻煩的人很多;他發財財富是有不少,生活不快樂,他沒有自在,他沒有清淨,所以他修的是福,裏面缺少一點德。佛常常教我們要修福德,積功累德,你要是得這個功名富貴,你自在,你快樂。這些佛法裏講得非常透徹。
『善勇猛蓮華髻』,菩薩的名號,對于善法勇猛精進,真的像佛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教導我們的,「菩薩有一法,能離一切世間苦」。我們在這個世間苦頭吃了幾十年,味道真的是嘗到了,現在聽到佛這句話,我們的精神立刻振作起來了。有一個方法能離一切世間苦,這個方法我要!我想都想不到,現在佛給我們說出來,怎麼會不聚精會神的來領受?這是什麼法?佛說:「晝夜常念善法」,晝夜是日夜不間斷,心裏頭只有善沒有惡,你的心純善;「思惟善法」,「晝夜」是直接貫下來的,晝夜起心動念想的都是善法;「觀察善法」,觀察是行,日常生活當中行的是善法,就這麼一法。後面佛加了一句:「不容毫分不善夾雜」,這一句話重要。
剛才我所說的,我們見現在這個社會做大官的、發大財的,他生活不自在、不快樂,什麼原因?修善裏頭夾雜不善。我們明白了,我們晝夜想善、念善、行善,不夾雜絲毫不善,我們來生的果報決定超過現在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富貴的人,如果你要是回向求富貴的話。不過真正對佛法了解的他不貪求富貴,爲什麼?這個東西不究竟。一定要學究竟的,究竟怎麼修法?決定要超越六道十法界;換句話說,決定要求生西方淨土,所有一切功德不貪求人天福報,我不要,我決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。爲什麼?我那個福報才圓滿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見到阿彌陀佛,跟他老人家學習,我想到這個世間來做國王,行不行?行!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不就是嗎?應以國王身得度者,即現國王身而爲說法。那個時候你做國王,你不迷,你覺悟了,你是菩薩國王,菩薩國王哪有不自在清淨的道理?這個好!想做國王就做國王,想做天王就做天王,得大自在。
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,不成就自己真正的道業,沒有證得菩薩果位,在六道裏面享受,你把你修行功德去享受人天富貴,這是肯定會得到的;但是富貴享完了,在享受富貴當中很難不迷惑,迷惑又造業。福享完了,那個不善的業起現行,馬上又墮落,所以這叫不究竟,你不能永遠保住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永遠保住了,決定不墮落,真的得大自在。你要度畜生,都是示現王身;你要度螞蟻你就會示現爲蟻王,你要度蜜蜂你就會示現做蜂王,你要度一群獅子、猛獸你會做獅王,你要是度那一群牛群、馬群,我們說野生的這些動物,你會做牛王、鹿王、馬王,你在那裏面示現那個身,教化那些衆生,你說這個多自在!人眼光要遠大,不能看眼前短短幾十年間的小利,那就錯了,真的搞錯了!心量一定要大,勇猛精進去修善,日夜不能間斷,這是「勇猛」。
下面加「蓮華」好,蓮華是清淨,蓮華在佛門裏面表法:不染,永遠保持清淨。所以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,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,他所表現的形象細心的人不難看得出來,那就是他清淨不染。他示現大富貴,得大富貴,他不被富貴汙染,也就是他在富貴裏面他不起貪瞋癡慢,所示現的是什麼?清淨平等。我們一看這不是普通人,他發了大財,他對于財寶不貪染,心地清淨,這個財寶利益一切苦難的衆生,他不自己享受,這個人就是菩薩。他有高度的智慧,他把這些財富、他所修得的財富,用在幫助一切衆生。如果他的心量要大,幫助九法界衆生。這能做得到嗎?能,形象就做到了。
我常常在想,想開一個素菜館供養九法界衆生,免費餐廳,歡迎大家來吃飯,不要付錢的。我想了不少年,也許有一天這個事情就實現了。社會上很多貧苦的人生活艱難,我們應當要幫助他們。這個餐廳因爲都是素食,有錢富貴人他不吃素,他不會來的,你請他來他都不來。這個餐廳我們可以挂個招牌,照顧低收入免費食堂。這裏面所有的飯菜跟我們自己吃的一樣,我們吃什麼,我們以一樣的東西招待別人。過去這叁年,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試驗成功了,每天平均一千多人吃飯。從前菜很少,只有叁四個菜一個湯,現在平常吃飯大概都十幾道菜,自助餐,兩叁個湯,自己可以選擇。餐廳二十四小時開放,什麼時候去都有東西吃。你要歡喜吃,吃完之後你還想打包帶走,可以!星期假日叁四千人吃飯,做得很成功,確實照顧到低收入的人。他們每天到這邊來吃飯,也樂意在這邊幫幫忙、做做義工,所以居士林的義工有一兩千人,辦什麼事情都很容易,做成功了。
做成功之後非常興旺,所以有人問:你這個開銷很大,一個月到底要花多少錢?沒有花錢。爲什麼?從來沒有買過米,從來沒有買過菜。你才曉得社會上大衆善心人士真多!他知道你在做,自自然然有人送米來送面來,每天都有人送菜來,油鹽醬醋都有人送;送到的時候,你一天那麼多人吃,吃不完,吃不完你這個東西又不能儲存,儲存它會壞,所以每一個星期我們隔個兩叁天用卡車裝,贈送各個地方的孤兒院跟養老院。新加坡各個宗教所辦的我們統統都送,不管你是哪個宗教,因爲是素食,大家都歡迎,變成這些養老院、孤兒院物資長期的供應站,我們吃不完太多了嘛!你才曉得社會上善心人士多,不是沒有,沒有人提倡,沒有人幹,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,你真做,一定會感動許許多多善心人士來支持。所以居士林這叁年二十四小時供應餐飲,常住沒有花過一分錢,不可思議!好事就怕你不肯去做,真正發心做,絕對不圖名聞利養,用真誠心去做,感應不可思議。
「蓮華」表清淨,「髻」代表高顯,你的清淨高、明顯。菩薩在此地所修的布施,法布施,『普爲顯示一切佛法解脫門』。那我們曉得,一切布施供養當中,《華嚴經》末後普賢菩薩說得非常好,「法供養爲最」,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懂得。要修法供養,幫助衆生覺悟,幫助衆生明理,自自然然能夠改善他的生活,轉貧窮爲富貴,轉迷惑爲智慧,不是做不到。化災難爲祥和,這些在佛法當中實在講輕而易舉,哪裏是難事!問題是一般人不懂得這個道理,學佛的同學雖然好象聽過這個道理,也讀到這些經典,不夠深入,所以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你所學的這個佛法沒有用上。你果然用上,情形就不一樣,自然就不相同了。一切都能改變,學佛成績就是看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之處,有沒有做過改變?真學佛,這個改變一般人能看得出來,一看,「嗳,他不一樣,他跟從前不相同了」,從前很小氣,現在很大方;從前斤斤計較,現在處處能體諒人,真的改變了。你再仔細看,相貌改變了,體質改變了,精神氣質都改變了。
佛法教學的殊勝,小改變一個人,改變你一家,讓你的家庭生活美滿;改變社會,改變國家,改變世界,這個工作有意義。這個社會許許多多的行業我就選這行,這行過得快樂。而且這一行裏頭沒有退休的,你看看哪一個行業到一定時候都退休了,我這個行業沒有退休,愈做愈起勁,愈做愈快樂,用世間人的話來說,愈做愈有成就感。有成就感就著了相,就不清淨了。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不著相,「蓮華髻」是不著相的,隨順衆生的根性、隨順衆生的理解,教導他佛法。諸位一定要記住,什麼叫佛法?你要是把吃齋、念佛、誦經、拜忏、做法會,你把這個看作佛法,你就完全錯了。什麼是佛法?佛法教你怎樣過幸福美滿的生活,怎樣教你所求都能夠滿願,這是佛法。佛法教你如理如法的求,你求一個東西,跟你講你所求的是果報,這個果報是什麼因,來指導你你只要照這個因好好的去做,你所希求的果報一定會圓滿,真的是求功名得功名,求富貴得富貴,求兒女得兒女,求長壽得長壽,求什麼得什麼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這叫佛法。你懂得做,這叫你真正參透了,求成佛一定得成佛,求做菩薩一定成菩薩,這才真正是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
佛法包含了虛空法界,經典在哪裏?我們今天看的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的說明書、簡介,真正的「大方廣佛華嚴」在哪裏?就在我們生活當中六根接觸之處,無一不是大方廣佛華嚴!大方廣佛華嚴是活的,這個書本是引導,讓你真正入華嚴境界,入華嚴境界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,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、人生最高的快樂,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得到的。幫助你自己德行成就、智慧增長,幫助你家庭和睦,家和萬事興;幫助你事業成功,不管你從事哪一個行業,經典裏面都有教導你的理論與方法。世出世間一切法到這個地方來,真的圓滿解決了,確確實實契入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這人怎麼會不快樂?所有一切障難、障礙、災難統統都化解了。
佛法的殊勝,可惜沒有人認識。正因爲大家對它産生誤會、誤解,不肯接觸它,縱然接觸也沒有興趣深入,更不可能落實,這裏面無比殊勝的利益當面錯過!真可惜。所以佛法的教學隨順衆生根性,隨順衆生的欲樂,欲是欲望,樂是他的愛好;他愛好世間五欲六塵沒有關系,教他,教他在這裏頭覺悟。五欲六塵有快樂,那個快樂不究竟、不圓滿,讓你得到,得到之後再告訴你,還有比這個更快樂的、更究竟的、更圓滿的,永遠不會失掉的,他就有興趣了,他一定會想學。所以佛度衆生不是常說嗎?「先以欲勾牽,後令入佛智」,這叫佛法,對世間人一定要用這個,先叫他得利,滿足他的欲望,然後把他的生活境界向上提升,「這個好嗎?還有比這個更好的」,所以不怕不識貨,就怕貨比貨。好,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叁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